芒针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后排尿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研究*

2013-09-21 07:22姚配勇刘永玲廖成敏包黎明吴尚琴
重庆医学 2013年26期
关键词:排尿功能源性电针

周 斌,姚配勇,伍 茜,刘永玲,高 岚,廖成敏,包黎明,吴尚琴

(贵州省兴义市黔西南州中医院针灸康复科 562400)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es,SCI)后导致的排尿排便功能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在脊髓再生研究尚未取得重大进展的情况下,成为了医学上未能很好解决的难题[1]。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脊髓损伤患者成倍增长,给社会、企业、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作者应用膀胱功能训练技术、芒针加电针刺激次髎、会阳穴技术相结合重建膀胱功能,可以使患者最终脱离尿管或达到控制性排尿,取得很好疗效。现将近2年来收治的SCI后排尿功能障碍的50例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针灸康复科就诊患者,均为S2~4以上脊髓损伤,符合亚洲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中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2]。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男22例,女3例,年龄(30.4±16.8)岁,发病部位为颈椎2例,胸椎5例,腰椎18例;对照组男21例,女4例,年龄(31.8±16.4)岁,发病部位为颈椎1例,胸椎5例,腰椎19例,两组性别、年龄和发病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组 芒针治疗:取足太阳膀胱经次髎、会阳穴,采用100mm,4寸芒针深刺,平补平泻。调针感到会阴部、外生殖器,针感为小腹、会阴部有憋胀感、尿意感。然后再用电针采用连续波刺激,强度以局部肌肉有规律收缩为度。留针20~30min。膀胱功能训练同对照组。

1.2.2 对照组 进行膀胱功能训练,目的是恢复逼尿肌和尿道括约肌的收缩、舒张功能及协同运动功能;恢复膀胱的正常容量,避免尿失禁和尿潴留。(1)建立定时、定量饮水制度,每天晨起后开始,每2小时饮水1次,每次饮水量约250mL,从20:00到次日6:00禁止饮水,患者每天总入量控制在2 000 mL左右;(2)建立定时排尿制度,每4小时排尿1次,睡前排尿1次。可采用①膀胱刺激法,通过刺激会阴部、大腿内侧、牵拉阴毛、挤压阴茎、刺激肛门等寻找诱发反射性排尿的扳机点,建立反射性排尿;②挤压排尿法,当膀胱刺激法排尿无效时给予挤压排尿,自上而下挤压下腹部,手法由轻到重直到排出尿液,以促进膀胱排空,减少残余尿量;(3)进行间歇性导尿,脊髓损伤后早期排尿障碍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因此,采用保留导尿,待患者全身情况稳定,并且无尿路感染或尿路感染基本得到控制后,就应该尽早实施间歇性导尿,开始每4~6小时导尿1次,每次导尿前都应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当2次导尿间能自动排出尿液200mL以上,或通过挤压排尿,残余尿量减少到200mL左右,可改为8h导尿1次,以后根据膀胱功能恢复情况逐渐减少导尿次数,残余尿量少于100mL时终止导尿[3]。两组均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治愈:排尿功能正常,残余尿量小于100mL,排小便时较为顺畅,几乎不影响生活和工作;显效:排尿功能恢复但不完全,残余尿量大于100mL;好转:排尿功能部分恢复,残余尿量大于200mL;无效:治疗后排尿功能无明显变化,仍需留置导尿管。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进行国际LUTS(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最高分数为32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芒针治疗组可明显改善和恢复SCI患者的膀胱排尿功能,总有效率92%,明显优于单纯膀胱功能训练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UTS评分为(15.1±3.3)、(20.6±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与LUTS评分比较

3 讨 论

现代医学认为脊髓是神经传导的通路,脊髓损伤后将不可避免的影响上行及下行神经纤维的传导通路和各个中枢间的协调性,导致排尿功能障碍[4]。排尿是一个复杂的反射,是通过植物神经冲动与躯体随意运动两种功能来完成。支配膀胱的神经分5级,即大脑额叶旁中央小叶、丘脑下部排尿中枢、脑干中枢、脊髓中枢、周围神经,其中,脊髓中枢位于骶髓2~4侧角细胞,前根出骶孔组成盆腔神经丛分出骨盆神经至膀胱的副交感神经节,发出节后纤维支配膀胱的逼尿肌和内括约肌,上述任何一个环节受损均可引起排尿障碍,即神经源性排尿障碍[5]。

SCI后排尿功能障碍属于中医的“癃闭”、“尿失禁”范围,由督脉受损,膀胱气化功能失调所致。八膠穴与会阳穴均属膀胱经,针刺八髎穴与会阳穴可以行气血、营阴阳、利关窍,调节膀胱气化功能,从而达到促进自主排尿的恢复[6-7]。临床研究显示针刺能够反射性调节大脑与脊髓相应的神经细胞功能,缓解尿道外括约肌痉挛,协调内外括约肌功能,从而起到促进肾脏泌尿功能、膀胱运动、尿道括约肌舒缩功能[8]。针灸能有效地抑制脊髓损伤后早期脊髓血流量的下降幅度,改善脊髓血液循环,能够降低氧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继发性损伤的作用,从而减轻和延缓初期继发性损害的发生,促进脊髓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9-12]。电刺激可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使部分功能暂停的神经细胞的功能得到恢复,能抑制神经损伤后自残并促进周围神经再生[13]。能促进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可塑性变化,如运动神经元的树突定向伸展,突触重建等[14]。刘志顺等[15]选用次髎穴与会阳穴予电针刺激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和肠道功能障碍,具有起效迅速、方法简便、疗效优良的特点。

本研究综合运用膀胱功能训练技术、芒针、电针刺激次髎、会阳穴技术,直接刺激S1~S4神经根,兴奋传出神经,被动引起逼尿肌及膀胱内括约肌有节律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增加二者之间的协调功能,促进排尿反射的形成。最终使患者达到脱离尿管或控制性排尿的目的,从而减少截瘫患者社交障碍及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让患者早日重返家庭和社会。此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郭召,丁文元.脊髓损伤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J].颈腰痛杂志,2012,31(2):139-142.

[2] 廖利民.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3] 南登崑.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7.

[4] Weld KJ,Graney MJ,Dmochowski RR.Differences in bladder compliance with time and associat ions of bladder management with compl iance in spinal cord injury patients[J].J Urol,2000,163(4):1228-1233.

[5] 毕可萍,蒋延宽,张瀚方.针刺配合电脑中频治疗神经源性排尿障碍85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1):36-37.

[6] 陈星余.针刺疗法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30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12,23(8):61-62.

[7] 朱毅,李凝,励建安,等.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的针刺康复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2,8(12):1495-1497.

[8] 林浩东,侯春林,郑宪友,等.大鼠脊髓损伤后膀胱生理反射弧重建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719-723.

[9] 王刚,高谦,杨志丽.不同针刺法对大鼠腓肠肌砸伤后微循环血流灌注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32(6):651-653.

[10]谢文霞,潘进钱.针刺对兔脑损伤后氧自由基反应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4):76-78.

[11]杨建辉,吕建国,王辉.针刺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功能的影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2,43(6):404-410.

[12]王旭阳,李晓莉,郑伟明,等.内源性神经营养因子-3在脊髓损伤后期大神经元轴突出芽中的作用[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12,9(12):1957.

[13]唐伟跃,冀勇,张建民,等.电针刺激穴位对大鼠神经损伤后自残及神经再生的影响[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6(1):144-145.

[14]胡琳娜,邵水金,刘延样,等.电针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机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6):8662-8664.

[15]刘志顺,彭唯娜,马晓晶.电针治疗神经源性急迫性尿失禁5年随访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6,33(1):96-97.

猜你喜欢
排尿功能源性电针
后溪穴治疗脊柱源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功能广泛子宫切除对排尿功能及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35例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后排尿功能训练的护理
雄激素源性秃发家系调查
治排尿功能障碍
健康教育对治疗空气源性接触性皮炎的干预作用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近期排尿功能的影响分析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