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德育为先”理念下,高校不仅要开好上好“两课”,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更要积极探索开辟社会实践、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及网络育人等多种德育途径,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关键词:高校;德育为先;德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11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把“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写入报告中,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现阶段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要求学校教育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在这一理念和要求下,高校德育工作应当进一步开拓创新,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方法、新思路,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
当代大学生思想开放,锐意进取,富有创造力,随着时代形势的发展变化,传统的德育途径已经不能满足他们接受德育的需求。因此,高校应在开好上好“两课”、充分发挥传统德育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开辟诸如社会实践、服务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以及网络育人等德育新途径,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
德育的课堂教学是高校德育的主渠道,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开展德育课堂教学必须要区分层次,突出重点,注意实效,深入开展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哲学、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尤其是党和国家的重要决议和决定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学习和宣传。应进一步深化“两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原则,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中心内容,切实推进“两课”的学科建设、教材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识别、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
二、学科渗透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在学科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把德育融入到各门学科教学过程中,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深入发掘各类学科课程的德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广大教师应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对培养大学生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使大学生全面了解国情,正确认识社会,准确审视自我,适应社会,而且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服务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社会实践与德育课堂教学的正确结合是保证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途径,能够使高校德育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把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思想政治理论践行到社会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加深对理性知识的认识。因此,高校要突出德育的社会实践,结合德育课堂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锻炼。如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调查、参加各种大型活动的志愿者服务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服务育人
服务育人是信息时代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指高校通过咨询辅导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从而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高校对大学生开展咨询服务的形式主要是心理咨询,其内容不仅要针对学生的心理领域,而且应扩展到思想政治、法律知识、工作方法、能力培养及人生观、价值观等领域。开展咨询服务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五、党团和学生会活动
党团和学生会活动是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进一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德育为先”理念的关键途径。它包括学校各级党校、团校教育以及党团和学生会建设及其活动等。
学校党委要加强对学生德育工作的组织领导。一方面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抓好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严格组织生活,组织大学生党员进行党纪、党风和党性教育;另一方面要建立学生党支部,加强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水平,发挥党员和积极分子的先锋模范作用。共青团是党的助手,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共青团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学习党团基本知识,明确党的作用、性质、任务和组织原则,明确合格团员的标准,提高共青团员的政治思想水平。
学生会作为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的最主要的学生社团组织,其开展的各种活动对学生都具有进行隐性教育的作用,在高校的各项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高校要加强校、系的学生会建设,吸纳优秀的学生参加学生会,通过组织各种融思想性、知识性及趣味性为一体的学生活动,发挥学生会在学习、体育、文艺和生活各个方面的组织管理和模范带头作用,使大学生从被动地接受德育转为主动参与并积极行动,切实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六、校园文化建设
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硬环境建设和软环境建设两个方面。硬环境建设一般包括学校建筑、文化设施及校园景观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如校园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的建设,为培养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提供多维育人环境空间和物质基础,达到在赏心悦目中影响大学生的思想、心理、情绪和行为观念的目的。软环境建设主要是建立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及开拓创新的学术环境,教书育人、尊师重教、为人治学并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环境,诚实守信、团结和睦、与人为善和乐于助人的良好校园风尚等。
七、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率先性、亲情性、生活化、随机性及渗透性等特点。家庭德育是在家庭日常生活中或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家长利用有利时机,对孩子施加道德影响,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教育活动。同时,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与亲友邻里和同事之间的交往方式,家庭的经济状况、文化氛围和生活习俗,家长的举手投足等都会对大学生渗透着道德的影响。所以,高校应主动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通过电话书信联系、家庭访问以及举办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使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积极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八、网络教育
2001年9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 。各高校要按照教育部的部署,把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列入学校的总体规划和任务中,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的支持,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等去占领网上阵地,充分利用网络的开放性、即时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阵地。
首先,要加强德育网站建设。高校要争取多方支持,采用各种可能的办法,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校园网站的技术含量,利用网络声、光、影像技术,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健康、就业及爱情婚姻等问题,进行思想、政治、法纪、心理、和谐社会以及网络文明等内容的教育,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德育网站,实现“灌输式”德育向“渗透式”德育的转化。
其次,要加强网络德育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要努力培养一批既懂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又熟悉网络信息技术、知识面宽广的“两栖型”教师网络德育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网络德育工作,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建设“德育网站”,开展网上活动,提高大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的能力以及选择、处理复杂信息的能力,使大学生成为网络德育工作的主人。
九、自我教育
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化过程,这个社会化过程除了德育工作者有计划、有目的地“外在教育”外,更需要学生的“内在自我教育”。因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成熟阶段,对于外部给予的经验和认识,容易持一定的怀疑态度。他们不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了,而是以主体的姿态去参与社会生活,接受社会信息,把自己的思想认识和问题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接受检验,进行客观地分析比较,以寻找问题的答案。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所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要通过教育去启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去不断学习、思考,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
为此,高校德育工作者需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水平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使大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教育;二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能力,正确认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努力实现主观设计和客观条件的有机统一、自我规划和社会需要的有机统一;三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鼓励大学生进行自我监督与管理;四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激励能力,通过自我激励,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品质和顽强意志,积极促进自我实现。
参考文献:
[1]赵本纲,唐玉凤. 社会转型下的高校德育建设[J]. 教学改革与 管理,2007(6).
[2]王雯姝. 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与内涵[N]. 光明日报, 2007-04-25.
[3]李向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途径与方法[J]. 内蒙古师大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6).
[4]普布卓嘎. 德育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N]. 西藏日报, 2001-10-10.
〔责任编辑:邰学群〕
收稿日期:2012-11-26
基金项目:2012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项目(ZZD1211001);黑龙江省职教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Z0151)
作者简介:张立明(1981-),男,黑龙江嫩江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