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案例的教材“活动”板块运用

2013-03-27 11:57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610015刘咏梅
地理教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板块教材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实验中学(610015) 刘咏梅

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材由叙事性课文,阅读材料板块、活动板块组成,其中“活动”板块的份量很大,占40%左右,几乎每一个专题都有一个“活动”,每一节课程内容都安排了2-5个“活动”。活动板块主要由材料(包含文字叙述、图表、案例)和设问组成,是教材和教学的主体,紧扣叙事性课文,既是对正文的扩展和加深,同时又是巩固知识的练习和反馈。2012年版新教材中“活动”板块设置与新课标实验版的”活动”板块设置相比:内容更丰富、形式更多样。内容更具有鲜明的启发性和可操作性,对原教材的活动内容进行了删繁就简,为学生讨论、师生交流创造了条件。全书设计了39个“活动”板块,60多个项目,其中涉及读图、析图、绘图等技能训练的有28项,涉及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信息处理的有4项,需要动手操作、制作地理模型的有4项,开展实践调查的有1项,关于热点问题的开放性讨论、实践探究的有9项,结合生活中的地理现象、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有9项,模拟表演1项,辩论1项。这些“活动”内容是培养学生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的主阵地,是某些知识点或技巧,价值观培养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实践探究的重要载体。那么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教材活动板块呢?

一、利用教材“活动”板块设计新课导入

将活动板块设计为新课导入,将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通过活动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2012年版的七年级地理新教材提供了丰富的地理教学素材,可以利用教材“活动”板块设计地理课堂导入活动。比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可以将教材13页的活动3作为课堂导入,通过姨妈与畅畅对话中的矛盾,设计教学情境,为什么同一时刻,两人的时间完全不同,一边是早上,而另一边是晚上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再如学习“大洲和大洋”时,利用教材31页的活动1设计为新课导入,宇航员说看到的地球更象水球,而古人给地球起名的时候,为什么叫地球,而不叫水球呢?我们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呢?

二、利用教材“活动”板块设计地理课堂活动

组织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经验,同时也体现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地理课堂的常见活动有游戏活动、拼图活动、竞赛活动、实验操作活动、模型制作活动、辩论活动、角色扮演活动。

1. 游戏活动

初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喜欢游戏、喜欢活动,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材内容,将一些活动板块重新整合设计为游戏活动,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将教学活动转成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地理的无穷乐趣,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学习地理的任务。比如将一些课后活动板块设计为知识抢答游戏。

2. 地理思维训练活动

地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国家乃至全球培养活跃的、有责任的、具有地理素养的公民。其中地理素养的培养就是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的培养。在七年级上册地理新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内容隐藏在“活动”板块中,“活动”中很多提问就是分析过程的思维训练。如经线、经度、纬线、纬度的基本特征和经纬网的定位,世界气候的分布、世界人种的分布等都是通过阅读地图和学生活动来完成的。新教材中涉及对学生地理思维、地理技能培养的活动内容很多,占到了全书活动栏目的50%多,并且覆盖了每一个章节。在每一个章节都有通过材料分析、图表分析,让学生学会从材料和图表中获取地理信息,了解和分析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形成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的活动材料。教材结合各部分所涉及的图像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逐步掌握各类图像的读图、用图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在参与中活动中领会教材内容,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应用中锻炼实践能力。地理教学应将地理思维训练活动贯穿于教学始终,使学生通过活动来掌握基础知识,通过活动去探究原理及规律,通过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只要把“活动”内容应用充分,学生就能真正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地理思维能力就能得以培养和提高。

在讲纬线和纬度时,利用教材6页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各自手中的地球仪,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找出赤道,总结纬线的形状、长短变化、指示方向,接着让学生想象地球仪上纬线可以有多少条?学生说出了各种可能,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师接着设问,无数条纬线我们如何来区分呢?从而引出纬度的划分,结合图1.6,分析得出纬度排列的规律。

3. 实验操作活动

新课程倡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要求在课程实施中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调查、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动脑思考,既增强了体验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

例如:“地球的运动”一课的“活动”1,利用手电筒、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说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面向手电筒和背向手电筒的一面的具体情况。

第二部:用手拨动地球仪,观察学校所在地——成都随着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时,昼夜是怎样交替的。

第三部:在地球上选择北京、纽约、伦敦几个城市,并贴上标记,拨动地球仪,观察这几个城市随着地球自转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活动—操作”,总结出由于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的一面是白天,背向的一面为黑夜,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西向东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交替现象,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比西边先看到日出,从而产生了时间差异。

4. 地理制作活动

地理制作活动对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具有其它活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教材的“活动”板块中,有很多要求学生动手的小制作。比如教材第5页:地球与地球仪课题活动1:利用乒乓球制作地球仪,教材详细说明了制作地球仪的详细步骤,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周末制作,并将制作较好的地球仪进行展览、拍照,一方面学生的成就感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对地球仪的认识。

三、利用教材“活动“板块设计探究学习的情境

地理新教材活动板块里提供了大量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发散性的地理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含丰富的地理信息。如果能根据课本上提供的活动内容,结合教学课题,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找到问题的答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提取地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例如:“地形图的判读”一课的“活动”,让学生参照图1.37和1.38用橡皮泥制作等高线模型,在模型中找到陡坡、缓坡、山峰、山脊,并对照图1.37观察它们的等高线特征。引导学生在动手制作的同时,探究立体的地形与平面的地图之间的关系;通过探究学习,将初一学生难以理解的等高线平面图迎刃而解了。再如“多变的天气”一课的“活动”提供了大量的图文资料,利用这些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去探究天气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有利于将学生学习的地理知识与社会生产生活接轨,提高地理学习的时效性。

四、利用教材“活动”板块设计课堂小结

教材“活动”板块里,安排了很多巩固和拓展思维的训练。如教材35页“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活动”, 要求认识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2.6,总结分析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和相对位置,以及赤道、回归线、极圈等特殊纬线穿过的大洲,并根据图2.12所示,在图中适当位置用简单几何图形绘出非洲、北美和南美洲的轮廓,而且要注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利用活动总结反馈本课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读图、析图、绘图对大洲大洋的位置、轮廓进一步加深印象。再如,学习多变的天气时,利用教材 50 页活动2的开展模拟天气预报活动,通过模拟天气预报员预报天气,全面掌握天气的基本要素,熟悉、区分各种天气符号,学生也乐于参加,便于记忆天气符号。

五、利用教材“活动”板块设计实践调查

新教材中这部分活动设计的一般题目涉及较广,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的时间较长。比如:教材50页“多变的天气”一课的活动,让学生收看天气预报,记录学校所在地区近一周的天气状况。这对于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主动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新教材板块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板块无常 法有常——板块模型中的临界问题
板块拼拼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