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洁 佟丞
摘 要:2013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在此历史节点上,党提出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新的时代命题。青年志愿者服务为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活动载体和评价机制。以青年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一要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能力;二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强化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三要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运行;四要建立规范的评价机制,确保学雷锋活动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青年志愿者服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3-0102-02
2013年是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新的时代命题。
2011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就曾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中共中央办公厅2012年3月印发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办发【2012】7号),“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大幕正式拉开。怎样才能实现“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本文尝试从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视角来深入思考这一问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的重大意义
“雷锋精神,既是雷锋同志的精神,也是一代雷锋式的人物共有的精神风貌,作为中国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它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概括和总结,是社会主义道德的人格化”[1]。以往的政治宣传虽然赋予了雷锋精神明显的意识形态性,但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雷锋精神具有时间的穿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雷锋精神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雷锋精神的发扬虽然一度出现了被人们称为“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回来四月走”的搞形式、走过场的形式主义问题,但是学雷锋活动已从国内走向国外,西典军校就悬挂着雷锋同志的照片,现在又从国外走回国内,学习雷锋常态化已逐渐成为时代新风。
大学生作为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理应成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的中坚力量。高校肩负着培养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大责任,因此在高校推进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意义重大。
第一,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形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固的精神支柱。在积极传承雷锋精神的活动中,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争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激发青年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在实践中深刻理解和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精髓,在实践中开阔社会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自觉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为长久坚持的行动准则。
第三,高校开展学雷锋活动有助于凝聚青年学生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们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形成科学的职业观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争一流的职业道德。
二、青年志愿者服务与高校学雷锋活动的关系
中共中央宣传部于2012年2月27日召开“践行雷锋精神”新闻发布会,明确指出:学习雷锋精神是当前加强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深化学雷锋活动要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青少年为重点,以社会志愿服务为载体,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青年志愿者服务与高校学雷锋活动结合是“双赢”的组合,两者的融合既是弘扬雷锋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志愿者服务是指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金钱及精神,在不谋求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从事社会公益与社会服务事业,为改进社会和推动社会进步而提供服务的行为”[2]。“志愿服务的过程既是志愿者服务社会的过程,也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实现的过程,体现了志愿者的信念追求、价值认同和精神境界。志愿服务有三个方面的精神内涵:一是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二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三是完善自我,升华思想,充实人生。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高度契合,反映了社会发展进步的时代要求,是志愿服务的核心,也是引领志愿服务活动长期深入开展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支撑。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杰出代表,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的楷模——雷锋,就是青年志愿服务的先行者。当今的青年志愿服务就是对雷锋精神的践行与延伸”[3]。
第一,青年志愿者服务为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相结合的方式。从近年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大运会等大型活动的实际状况看,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大学生中和社会上已经形成了有目共睹的强大的感召力和良好的运作机制。依托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的规范运作,能够很好地实现学雷锋活动与社会化动员的有机结合,将学雷锋活动与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动力优势和社会认可融为一体,面向社会延伸活动半径,为高校学雷锋活动注入新的生机。
第二,青年志愿者服务为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活动载体。青年志愿者服务及其蕴涵的精神,既与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又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和自我实现的道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雷锋活动的时代感。广大青年学生在志愿者服务过程中学习和践行雷锋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感染被服务的对象,影响社会其他群体,这本身就是一个传递雷锋精神的过程,可以发挥积极的示范导向作用,有助于雷锋精神在社会上开花结果。
第三,青年志愿者服务为高校学雷锋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评价机制。如何评价学雷锋活动的效果一直是困扰活动组织方面的技术难题,而缺少评价机制也是导致学雷锋活动形式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将志愿者服务融入高校学雷锋活动,通过志愿者服务的评价机制对学雷锋活动情况进行全面的记录、考核和监督,可以直观地考察学生在学雷锋活动中思想和行动上的收获,可以帮助学生端正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和态度,检验自身的不足,从而用心去感悟雷锋精神的思想精髓和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学雷锋活动更加务实,更具针对性。
三、以志愿者服务为载体,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加强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能力建设
时代的变迁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而“青年志愿者行动以及该活动所体现出的志愿服务精神,继承了雷锋精神的先进性,同时更加注重参与个体的差异性、层次性,尊重群众合理的利益要求”[4]。志愿者服务的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学雷锋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当前志愿者服务领域越来越宽,服务要求越来越高,不仅需要广大青年学生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不辞辛苦的热情,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和操作技巧。对志愿者进行科学培训,是进一步拓宽学雷锋活动领域、确保学雷锋活动效果的重要保障。根据学雷锋活动的需要和志愿服务对象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对青年志愿者进行专业技术培训,能够切实提高广大青年学生从事学雷锋活动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完善和提高自我,领悟雷锋精神的真谛,体验自身的价值,从而自觉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常态化。
2.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强化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动机
实施必要的激励既是对志愿者的褒奖,也是对志愿者工作的支持和肯定。完善的激励机制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典型激励,通过论坛、座谈会、图片展、纪录片展播等形式,让在学雷锋活动中表现突出的青年志愿者在广大学生中进行宣讲,在广大学生中展示志愿者服务和学雷锋活动的成果,与同学们分享学雷锋活动的体验和心得,以同辈教育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掀起学雷锋活动的新高潮。二是荣誉激励。定期对在学雷锋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进行表彰,一方面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另一方面通过荣誉的嘉奖使他们的劳动和付出得到社会的认可,保持他们的创造性和工作热情,也激励更多的人在学雷锋的活动中长期地坚持下去。三是物质激励。这种物质激励不等同于商品经济的等价交换,也不能理解为货币形式的补偿,而是在物质层面给予参与学雷锋活动的青年志愿者必要的经济支持,可以是货币形式,也可以是实物形式,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雷锋活动,让广大的青年志愿者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断推动学雷锋活动的创新和开拓,使学雷锋活动焕发旺盛的生命力。
3.建立科学的实施机制,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运行
服务是一项具有极强实践性的工作,其鲜明的实践性特点有利于增强学雷锋活动的社会深度和可操作性,从而实现常态化运行。高校要根据社会需要、学生专业特长和学雷锋活动的现实需要,科学、合理地显示志愿者参与学雷锋活动的目标、内容、方式、步骤和保障措施等,将学雷锋活动纳入到志愿服务的管理体系和实施路径之中,甚至可以尝试建立“实行企业化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的‘雷锋公司”[5],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强化学雷锋活动的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并为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活动提供科学的指导和必要的支持,确保依托志愿服务而开展的学雷锋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扎扎实实地深入开展,使高校学雷锋活动由过去的随意性向计划性发展,由过去的阶段化向常态化发展。
4.建立规范的评价机制,确保学雷锋活动的实际效果
经过多年的探索,我国不少高校在青年志愿者服务的评价机制方面取得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因此,以志愿者服务为切入点,使高校学雷锋活动建立规范的评价机制成为可能。对志愿者开展学雷锋活动,一方面要对活动的目标、内容、形式、要求等进行明确的规定,另一方面采取活动笔记、志愿者档案等方式进行全面的记录和体现;在此基础上按照“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价和团队考评相结合、公众评价与管理者评价相结合”[6]的原则,使志愿者在学雷锋活动中的思想和行动得到科学的评价和必要的考核与监督。通过经验交流会、效果反馈会等形式,使个人、团队、学校、社会广泛参与到对于学雷锋活动效果的评价中来。志愿者作为行动主体,可以及时发现不足,不断提高认识、完善自我;学校作为组织方和管理者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提供指导和帮助,使学雷锋活动得以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的旗帜[N]. 中国青年报, 1990-03-05(1).
[2]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 志愿者培训(2):志愿者服务的概 念、价值和意义[EB/OL]. (2008-08-29)[2012-12-03]http:// www.wenming.cn/zyfw_298/zsc/201010/t20101028_1981.shtml.
[3]马洁,郭玲玲. 青年志愿者服务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关系探 究[J].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2):53-55.
[4]刘孜勤. 中国青年志愿者精神与雷锋精神对比研究[J]. 山西青 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3):1-4.
[5]周宇飞. 关于建立“雷锋公司”的构想——高校青年志愿者组 织管理机制新探[J]. 中国青年研究,2005(1):56-59.
[6]马彦周,曾艺. 高校志愿者工作管理创新思考[J]. 理论月刊, 2009(12):151-153.
〔责任编辑:傅文第〕
收稿日期:2013-02-15
基金项目:201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青年课题(201204006)
作者简介:马洁(1979-),女,河北张家口人,副教授,硕导,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高等教育研究;佟丞(1978-),男,河北保定人,副教授,硕导,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