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康康
(太原煤气化焦化厂,山西 太原 030024)
推焦车是焦化厂主要的生产设备,其应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焦炉生产系统的正常与否。我厂炼焦车间现有JT-1型推焦车2辆,KB-5型推焦车1辆。原来3辆推焦车推焦杆滑架上都使用的是普通钢制滑板。
推焦杆在炭化室内来回动作时,推焦杆前部下方的滑架可以在炭化室内起到支撑推焦杆的作用,而滑板则是滑架的“支脚”。由于材质的原因,滑板磨损很快,寿命一般只有2个月左右。当滑板磨损严重时,如图1,为防止滑板在炭化室内突然断裂造成炭化室底部的破损,就必须按期、及时地更换达到一定磨损程度的滑板,这就间接造成了维修成本高、维修工作量大的问题。为有效提高推焦车滑板寿命、减少职工维修工作量、节约采购成本,必须对滑板进行改造。
滑板是安装在推焦杆滑架上的,它的功能就是随滑架在炭化室内来回往复运动,以保护滑架不受磨损,因此,其主要损坏原因和损坏方式就是磨损。为更大程度地减少备件消耗、维修工作量以及费用消耗。寻找一种耐磨强度高材质的滑板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1]。
针对提高滑板耐磨性这个问题,作者和车间相关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和书籍,并参观考察了其他几个焦化厂滑板的使用情况,最后总结得出以下几个改造的参考意见:
1)完全寻找另外一种抗磨强度很高的材质代替普通锰钢制作滑板是基本不可行的。目前市场上还没有发现耐磨强度性价比很高的另外一种材质的钢板材料。而在售的高强度耐磨、耐腐蚀钢板(例如NM360、NM400等)使用周期比普通锰钢板长30%左右,但价格要贵一倍以上,经济性不好;而铸铁板耐磨性较佳,价格便宜,但脆性很大,不适宜制作滑板使用。
图1 原使用的钢制滑板
2)不论选用哪种材质制作滑板,除了保证高抗磨性外,还要保证好的韧性、塑性、可焊接性以及方便加工制作,或者采购方便。
3)不论选用哪种材质,均要抗高温,且不和焦炉本体缸砖发生化学反应。
4)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双金属复层耐磨钢板普及率高(我厂焦仓翻板溜槽使用的就是这种钢板制作的),使用周期长(基本可达1年以上),价格适中,可以考虑作为滑板的基本原材料。
在前期做了一些准备工作后,我们对滑板改造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即:采用目前市场上使用较为普及的双金属复层耐磨钢板作为滑板的基础材料;在不减少总厚度的情况下,改造后的滑板具体是由减少了厚度的钢板(所减少的厚度为8~10 mm,也就是底部增加的耐磨层的厚度)和堆焊在其下表面的耐磨层组成,见图2。耐磨层是利用堆焊技术堆焊到钢板上的,目前这种技术较为成熟应用普遍,且耐磨层强度很高,塑性、韧性好,耐磨性强,符合制作滑板的条件。
图2 改造后的滑板尺寸图
我们将改造后的滑板图纸外委制作。并在产品制作期间制定了一些使用注意事项,并把使用注意事项传达给了每一个操作工、维修工。这样,就明确规范了职工的操作行为,有效降低了因人为操作或检修不当而导致滑板损坏的几率。另外,为取得和保留滑板试用期间的一些重要数据,车间还制作了滑板巡检记录、焦炭质量记录表,要求各运行工段在使用推焦车进行生产过程中对新型滑板的使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要求运行工段在使用前、后检查滑板磨损情况,并把发现的问题及时上报相关领导;热工工段及时对焦炉本体进行检查,看炭化室底部有无损坏,并对滑板使用期间焦炭质量情况做详细的记录,以备查阅;要求维修工积极巡检,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故障和隐患及时消除,保障推焦车的正常运行。
当新耐磨滑板制作回来后,我们即刻将3辆推焦车全部更换上为新耐磨滑板。使用1年多来,情况基本正常,使用情况如下:
1)使用周期较长,分别达到:1#推焦车滑板,11个半月;2#推焦车,9个月;3#推焦车,13个月。
2)滑板工作正常,长时间使用状态下,未发现断裂或变形等迹象。
3)耐磨层耐高温性很好,未发现熔融现象。
4)焦炭各项指标均正常。经过连续3个月焦炭质量数据观察,可以证明耐磨层材质与炭化室底部硅砖材质没有明显化学变化,可以安全使用,不会对焦炉炭化室本体和焦炭质量造成影响[2]。
我厂原来的锰钢滑板更新周期为2个月左右。我车间现有3个推焦车,每年滑板更新的费用需要近2 000×3×6=36 000元人民币。而改为耐磨滑板以后,更换周期基本达到1年,每年更新费用为2 500×3=7 500元。每年可节省采购经费约28 500元左右。另外,还大大减少了维修工作量,降低了劳务成本。
本改造在我车间的应用是成功的,它克服了现有推焦车滑板工作时磨损严重需频繁更换的问题,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同时大大延长了推焦车滑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采购成本。另外,由于我车间改造后的耐磨滑板结构简单,实用新型,且已通过专利申请,并取得相应专利号(ZL 2010 2 0261560.X)。本产品不仅可以作为推焦车使用的滑板来推广,还可以延伸到其他需要使用时间长、成本低的耐磨产品的领域,推广前景广泛。
[1] 潘立慧,魏松波.炼焦技术问答[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2] 杨建华,阚兴东,石熊宝.炼焦工艺与设备[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