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脂饮治疗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2013-03-29 11:23燕,马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4期
关键词:高脂血症证候血脂

周 燕,马 华

随之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食用高蛋白、高脂类的食物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是高脂血症患者逐渐增加。血脂异常是心肌梗死、脑卒中等致残、致死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大量证据已经证明,有效控制血脂异常,能够降低患者住院率,减低病死率,提高存活率。目前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农村富裕地区及经济发达地区[1]。循证医学研究发现,高脂血症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2]。药物调脂成为预防和治疗这类疾病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他汀类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治疗,疗效肯定,但长期运用引起的副反应也使医生束手无策。所以中医药治疗逐渐被医生和患者认可,具有安全、经济优势的中药降脂方成为必然趋势。笔者采用中药消脂饮治疗证属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取得显著临床疗效,且安全有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7年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专题组关于血脂异常防治建议的标准[3]拟定。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4]拟定。痰浊阻遏证主症: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麻沉重,舌胖,苔滑腻,脉弦滑。次症:心悸,失眠,口淡,食少。所选择病例的主症(包括舌、脉)至少有两项符合上述标准。

1.2 纳入标准 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原发性高脂血症;虽服用调脂药物,但已停药两周以上,且血脂水平仍符合诊断标准;年龄25岁~75岁。

1.3 排除标准 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由药物(吩噻嗪类、β-阻滞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某些避孕药等)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脂血症患者;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治疗药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客观判断疗效或资料收集不全者。

1.4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1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医科痰浊阻遏型高脂血症门诊及本院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3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合并症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消脂饮(药物组成:陈皮15 g,清半夏12 g,茯苓15 g,焦白术20 g,竹茹12 g,枳壳10 g,桔梗12 g,丹参15 g,浙贝母12 g,海藻15 g,昆布15 g,炒莱菔子30 g。由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中药制剂室制备)150 m L,2次/日,口服。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0 mg,1次/日,口服。观察疗程均为6周。两组观察期间,均不用与消脂饮作用相同或相近的中药或中成药。

1.6 观察指标与方法 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Apo A)、载脂蛋白B(ApoB);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比容、血浆黏度、红细胞最大聚集指数;中医证候:以症状轻重程度计分法观察记录,中医症状按轻、中、重三级计分法,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舌象、脉象符合辨证要求者各计1分,无症状、治疗后症状消失者,以及不符合辨证要求的舌象、脉象按0分计算。以上指标均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各测1次。

1.7 疗效判定标准

1.7.1 血脂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药物临床观察研究指导原则》规定。显效: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 mmol/L;有效:TC下降10%~20%,TG下降0~40%,HDL-C上升0.10 mmol/L~0.26 m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7.2 中医证候症状计分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标准制订。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积分法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n)=[(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变化±s)

组别 n TC mmol/L TG mmol/L HDL-C mmol/L LDL-C mmol/L Apo A g/L ApoB g/L治疗组 治疗前 30 6.98±1.45 2.63±1.31 1.04±0.41 2.10±1.00 1.26±0.32 0.66±0.12治疗后 30 4.67±1.071)2) 1.72±0.381)2) 1.24±0.501)2) 1.80±0.831)2) 1.31±0.40 0.76±0.39对照组 治疗前 30 8.31±0.41 3.26±1.17 1.02±0.15 3.45±0.22 1.45±0.34 0.52±0.11治疗后 30 5.35±0.421) 1.68±0.381) 2.44±0.381) 2.39±0.181) 1.83±0.45 0.78±0.38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2)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x±s)

2.3 两组调脂疗效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调脂疗效比较 例(%)

2.4 中医证候疗效(见表4、表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s) 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s) 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5.00±3.09 7.15±3.961)2)对照组 30 14.55±2.76 10.96±2.72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表5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 讨 论

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病名,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在中医学古代文献中没有高脂血症病名,《灵枢·卫气失常》篇说:“脂者,其血清,气滑少”。这是最早对高脂血症的记载。依据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及预后转归等的认识,多数文献资料认为,其属于中医学“眩晕”、“胸痹”、“中风”、“痰浊”、“血瘀”等范畴。

血脂为人体水谷所化生的精微物质,一旦脏腑功能失调,水津停滞而成饮,凝聚成痰,精化为浊,痰浊水湿内聚,血脂则可升高,过量之血脂实为痰浊也。痰浊,为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劳逸致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代谢失常,水湿停聚津液不归正化的病理产物。痰随气升降,无处不到,故有“百病皆因痰作祟”之说。痰浊存于血脉,常使脉络壅滞不畅,故高脂血症每因痰浊而致血瘀,日久终致他病变生。痰证的发生与多个脏腑关系密切,《不居集·痰证扼要》云:“虚损之痰,总不离脾肺肾三经之不足也……故痰之来者,无不在于肺;而痰之化也,无不在于脾;若论痰之本,又无不在于肾”。所以中医学认为痰湿、痰热、痰瘀内生,气滞瘀积阻塞脉道,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为产生本病的关键病理基础。高脂血症患者多形体肥胖,嗜好肥甘厚味,头脑昏沉,胸痞胀闷,喘息不畅,心悸气短,恶心欲吐,睡眠作鼾,肢麻沉重,甚至中风偏瘫,苔见滑腻,脉多弦滑。这些都是痰浊内盛的临床表现。故治疗高脂血症应以清化痰浊为先,痰瘀同治。有实验表明运用化痰法治疗高脂血症有明显的疗效:能调节脂质代谢,减轻脂质对血管壁的侵蚀;减轻血液高黏高凝状态,改善血液的基本流通条件,加速脂质运转;保护肝细胞功能,增强其氧化脂肪的作用[5,6]。

本实验所用自拟方消脂饮依据上述基本病机组方用药,方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白术、茯苓益气健脾化痰以杜生痰之源,丹参养血活血、通脉祛瘀,竹茹、枳壳、桔梗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浙贝母、海藻、昆布共化有形和无形之痰,炒莱菔子健脾理气消脂,全方共奏健脾祛湿、化痰降浊、活血化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陈皮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尤其是多氧甲基黄酮(PMF),Kawaguchi等[7]研究含1%PMF的膳食可以显著降低血清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含量的19%~27%,LDL-C及TG含量的32%~40%。半夏可以阻止或延缓食饵性高脂血症,其中对降低TC和LDL-C的作用较明显[8]。白术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地制脂质过氧化作用,降低组织的脂质过氧化物含量,避免有害物质对组织细胞功能和结构的破坏;可降低血糖[9];具有抗凝血作用,能明显促进抗体形成细胞[10]。茯苓醇提物可显著降低高血脂模型小鼠的肝脏指数和血清TC、TG、LDL-C、NO的水平。并显著提高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11]。丹参具有保护心肌、改善冠脉血流量的作用,其内含的丹参素、丹参酸还能调节血脂,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12]。昆布中所含的昆布多糖能够降低血浆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还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降低血浆中脂质过氧化物浓度[13-15];能够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含量,调节糖尿病小鼠的蛋白质代谢,降糖时还能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16];所含的褐藻多糖硫酸酯对于凝血酶、CaCl2、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等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并且能够明显抑制细胞氧化溶血,对脂质过氧化具有很好的保护[17]。本研究结果表明,消脂饮与辛伐他汀在临床疗效和调脂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而可以认为两者降脂疗效相当;而在中医证候疗效上,消脂饮效果更显著,可明显缓解患者的中医证候,且该方副反应小,服用安全可靠,患者易于接受。

[1] 胡大一,王家宏.我国血脂异常防治现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29(1):2-4.

[2] 王吉耀.内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074.

[3] 方圻,王钟林,宁田海,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2.

[4] 郑莜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71.

[5] 刘有泉,黄选玲.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124例[J].陕西中医,2010,21(12):554.

[6] 卢琳.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中药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6):1125.

[7] Kawaguchi K,Kikuchi SI,Hasunuma ET,et al.Suppression of infection-induced endotoxin shock in mice by citrus flavanone naringin[J].Planta Medica,2004,70(1):17-22.

[8] 洪行球,沃兴德.半夏降血脂作用研究[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5,19(2):28.

[9] 吕圭源,李万里.白术的抗衰老作用的研究[J].现代应用药学,1996,13(5):26-29.

[10] 宋海英,蒋桂,邱世翠,等.白术对抗体形成细胞的研究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4,15(9):565-566.

[11] 施溯筠,朴惠顺.茯苓醇提取物对高血脂高脂血症小鼠的血脂和NO水平的影响[J].华西药学杂志,2009,24(6):321-322.

[12] 张金茹.丹参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杂志,2006,4(8):443-444.

[13] Chang MOK.Effects of sea tangle(Lan inaria jap on ica)extract and fucoidan components on lipid metabolism of stressed mouse[J].Journal of the Korean Fisheries Society,2000,32(2):124.

[14] 孙炜.昆布多糖对实验性高血糖大鼠治疗作用的研究[J].浙江中西医合杂志,2004,14(11):667.

[15] 彭波,项辉,赵金华,等.褐藻多糖硫酸酯影响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J].中山大学学报,2002,22(1):236.

[16] Huang HL,Wang BG.Antioxidant capacity and lipophilic content of seaweeds collected from the Qingdao coastline[J].J Agric Food Chem,2004,52(16):4993.

[17] 张全斌,于鹏展,周革非,等.海带褐藻多糖硫酸酯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草药,2003,34(9):824.

猜你喜欢
高脂血症证候血脂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调节血脂要靠有氧运动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上海地区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初探
血糖血脂对骨关节炎的影响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你了解“血脂”吗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