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困境及其超越

2013-03-31 12:14陈祥东
关键词:场域职称青年教师

陈祥东

(湖南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困境研究状况

学术职业是“以系统化的高深知识作为工作对象,以知识的发现、整合、应用和传播作为工作内容的职业,它特指大学教师的职业”。[1]据统计,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从2002年的61.8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288.03万人,增长幅度为366%,2010年全国高校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47.23%。[2]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地方高校为主体的高等大众化浪潮中,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规模扩张速度更快。据湖南省2010年教育统计数据显示,湖南地方高校35岁以下青年教师已占教师总量47.82%。[3]可以较容易判断,随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学术职业发展充足与否,不仅关系到地方高校科研实力能否迅速提升,而且关系到能否为加强高等教育质量提供师资保障,研究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困境及其解决之策也具有重要意义。

令人遗憾的是,学术界(张俊超,2009;[4]陈洪捷,2010;[5]范巍,2010[6]等)对部属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困境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但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困境关注却严重不足。实际上,与部属高校青年教师相比,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规模更大,学术平台更低,学术职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更多。因而对他们的学术职业发展困境进行深入分析,理论上无疑会提高与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相关研究的普适性与科学性,实践方面也更有利于寻找促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三大困境

1.学术场域的低层次性与封闭性

学术场域的低层次性与封闭性成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的一大困境。地方高校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其学术职业发展所需的场域,不仅场域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平台的高低,而且青年教师在场域中的相对位置也决定了他们的立场、地位以及学术职业发展的可能性。与部属高校青年教师相比,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所在学术场域层次更低,也愈封闭,不利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一方面,学术场域的低层次性不利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已形成一个由“985”高校、“211”高校、一般高校组成的金字塔分层体系。“处于不同层次的学校,哪怕是只差一个级别,都会在学校教育目标、招生、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条件、毕业生就业与今后个人事业发展等方面表现出巨大差别”。[7]处于金字塔上层的“985”与“211”高校,学术场域的层次性高,学科实力强大,学术组织的声誉较高,身处其中的青年教师凭此相对更易获得更多学术资源与取得更大的学术职业发展;而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地方高校,学术场域的层次性较低,学科实力不强,学术组织的声誉不高,身处其中的青年教师,其学术职业发展无论是在发展机会、研究平台、学术资源获取都明显不如部属高校青年教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地方高校学术场域的低层次性决定了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另一方面,学术场域的封闭性不利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学术场域的封闭性指学术场域与其他学术场域之间、学术场域内部各学术职业者群体之间,不能进行学术合作与学术资源共享,学术信息流通不畅。地方高校学术场域的封闭性主要表现在对外封闭与对内封闭性两个方面。第一,对外封闭。学术职业是一种创新性较强的职业,需要从业者经常与国内外学术同行进行沟通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激发学术灵感,把握学术前沿,产生更多更高质的学术成果。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缺少与外界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不能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学术场域的对外封闭性,不仅降低了青年教师开展学术研究的热情与积极性,也局限了他们的学术视野。第二,对内封闭。与211或985大学相比,地方高校更有可能通过学缘关系招聘教职员工,逐渐形成了以亲缘关系与学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式”治理结构,场域内各种权力、权益、利益、群体、关系不仅交织错落,而且相互封闭。青年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不仅基于地方高校为其提供的群体归属,也与青年教师在该场域中各种关系纠结而成的层级结构中的客观位置相关。一般而言,刚出校门又进入校门的青年教师,对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络不能正确把握与巧妙运用,也不能进行正确群体归属定位,从而在一个存在较多隐性规则且对内封闭的学术场域中,无法进行正确的学术职业规划,不利于其学术职业发展。

2.学术职业阶梯道阻且长

职称是为高校教师学术职业而设计的一套学术职业阶梯,是高校教师学术价值的形象化表现。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阶梯(职称)晋升,一方面需要以大学教师的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为前提条件,同时还需要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主持科研项目和获得一定级别的教学科研奖项;另一方面,也能反过来会给大学教师带来更多的学术资源,促进其取得更大的学术职业发展。一般而言,教授与副教授相对于讲师与助教,前者的学术水平更高,也能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亦更易取得更大的学术职业发展。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称大多为讲师甚至是助教,处于学术职业金字塔的底层,他们试图通过学术职业阶梯晋升流动至金字塔的中上层,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并取得更大的学术职业发展。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相对于部属高校青年教师而言,学术职业阶梯晋升之路更为艰难漫长。首先,地方高校高级职称指标有限,青年教师需花较长时间等待学校高级职称位置空缺。从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至2009年的10余年间,高等教育系统为了迎接教育部评估,高级职称评审要求较低,一些学术水平较低的大学教师也顺利获得高级职称,导致高等教育系统内高职称教师的比例过高。针对这种状况,教育部与人事部2009年决定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进行人事改革,实行“定岗定编”政策,规定每个高校的副教授与教授为一定数,如果之前的副教授与教授没有退休产生岗位空缺,具有中低级职称的青年教师则不能申报副教授或教授职称,在这种情况下,青年教师只能无奈地选择漫长的等待。

其次,即使地方高校有高级职称指标,青年教师也会因为缺乏社会资本很难获得参评资格。大多数地方高校没有副高或正高的职称评审权,青年教师参评高级职称首先需要获得所属高校的推荐资格。与具有自主评审权的部属高校在职称评审时更注重教学与科研的综合得分不同,地方高校在高级职称参评资格分配时,虽然主要根据教学与科研成果进行,但行政权力干预、经济寻租、论资排辈等因素所起作用非常大,青年教师往往因为社会资本不足而很难获得参评职称的资格。

最后,即使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获得职称参评资格,也很有可能通不过评审。在当前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下,职称评审权被行政权力掌控,导致职称评审并不完全遵循学术性准则,人情准则、市场准则与交易法则有时比学术性准则起更大的作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在学术职业阶梯上顺利晋升,除符合论文和专著等“硬指标”外,在个别时候,还要给职称评审专家送一定现金,以符合“软指标”。据南方周末记者对某省的调查,“评副教授要给每位评委送5000元,评教授则要送8000元”。[8]面对职称评审的这些不正之风,刚出校门又走进校门的青年教师,因为缺乏经济资本与社会资本处于劣势。

3.学术职业流动阻碍重重

从理论分析来看,流动是学术职业的本质属性,流动自由是学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学术职业流动,不仅是市场配置学术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大学教师取得更大学术发展的路径之一。如果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能够通过学术职业流动从地方高校流动至部属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他们能够超越学术职业发展的某些困境,从而在更高更开放的学术场域内,获得更多的学术资源,得到更多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实现学术职业阶梯的顺利晋升。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流动阻碍重重,他们通过学术职业流动来破解其学术职业困境的可能性非常低,大部青年教师只有理性而且无奈的选择留守,继续在地方高校这个低层次、封闭的学术场域内保持沉默。具体而言,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流动阻碍重重主要在三个方面。

首先,缺乏统一开放的学术劳动力市场。如果存在一个统一开放且富有竞争性的学术劳动力市场,而同时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又具有较高的学位与较强的学术能力的话,那么他们就完全有可能通过学术劳动力市场在各个学术场域之间自由流动。然而,“现实中大学教师在各高校之间的流动受到各种制度的约束,其活动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高校范围之内,缺少跨院校的流动,没有形成一个受供需关系影响的学术劳动力市场”。[9]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发育不全,阻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职业流动。

其次,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缺少学术流动所需要的“硬通货”,不利于他们进行学术职业流动。大学教师的学术职业流动,既遵循市场逻辑,也遵循学术逻辑。所谓市场逻辑,即大学教师学术职业流动遵循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规律;所谓学术逻辑,即大学教师需要凭借一定的学术业绩在学术劳动力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而高水平论文专著与高级别课题则是学术逻辑中的“硬通货”。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由于学术平台较低、占有的学术资源较少、社会资本的数量不多且质量不高,在高水平学术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与成功申报高级别课题的难题非常大,缺少满足学术职业流动学术逻辑的“硬通货”,学术职业流动竞争力不强,学术职业流动自然困难重重。

最后,地方高校会设置一定关卡阻止青年教师学术职业流动。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进入地方高校任教的青年教师大多具有硕士学位甚至是博士学位,他们是地方高校引进的人才,地方高校为他们支付了一定数量的安家费与人才引进费用。为防止人才流失,地方高校会与青年教师签订服务期至少为5年(有的甚至为10年)的劳动合同,明文规定如果青年教师服务期内离开学校,除需全额退还安家费与人才引进费以外,还需要支付一定数量赔偿金。劳务合同中的惩罚性条款的存在,使得青年教师不敢随便违反劳动合同,进行学术职业流动。

三、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职业发展困境破解

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学术职业发展是提升地方高校科研实力与保障整个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故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纵向深化的现实背景中,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地方高校青年超越学术职业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取得更大的学术职业发展。

1.政府加快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

政府要打破计划经济时代通过分配方式满足高等学校对教师需求的方法,加快学术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合理流动。充分发挥学术劳动力市场价格机制的作用,让各个高校根据自身资源和需要实行多种弹性的岗位津贴制度和其他激励政策,增强对不同类型学术劳动力的吸引力;发挥供求机制的重要作用,引导学术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使学术劳动力市场成为配置学术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改革科研体制,在各级课题申报中打破论资排辈的机制,给予青年教师同等申报的机会,在学术资源分配时适度向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倾斜。

2.地方高校要改革与完善相关制度

一是地方高校在制定、改革与完善与教师切身利益的重要制度和政策时,应吸收一定比例的青年教师代表,让青年教师有机会参与学校的管理活动,表达他们群体的利益诉求。二是地方高校要改革考核和学术评价制度,着眼于创设宽松、自由、和谐的学术氛围,加强对青年教师学术活动的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要完善科研政策,有针对性地通过政策激励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加大对青年教师的资助力度;改革人事制度,废除阻止青年教师合理学术职业流动的因素,增加职称评审的公正性与透明度,减弱甚至消除人情、权力与金钱在职称评审过程中的作用。三是地方高校要以中青年教师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为重点,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院系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引导青年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3.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自身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在暂时无法超越困境时,应立足地方高校这个低层次与封闭性较强的学术场域,根据所属高校的定位寻求相应的发展机会,克服各种不利因素,以主动、积极的心态开展科研工作,努力出版专著、发表论文与申报科研课题,提升自身科研能力。二是青年教师要重视学术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合理的学术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地方高校青年教师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定位,树立明确的学术职业发展目标,正确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不断增强自身学术职业竞争实力。为此青年教师要认真准确分析自己的优势与学术发展方向,积极主动了解各种与个人学术职业发展相关的信息,把握学术职业不同阶段关键因素,制定出具体可操作的行动方案,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调整与完善。三是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要基于学缘、亲缘、地缘与业缘,建立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断积累社会资本,同时合理利用社会资本获取学术资源,促进自身学术职业发展。

[1]张英丽,沈红.学术职业:概念界定中的困境[J].江苏高教,2007(5):26-2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各级各类学校校数、教职工、专任教师情 况 [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200/201201/129517.html,2012-2-18.

[3]郭丽君,周清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1(1):65-69.

[3]张俊超.大学场域的游离部落——大学青年教师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3.

[5]陈洪捷.博士质量:概念、评价与趋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75.

[6]范巍,蔡学军.我国博士毕业生就业状况与趋势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7):79-81.

[7]赵炬明.精英主义与单位制度——对中国大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1):1-8.

[8]陈鸣.湖南职称评审事件调查:不合格教授反复当选评委[N].南方周末,2012-5-10.

[9]Yan,Fengqiao and Chen,Yuan.Analyses of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and Career Paths of Faculty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n Beijing Municipality,China[M].The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in International Comparative and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s:Re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Changing Academic Profession Project,2008,Research Institute for Higher Education,Hiroshima University,2008.265-292.

猜你喜欢
场域职称青年教师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六部门:职称评聘向乡村教师倾斜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申请科研项目,不应以职称论高下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