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平 刘洋 高华 李晓安 张茂仁
摘 要:研究生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和心理四大压力,工作中为了寻求和创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途径,通过分析得出研究生社团组织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也是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独创性地建设了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研究生心理健康协会、研究生素质拓展协会、研究生身体锻炼协会、研究生社会实践协会五个学生社团,为今后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研究生;综合素质;特色社团组织;重要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61-02
一、社团的作用和意义
研究生社团是指研究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研究生社团是我国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我国高校第二课堂的引领者。
学生社团组织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研究生通过参与学生社团,可以扩大求知领域,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内心世界,同时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其次,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技能的成熟、能力的加强以及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等方面愈来愈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生在社团组织层面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研究生承载着社会赋予的更高使命,他们的成长成才受到更多的关注。如何在现有的管理体制中寻求和创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途径是研究生教育管理者共同面对的课题,而建设适应研究生特色的社团正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很好的途径。研究生社团是构成研究生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创新社团组织形式和内容,积极发挥社团的功能,进而实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目前研究生面临的困惑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得不解决的难题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很多无形的压力转向高校,研究生作为学习与科研第一战线的一分子,承受着学业、就业、情感和心理四大压力,这也已成为从事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也不得不解决的问题,解决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研究生培养质量。
(二)缺乏官方研究生社团组织
研究生学生社团一直以来是民间性的组织,社团的活动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目前许多高校学生社团没有严格规范的章程,光凭社团成员的一腔热情在维持运转,还有很多高校的学生社团普遍存在活动经费不足、缺少活动场地的问题[1]。没有学校方面的支持与管理,结构参差不齐,水平良莠不一。研究生层次缺乏官方性质的社团组织,创建特色的社团组织体现的是研究生的心声,也有助于学生活动日常管理常态化[2],更有助于通过学生的平台提升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仍然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衡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标准,研究生综合素质是质量的直接体现,故而,研究生综合素质提升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各高校研究生教育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项目。
(四)研究生社团是丰富校园文化,提高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也是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需求具有多层次性、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但目前单靠学校的管理无法完全满足这种成才需求;研究生校园文化单一,不能吸引研究生参与也是目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研究生不论是时间还是精力都不能满足自我提升综合素质的内在要求。
建设适应研究生的特色社团,通过大量的、多层次的、多方面的活动,满足研究生的多样化需要,让研究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三、创建特色社团组织
适应研究生成长成才需要,创新研究生教育方式,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
(一)服务研究生科研需要,建设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提高研究生科研素质
1.以研究生学术交流超市为协会的主要载体,提高研究生科学素养。为提高研究生论文质量,加强对其进行学术道德教育,提升研究生表达和总结能力,以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为组织,建立研究生学术交流超市:长期性开展定时间、定地点、定货源、保质量、自愿选、要“付款”的全校性研究生学术论坛活动。“超市”采取报告海选、聘任点评专家、实行优秀报告评选等环节,达到报告人能力提高、听众知识面扩展及学科交流“三赢”,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素养,浓厚校园学术氛围。
2.以举办研究生科普日活动为协会的主要活动形式,增加研究生的科普知识。发挥研究生的专业技能和学科交流优势,每月举办一次研究生科普日活动,设立与研究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专题系列,通过个人申报和班级推荐,确定主讲人,设立科普网页,将枯燥的科学知识变为研究生生活新“时尚”,从而开辟“特色基地”。
(二)为研究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建设研究生心理健康协会,提高研究生心理素质
1.以研究生心理健康协会为主体,建立包括校、院、导师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立体体系,实现全员关心研究生心理。成立研究生心理素质拓展协会,设立研究生心理瑜伽广场,举办心理健康普及讲座、心理素质拓展和心理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研究生心理档案。形成班级心理健康委员、辅导员、导师和配套课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维护体系,做到普及性、干预性、针对性与常规性相结合。
2.以创新研究生心理问题倾诉方式为协会活动主要内容,建立全面的研究生心理疏导渠道。设立心理健康倾诉邮箱、朋辈咨询员,实行同伴心理互助,建立心理健康QQ群,设立研究生心理疏导不同板块,畅通研究生心理疏导渠道,使重视心理疏导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三)增强研究生就业竞争力,建设研究生素质拓展协会,提高研究生人文素质
1.以创办研究生素质拓展学堂为协会活动载体,增强能力提升的针对性。研究生就业质量关乎每个研究生及家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重要方式。根据研究生能力不同,进行针对性专项培养和培训,实现既有展示平台,又有针对培养,实现研究生素质培养的“量身定做,解渴实用”。
2.以举办形式新颖、贴合研究生实际的活动为协会主要工作任务,营造活跃的校园文化。积极发挥素质拓展协会活跃校园文化功能,激发研究生的参与热情。举办“我与名师面对面”、“成功在路上”、“感恩文化进校园”、“识礼知书,言之有礼”等充满人文关怀和激情励志的系列主题活动,加强农科院校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培养。
(四)积极引导研究生自觉锻炼身体,建设研究生身体锻炼协会,提高研究生身体素质
1.以创办研究生“悦越运动会”(月月运动会)为体育锻炼协会的重要活动载体,强化研究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身体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研究生的自我锻炼意识不强,为改变这一现状,积极发挥协会的自愿性功能,在全体研究生中举办月月运动会,但不同于传统的运动会,强调的是参与面和参与实际性。每月运动项目不一,以班级为单位,既实现个人的参与又强化集体意识,运动项目集活动与竞技为一体,督促研究生参与身体锻炼。
2.以设立研究生健身兴趣小组为体育锻炼协会活动重要补充,实现锻炼身体科学化。协会可以依据研究生身体素质现状,成立各类健身兴趣小组,举办健身操、球类等比赛,开展身体机能及科学健身讲座和知识普及,增强研究生对身体锻炼的科学性的掌握。
(五)积极倡导研究生知行合一,建设研究生社会实践协会,提高研究生创新素质
1.积极推行“社会实践方案征集”活动,调动研究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社会实践是研究生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打破原有社会实践的模式,通过研究生社会实践协会,举办社会实践方案征集活动,在调动研究生积极性的同时,增强社会实践的实效性,进而提高研究生的社会适应力。
2.积极推行“社会实践项目立项”活动,调动研究生参与实践的热情。设立一定数额的立项资金,既资助个人项目,也资助本校团队项目,还资助多高校联合项目,以此加强研究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坚.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意义、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5).
[2]王庆文,傅强.论高校学生社团对科技创新活动的载体功能[J].高教文摘,2002,(3).
(责任编辑:姚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