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芬,指导:魏绍斌,刘素芬
(1.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00;2.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072)
耳穴疗法作为针灸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耳针、放血、埋针、电针及耳穴贴压法等。其中耳穴贴压法是在耳毫针、埋针治疗疾病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治疗方法,因其操作简便、适用性广、经济、无痛、起到持续刺激且不良反应少等特点,深受广大患者喜爱[1]。耳穴贴压即采用磁珠、王不留行籽或菜籽等,通过辨证取穴,在耳廓上的相应部位贴压,用胶布加以固定,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间接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一种操作方法。经实验[2]研究,耳穴贴压有止痛、镇静、调节内分泌等广泛作用,目前此法应用于内、外、儿等学科中。在妇科临床中,耳穴贴压也起到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耳穴贴压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介绍如下。
1.1 痛经 段颖华等[3]采用针刺结合贴压耳穴(内生殖器、内分泌、肝、肾等穴位)治疗原发性痛经30例,与在月经来潮疼痛时服用消炎痛28例为对照组试验,观察各组对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结果治疗组(贴压耳穴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GE2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妊娠期间,PGE2可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痉挛,而耳穴疗法有提高PGE2水平从而缓解痛经。刘战平[4]将原发性痛经患者3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60例,治疗组取耳穴:子宫、神门、肾、内分泌、交感、肝、肾、骶腰椎、皮质下等,予王不留行籽按压单侧或症状重者可取双侧耳穴,以耳发胀发热发痛为度,不加用任何止痛药物。对照组在疼痛时口服芬必得或消炎痛等。结果治疗组(压耳穴组)止痛起效时间快,维持时间长,较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围绝经期诸症 何玲等[5]取耳穴神门、交感、心、肾、内分泌、卵巢、丘脑等穴加减,采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一侧耳穴,每周治疗2次,双耳交替,治疗本病32例。结果总有效率93.75%。并认为弱刺激卵巢、内分泌穴,加强补益作用;强刺激缘中、丘脑穴,可抑制阳气亢奋,起到平衡阴阳、镇静安神的作用。李平[6]将69例女性更年期患者随机分为54例耳穴贴压组和15例常规治疗组(口服谷维素),观察2组治疗前后各项症状改善情况及耳穴组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情况。耳穴组取主穴:肾、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配穴:神门、交感、对屏尖等随症加减。结果耳穴贴压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耳穴组治疗后促卵泡生成素明显减低,雌二醇明显升高。说明通过耳穴刺激调节,能达到阴阳平衡的作用,使更年期女性平和过渡。
1.3 经期前后诸症 郑桂钦等[7]用逍遥散加减配合耳穴贴压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00例,经净后耳穴贴压,取肝、肾、子宫、内分泌、卵巢、神门,嘱耳穴贴压处按压3~4次/d,每次3~5 min,3 d更换1贴。经前半月开始服中药,至行经第2天停服,痊愈率达72%。张惠欣[8]取耳穴:内分泌、皮质下、卵巢、子宫、神门、交感、肝等穴,配合针刺治疗乳房胀痛92例患者,经过2~4个疗程后,痊愈78例,显效14例,结果表明通过刺激耳穴相关部位,调畅脏腑气机,气血平和,起到冲任调达的作用。
此外,耳穴贴压还常用于治疗月经不调、闭经、促卵泡发育等妇科疾病。
张奇等[9]取耳穴主穴:子宫、附件、卵巢、内分泌及配穴:肾、肝、脾、神门等穴加减。预防治疗58例痛经患者,3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痊愈率达73%。唐明[10]对欲行人工流产的200例患者,按常规取双侧子宫、神门、内分泌穴,用白芥子贴压,用拇指、食指指腹相对按压10~15 min后,行人工流产术,结果对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王茵萍[11]认为衰老有肾精亏损、脾胃虚弱、脑神失养3个证型,故选耳穴的肾、脾、心点,共奏养心、健脾、补肾;神门、脑点安神定志,同时配合使用体针,共奏调理气血,延缓衰老。孙凤英等[12]将120例心脾两虚型不寐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治疗组各60例,治疗组将磁珠贴压在耳穴神门、心、脾、皮质下相应穴位上,嘱患者自行按压,使之产生酸麻胀感,若耳廓出现发热效果更佳。与对照组(归脾合剂组)比较,6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90%。
3.1 肥胖 研究[13]数据显示,约80%妇女是由生育、流产或服避孕药后开始肥胖,20%是由于饮食不节,营养过剩引起。孙培华[14]根据辨证选穴原则,选主穴神门、交感、内分泌、三焦随证加减,如脾虚夹湿型加肺、脾;肝郁气滞型配肝、胆(胰)等,治疗168例肥胖患者,结果总有效率为92%。
3.2 黄褐斑 中医认为,其多因肝脾肾3脏功能失调,气血不足,肌肤失养;或先天不足,肾气亏虚,气虚血瘀,瘀血郁结于皮肤表面而成。张帆[15]取主穴:肺、肝、脾、肾、口、面颊等结合艾灸加推罐共治疗黄褐斑68例,结果总有效率100%。并认为,治疗黄褐斑应从疏肝、健脾、温阳补肾及化瘀入手,通过辨证论治选择相应耳穴。《灵枢·脉度》篇指出:经脉能“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耳穴贴压通过刺激穴位,疏通经络气血,使脏腑阴平阳秘,从而达到祛斑养颜的功效。
3.3 痤疮 是多囊卵巢综合征常见的1个症状,严重困扰女性心身健康。研究[16]显示,耳穴贴压具有能增高雌二醇,抑制雄性激素分泌,减少皮脂溢出的作用。王悦新[17]将治疗组、对照组各分成48例,治疗组取内分泌、交感、神门、肺、心、肝、肾、面颊等耳穴进行贴压,与对照组(用祛斑药物和按摩面部经络法)比较,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13例,对照组痊愈26例,显效4例,2组比较,P<0.05。
4.1 疏通经络,调节脏腑 《灵枢·本藏》:“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又有“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病理状态下,邪气侵入脏腑时,经络通过传输病邪的作用,反应到对应的耳廓位置上,当经络阻滞,就会出现疼痛,针刺对应的耳穴,可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止痛目的。根据中医理论,妇科疾病的病机复杂,既有脏腑功能失常又有气血失调,都直接或间接导致肾—天癸—冲任—胞脉损伤。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脏腑的生理病理即可通过经络的连属关系反应于耳廓。女性由于经、带、产、乳数伤于血,故常见肝血不足,肾精亏虚等症,当气血运行受阻,经络瘀阻,在相应的耳穴上,便会出现各种阳性反应点,各通过辨证取穴,刺激相应耳穴,调整体内阴阳平衡,脏腑调和,气血通畅,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4.2 扶正祛邪,调和阴阳 《素问·通评虚实论》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妇科疾病由于病因病机复杂,合并症多,临床治疗棘手,对于慢性疾病如盆腔炎反复发作、带下病反复发作者,虚症较多,若选取相应穴位进行耳穴贴压,激发经气,调节机体免疫能力,可收到扶正驱邪之功。宋《苏沈良方》记载:“摩熨耳目,以助真气”。即通过平时按摩刺激或耳灸法可以补益正气,即强调耳穴扶正作用。此外,女子生性易怒,肝气郁结,常受家庭、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影响,导致乳头胀痛等,可辨证取穴,如选肝穴,疏肝理气;脾穴,健脾利湿升阳;围绝经期出现阴精亏损,阴不敛阳的症状,选择肾穴,滋阴养血涵木等滋阴泄阳,达到调和阴阳,气血平和的状态。
总之,耳穴贴压由于具有经济、便捷、有效及治病、防病、美容等特色优势在妇科临床外治中深受广大女性患者欢迎。然作为针灸学的一个分支,其取穴也要严格遵循一定的取穴原则并掌握其注意事项,才能取得更好疗效。
[1]黄丽春.耳穴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102.
[2]黄培冬,柏莉娟,姜云武.耳穴疗法临床文献调查[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9):49-50.
[3]段颖华,李艳慧.耳针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及其对血清PGE2影响的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3):168-170.
[4]刘战平.压耳穴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06,15(12):1350-1351.
[5]何玲,刘智斌.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烘热汗出32例[J].陕西中医,2002,23(11):1022-1023.
[6]李平.耳穴贴压对女性更年期症状及血清内分泌激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5,9(15):140-141.
[7]郑桂钦,赵爱君,翟凤霞.逍遥散配合耳穴压贴法治疗经前期综合征100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8):46-47.
[8]张惠欣.针刺结合耳穴贴压治疗经行乳房胀痛92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2,21(6):24.
[9]张奇,孙沫,刘春雨.耳穴贴压、按摩预防治疗痛经[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25(1):116.
[10]唐明.白芥子耳穴贴压预防人工流产综合征200例疗效观察[J].中华临床新医学,2007,7(3):262-263.
[11]王茵萍,刘晓铭,仲远明.针灸抗衰老方案的优选及耳针作用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6):519-522.
[12]孙凤英,肖洁汶,朱烨,等.耳穴压籽治疗不寐症60例[J].陕西中医,2012,33(4):473-474.
[13]陈抗美.实用耳穴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217.
[14]孙培华.耳穴辨证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68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2):25.
[15]张帆.耳穴贴压结合面部艾灸推罐治疗黄褐斑[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增刊):226.
[16]刘炼,李龙,赵建华.耳穴贴压治疗寻常痤疮对血清睾酮雌二醇的影响[J].中国针灸,2004,24(1):57-58.
[17]王悦新.耳穴美容的疗效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