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惠
体育竞技比赛作为体育的重要特征,无论是在体育课堂教学还是校运会上都是主要的活动形式。但是,由于获胜的急切心理,学生运动员常常在体育比赛中发生一些不良行为。这些不良行为看似很小,但是随着这些“无意识”不文明行为的日益堆积,不仅会严重侵蚀学生精神品质的良好发展,还会影响体育赛场上的比赛风气,严重影响比赛正常进行,同时也给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带来诸多不必要的麻烦。为了改变学生体育竞技比赛的不良行为,本文拟在深入分析体育竞技比赛中青少年出现不良行为的原因及其发生机制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改变学生体育竞技比赛不良行为提供参考。
一、学生体育竞技比赛不良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原因分析
1.故意侵犯他人
故意侵犯他人是体育赛场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不良行为,易出现在直接对抗性项目中,如篮球、足球等身体直接接触面积较大的项目,运动员故意侵犯他人频率较高,尤其多发生在技术水平比较好的运动员身上,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例如在足球比赛中,裁判员判罚队员犯规后转身的一瞬间,有的队员故意踢对方一脚或用肘关节捣对方一下;有的队员在争抢中抢不到球时故意冲撞对方;一些教练员和领队过于感情用事,敌视情绪太浓,只求荣誉,不顾影响,这往往容易助长队员的任性情感,引发对竞争对手的仇视心理,采用故意侵犯他人的手段,以赢得时间和机会来扭转竞赛局面;部分青少年运动员为了寻求刺激,经常以实物或是现金作为赌金自发组织比赛,使比赛带上严重的功利色彩,促使运动员对比赛输赢看得过重,往往不择手段去赢得比赛,致使一系列的不良行为发生。而部分学生运动员并不认为自己的这些做法是不良行为。这类学生所表现出的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与体育教学中对这些方面的重视不足有关,间接说明对他们的教育和管理上存在漏洞,运动员的不良行为与个别教练员的言传身教有直接关系;或者在平时训练中,教练员在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德的教育培养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2.争执斗殴
赛场争执斗殴事件也是体育竞技比赛中的一种严重不良行为,这种不良行为的概率虽然小,但是其后果往往较为严重,对体育竞赛的不良影响也非常大。赛场争执斗殴事件往往会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导致严重的后果。赛场争执斗殴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参赛运动员求胜心切,不惜采用犯规行为达到最终目的,轻则使人致伤,重则使人致残,严重影响了比赛的正常进行。在对抗性项目比赛过程中,无意冲撞和故意冲撞缺乏有效的判罚尺度,当球场上出现裁判的偏袒、漏判、误判,或者运动员的动作过于粗野、情绪失去控制等导火索的时候,没有及时控制,导致比赛场上出现异常的火爆场面。某些运动员因技不如人或大意失手成了竞技场上的败军之将,从而受到忽视、被讥讽和抨击,这种情况没有及时疏导,将很有可能引发争执,甚至产生斗殴,影响比赛。教练员和运动员不服从裁判员的判决、干扰比赛、指责裁判,裁判员缺乏冷静,导致双方发生肢体冲突,使比赛场出现混乱的局面。据调查,这类不良行为在每年的校园体育比赛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这反映出教练员及学生运动员的思想素质与道德修养水平还需提高。
3.消极参赛
竞技赛场中当运动员认为裁判员的判罚是“偏哨”执法时,往往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而个别裁判员被个人情感所左右,偶尔对比赛中的违例、犯规进行错判、漏判的情况也确实存在,因而引起了受损参赛队的反抗情绪,对裁判员执法不满,态度不端正,消极比赛,对器材设备大动“肝火”,通过甩球、摔球、砸凳、踹桌凳等破坏公物的行为发泄自己的不满,同时也损坏了自我形象。调查分析发现,青少年学生运动员的参与态度易趋于消极,往往来自于其教练员的影响作用。教练员在比赛当中,发现不利于本队的判罚,便指责裁判,甚至进入赛场内指骂裁判,扰乱比赛的正常进行,并指挥本队运动员不恢复比赛,使比赛中断,造成极坏的影响。部分队员在赛前或是赛中受到不良刺激,会产生消极情绪,失去斗志,对比赛采取被动应付态度,尤其在需团队配合的比赛项目中,不仅影响团队士气,甚至会引起整队的内讧,引发队员之间的不满情绪。有些队员对胜负看得过于重要,因队友、同伴的一次偶然失误而大发牢骚,对同伴过于埋怨,常会影响队友、同伴技术水平的正常发挥,或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消极参赛。
4.言语污秽
使用污秽语言攻击比赛对手是一种不文明行为,也是一种不良行为。少部分学生常常因事不顺心或是情绪过于激动、兴奋,不雅之言便脱口而出,领导、教练员对此“习以为常”、“见怪不怪”,没有及时批评教育,因此,脏话已经成为部分运动员的“口头禅”,言语污秽也成为比赛进行中最常见的不良行为之一。据现场观察发现,某些队员心胸狭窄、情绪偏激,比赛中对其他队员的偶然行为缺乏容忍性,常常大吼大叫、言语污秽,引起他人的强烈反感。另外,讥笑、嘲讽输队的不良行为也时有发生。嘲讽输队的现象在信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中国表现尤为明显而不加掩饰。现场观察发现一部分队员因为战胜了对手而趾高气扬、大呼小叫、骄傲自满,嘲讽对手。事实上,赛场上竞技体育的魅力不在于获胜者登顶之时,而在于比赛过程的精彩。
二、体育教学中改变学生竞技比赛不良行为的途径
1.加强思想教育,建立正确的体育竞赛观念
比赛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更好地展现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他们认识到体育竞赛是检验运动水平的手段,学校体育竞赛是一种娱乐活动;同时让他们认识到,他们在运动场上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着赛场上的观众,他们的行为是一种对其他学生具有影响力的公众行为。通过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认识到体育比赛所反映的不仅仅是自己或本队的运动水平,而且集中体现了整体的体育道德、人格品质等综合素质。在体育理论课上,还可以利用电影、电视、报刊、座谈等多种教育形式,强化正面教育。教育内容以革命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为主,对不正确的体育行为及时予以批评、警告和处罚,对表现好的进行表彰,比如学校运动会设置道德风尚奖等,对全体学生起到价值导向作用,帮助青少年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体育竞赛观。
2.体育教师加强自身修养,体育活动中以身作则
体育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体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楷模。身教重于言教,体育教师的言行是做好体育教育工作的关键。在课内外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师必须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主动关心学生,使全队始终处于一种和谐向上、团结友爱的氛围之中。对于学校运动队,要注重作风培养,严格管理制度。加强组织性、纪律性是运动队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要保证队员思想水平和竞技能力的不断提高,必须有顽强的训练作风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要善于运用天气、场地、时间等不利因素或加大训练难度要求,刻意磨练队员的意志品质。
3.加强临场比赛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的魅力就在于比赛场上情况复杂,变化多端。在比赛过程中,裁判员偶然出现一些错判或漏判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在临场比赛时,教练员要加强对自己队伍的组织管理,提前向本队队员提出要求,避免队员在比赛中出现不良行为。事实上,在现代高科技发展的今天,体育运动训练及比赛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运动员文化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比赛中能力的发挥。尤其在当前各队之间技术水平和身体条件的差别日益缩小的情况下,运动员文化素质和敬业精神的高低对比赛的胜负起到一定的作用。青少年学生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每一个年龄段都必须认真抓好,加强青少年学生运动员的管理,激发青少年学生运动员的主观能动性,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体育人才的关键。
改变学生体育竞赛中的不良行为,并不是要遏制竞技比赛中激烈的争夺与对抗,而是要对各种不良行为进行剖析,明确问题的根本原因。剖析学校体育竞赛中学生的故意侵犯他人、争执斗殴、消极参赛、言语污秽等不良行为,除了外在客观因素外,主要还在于学生自身的体育竞赛观念存在问题,对体育竞赛过程和体育竞赛结果缺乏正确的认识。探索改变学生不良体育行为的教育方法,可以从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教师自身修养和加强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入手,营造一个公平公正、文明向上的比赛氛围。
参考文献
[1] 梁道松.对体育教学中学生不良行为的研究.职业,2009(12).
[2] 李和永.论影响学生健康的不良体育行为.河南农业,2008(1).
[3] 黄智.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4(7).
[4] 倪文治,缪伟舰.足球骚乱和暴力的应对策略探析.山东体育科技,2011(2).
[5] 沈钧毅,刘志民.论竞技运动中的逆反心理.体育学刊,2010(6).
(责任编辑 郭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