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2013-03-28 08:39蒋丽华
教育探索 2013年3期
关键词:思考问题大学生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成效,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心理危机意识的确立;心理成长的内在动力开发;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者的发展;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创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问题;思考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146-02

自20世纪90年代初翟书涛教授把国外危机干预成果引入到中国以来,国内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近几年,高校频出的自杀事件更使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成为研究的热点。截止到2012年9月份,在中国知网期刊学术论文库中输入“心理危机”主题一词,搜索到相关的论文记录就达7 454条,研究的内容既有构成心理危机预防系统的组织机构、制度保障、运行流程和人员培训等,也有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内容,诸如信息的收管、分析、评估及等级的确定分布、应急处置的研究、危机后干预等[1]。这些研究成果使我们对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并为这项工作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但是从现实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有自杀倾向、自杀尝试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陈东明,等),表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工作任重而道远。高校在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意识的确立

心理危机究竟离我们有多远?这恐怕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这正如我们往往不会去考虑何时会死亡但终究会面临死亡的问题一样,因为引起心理危机的因素常常不是个体所能完全控制的。

那么,何谓心理危机?面临心理危机时我们又能做什么呢?心理危机是“指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不能回避也不能通过常态的途径和方法去解决所导致的心理失衡状态” [2],也就是个体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无法应对所面临的状况的一种状态。例如失恋、亲人的去世或重大的疾病等一些无法预料的突发性事件,往往使人情绪剧烈变化,因无法接受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甚至放弃生命或者剥夺他人的生命。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会遇到许多相对于他们的能力和经验来说都具有重要挑战性的问题。作为个体,是否产生心理危机,不仅决定于外在的刺激诱因,也和面对危机发生时的认知以及对危机事件的评估息息相关。大学生确立心理危机意识、明确心理危机也可能是一种心理成长过程。掌握应对心理危机的策略,就会增加面对心理危机时积极自助的能力,同时,也会增加主动争取外界的支持和帮助的机会。但是已有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对于心理危机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据统计,“不清楚”和“从来没有听说过”心理危机一词的大学生占42.5%,认为心理危机是“心理疾病”的占62%[3]。这表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并使其确立心理危机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的开发

从理论上讲,人的心理危机状态通常会持续4~6周的时间。在此期间,由于应对危机的策略和方法的不同,经历危机的经验的不同,加之个体人格方面的因素,结局往往会不同。王晓刚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心理危机状态下,有38.5%的人不会求助于外界的帮助,即使是求助的学生,更多的也是求助于朋友和同学,比例占到65.0%,只有14.1%的人求助于学校老师、心理咨询机构等;12.6%的学生认为是依靠外界的帮助度过了心理危机,而79.7%的学生认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度过了心理危机。可见,在面临心理危机时,个体的内在力量即自我成长的动力,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这种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欧文?雅洛姆认为,“当以本体模式生存的时候,我们在一种特别的准备进行个体改变的状态中”[4]。“在本体模式中,我们集中注意在存在本身,我们充满了对世界上的事物存在的赞叹”。他在一项丧偶研究中发现,许多丧失了伴侣的人不只恢复了以前的功能,而且有1/4~1/3的人达到了一个新的成熟和智慧水平,本体模式中的改变力量可见一斑。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期,人们一方面被物质利益所诱惑和吸引,另一方面对实在意义的追寻使人们往往被意义的危机所包围。如何有效地利用本体模式中的改变力量,使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转变成发展的契机,是现实给我们提出的严肃课题。据报道[5],2012年9月6日下午,哈尔滨一大学新生吞服大量安眠药自杀,原因竟是军训太累。由于劳累就轻易地放弃生命,可见其对生命的漠视。笔者认为,使心理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的工作,必须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依托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个系统进行工作。刘继红等(2007)提出,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亲情教育、责任感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必须通过全方位多途径加以实施[6]。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中必须转变观念,增强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生命观的教育,在健全和完善现有的机构组织设置、课程和活动的开展外,还必须增加生命教育课程,并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的实效性。全方位、多途径开展各项富有成效的课程和活动,提高大学生自我成长的内在动力,是大学生应对心理危机的有效保证。

三、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者的专业发展

在高校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模式实施的过程中,离不开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者的努力工作。目前,很多高校建立起了校园危机预防与干预网络,以学校专兼职的心理教师为首,依次下达至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教师,再到班级的心理委员,最后到寝室心理联络员。在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实践中,无论哪个环节的评估和快速反应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学生在心理危机爆发前有一定的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表现,客观上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提供了依据;而心理危机又具有突发性和紧急性,需要紧急应对。这就要求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人员具有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干预以及应急反应的能力。从总体看,心理危机评估和干预能力的水平存在地区差异和学校差异,需要开展对各地区和各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目前存在的问题是:注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专职工作者的专业培养和提高,忽略各二级学院辅导员及开展学生工作的教师的专业培养;注重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者的集中培训,缺少后续的阶段性的实践工作的交流和督导;对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者的专业培训的途径手段单一,注重面对面的集训,忽略了网络平台的便利功能;对朋辈大学生辅导员(包括寝室心理联络员)和家长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培训和宣传中,方法、内容和形式单一。毋庸置疑,高校是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主力军,其中心理危机专业干预者的水平很重要。但是没有二级学院师生的心理危机信息的评估和传递,以及及时的心理辅导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就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家长作为处于心理危机中的大学生求助的主要对象之一,缺少心理危机的意识、知识和有效的应对策略,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高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创新

心理危机干预从国外引进到国内仅30几年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个新事物,还有待于成长。目前我们的研究成果大多借鉴国外的成分较多,因此,需要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实践中,就现行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的模式、机制等进行补充修改,在实践中去丰富和完善,以探索和建立一套适合我国高校实际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理论,建立起具有较高水平的快速反应和高效干预的队伍。“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联络员”等的出现,就是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中的创新举措。华东师范大学曾在2004级学生中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助教建设计划[7],这个计划中体现了覆盖面广、志愿性和“有偿性”的特点,每个寝室都有一位同学志愿参加,便于在日常学习特别是生活中收集学生心理危机信息。所谓“有偿性”,是指通过培训和活动的参与,给学生学分,并不是真的给钱。“不仅使得参与者获得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以及发展更好的心理健康的建设能力,同时使之不断强化自身的角色意识,将有助于学生开展心理自助与助人”[8]。心理危机所具有的突发性和紧急性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做好心理危机干预的预案和建立快速反应的系统。那么,这个系统的实际运转的效果如何,不能仅仅通过检查文字材料的形式来加以片面评估,而应通过实际的演习或演练模拟,去真正发现心理危机预案是否可行,整个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系统的运转是否快速有效,是否需要借助于校外专业心理危机部门的支援,哪里还有缺陷和不足,这无疑也是一种管理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的创新举措。

如果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是个系统工程,上述谈到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就是目前制约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发展和具体实施中的几个关键点。“点”的问题处理解决得好,整个系统会运转得更有效。

参考文献:

[1]程婧,孟莉. 近十年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J]. 河 北理工大学学报,2011(3).

[2]达菊芳. 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1(4).

[3]孔寰宇.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危机干预的措施与方法[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16).

[4]Irvin D. Yalom. 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给新一代治疗师及 其病人的公开信[M]. 张怡玲,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5]经淼,杨帆. 高校新生军训花样百出 受不了军训服药自杀[Z]. 东北新闻网,2012-09-19.

[6]刘继红. 广东高校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模式探讨[J]. 高 教探索,2007(5).

[7]张海燕.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J]. 思想理 论教育,2005:7-8.

〔责任编辑:邰学群〕

收稿日期:2012-11-30

基金项目:赤峰学院教育教学项目(jyxm1014)

作者简介:蒋丽华(1964-),女,内蒙古赤峰人,副教授,硕士,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思考问题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