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万卷 武汉纺织大学
当前,我国对外投资发展的速度很快,但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效益看,依然处于初级阶段,需要学习、改进和提高。尤其是面临各类投资风险,如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的社会和政治动荡,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政治等风险急剧增加。除市场风险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面临的非市场风险很多,主要包括:经营管理风险、文化差异风险、东道国政治风险、东道国政策与法律风险、东道国社会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几类。从近几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实践来看,非市场风险已经成为重要威胁。
历时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占据重要地位。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始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实行跨国经营的大门进一步敞开。中国国家商务部和统计局2002年建立对外投资统计制度以来的数据显示,中国当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从2003年的28.5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772.2亿美元,即使受2009年的美国金融危机和2011年的欧债危机影响,我国的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仍然保持增长,连年创出新高,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正处于重大的战略机遇期。
第一,发达国家以寻求国外资金来缓解国内投资不足。2008年以来,全球经济受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一些发达国家实体经济受到打击,积极寻求外部投资来提振本国经济,如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纷纷组织代表团到中国招商,推介投资项目,中国企业对其投资的政治障碍可能得到相应降低,兼并收购成本可能下降,外部环境上有利于中国实现从商品输出型向资本输出型转型,进入发达国家投资更加便利。近年来中国对发达国家的投资远远高于平均增幅,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为688.1亿美元,同比增长21.7%,占全球当年流量的5.2%,位居全球第五,首次超过日本、英国等国。其中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同比增长101%,对美国的投资同比增长44%,对日本的投资同比增长30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流量)746.5亿美元,同比增长8.5%,而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同比增长26.8%,对澳大利亚的投资同比增长86%,对美国的投资同比增长38.5%。
第二,中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来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有效转移的难题。中国根据对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的研判,推行更加主动的国家开放战略和“走出去”战略,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寻找发展机遇,贴近国际市场调产品结构,适应国内资源能源供应不足状况进行全球产业区域布局,扩大中国产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的影响力和控制力,缓解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尤其是当前部分产能过剩的矛盾。据统计,2002-2011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长44.6%。截至2011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存量)达4247.8亿美元,居全球第13位,较上年末提升4位。到2012年底,中国投资者在国(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2.2万家,分布在全球180个国家(地区);投资领域涉及制造业、金融业、采矿业、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业等,境外投资已经将部分产能实行了跨国转移。
第三,中国企业以对外直接投资来占据国际竞争高地。长期以来,先进技术和专利等是发达国家控制全球经济的重要手段,他们通过对发展中国家采取技术出口管制措施等以保持其优势竞争地位,中国企业的发展往往受到技术壁垒的制约。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通过到发达国家直接投资,兼并或收购当地企业,雇佣当地的科研与管理人员,获取海外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在吸收和自主创新的同时,提高了跨国竞争能力。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中以并购方式实现的直接投资272亿美元,占总额的36.4%,以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为主。2011年投向发达国家经济体134.2亿美元,占总额的18%。2011年境外投资企业在投资所在国吸收就业人数达122万人,其中雇用外方员工88.8万人,来自发达国家的雇员有10万人。中国的华为、海尔等企业通过大规模的对外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跨国公司。
在对企业调研和对相关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中的非市场风险归纳出六种类型,这些风险不同程度地对企业境外经营造成危害。
经营管理风险包括经营决策、投融资、交易、人力资源等日常经营过程中的内部管理导致的风险,这一风险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效果。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与决策的程序、决策的执行、决策的监控、决策的预警、决策的评估等相关联。交易中如合同条款的确定、原材料和产品的进货成本、销售价格、应收应付账款的合理控制等,决定企业的经营利益的好坏。如2004年中国航油股份有限公司新加坡公司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由于管理层判断失误,造成5.5亿美元的亏损,被迫在当地申请破产保护。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东道国与本国在民族、文化、习俗、语言等方面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在工作交流、待人接物、处理事情等方面会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方式方法,带来管理理念和行为的不同。企业在境外投资后,直接把在本土经营的模式简单机械地移植到境外企业中,甚至把一些不良的文化习惯延伸到国外,造成文化上的误解或冲突,可能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如中国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公司后,双龙汽车公司老员工难以接受新公司而不断罢工,5年后双龙汽车公司董事会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回生”流程,但公司经营前景并不乐观。
东道国国内党派、宗教、民族等矛盾和政见分歧,出现革命、政变、罢工、内乱、恐怖活动以及地方武装冲突等事件,或者东道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的风险,执政理念的变化、民族情节的滋生、国家联盟的构建等,都可能形成对国外投资的欢迎或反感情绪,给中国在其境内投资的企业经营造成困难。东道国政治风险具有突发性和不确定性,其危害轻则影响海外经营,重则造成合作中止。如中国中铝公司与力拓集团于2009年2月签署了195亿美元战略入股合作协议,并获得了澳大利亚、德国、美国等相关机构的批准,由于中铝的国有企业背景,此项入股被赋予了中国国家意志的政治猜想,力拓集团很快撤消了合作协议。再如两年前,中国一企业在埃及投资设立企业,因为雇佣的当地员工经常参加政治游行,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东道国国内和对外相关政策调整、法律修订,新政策和法律的颁布实施,以及东道国相关部门在政策和法律执行过程中的尺度把握、执行强度等,均会给外国投资者造成经营和财产损失上的风险。主要包括对外国投资产业限制、税率提高、经营利润的自由流动限制、土地使用成本提高、国家安全等,最严重的如国有化政策,企业产品和设备被征用、征收,甚至企业财产被没收或充公。如现在拉美兴起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国有化运动,可能对中国对该地区投资企业形成政策风险。再如2007年中国平安集团18.1亿欧元,在二级市场上买入比利时富通集团4.18%的股票,后增加到4.99%。2008年又以21.5亿欧元收购富通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50%股权,共计投入238亿元人民币。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富通集团被收归国有并迅速转手卖给了巴黎银行,平安集团为此在2008年投资富通上的账面亏损超过90%。
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因素,包括水源、森林和草原保护、噪音控制、废物排放等,以及与企业所处外部环境因素,包括人文关怀、爱心奉献、社会捐赠、灾害救助、公德遵守等造成的风险。企业在东道国投资经营中,社会责任风险可能会在不经意间发生。如最近发生的加纳抓捕采金人员事件,有些开采活动是中国企业或个人与当地的一些私人矿主合作,乱采乱挖造成环境破坏严重,引起东道国民众的强烈不满,政府不得不出手进行整治,关闭相关金矿从而使投资者受到损失。
东道国因发生地震、海啸、火山、台风、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蝗虫、流行性疾病灾害等造成的风险。自然灾害具有不可抗拒性、突发性,而且造成的损失巨大,有时甚至是毁灭性的。中国企业在对外投资选择地点时,须考虑自然条件的历史和现状,回避在可能的灾区投资。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过程中遇到风险是可能的,在企业追求投资利益、防范市场风险时,非市场风险这道“软坎”很容易被忽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应有预防和应对对策,尽可能避免风险,减少企业投资损失。
中国企业做出投资决定后,先组织专业人员到投资目标国进行实地考察,向国内和当地专家咨询等,收集整理目标国的经济发展、政局、政策、法律、宗教、民族、人文社会,甚至气候等信息,或委托中介机构对目标国投资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企业在投资后,指定境外企业人员随时了解东道国政治、政策等动态,分析和预测其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其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意思形态变化,包括劳动力供给状态等,尽早调整企业生产经营结构,掌握主动权,在风险发生前打时间差。
企业对外投资可选用的形式有几种,如新设立企业或兼并(收购)。在一个新的环境中,采取独资方式对境外企业实行控制权方面,是完全的,但风险也最大。如果采用合资形式,与当地一家或多家企业合资经营,这一形式既可以取得一定的该国企业身份,又可让合资方在当地的影响力解决问题,分担一部分投资风险。在资源开发等领域的投资可选择债务形式出资,从产品销售分成或以产品折价还债获得收益。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可用品牌、技术等入股或是采取特许经营的形式,都可以实现企业对外投资的目的。
本土化是实现企业投资成功的重要经验,它包括生产本土化、采购本土化、销售本土化、员工本土化、品牌本土化、研发本土化、资本本土化等。母公司充分利用东道国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通过雇用当地员工,建立制造中心、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更深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更好地改善与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树立企业良好形象,赢得当地政府的支持,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和投资风险,在东道国扎根并谋求发展。
企业投资设立的境外公司在异国经营,需要有与东道国环境相适应的内部管理机制,从制定公司组织机构、人力资源、业务、财务、工作流程、风险预警和监控等一整套体系及配套的考评制度入手,强化制度建设,规范经营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提升企业竞争力。
境外公司在东道国生产经营时,应当配合当地政府做好环境保护、生产安全,配合社会参与公益事业、救灾应急,适应自我发展办好员工培训、专业技术学习等,把企业活动与当地民众和政府愿望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当地员工及家庭未来与企业发展未来有效结合起来,在增加东道国就业机会、改善当地民生和经济状况的同时,让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好,风险更低。
由于对外投资和派驻国外工作员工安全存在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企业需要寻求避险工具,向国内外保险公司投保是企业首选的方法。目前世界各国保险公司都有相应的保险业务,同时也定期对各国投资风险进行评价,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保险品种投保,在风险发生后,由保险公司给予相应赔偿,可以将企业损失和负担降到较低水平。
[1]道客巴以doc88.com培训教程案例大汇总.
[2]中国企业“走出去”发展报告(2009)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
[3]国内企业“走出去”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张林娟.《科技风》2011年05期.
[4]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三个关键点中国经济网,2013-03-12
[5]法律视角下的中国矿业海外投资风险,杨贵生.《证券之星》2010-08-03.
[6]《2011年中国对外投资统计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