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辩证性

2013-03-27 02:32郭伶俐
东方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异化本质马克思

郭伶俐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焦作 454000)

马克思把对劳动问题分析与现代人的当下生存状态联系起来,把社会运动的客观进程与无产阶级的革命诉求联系起来。这是历史进程的客观逻辑,又是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社会的历史逻辑和客观进程要求承认和肯定资本逻辑的进步意义,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无产阶级的革命诉求又要求揭示和分析资本逻辑的历史局限性。这就是建立在资本逻辑基础上的、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辩证性。然而,人们往往从不同的极端阐释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而忽视其理论自身的辩证性。无论古典社会理论还是当代社会理论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这种倾向,这就掩盖了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辩证态度。特里·伊格尔顿对马克思事物劳动批判理论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马克思主义在赞美现代的巨大成就方面超过了未来主义,同时以它对这一时代的无情谴责超过了反资本主义的浪漫派。它既是启蒙主义的后裔又是它的内在批判者,不能用当前文化争论中时髦的赞成或反对现代主义的现成用语对它作出轻易的界定。”[1](P108)

一、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辩证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生存的现实条件是雇佣劳动与资本之间的互为前提关系,马克思的劳动批判理论就是立足于这一“当前经济事实”,即把资本纳入到理论分析的视野之中,并且坚持一条基本思路,即批判性反思。具体地说,就是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从不断运动中理解现存事物。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社会历史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同时它又是暂时的、历史的。随着束缚生产的桎梏即封建所有制关系被炸毁,“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在统治”。然而,类似的运动又在重演,“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2](P277-278)马克思充分肯定了资本的巨大魔力,资本创造了以往任何社会都无法比拟的生产力:“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使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2](P277)然而,瓦解资本的逻辑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的辩证法本质。在马克思看来,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而资本的生存条件是“雇佣劳动”,也就是“死劳动”统治“活劳动”、物控制人。而造成这一严重后果的,实际上就是资本逻辑的总体性控制。马克思认为,“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的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资本“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3](P922)不仅如此,马克思还认为,在现代社会,资本是一种“支配一切的权力”,“是对劳动及其产品的支配权力”,“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并且资本这种权力“不是一种个人力量,而是一种社会力量”。因此,资本是现代社会中一种颠倒的社会关系,“在这里,人的发展采取了物的发展的形式,人类历史不再是人本身的历史,而是资本发展的历史。这也是物化了的社会关系所能够拥有的历史”。[4](P125)十分显然,马克思劳动理论揭示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规律和存在本质,并不是出于道德评价,他的理论视域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而又超越于现实,他把对异化劳动的揭示和批判奠定在存在论分析的基础之上,资本的逻辑使野蛮让位于文明,农村屈从于城市,东方从属于西方,但是资本逻辑也造成了现代人离开了“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超越资本逻辑,才能“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这就意味着在对待资本的问题,简单地肯定或否定都不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辩证法所要求的辩证立场。

“使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回归于人自身”,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历史追求。这是源于现代解放内在限度的分析。马克思从法哲学批判的立场曾经肯定了现代解放的意义,然而,现代解放又有其内在限制。马克思认为,我们的文明时代,却出现了人的本质和人自身的对立,“使人的对象化本质作为某种仅仅是外在的、物质的东西同人分离,它不认为人的内容是人的真正现实”,“现代的市民社会是实现了的个人主义原则;个人的存在是最终目的;活动、劳动、内容等等都只是手段”。[5](P101-102)现代解放的内在限度,引出了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入手分析现代人的异化生存状态,从而对市民社会进行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在分析异化的过程中,不仅揭示了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以及人与人的异化,而且进一步揭示“凡是在工人那里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活动的东西,在非工人那里都表现为外化的、异化的状态”,正像工人使“他自己的活动同自身相异化一样,他也使与他相异的人占有非自身的活动”。[5](P277)然而,“有产阶级在这种自我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满足的和被巩固的,它把这种异化看作自身强大的证明,并在这种异化中获得人的生存的外观。而无产阶级在在这种异化中感到自己是被毁灭,并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和非人的生存现实”。[6](P44)异化的现代社会状况仍然根源于资本的内在逻辑。

信用业是伴随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同样是资本逻辑内在运作的结果。马克思认为,“稍为发达形式的信用在以往任何一种生产方式中都没有出现过。在以前的制度下也有过借和贷的事情,而高利贷甚至是洪水期前的资本形式中最古老的形式,但是借贷并不构成信用,正如各种劳动并不构成产业劳动或自由的雇佣劳动一样。信用作为本质的、发达的生产关系,也只有在以资本或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流通中才会历史地出现”,也就是说,信用是从资本“生产过程的直接本性产生出来的”。[7](P29)信用业的出现,可以保持资本生产过程的连续性。然而,在信用业中,也存在信用业同人相异化的状况。[8](P168)在信贷关系中,人本身不是作为人存在的,而是代替货币以交换的媒介物存在的,货币和人合二为一。人的个性、人的道德不仅成了买卖的物品,而且也成了货币存在于其中的物质。此时,人的个体存在、人的肉体和血液,以及个人的社会美德和声誉构成了货币的灵魂。因此,马克思说:“信贷不再把货币价值放在货币中,而把它放在人的肉体和人的心灵中。”[8](P169)信用业的异化现象同样是资本逻辑运作的需要和结果。

因此,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以一种客观的立场,揭示了现代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发展的内在悖论,揭示了资本对于人类社会历史的意义及其限度。但是,马克思并没有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来对待现代文明,而且客观地揭示出其进步价值和内在限度。在这种辩证的视野中,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异化状况,诸如劳动异化、阶级剥削以及人的异化等揭示的同时,也批判了各种对待资本主义社会的极端态度。

二、马克思以辩证态度对待其他劳动批判理论

历史发展进程本身就包含着矛盾和悖论,资本主义社会“一方面产生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都不能想象的工业和科学的力量。而另一方面却显露出衰退的征兆”,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种事物好像都包含着自己的反面。[2](P774-775)马克思的劳动批判理论对资本主义社会进步性的肯定和对劳动甚至人的异化本质的揭示和批判,取决于现代社会自身所具有的辩证性质。然而,同样面对现实,对非辩证的思维来说,往往采取极端的态度。马克思指出,有些党派可能为此痛哭流涕;另一些党派可能为了要摆脱现代冲突而希望抛开现代技术,还有些党派可能以为工业上如此巨大的进步要以政治上同样巨大的倒退来补充,等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态度,马克思依据客观逻辑,在不同地方给出了辩证的回应。

马克思认为,异化现象的存在与实在的历史进程是一致的。浪漫主义只看到了普遍的异化与全面发展的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而没有看到这两者是人类历史进程的两个侧面。在马克思看来,异化和物化现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第二个形态,它们使“普遍的社会物质变换、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得以形成,并为未来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基于此,马克思指出,全面发展的个人“不是自然的产物,而是历史的产物。要使这种个性成为可能,能力的发展就要达到一定的程度和全面性,这正是以建立在交换价值基础上的生产为前提的,这种生产才在产生出个人同别人相异化的普遍性的同时,也产生出个人关系和个人能力的普遍性和全面性”,浪漫主义却留恋那种“原始的丰富”,其实质是“合理的对立面”,而现代资产阶级的观点从来没有超出同这种浪漫主义观点的简单对立。[9](P112)

国民经济学家用非辩证的思维对待劳动问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及《资本论》等著作中,辩证地分析了国民经济学的劳动理论。在马克思看来,“从事活动的,进行物质生产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质的、不受他们任意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活动着的”“现实中的个人”的存在,才有现实的生活过程,才有社会结构和国家,而国民经济学家则把“无产者即既无资本又无地租、全靠劳动而且是靠片面的、抽象的劳动为生的人,仅仅当作工人来考察”,“当作劳动的动物,当作仅仅有最必要的肉体需要的牲畜”,而没有把工人作为人来考察,他们认为“国民要想在精神方面更自由地发展,就不应该再当自己的肉体需要的奴隶,自己的肉体的奴仆”[5](P232-233);私有财产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异化劳动的必然结果,而国民经济学则将私有财产等同于人类的一般财富,将处于现代社会中的异化劳动等同于原始意义上的、自然的人类劳动。因此,马克思认为,国民经济学本身是资本家“科学上的自白和存在”,在这种“科学”看来,劳动本质上只是为私有制而存在的,这种经济学“虽然从劳动是生产的真正灵魂这一点出发,但是它没有给劳动提供任何东西,而是给私有财产提供了一切”,[5](P277)这种以劳动为原则的国民经济学只在表面上承认了人,而本质上却是彻底实现对人的否定。[5](P290)然而,国民经济学不仅肯定了劳动在社会财富创造中的价值,而且国民经济学家也“给我们指出资产阶级生产的实际运动,即构成价值的运动”。[10](P92)从上述论述,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对待国民经济学的辩证态度,马克思合乎逻辑地分析了国民经济学劳动理论的本质和内在缺憾,客观地分析了其理论价值和意义。

马克思从唯物主义历史观出发,辩证地分析了黑格尔的思辨劳动观。马克思认为,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因而黑格尔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是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然而,黑格尔是站在现代国民经济学家的立场上,他只看到劳动的积极方面,却没有看到它的消极的方面,他惟一知道并承认的劳动是抽象的精神的劳动,即把知道自身的人的外化或者思考自身的、外化的科学看作劳动的本质。[5](P320)因此,黑格尔对异己对象的本质力量的占有,徒有一种完全否定的和批判的外表,像国民经济学家那样没有在现实的经济关系中揭示出异化劳动的实质和扬弃异化劳动的必然性。所以,马克思说,“黑格尔在哲学中扬弃的存在,并不是现实的宗教、国家、自然界,而是已经成为知识的对象的宗教本身。”[5](P330-331)

此外,马克思还分析各种共产主义对私有制的批判。在马克思看来,粗陋的共产主义(即空想社会主义)不仅最早对私有制进行了激烈地批判,而且还对国民经济学进行了批判,但是,它是 “从私有财产的普遍性来看私有财产关系”,并不构成对私有财产真正的积极扬弃,并且由于他们不了解私有财产的真正本质,因而不能对私有财产作出客观的具体的分析。因此,马克思说,粗俗的共产主义是对整个文化和文明世界的抽象否定,它不仅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水平,甚至从来没有达到私有财产的水平。具有政治性质的“民主的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要求废除国家但仍处在“私有财产即人的异化的影响下”的共产主义,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人向自身的还原或复归,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但是它们还不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所以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在马克思看来,真正的共产主义并不是对私有财产的抽象否定,其本身就植根于私有财产的运动之中,“整个革命运动必然在私有财产的运动中,即在经济的运动中,为自己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5](P298)在这里,共产主义超越了政治解放的限度,而是使人们从市民社会中解放出来,因而具有了人类解放的性质。

在对上述多种劳动批判理论的分析中,马克思的辩证性立场显而易见。这种立场,并非赞成与反对、肯定与否定的二元划分所能概括的,它既不是简单的折中,更不是任何一种抽象的极端。马克思在对各种劳动理论的批判中确立了自己劳动理论的辩证立场。马克思在阐述其劳动理论的各个具体内容时,无不坚持这一立场。在谈及辩证法在劳动理论中的体现时,马克思说:“我们的方法表明必然包含着历史考察之点,也就是说,表明仅仅作为生产过程的历史形式的资产阶级经济,包含着超越自己的、对早先的历史生产方式加以说明之点。……另一方面,这种正确的考察同样会得出预示着生产关系的现代形式被扬弃之点,从而预示着未来的先兆,变易的运动。一方面,如果资产阶级前的阶段表现为仅仅是历史的,即已经被扬弃的前提,那么,现代的生产条件就表现正在扬弃自身,从而正在为新社会制度创造历史前提的生产条件。”[11](P458)这种理论的辩证性,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运行规律,又预示了未来社会的一些主要规定,而且还表明理论自身的开放性。

尽管马克思的劳动批判具有辩证性质,但并不能保证他人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研究也采取同样的立场,学术界时常出现怀疑、贬低甚至否定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观点,尤其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过,理论自身的价值不是靠理论来证明的,现实实践会给出明确的答复。

三、应该以辩证态度对待马克思的劳动批判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自由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机结合构成了现代社会的存在,而现代社会本身包含着自己的反面,这就赋予了马克思劳动理论的辩证性基础,它以批判的态度把现代人的生存样态呈现出来。因此,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是一种以人的生命本性和生命活动为本体的特殊意识形式,其重大使命在于通过对人的特殊的生命存在方式的自觉反思,提升人关于自身生命的主体意识,促进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解放”,[12](P247)因而是具有“批判的、革命的”本质的人的解放意向。然而,人们却给予了非辩证的理解。

马克思以辩证的批判态度关注着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自然进程和人的劳动本质的变迁,然而这种态度本身却被人们形式化甚至被歪曲为变戏法。人们撇开了辩证态度所包含的丰富内容和批判本质,而把它变成一种形式主义的抽象教条,好像它“随时随地都是一个创造奇迹的神,可以帮助克服实际生活中的一切困难”,“它是为一切时代、一切民族、一切情况而设计出来的”,[13](P240)结果导致了批判的、革命的辩证法沦为事实上的“反辩证法”。对此,我国杰出的思想家顾准曾精辟的批评说:“中国人是天生的辩证法家,可是辩证法把中国人害苦了。”[14](P416)中国的贫穷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人热衷于玩弄“辩证把戏”有关。当代西方学者雅斯贝尔斯认为:“由于人们固定地把存在和一种人为地简单化了的人类历史过程——被人们设想为仅仅由物质生产条件所决定的历史过程——连在一起。显然,我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中,辩证法衰落为一种单纯的方法,既没有历史的人类存在方面的内容,也没有形而上学方面的内容。”[15](P7)应该说,这种批评本身恰巧说明雅斯贝尔斯没有理解马克思劳动思想的辩证性质,马克思正是从现实的人的劳动本质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

对马克思劳动理论内容的批判和否定同样反映出非辩证的特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备受争议,尤其在经济学领域。一种是以其他经济理论取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例如边际效用价值论理论。它以经济人如何获得最大效用为研究对象,强调社会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对经济学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然而,边际效用价值论混淆了价值和使用价值等概念,割裂了价值和劳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模糊了价值的真正来源。另一种是借当代技术和科学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而声称“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条件也就不存在了”,哈贝马斯说:“当科学技术的进步变成了一种独立的剩余价值来源时,在非熟练的(简单的)劳动力的价值基础上来计算研究和发展方面的资产投资总额,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同这种独立的剩余价值来源相比较,马克思本人在考察中所得出的剩余价值来源,即直接的生产者的劳动力,就愈来愈不重要了。”[16](P62)这里无论是就其对科学技术的理解还是对马克思劳动理论的理解都暴露出理论态度上的非辩证性。

此外,全球化运动的铺天盖地,尤其是“后现代”或“后殖民”理论的风起云涌,资本批判的理论范式也被“悬置”,资本作为一种“普照的光”和“特殊的以太”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实,资本似乎真的没有了替代物。在这种情况下,资本的本质和社会性也被逐渐掩盖起来。人们看到的是“资本和劳动的婚约的解除,以及将资本和劳动联结在一起的纽带的松弛”,[17](P233)甚至资本的专横跋扈的地位。此时,资本不仅成为一种自觉的“理论形态”,而且成为人们的日常意识,从实际的生活到意识形态和心理结构,都流淌着资本的血液。面对如此普遍的情景,人们开始质疑马克思劳动理论,似乎马克思的资本批判脱离现实,而这种质疑本身正好表明了其非理性态度以及与现实的同谋关系,不仅反映出其无批判实证主义的倾向,也反映出对马克思劳动批判理论的非辩证的态度。

[1] 特里·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 [M].马海良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4] 张一兵等.神会马克思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下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9]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0]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1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2] 贺来.辩证法的生存论基础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4] 顾准.顾准文集 [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

[15] 雅斯贝尔斯.现时代的人 [M].周晓亮,宋祖良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16] 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 [M].李黎,郭官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

[17] 齐格蒙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M].欧阳景根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

猜你喜欢
异化本质马克思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回归本质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童年的本质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对求极限本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