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遣刘备邀击袁术考论

2013-03-27 02:32林榕杰
东方论坛 2013年2期
关键词:袁术袁绍三国志

林榕杰

(太原理工大学 政法学院,山西太原 030024;米兰大学 社会政治学院)

建安三年(198),曹操在与刘备一起攻灭吕布并占领徐州后,带刘备等回到许。[1](卷三二《先主传》,P874)在许期间曹操曾当刘备面称其为英雄。按理来说,对刘备这种人物,曹操即便不杀他,也不会轻易让他离开许,但为何袁术欲经徐州投奔袁绍时他会派刘备率军前去邀击呢?以往论者仅强调“这是曹操决策上的错误”等[2](P46),但未深入分析其原因。为探讨这个问题,除需研究当时曹操与刘备、袁绍、袁术等人的关系外,还需要追溯此前关东群雄间的分分合合。

初平元年(190),关东诸将起兵讨伐董卓。董卓退往长安后,关东群雄间发生混战。当时,大致以袁绍、曹操、刘表等为一方,以袁术、孙坚、公孙瓒等为另一方形成两大阵营。除他们之外,吕布、刘备都可算是“后起之秀”。陶谦去世后,刘备领徐州,但觊觎该州的袁术在建安元年(196)向他发动进攻,而在兖州败于曹操后投奔徐州的吕布则借机占领下邳。[1](卷七《吕布传》,P222)后来刘备不得已与吕布讲和,后者让他居于小沛。但二者后又失和,吕布击败刘备。刘备这时只能往曹操处求救①因为小沛东面为吕布控制区域,北面、西面等则大致为曹操方面势力范围。。而曹操也企图拉拢刘备来共同对付吕布,于是表其为豫州牧,并“给其军粮,益与兵”[1](卷三二《先主传》,P874),让他反攻吕布。但他在建安三年又被吕布手下将领高顺、张辽等打败。[1](卷三二《先主传》注引《英雄记》,P874-875)后来曹操亲自率军征徐州,最后擒杀了吕布。

此后曹操并未让刘备领徐州,而是带他回到汉献帝所在的许。这样徐州就由曹操所控制,这可说是他在迎献帝都许后取得的重要战略性胜利。曹操上表荐刘备为左将军,当时他与刘备“出则同舆,坐则同席”,可谓非常亲近。他还对刘备说过这样的话:“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1](卷三二《先主传》,P875)曹操手下谋士程昱以前就曾劝他杀刘备:“观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不如早图之。”而曹操的回答是:“方今收英雄时也,杀一人而失天下之心,不可”。[1](卷一《武帝纪》,P14)他不杀刘备,主要是因为袁绍势力方盛,且刘表、袁术等仍在,而他正欲拉拢其他方面势力共同对抗袁绍等,因此不愿因为杀一已经失掉根据地的刘备而影响其名声。

曹操称刘备为英雄,使刘备担心对方迟早不能容他。那时刘备暗中参与了车骑将军董承(汉献帝之舅)、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人的反曹密谋。[1](卷三二《先主传》,P875)但在他们起事之前,发生了袁术北上要投奔袁绍之事。

建安四年(199)夏,已近乎穷途末路的袁术不得已向其多年不睦的兄长袁绍“低头”,并且要“归帝号”于对方[1] (卷六《袁术传》,P210)——这是在曹操与袁绍关系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出现的,反映了关东群雄间原两大阵营对立格局已彻底改变。袁术想经过徐州下邳往北投奔袁谭于青州,而曹操则派刘备督朱灵、路招等邀击袁术。[1](卷三二《先主传》,P874)袁术未能经过徐州北上,这一点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刘备等人是否邀击到他,史书中有两种不同记载:《三国志·先主传》明确写“未至,术病死”;而《后汉书·袁术传》则写“术因欲北至青州从袁谭,曹操使刘备徼之,不得过,复走还寿春”。[3](卷七五《袁术传》,P2443)按照《三国志·先主传》的说法,刘备尚未到下邳袁术就病死了。而依据《后汉书·袁术传》的记载,刘备曾经截击袁术,后者不能通过徐州,不得已又退回寿春。本文采用后一种说法①《资治通鉴》采取这种说法,张作耀在其书中也采用了这种说法。参见张作耀:《刘备传》,第46 页。。至于刘备,他在袁术退走后,就让朱灵等人回去,而后杀掉徐州刺史车胄。[1](卷三二《先主传》,P875)他留关羽守下邳,自己则回到他以前长期驻扎的小沛。这样,刘备就摆脱曹操控制,并成功夺回徐州下邳等地。

关于刘备夺占徐州的具体时间,《三国志》等书中都未提及。《后汉书》卷九《献帝纪》以及卷七五《袁术传》记载袁术死于建安四年六月。另据《三国志·袁术传》注引《吴书》记载:“术既为雷薄等所拒,留住三日,士众绝粮,乃还至江亭,去寿春八十里。问厨下,尚有麦屑三十斛。时盛暑,欲得蜜浆,又无蜜。坐棂床上,叹息良久,乃大咤曰:‘袁术至于此乎!’因顿伏床下,呕血斗余而死。”由这段记载也可知道袁术是在夏季去世的。如果我们采用《后汉书·袁术传》中他因被刘备等邀击而退回寿春的说法,那么可以推断出刘备邀击袁术不晚于该年六月。而曹操不可能让刘备长期驻在徐州,刘备很可能在袁术南撤后就让朱灵等人回去,不久即在徐州杀死车胄②如果我们采用《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未到下邳袁术已经病死的说法,那么袁术病死的消息传来后,刘备也应很快让朱灵等回去。。这样看来,刘备夺取徐州也很可能是在建安四年夏③这里指出的仅是一种较大的可能性,就现存有限史料来看,其它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

《中国军事通史》第七卷中提到刘备是在建安四年四月被曹操派往徐州阻击袁术北上,十二月刘备在击退袁术以后杀徐州刺史车胄。[4](P95)此说可商榷。首先袁术是在建安四年夏去世,刘备不可能在该年十二月才击退他。其次,曹操也不可能让刘备在徐州长达八个月左右。《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于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三国志·程昱传》中有类似记载)。曹操在刘备率军出发后想派人追回却未赶上。其后如果刘备还未在徐州举事,曹操肯定不会让他在那里留驻这么长时间。④张大可认为袁术打算经徐州北上依袁绍是在199年(也就是建安四年)冬,这也是有问题的。参见张大可:《三国史研究》,北京:华文出版社2003年版,第165 页。

下面分析曹操为何会遣刘备邀击袁术。袁术与曹操在初平四年(193)曾交战过,当时袁术大败。建安二年(197),曹操又击破袁术部将桥蕤、李丰等于陈。可以认为他们二人之间并无和解的可能。至于袁绍,最初与曹操是“盟友”关系,但在建安元年(196)曹操迎汉献帝都许后,双方关系逐渐疏远并日益走上敌对道路。到建安四年时他们都预料到彼此间要发生大战。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当然不愿意看到袁术与袁绍会合。尽管袁术势力已削弱,但他投奔袁绍、袁谭仍能增强后者的力量,并且能提高后者的声望。而这对曹操是不利的,他肯定要阻止袁术与袁绍、袁谭形成合力。

当时袁术应已在前往青州途中,而占据青州的袁绍长子袁谭也派部南下迎接袁术⑤《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载:“袁谭自青州遣迎之”。。那么曹操该派谁去截击袁术呢?这里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建安四年夏曹操尚未与袁绍公开决裂,如果他亲自率军或派其部将去,可能会使他与袁绍之间的战争提前爆发。但选择刘备前去则不会如此,毕竟豫州牧刘备也为一路“诸侯”⑥刘备在许时,曹操应该是待之以客礼的。参见《三国志》卷一四《郭嘉传》注引《傅子》,第433 页。,且他对袁绍不构成多大威胁,再加上袁绍父子对刘备“倾心敬重”,后者还曾经举袁谭茂才①《三国志》卷三二《先主传》载:“青州刺史袁谭,先主故茂才也”。。

另外,刘备与袁术有夙怨。刘备在陶谦去世后领徐州,而袁术则向他发动进攻(这是他失徐州的原因之一)。再加上袁术对刘备颇为轻蔑,比如在给吕布的书信中就写到:“术生年已来,不闻天下有刘备”。[1](卷七《吕布传》注引《英雄记》,P223)这样看来,刘备应该也不会放过袁术。除上述原因外,柳春藩还提出,曹操之所以派刘备往徐州还因为刘备对下邳一带很熟悉。[5](P114)此说可为参考,但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

还要指出的是,曹操可能会认为刘备在邀击袁术后,由于得罪了袁绍与袁谭,他如想脱离自己也难觅可投奔之处。徐州北面是袁谭占据的青州,西面是曹操控制的兖州与豫州,南面则是扬州(江北部分由袁术等控制,江南部分由孙策等控制),东面是大海。而徐州由曹操属下车胄驻守,曹操又派朱灵、路招等与刘备一同前往,加上刘、朱、路等所统领的应是或主要是曹操阵营的部队,他起初会认为这样的部署不应该出问题。他当时还不知道刘备已经与董承等人密谋反对他,因此也低估了刘备一定要借机摆脱他控制并占领徐州的决心(刘备应该认识到在许举事成功可能性其实不大,他会更愿意在徐州起事反曹)。

当曹操已将刘备等人派出后,程昱与郭嘉二人对他说:“公前日不图备,昱等诚不及也。今借之以兵,必有异心”。[1](卷一四《程昱传》,P428)董昭也对曹操说:“备勇而志大,关羽、张飞为之羽翼,恐备之心未可得论也”。[1](卷一四《董昭传》,P438)曹操这时可能明白过来,尽管有种种不利条件,但刘备毕竟是英雄,还是会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做出不寻常的举动——而车胄等人并不是他的对手。不过,曹操到此时还未必意识到的是他对刘备与袁绍间合作的可能性估计不足。刘备看似与袁绍素无渊源,而是与袁绍的主要敌人公孙瓒关系曾经较为密切,这些并不利于他与袁绍建立合作关系或结盟。但刘备当时名声已相当大,袁谭乃至袁绍对他都很敬重(再加上袁绍在对曹操作战前要拉拢尽可能多的反曹势力),这样他如果去阻截袁术,与袁谭之间发生战争可能性固然较小②如果曹操派其他将领去截击袁术,袁谭是否会进攻徐州就难说了。,在转而反曹后与袁绍父子合作的可能性却较大。曹操应该能想到前一点,却对后一点或估计不足——他可能认为刘备邀击袁术成功不利于以后他与袁绍父子加强关系。

这里可以引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曹操派出刘备前为何未与程昱、郭嘉、董昭商量此事?小说《三国演义》作者倒是考虑了这个问题,因此他虚构了程昱、郭嘉“考较钱粮”回来后才得知此事,但他未提为何董昭也是在刘备被派出后才听说的。依据《三国志》等史书,曹操在派出刘备前未与程昱等人商量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他未与任何重要谋士商量就做出决定,另一种是他与荀彧或荀攸等谋士商量后才派出刘备。此次出动军队邀击袁术属于大事,加上曹操同时还派出朱灵、路招两将领③《三国志》中还记载后来夏侯渊也曾督朱灵、路招等作战:“十七年,太祖乃还邺,以渊行护军将军,督朱灵、路招等屯长安,击破南山贼刘雄,降其众。”参见《三国志》卷九《夏侯渊传》,第270 页。,因此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些(而荀彧或荀攸等可能是支持曹操派刘备邀击袁术的)。

刘备在杀车胄后派关羽守下邳,由此可推断出他前往徐州时是带上关羽的,张飞应该也随行。其实此次曹操派刘备出来并非完全不可行,但不让他带上关羽、张飞会更不利于他夺占徐州下邳等城。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刘备到下邳后是否可以不待邀击袁术就对朱灵、车胄等动手?对他而言,这样做显然更不利:一是成功把握相对较低,对付车胄一方与对付车胄、朱灵、路招三人还是有较大不同的;二是即便他能击败车胄、朱灵等,袁术到下邳时他就不便截击了,因为他占据徐州后要尽快争取袁绍方面支持。而袁术如果得以投奔袁绍父子,他可能会要求袁绍父子帮助他占领徐州或鼓动对方占领徐州(上文提到袁术对徐州有野心),这样刘备面临的局面会更复杂。因此对刘备而言,合适的做法是首先与朱灵等共同完成曹操交给的任务,使袁术无法北上而撤退(而刘备也不会追击袁术),然后就有理由让朱灵等先回去,这样他就可以对付车胄了。事实上他也正是这样做的,并在斩杀车胄后占据下邳等城。

曹操遣刘备邀击袁术,对当时的局势有哪些影响呢?首先,这直接影响到袁术的结局。他北上投奔袁绍未果,这样就彻底濒于绝境了。其次,这使得二袁不能形成反曹合力。本来,袁术如果率部投奔袁谭成功,至少可以加强青州方面袁氏的力量。第三,刘备借此机会占据下邳等城,不仅在一定时期内改变了徐州的局势,还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他自己的人生道路。此举标志着他与曹操已公开决裂,此后二人再未有任何合作或妥协。还要指出的是,如果他未前往徐州,很可能在其后不久与董承等人一同遇害。

刘备公开反曹是有连锁反应的,那就是“郡县多叛曹公为先主,众数万人”。[1](卷三二《先主传》,P875)这就让曹操感受到一定的威胁(不过这种威胁肯定比不上北面袁绍的威胁)。加上刘备派孙乾与袁绍“连和”,这样他就明确在袁、曹对立中站到袁绍一边。袁绍则派出骑兵帮助他。[1](卷六《袁绍传》,P197)除了这种直接帮助外,袁绍对他应该还有间接的支援。建安四年三月袁绍灭公孙瓒后,其内部就是否应及时向曹操进攻产生了严重分歧。袁绍本人还是倾向于早些攻许的,为此他会把军事部署重心大大南移,而孙乾为刘备向他游说或许加速了这一过程。至于曹操,他也被迫将重兵布置到北境,这就在一段时间内减轻了刘备在徐州所面临的压力。刘备夺占徐州下邳等地并且获得袁绍支持,只会加剧袁、曹双方的对立。此后双方应是更积极备战。

后来曹操派遣刘岱、王忠进攻刘备,但未能获胜。[1](卷三二《先主传》,P875)据史书记载,刘备曾对刘岱等人这样说:“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1](卷一《武帝纪》注引《献帝春秋》,P18)曹操居然派不算很知名的刘岱等率领较少人马去攻击刘备,或可见他当时在袁绍方面强大压力下并无充足兵力可用于徐州方面。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应该能派出更重要的将领带更多的兵前往。而这涉及到另一种更大的可能性,那就是曹操或有意使刘备错误判断他没有多余兵力派往徐州,从而心生懈怠,这样如果他以后掩袭徐州能更快获得胜利。

《三国志·武帝纪》载“秋八月,公进军黎阳,使臧霸等入青州破齐、北海、东安,留于禁屯河上。九月,公还许,分兵守官渡。”当时曹操面临袁绍与刘备两面之敌的情况下,开始时选择先对付主要之敌袁绍。至于他派臧霸等入青州,一方面是为打击袁绍的侧翼,另一方面也为阻碍刘备与袁谭乃至袁绍的联系。后来他回到许,或因为他预计在近期袁绍不会发动大的攻势,且不放心在许的东汉朝廷。十二月,曹操进驻官渡,可见那时官渡方面情况应比较紧张。

建安五年(200)一月,董承等人反曹之谋泄露,他们都被灭族。[1](卷一《武帝纪》,P18);[3] (卷九《献帝纪》,P381)得知刘备与董承等人的密谋有关应会使曹操增加消灭他的紧迫感。刘备应见过汉献帝给董承的密诏,在董承因“机事不密”被杀后他可能会公开宣传献帝密诏,为其反对“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曹操进一步获取其他方面支持。曹操手下诸将都劝他此时在袁绍大敌当前的情况下不要东击刘备,但是曹操认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①那时刘备驻军小沛,距离汉献帝所在的许并不算远,这也应是曹操下决心先进击刘备的原因之一。。[1](卷一《武帝纪》,P18)谋士郭嘉也劝曹操先解决刘备。这样曹操亲自率军往攻刘备,后者很快失败,并投奔袁谭。

至于刘备会很快失败的原因,郭嘉有如下分析:“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1](卷一四《郭嘉传》注引《傅子》,P433)史书中对刘备此次“败绩”有较具体的记载:“备初谓公与大敌连,不得东,而候骑卒至,言曹公自来。备大惊,然犹未信。自将数十骑出望公军,见麾旌,便弃众而走。”[1](卷三二《先主传》注引《魏书》,P876)可见刘备当时确实有轻敌之心,对曹操迅速率军赶至措手不及。不过被曹操视为英雄的人,也不至因恐慌弃众而逃,尤其是在关羽等仍在守下邳城的情况下。刘备本来可以迅速退回固守,另派人向袁谭求救,但他担心后者不会发兵。此时他“弃众而走”,应是亲自奔往袁谭处请救兵以援助关羽等。他不愿固守待援或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他无论如何不会再归降曹操了(以后他在荆州当阳长坂大败之后也没有想过那样做),并且也要绝对避免成为曹操的俘虏,这是因为董承等人的先例就摆在那里。

袁谭并未发兵援救仍在徐州的关羽等,这可能与曹操将领臧霸等不久前在青州获得的胜利有关。而此时袁绍正在前线部署重兵准备与曹操展开决战,也不愿分兵远赴徐州。②当时田丰曾劝说袁绍率军进袭曹操之后,袁绍“辞以子疾”而没有同意。田丰举杖击地说:“夫遭难遇之机,而以婴儿之病失其会,惜哉!”参见《三国志》卷六《袁绍传》,第197 页。关羽等在外援无望的情况下投降曹操,这样刘备再次失徐州。

结 语

曹操遣刘备邀击袁术,揭开了汉末群雄争夺战略要地徐州(陶谦、曹操、刘备、袁术、吕布、陈登乃至田楷、袁绍都曾是此历史大剧的参演者)的最后一幕。曹操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而此胜利构成其一系列胜利链条的重要一环③在此要指出的是,袁术未能经过徐州北上而灭亡以及刘备在徐州较快失败,可视为曹操在官渡之战获胜的“前奏”。,也是其统一北方的重要一步。

从短期来看,刘备借邀击袁术之机摆脱曹操控制对历史进程影响不算大,比如这一事件对袁、曹战争结局就没有多大影响,也未能使他本人稳固地占据徐州作为其根据地。但在八、九年后这一事件的重要影响还是表现出来了。刘备在公开与曹操决裂之后多年间,无论局势如何变化一直坚持反曹,并且这种坚持最终有所收获。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征荆州,在当阳长坂击溃刘备率领的十余万众(大部分是平民)。但刘备坚决不降,后来与周瑜等联手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建安十九年(214)刘备又占据巴蜀,后又迫使曹操放弃汉中,这样他就在益州获得了非常稳固的根据地。如果曹操在建安四年未让刘备往徐州使得对方得以借机摆脱其控制,或许就没有以后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了。这仅是历史的假设而已,不过历史的假设有时能使得人们对特定历史事件意义或影响的把握更清晰。

[1] 陈寿.三国志 [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张作耀.刘备传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 范晔.后汉书 [M].北京:中华书局,1965.

[4] 余大吉.中国军事通史 [M]:第七卷,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5] 柳春藩.魏武帝曹操传 [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袁术袁绍三国志
大话三国志
袁术:想当大佬被打脸
《三国志演义》的“知遇”之感
袁绍其实不无能
袁绍其实不无能
三国鼎立之袁绍杀宦官(下)
三十六计之釜底抽薪
《三国志》的书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