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发与探索

2013-03-28 01:31金思兰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18期
关键词:编织校本多元化

● 金思兰

本文就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探索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合理整合资源优势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具有其规定性的课程形态,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它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等领域,并渗透信息技术教育。

校本课程作为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相对应的一个课程板块,是最能显示特色和个性的一部分,对学校特色的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举足轻重。课程专家傅建明教授认为,学校课程建设“在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其背后的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目标”。学生是学校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开发的指导思想应以学生个性的健全和发展为本。

我校生源外来人口子女占我校生源的相当一部分,因此在子女教育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尤其是在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差异尤为明显。多数学生劳动的兴趣浓于学习,喜动不喜静。偶然的一节劳动月研究课《草花结》引起了大家的思考:课上,从学科老师对此内容的思考与实践,感到教师有自身优势和发展潜力。特别是学生往日那漫游的眼神、心不在焉的表情,全不见了。学生兴致勃勃的在探讨,求知的眼神是那么专注。看来编织能凝聚学生的心神。我们何不以编织为切入点,辐射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学生多数来自全国各地,家长队伍将蕴藏着丰富的编织教育资源。

编织工艺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基。校本课程的开发,将有助于这一民族文化得到流传和发展。

鉴于以上思考,我们确立了校本课程——《探究编织工艺》,并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即以课程改革为平台,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内容,逐步形成学校特色。

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同样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教育手段,评价引导了学生的发展方向。通过评价,学校验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的可行性、有效性及教育价值;了解教师掌握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实现情况,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正确认识自我,促进学习,张扬个性。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在多元化评价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改变了以教师为主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中,做到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评价形式上,也力求新颖、多样,使学生参与评价不觉得枯燥。我们主要采用的方式有:(1)设计评价表。学生和家长借助评价表进行自评、互评、家长参评,教师做综合性评价。(2)随机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言、作品、小组合作情况等,及时给与简短的评析,既体现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又帮学生明确努力方向。(3)张贴。利用教室的评比栏、板报、档案夹,把学生的作品张贴或收集,供学生、教师、家长赏析、评议。(4)评选。以竞赛的方式,要求学生选出自己得意之作参加评选,学生、学校评比组或家长共同参与评选,选出学校、班级的编织明星、编织小巧手、最佳创意奖、最佳合作奖等进行表彰。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使学生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接受评判的状况,发挥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作用。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主动地学习、主动地自我建构,不断自我完善,充分发挥了学习主动性。

(二)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评价目标上,力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体现,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整体提高。

从学生参与活动的投入度,口语、文字表达,编织作品过程等方面及时加以评价,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张扬是一种很好的促进。教师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课上教师的一句简短评价、一个赞许的眼神和赏识的手势,都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在学生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评语:“你是我们班的编织之星”、“你有一双艺术家的慧眼”、“你的创意令老师佩服”等。评价内容的多样化,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带动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评价标准多元化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对学困生的评价尺度要宽松一些,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如速度、作品的质量与种类等要有分层要求,目的是激励学生在不同层面上都有发展提高。如在每学期的全员考察中,学校列出多种考察项目,让学生自选项目和数量。在文化探究方面有:办手抄报、编织体验写作等;技能考察有:基本结(选1-3种)、变化结与自我创新(选1-2种)等。

多元化评价策略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综合能力的有效提升。孩子们对编织技能的热爱、编织文化的探究、编织体验的表达等兴趣越来越浓。在教学实践中,多元化评价的反馈调节作用、激励性作用得以充分体现,评价逐步成为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成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的生机与活力。

三、抓好师资培训,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发与实施的关键

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的主力军,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课程整合是不可能取得良好效果的。因而,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课程整合的重要保证。

(一)内部挖潜,自培自训

我校采取“集中培训、自学探究、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自确立了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后,我们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为老师们购买相关书籍、材料。利用假期,让有编织基础的教师对全校教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互助、自学等多种形式,老师们逐步掌握了编织的基本技能,于开学初全部通过学校课程管理小组的考核。取得合格证书后,依据个人申报、测评考核,择优聘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课题教师。随着研究的深入,又通过专题教研,骨干教师上观摩课,班级间的参观学习,班与班之间互派小专家传授经验等形式,不断解决教师的困惑及实现均衡发展。这种互通有无的研究交流形式,初步造就了我校以研代训,资源共享的校本研修模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借助外力,专家引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的参与者呈多元化是本次研究工作的一大特点。各级专家的参与、引领,让我们受益匪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对于我校的每位教师来说都是新生事物。起初,有的老师怀着新奇与陌生的心态在观望。鉴于这种现状,一方面,我们有计划的请专家进校,与老师们一起调整或指导课程的实施,帮助教师踏下身子去实践。“华轩结艺坊”和“金梦工艺制作中心”均是我校的培训教育基地。聘请教研员、教科室成员等走进课堂、课题组,与老师一起商讨、研究,给与具体指导。家长是校本课程的参与者,也是评价者。家长队伍中蕴含着丰富的编织教育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因而,在课堂上、师资培训会上,家长们走进了我们的校本,听课、上课、和学生一起编织、指导教师提高编织技能。另一方面,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参观交流,丰富自身的知识内涵。

(三)建章立制,激励研发

课程整合的研发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必须保证财力、人力、物力的支持。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整合研发与实施小组和管理小组,我们出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建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奖励制度》,建全了学校领导参与研究及定期展评、交流等制度。即学校领导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课并参与教研活动,及时了解、分析实施过程中的现状,以便及时组织教师交流、探讨。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促进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研究的“法制”化,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编织校本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体验编织的乐趣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