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德,至至善

2013-03-28 07:59李东平
中国德育 2013年2期
关键词:文汇太极国学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人际和谐、重道德修养、重礼义廉耻、重道德自律、重理想人格、重和而不同等思想,是全社会最需要了解、最需要获得的东西,因为这些思想观念,正是当今我们这个社会最缺乏。为了继承近百年来遭到压制和废弃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者有责任承担“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神圣义务。

中小学对一代代国民的基本素养的形成与提高最为关键。重视培育中小学生有健康良好的心态、性格、情感与品行,使其拥有一定的文化教养。我们认为,童蒙养正,少年养志,应在学校教育一开始的时候。教学生立志做一个正直的人,有理想情操的人,然后才开发他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志向,这才是教育正确的秩序。

一、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文化定位

当下的中小学生,有的心胸狭窄,有的心态脆弱,有的心理逆反,有的自私自我,他们缺乏理想、不懂感恩、抗挫折能力低、社会责任意识差,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子不养母、路不救人、富而不仁、贵而不正的社会恶性循环。因此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迫在眉捷。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通过国学教育的渠道,让国学经典带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进课堂,使学生经受中华传统经典的追问和检验,成为一个有文化归属感的真正的中国人,以期担当传承中华文化命脉的重任。因为我们的教育不能脱离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教育的本质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联系的“文化脐带”接续好,就显得非常急切和重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仁者爱人”精神的涵育,重视修身立德、诚信笃志的修养文化,重视个人道德品质的修养及行为的训练,强调学会做人,重视推己及人道德思维和行为方式的运用,这些无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更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

让我们的血管里永远流淌着民族的血液,理所当然地成为我们教育人的民族责任。文汇人对这一问题的探索虽然还是步履蹒跚,但走得自信、走得坚定。目前,学校本着对祖国和民族未来负责,在“民族校本文化建构”和“德育民族化课程体系”建设上作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文汇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是从学校标识设计开始的。我们提炼了“明明德,至至善”六个字,作为我校核心文化价值理念,意寓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在于弘扬美德以达到尽善尽美,勤奋求学修心养性以不断自我完善,这不仅是古人更是当代人做人的至高目标。

确立了我校的核心价值理念之后,文汇人又重新设计了学校标识,几经讨论,最后确定以浓缩了中华千年文明的印章形式作为学校独具特色的标识:以阳刻的形式体现“文汇”二字,而“文”字取金篆体,“汇”字取隶篆体。这种字体变化的意蕴是:让悠悠传统文化在我校汤汤汇荡,并将继续发扬光大,再以印刻的形式体现我校的核心价值理念。

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内在润泽

课程文化—出版系列教材,让国学进课堂

这些年来,几经课程改革的风风雨雨之后,我们率先在全国提出了“德育民族化”的课题,对学生的德育工作立足于“文化育人”,我们的“德育民族化”的目标是:传承优秀民族传统,培育未来中华脊梁。其重点是“读经典悟道,写汉字立人”。以“励志”为主线,在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分别开展“崇仁”“尚礼”“感恩”主题教育,精心打造“一书”“两礼”“三餐”“四教”“五典”“六节”的特色德育课程体系。

文汇人的“一书”“两礼”“三餐”“四教”“五典”“六节”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体系具体构建如下。

“一书”是指全校师生员工读好“国学教育丛书”校本教材《大学》这一本书。

“两礼”是指初一新生“入学礼”和初三学生“出学礼”两个仪式。

“三餐”是指文化三餐,即早餐的“晨诵”,中餐的“午书”,晚餐的“晚课”。

“四教”是指国学教育的内容侧重于“文、行、忠、信”四个方面。

“五典”是指从我国传统典籍中的“诗”“词”“曲(歌)”“赋(经典文)” “言(俗语)”中精选编印“国学教育丛书”,先期已编印了主题阅读教材《崇仁》《尚礼》《感恩》,初一师生人手一本《崇仁》,初二师生人手一本《尚礼》,初三师生人手一本《感恩》。

“六节”是指秉承传统文化精髓,着眼返本开新,着力打造中国特有的六大节庆文化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先师节”“中秋节”“新年节”等,使得学生在体验本民族节日的过程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增强中华民族的归宿感和自豪感。

礼仪文化—五四新青年装,尽显儒雅自信

“不知礼,无以立”。为了更好的强化学生礼仪,学校精心设计了配合我校国学教育的礼仪服装—“五四新青年装”:国旗班的服装定为米白色的中山装,礼仪队服装则是由米白色蝴蝶袖的上装和深蓝色大摆裙组成。男生穿上中山装显得既刚毅又儒雅,女生穿上礼仪队服装显得既端庄又大方。国旗班男生要求像军人般站姿笔直,双手下垂紧贴两侧裤线;礼仪队站姿要笔直,双手交叠抱于腹前,对学生的问候礼仪、见面礼仪、课堂礼仪皆有一个“尊”“敬”的指引……

艺术文化—原创,让经典歌曲流行起来

为了丰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的形式,让“孩子们唱自己的歌”,我校著名作曲老师对失传的古典诗词进行原创谱曲工作,创作了一系列的校园国学歌曲,如《游子吟》《竹枝词》等。校园古诗词歌曲在吟诵、传唱、演绎中让学生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

太极文化—中华文化之源,习武养德塑品性

太极课程常态化,此前,学校工会编印了《太极》文化读本,并且分组习练太极拳、太极剑、太极扇、太极球“太极四项”运动,既健身,又了解太极作为中国文化之源的博大精深,澄清了对太极、易经、八卦等的误解。文汇人还举行太极知识会操,不仅会背诵经典文段,文汇人都将熟练掌握上述四种太极运动项目。让全体师生在中华文化总源的追寻中传承、启智、健身习德,这也是太极文化的课程目标。

会操文化—国学盛宴,在PK中走得更远

一种方案实施,最怕一窝蜂,热闹过后,只剩下文化外壳。为了检查验收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课程实施“能见度”,文汇人发明了“国学会操”的概念。

学校每年举行全体教职员工参加的、以“明明德、至至善、文汇人、汇文道”为主题的《大学》首次会操活动,整个活动围绕着文汇中学核心价值“明明德、至至善”的中心,活动内容以校本课程教材《大学》为依托,同时包含了许多传统文化常识。活动共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核心价值记心中”“背诵接龙竞风流”“国学经典伴我行”和“生生不息民族根”。

以年级为单位举行的以“经典·生命·根”为主题的国学经典会操比赛。“国学会操”包含两个部分:一是以国学经典《大学》《弟子规》《声律启蒙》为内容的经典诵读;二是歌咏会操,曲目为我校音乐老师创作的歌曲《游子吟》《赋得古原草送别》《承诺》。三个年级的学生通过精心的准备,以形式多样的方式,用饱满真挚的感情向全体师生展示了不同风格的诗词朗诵和演唱,抒发了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独特情怀和真挚的热爱。

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

外在沁染

高品位的学校文化环境可用“文”、“雅”两个字来概括。“文”体现知识,整个校园环境都应该体现文化的韵味。“雅”是高雅、雅致。学校景观布置、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要给人以美的感受与熏陶。总之,文汇的校园环境使人意识到一种文化,感受到一种科学人文的气息。校园处处营造的是一种崇高广博、自然深邃的国学氛围。

楼宇墙文化—皖风苏韵,古典现代

文汇人的建筑物命名颇有文化味,每一个命名就是一个经典故事,古朴涵隽、墨香四溢。位于校门两边,矗立着两堵由古典、厚重的麻石垒起的文化墙,左面是学校标识,右面为集颜真卿墨的校名,走进校门,迎面就是一块识名志墙,上刻学校《识名志》并佐以神纹图案,国学味十足;在喷水池边,立有一块显示书法流变历程的汉字碑,突出了中华文字之美。整个文汇校园呈现出一派古典现代的书院气象。

园林石文化—让每块石头都刻进了文化记忆

文汇的校园有九块大小不一的石头,刻有“雨过琴书润,风来翰墨香”“伴百年榕,破万卷书”等字样,分别集的是启功、米芾、甲骨文、范曾、王献之、苏轼、赵孟頫、王羲之等字体。石头的形状不一,巧妙地布置在文汇的校园里或立、或卧,与上刻的文字、选择的字体浑然一体,体现出中国园林独特的山水自然情趣,也营造出了独具华夏审美特色的园林意境。让文汇人在美的熏陶中,激发文化自觉。

文汇窗文化—随时“翻阅”的动态国学画卷

文汇人将分布在校内各建筑物走廊的众多国学橱窗、三十面庭院屏风看成是一个一个“窗口”:既是外人看文汇的窗口,也是文汇人自己展示的窗口,所以,在学校CIS形象识别系统的统一规范下,文汇人将这些橱窗和屏风统一设计,统一色调,统一规格,形成了文汇校园里的一道靓丽的随时“翻阅”的动态国学教育画卷。

文汇人文化—启智、修身、愉悦心情

为了丰富教工的业余生活,形成了每月一次的“月末活动”制度,全体文汇人或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挂钩,举行多主题的“国学会操”活动。进一步激发了文汇人爱国学、学国学的热情,陶冶了全体教工的身心,也推动了全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走向纵深。

学校还专辟了教职员工休闲书吧—翰文斋:以茶吧的形式,为教职员工休息、交流、活动的场所,并且在其中放置书刊。这里浓郁的国学氛围和休闲雅趣曾引起了众多参访者的艳羡。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国学教育)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开发,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进行变革?如何使文化的信仰和价值走出标签的桎梏?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和认真思考的。它需要教育者保持教育定力。定力能守静,无定力的教育创新,其生命必然枯竭。所以,定力是一种坚持:它不惧流言,笑纳委屈,不为舆论所左,不为风向所惑;定力更是一种责任:责任是教育伦理的保障,它是一种付出和担当,是在所不惜的执著和愿意。一个人会走得更快,一群人会走得更远。校长的定力会让一群人从国学教育的狐疑中逐步成为坚定掘进的团队。

【李东平,深圳市文汇中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深圳市十佳校长】

责任编辑/齐 欣

猜你喜欢
文汇太极国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党建文汇》: 一本好看实用的党刊
练太极100%安全吗?
太极马扎(三)
太极达摩伏虎棍与太极达摩杖对练(一)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太极Ⅱ
著名作家张贤亮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