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013-03-27 00:52陈辉吾
党政干部论坛 2013年6期
关键词:现代化建设文化

○ 陈辉吾

(作者系国防大学学员13队博士生)

一个民族的觉醒,最根本的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上的繁荣。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历史和经验昭示我们,中国的强盛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也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题中之义

胡锦涛曾指出:“我们要更好地把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地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就必须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意义重大。

(一)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著名历史哲学家汤因比的文明形态理论认为,人类社会表现为各种文明形态,而文明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组成部分。美国学者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也把文化与经济、政治并列。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多年以来,不但为中国的政治革命和经济革命而奋斗,而且为中国的文化革命而奋斗;一切这些的目的,在于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在这个新社会和新国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经济,而且有新文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个包含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范畴的科学体系,其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建国初期毛泽东等提出“建设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和现代化国防的社会主义国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十五大报告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纲领”;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目标由富强、民主、文明三位一体,拓展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位一体。从历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描绘和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在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自始至终都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二)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克斯·英克尔斯在20世纪60年代对六个发展中国家进行调查后揭示了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意义,他认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是国民的现代化。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上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的国家。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进程,也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而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属性和要求。列宁曾论述文化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他说:“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目前我们并不需要任何其他特别聪明的办法。可是为要完成这一‘仅有’的事情,就需要一场变革,需要有全体人民群众在文化上提高的一整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更加要求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现代化不仅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实现物质生产上的繁荣,更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加符合人的价值需求的繁荣发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邓小平曾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在推进经济、政治、社会进步的同时,还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只有这样,我国的现代化才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意义重大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断言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强盛的文化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富强的重要前提和标准。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所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实现。

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我们实现文化强国,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胜利的重要途径。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曾论述新文化对于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作用,“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

(一)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引领前进方向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文化的力量深深积淀于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引领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源自于马克思主义的“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从而在思想上能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源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了源远流长的优秀民族文化,凝聚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长久以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担负着引领民族发展和历史进步的重任,对于中华民族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在当代中国,与时代实践结合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仍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动力之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程扎牢了方向之基。

(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积聚精神动力

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兴旺发达,必须具备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民族凝聚力和精神动力源自于文化的积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需要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凝聚全国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共同奋斗。文化作为一种上层建筑有着意识形态的特性,从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任何一种文化思想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都为一定阶级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从历史上来看,封建主义文化的目的是将老百姓的意志统一到“君权神授”的幌子下,从而能更好地为封建王朝服务,而资本主义文化的任务则是将全体民众的意志统一到“天赋人权”的观念中去,以符合资产阶级的需要。社会主义文化同样具有巨大的凝聚力,担负着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统一全党全国人民意志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旗帜下的历史使命。社会主义文化通过统一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生机勃勃的当代中华民族意志合力,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

(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文化既凝聚民族意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精神动力,文化又积淀人类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智力支持。恩格斯说:“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文化推动着人类不断从“必然”走向“自由”。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离不开科学文化的智力支持,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也定能担当这个历史使命。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的新发展,奠定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上,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势,从性质上来说是一种先进的文化,这种先进文化能给予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把科学和教育事业作为重要内容和基础工程,注重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以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进程。

三、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必须充分认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立足新的历史起点,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以先进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以人民群众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以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胸怀,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动力,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以先进文化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方向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旗帜引领方向,指明道路,在当代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首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文化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也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人民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再次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状态。最后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提倡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

(二)以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体

文化的先进不仅表现在对人类社会客观发展规律的揭示,还表现在它的服务方向和价值定位上,社会主义文化不仅是合规律性的,还是合目的性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马克思唯物史观,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正确服务方向,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必须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针。其次,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积极性,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再次,坚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落脚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文化产品真正符合人民群众的需要,被人民群众消费得起,使文化真正成为人民的文化。

(三)以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外来有益文化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应有胸怀

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拔本塞源。毛泽东曾说:“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立足新的历史条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能拔本塞源,而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诚如胡锦涛所说:“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能闭门造车。19世纪中叶,马克思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他说:“大工业……它首先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列宁在谈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指出:“仅靠摧毁资本主义还不能填饱肚子,必须取得资本主义遗留下来的全部文化,并且用它来建设社会主义。”21世纪是一个世界历史特征越来越突出的时代,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开放,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也呈现出史无前例的活跃趋势。在世界历史条件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兼容并包、博采众长、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只有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动力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文化实践的精神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动力来源。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高度的自觉,才能拥有高度的理性,认识客观的规律,担负历史赋予的使命。文化自信,主要指一个民族、政党或集团对自身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以及对这种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五)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途径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的精神,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首先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其次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保障机制,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积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再次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支撑。最后要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

猜你喜欢
现代化建设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边疆治理现代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谁远谁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