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2013-03-27 14:47陈祥国王金光
当代教育科学 2013年3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专升本中等职业

● 谭 斌 陈祥国 王金光

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有机衔接、协调发展是现阶段我国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在中高职衔接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中,中高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处于关键地位,对于中高职衔接其他方面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一、当前中高职衔接相关招生考试制度基本情况

目前,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在招生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形式有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毕业生(也称为三校生)对口升学考试、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高职(专科)注册入学制度。

对口招生考试制度主要形式是由高等职业院校按照专业类别进行对口招生,面向的对象是中专学校、职业高中和技校的毕业生,该项制度使得一部分有学习能力和进一步学习意愿的、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的时代,对口招生制度起到了增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稳定中职教育招生规模的重要作用,是当前中高职衔接考试制度的重要内容。

初中起点五年制高职是指由高等职业院校直接招收初中毕业生,根据不同职业岗位要求,实行初中后五年一贯制职业教育,从而在五年的时间内统筹学生基础理论、职业技能的教学和训练,最大程度实现职业教育的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办好五年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几点意见》文件,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应以高职院校为主体,同时,允许有条件的中等职业学校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并承担前三年的教育教学任务。该项政策的实施使得中高职合作办学获得了较大发展,对于中高职衔接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中职和高职分段培养也使得原本通过五年一贯制系统培养职业人才的目标受到了一定影响。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制度是指国家允许部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部分招生计划实施自主招生,其面向对象既包括普通高中毕业生,也包括接受完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虽然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和普通本科高校自主招生有一定的相似之处,但因为高职院校和职业教育在家长和考生心目中的地位同本科院校相比有明显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当前尚未成为社会热点,在促进中高职衔接方面,作用也比较有限。

高职(专科)注册入学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后大众化背景下应对生源危机的产物,已先后有广东、江苏、福建等省开始实施包括中职毕业生在内的注册入学试点,但目前规模比较有限,同时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偏差现象,其促进中高职教育衔接方面的作用尚需进一步检验。

二、当前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职院校面向中职院校招生少,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机会少

为促进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学生就业,教育部自2006年起要求上述三类学校毕业生升入高职院校的计划数不得超过毕业生人数的5%。同时,各省市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评估指标普遍规定将“三校生”招生规模逐渐缩小、比例未超过国家规定的上限这一指标作为高职院校办学目标与定位指标项的核心内容,该项规定极大降低了高职院校招收中职毕业生的热情。上述政策因素导致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接受高职教育的机会偏少,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偏低。例如:山东省2012年高考共录取考生488664人,其中,主要面向中职毕业生的春季高考(即原对口高职考试)只录取30768人,所占比例仅为6%,江苏、广东等省市也普遍存在这一现象。

对中职院校个体而言,为了应对升学比例限制,获取相对稀缺的对口升学名额,提高本校学生的升学率,很多中职院校把学生录取后即分流为就业班和对口升学班,安排拟参加对口升学考试的学生主要学习未来对口升学考试的相关科目,忽视甚至放弃原本中职阶段应该进行的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从而导致在很多中职院校应试教育现象严重,同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和使命相背离。

(二)现有“专升本”制度无法满足学生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专科层次教育结束后学生缺乏继续深造机会,现有“专升本”制度无法满足大量学生获取本科文凭的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于“专升本”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不一致现象。

当前解决高职生继续学习的招生考试制度主要是“专升本”考试,但近年来“专升本”考试的整体政策方向是逐步减少升学比例,总数控制在当年高职毕业生总量5%以内,总量控制决定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通过专升本途径实现继续学习基本无望。同时,即使部分高职生通过“专升本”考试解决了继续学习的路径问题,但其升入的基本是传统的高等教育体系,而不是继续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即专科层次的高职毕业生参加“专升本”需要以放弃原本的职业教育体系为代价。普通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巨大的差异性不仅让部分获得升学的高职生在本科阶段出现了学习困难的现象,而且许多优秀高职学生脱离原来的职业教育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隐性萎缩,不利于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培养。

(三)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

因为现有招生考试制度缺乏中高职衔接学制方面的顶层设计,没有真正形成中等职业教育、专科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学制体系框架,导致职业教育在专科阶段基本成为断头路,缺乏吸引力,职业教育面临生源危机。以山东为例:2012年,山东高考录取率达到88.7%,同时,大量在山东投放招生计划的高职高专院校遭遇“零投档”。在专科第二次征集志愿时,全省共有5.6万个征集志愿计划,但只有不足3000考生填报志愿。在高考总分不低于180分就可以上大学的情况下,仍出现了大量招生计划落空。以上山东省的情况并非个案,自2011年起,浙江、江苏等很多省份也出现了类似情况。

(四)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学生直接考入本科机会少

当前招生考试制度下学生完成中等职业教育后能够直接升入本科机会少,且面向中等职业教育直接招生的本科院校知名度和影响力较弱。以山东省为例,2012年山东省首次实行春季高考,允许中职院校的学生报考普通本科,但从录取率方面来看,春季高考本科招生计划偏少,录取率很低。根据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2012年山东春季高考 (原对口高职考试)报名人数为40438人,其中被本科院校录取的有2607人,本科录取率仅有6.4%。在面向春季高考投放本科招生计划的高校中,学校的数量和影响力明显不如夏季高考,由民办高职院校升格而来的民办本科高校招生计划占据大部分比例,对于考生吸引力较强的公办本科高校投放的招生计划极少。

三、推进中高职衔接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建议

(一)扩大中职学生就读高职规模,取消对高职院校招收“三校生”的限制

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普遍将中职毕业生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生源的主要来源。例如,韩国高等职业学院中职毕业生生源约占50%,台湾高职院校生源中超过90%学生为中职毕业生。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适龄入学人口的下降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系统已经有能力接纳大量中职毕业生。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求学需求和普通高等教育以及高职教育规模等各个方面考量,中职毕业生都应成为今后我国高职院校的主要生源。建议进一步放宽五年制高职、对口招生计划比例限制,取消教学评估指标中对高职院校招收“三校生”方面的限制,从而充分满足考生的升学意愿和高职院校对生源的需求,同时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技能型人才。

(二)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招生自主权

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实现大众化的过程中出现的。目前进行单独招生的高职院校主要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大部分院校主要将单独招生的生源对象定位为普通高中毕业生。

建议进一步扩大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规模,同时逐步扩展参与单独招生高职院校的范围,从目前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逐步扩展到全部高职院校。对于非示范和非骨干高职院校,建议将其单独招生专业限定为各院校所拥有的省级特色专业范围内,从而在扩大单独招生高职院校参与范围的同时保证单独招生人才的培养质量。

应从招生政策上给予高职院校更大的自主权,由高职院校将单独招生入学考试同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职业证书获取、技能竞赛获奖成绩等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对接中职学校的单独招生制度,引导高职院校将目前单独招生以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转变为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职毕业生并重。

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特别丰富的地区,应逐步实施中职毕业生注册升入高职院校制度,并采取“宽进严出”的办法,以增加中职毕业生深造机会,同时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三)改革现有“专升本”考试制度,实施相互衔接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间的定向考试选拔制度

改革现有“专升本”考试制度,大力探索实施专科层次高职和普通本科分阶段培养应用型本科层次人才模式,转变当前全省统一的“专升本”考试制度,实施提前签订协议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间的定向考试选拔制度。

实施相互衔接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间的定向考试选拔制度是指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和引导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根据人才培养特色和专业情况提前签署协议,并在高职院校招生前面向社会公布,学生通过高考后在专科层次高等职业学院学习3年(五年制高职学习5年)后,经过协议本科院校资格审核和综合考核,直接升入对应普通本科院校继续学习2年,学生在毕业时,同时获得专科文凭、本科文凭,达到学位授予条件的还可获得学士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本科高层次技能型人才。学生从高职升入本科院校的招生计划由本科院校的原 “专转本”计划置换而来,综合考核和选拔方式由本科院校同协议高职院校共同制定。

与传统“专转本”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传统“专转本”为各省组织的全省统一考试,高职院校同本科院校个体之间缺乏有效沟通,而相互衔接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间的定向考试选拔制度首先强调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个体间的对口沟通,在明确共同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由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对口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从而进一步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实习实训实施方案,避免了高职和本科课程内容的重复,同时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这种人才培养和选拔模式下,高职阶段主要注重基础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本科阶段则侧重于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专升本”模式下专科阶段和本科阶段之间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过程以及课程体系割裂的问题。

(四)实施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招生专本共同培养制度,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并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各自优势

在我国当前真正意义上的本科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缺位的情况下,建议逐步试点和推广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招生专本共同培养招生考试制度,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充分发挥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各自特色和优势,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资源,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本地急需高层次技能型人才需求和学生对高学历的需求为目标,为学生创造更广阔发展空间,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本科层次技能型人才。

建议在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统筹下,引导专业相近的高职院校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对口合作,在保证招生和培养过程全部信息公开透明并在考生报考前提前公布的条件下,在本科批次安排招生计划,招收高等职业教育四年制本科学生,培养过程由签订协议的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合作完成。四年学习期间,教学过程分别在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完成,实训实习过程主要在高职院校完成,高职院校重点负责职业课程教学和职业能力培养,本科院校重点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学位授予工作。通过这种招生方式,大幅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对考生的吸引力,同时有效提高职业教育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并满足社会对本科高层次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1]范唯,郭扬,马树超.探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2]张守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制度研究[J].教育研究,2012,(07).

[3]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21).

[4]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5]钟伟,刘登明.江苏试点高职院校招收本科生[N].中国教育报,2012-6-8.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专升本中等职业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2017年-2018年专升本院校录取分数线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