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围溦 傅 申 戴 谷 冷光鸣 陈 凤
创新疾控系统党建机制,推进系统党建一体化科学发展,是上海市疾控系统党建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疾控系统谋求“十二五”大发展的需要,也是疾控系统积极适应特大型城市公共卫生安全与疾病科学防控要求的需要。
上海疾控系统一直走在卫生改革的前列,1998年11月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第一个省级疾控中心——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并由此掀开了上海乃至全国疾控体系改革的帷幕,并迅速走上了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的大舞台,在城市安全和市民健康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上海疾控系统是实施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的核心专业机构,是城市卫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预防控制健康危险因素、疾病、伤害和失能,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己任。目前,上海市疾控系统主要由市级疾控中心和区县级疾控中心组成,两者只有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关系,属于业务合作、管理独立的松散型系统。截至2011年6月,我市疾控系统共有在职职工2900人,其中党员1129人。在本市疾控系统现有党组织建设中,有党委建制2个,党总支建制1个,党支部建制35个(不含离退休党支部)。根据上海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统计年鉴显示,上海在2010年末常住人口数为2302.66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404.71万人,外来人口(半年以上人口)897.95万人。因此,目前上海市疾控系统工作现状就是平均每个疾控人员服务1万个常住居民,每个疾控党员面对2万个常住居民。如何建设和保障特大型城市的公共卫生与疾病防控体系,已成为上海疾控系统一直重视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自机构成立以来,本市疾控系统各级党组织始终坚定地站在改革的最前沿,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始终注重从思想政治上、业务工作核心上、组织队伍建设上、民主作风建设上和党风廉政建设上等各方面着手,努力为各项工作顺利有序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思想动力,并在历次诸如SARS防治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和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上海2010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保障等工作中先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党的组织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实践中,我们党也在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互动中激发了党的组织建设的生机与活力,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构建和实施了新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总体部署,并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一我党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治党建党的能力。
上海疾控系统党组织注重把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作为加强自身建设的重点来抓,从全行业发展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党建机制创新工作。根据中央和上海市委提出的“大党建”的思路,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牵头,近年来在全市疾控系统内组织建立了系统内党组织书记例会制度,增强了系统内党建工作的交流学习,为深化党建联建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课题组从上海疾控系统成立13年的实践经验和发展需求出发,审慎提出了在现行体制下,全市疾控系统深入推进“四联工作”的组织建设工作。所谓“四联”,即:组织联建、信息联通、疾病联防、资源联用。其中,组织联建主要是指通过系统内各级党组织加强交流合作,围绕当前各单位普遍具有的党员教育、人才培养和干部管理中的共性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信息联通主要是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各级疾控中心信息交换,切实发挥好疾控防控三级网络的作用;疾病联防主要是指在疫情信息沟通和疫情处置上摒弃地域概念,强化联动联防理念,实现疾病防控工作的无缝衔接;资源联用主要是指突破地域限制,强化疾控一体化建设目标,积极整合系统资源,形成党建合力,放大党建工作效应,在服务中心工作、保障人民健康上取得成效。实践中,这些工作的推进落实都离不开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这是党的建设科学化向基层党建工作提出的总体要求。因此,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就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拓宽工作新领域,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党员素质,创新工作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的全面科学化提升。
上海疾控系统党建工作不同于党政机关,具有鲜明的专业性和公共性特点,同时还具有一般事业单位特性,是实施政府卫生防病职能的公共卫生核心专业机构。因此,有效推进疾控系统党建机制创新、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工作就必须依靠有效的载体来实施。课题组结合上海市疾控系统工作实际,提出了以业务能级建设为目的,稳步深化“八化目标”建设这样一个载体,具体包括:应急响应军事化、疾病防控科学化、人才队伍现代化、干部队伍梯队化、基层党建制度化、政风行风清明化、疾控文化人本化、行业联动信息化。这些目标的提出,都是围绕着疾控工作的中心任务和实际需要提出的,也是上海疾控系统党组织在积极谋发展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如何进一步围绕这些目标创造性开展工作,需要系统各级党政密切合作,群策群力。党组织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优势,促进党组织决策落实;行政要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从加大疾控内涵、提升疾控能级建设方面下功夫。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党必须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做好党的组织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发挥全体党员在一切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践表明,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首先是通过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的,人民群众也是通过身边的共产党员来认识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因此,党要管党,首要的就是管好党员队伍。
上海疾控系统目前党员队伍占在职职工38.9%,学历和职称都比较高,也相对年轻,是上海疾控系统赖以发展的生力军和原动力。因此,一方面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和引领,认真开展三会一课、党员谈心等组织活动。另一方面也要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内容上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党员,用疾控专业知识充实党员,增强服务群众和社会的能力;方式上,探索运用科技手段和灵活多样的办法,增强教育培训效果。
系统内各级党组织还应结合实际,完善党员教育和考核奖惩机制,不断丰富党支部生活内容,促进党员身心全面健康;经常性组织公益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开展业务学习,提升党员业务知识技能;坚持不懈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党员政治理论水平;积极开拓参政议政渠道,发挥党员主人翁责任感。同时,还要不断深化推进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工作,激发党员参政议政和主动参与党的自身管理的活力。
党管人才原则是实施人才强国的重要保证。疾控系统的人才具有鲜明特点,集政治性、专业性、科学性、创新性、服从性于一身,同时还有足够的人文意识和忧患意识,也有极强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干部是一类特殊的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干部,既精于管理又专于技术。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自始至终都应是本市疾控系统党建机制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要在疾控系统内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当务之急是要切实营造好尊重知识和人才的氛围,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和评价制度。
如何有效加强疾控系统人才和干部培养工作,充分发挥疾病防控主力军作用,已成为可能制约本市疾控系统未来良性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课题组在北京、四川、河北等地调研中也都发现类似问题。研究认为,推进本市疾控系统科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是人才工作,关键是干部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核心问题是制度建设,工作中心就是始终不渝地、牢牢抓住思想政治工作不放松。这已得到上海疾控系统绝大多数党员、群众的认可,也是系统内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共识。
因此,在系统内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和干部交流培养制度,对于推进疾控系统“四联”、“八化”建设、探索当前疾控系统人才和干部队伍建设新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实施过程中,也得到系统内一些单位的支持。可以预见,随着这项工作在系统内逐步推进,对于上海疾控系统的整体活力激发,以及上海疾控系统的整体能力的显著提升一定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