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寄宿学校小学生心理韧性调查研究

2013-03-25 06:33田晓红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3年1期
关键词:韧性变量民族

田晓红

一、引言

对心理韧性(Resilience)的研究始于美国,但研究者们对心理韧性的概念还未达成共识,国内学者对此概念的翻译也不同,有“复原力”、“抗逆力”、“心理弹性”、“压弹”等。对此概念的定义也出现三种不同的趋势,有结果性定义、过程性定义和品质性定义。近几年许多学者倾向于将心理韧性看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认为心理韧性是指个体面对不利生活环境或创伤、重大压力时能迅速恢复和成功应对并且适应的过程。

心理韧性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倡兴办寄宿制学校以来,民族地区中小学基本实现了“寄宿制”。现实表明,作为一种办学模式,寄宿制工程有效改善了一批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对扩大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规模,保证中西部学龄儿童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寄宿小学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寄宿,年龄偏小,在遭受突发或持续的生活压力事件中应对方式尚未发展成熟,同时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周末也很难得到父母的照顾,其心理健康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处理不好学生的心理问题,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发展,甚至直接威胁到学生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寄宿学校学生的心理韧性进行调查与研究,总结其发展规律,为完善“寄宿制工程”提供有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从而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班级为单位,对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3所寄宿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取样,发放问卷45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后保留有效问卷416份。其中,男生172人,占41.3%;女生244人,占58.7%。四年级学生106人,占25.5%;五年级学生179人,占43%;六年级学生131人,占31.5%。汉族学生107人,占25.7%;土家族学生309人,占74.3%。

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胡月琴、甘怡群于2008年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该量表包括27道题,分为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因素,其中个人力包含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3个因子,支持力包含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2个因子。该量表采用5点计分,对其中的12个反向计分项目进行处理后,1~5分别表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通过27个项目之和来计算心理韧性水平,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韧性水平越好。

3.统计处理

本研究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4.研究数据与分析

(1)民族地区寄宿小学学生心理韧性总体状况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呈现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状况,将心理韧性总得分按升序排列,找出处于三分之一位置的分数进行低中高水平的划分,并结合其分布中的百分比情况进行描述。

由表1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心理韧性平均得分为74.24。心理韧性高水平者所占百分比为33.1%,心理韧性处于中等偏低水平的百分比为66.9%,其中缺乏心理韧性者占了总人数的33.7%。在心理韧性水平上高中低三个水平上分布人数较为接近。

(2)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心理韧性在性别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的小学生心理韧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民族地区小学生的心理韧性总体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p>0.05)。

采用独立样本检验进一步对心理韧性5个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得出心理韧性中的家庭支持因子在性别变量上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女生的评分显著高于男生的评分。

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因子在不同性别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女生的评分(19.61±3.615)显著高于男生(20.97±3.234)。

(3)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心理韧性在民族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汉族和土家族小学生进行心理韧性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由上表可知,心理韧性在民族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4)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心理韧性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性分析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小学生心理韧性是否在年级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所示结果可知,心理韧性均值虽随年级变化而提高,但在不同年级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对小学生心理韧性5个因子在年级变量上的差异性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

由表6可以得出,心理韧性的5个因子中,积极认知因子在不同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5年级最低,6年级最高。心理韧性的其他4个因子在年级上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结果与讨论

1.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心理韧性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

从数据的分析结果中发现,民族地区小学生心理韧性平均得分为74.24,处于低、中水平学生占了总人数的66.9%,呈现总体偏低的状态。这可能与小学生开始寄宿时年龄偏低、压力应对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发展有关。

2.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在性别变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家庭支持上差异显著,女生水平高于男生

民族地区小学生的心理韧性总体水平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这与其他心理韧性实证研究的结果相互矛盾。这可能与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为寄宿生有关。由于学校对寄宿生有统一的管理和指导,因而在性别这一变量上,心理韧性水平差异不大。但不同性别在心理韧性的家庭支持因子上却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女生的得分高于男生在此项目上的得分,这可能由于女生对家庭的依赖较多,且对家庭支持的敏感度比男生高,也可能由于家庭给予男生的支持相对女生来说较少。

3.心理韧性在民族变量上无显著差异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韧性在民族变量上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在同一个地区,学生的生活状况差别不大,所面对的问题一样。因此也说明民族地区寄宿小学生的心理韧性问题不是民族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

4.心理韧性总体水平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但心理韧性中的积极认知在年级上具有显著差异,六年级学生积极认知水平最高,五年级学生的积极评分最低

心理韧性总体水平虽随年级而提高,但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这说明学生的心理韧性并没有在受教育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这与王坚杰在合肥市小学生中进行的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结果不一致,此研究认为心理韧性在年级中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来自于认知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得到发展的结果。本研究中虽发现积极认知在年级间存在显著差异,但积极认知的水平并不是随着年级的逐渐升高而出现递增的趋势,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个体认知水平的发展虽然是心理韧性水平不断提高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

四、提高民族地区寄宿学校小学生心理韧性的对策与建议

心理韧性在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族地区小学生在其身心发展的过程中,随时会遭受长期短期不利因素带来的负性影响,其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概率也会随之增加。因此,鉴于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对其较为密切联系且直接影响的社会支持提供者——家庭与学校,提出促进小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发展的干预措施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干预措施

(1)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教育,包括学习适应与生活适应。

学习是学生主要社会任务,学习成绩也就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但由于教育资源不平衡,不同乡村学生集中到同一所学校,学习成绩必然出现差异,因此要对学生进行学习适应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学校与新的学习方式,对一些学生基础较差的课程要补课,使他们能够尽快赶上进度,从而避免学习上出现的压力。

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寄宿,独立生活能力较差,学校一般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但不进行生活指导与生活教育。学生的生活适应教育要包括一般生活教育如吃饭、穿衣、个人卫生等方面,但不容忽视的是社会生活适应的教育,特别是集体生活中人际关系教育,同伴关系对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是社会生活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部分。

其次,压力应对与挫折应对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韧性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远离家庭与父母、学习与生活环境改变、同伴关系改变,都会带来压力与挫折感,这些因素是寄宿小学生相对于其他小学生不同的压力与挫折特点,也是心理教育要关注的方面。

(2)学校提高学生社会支持水平

学校作为儿童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在某一特定阶段,同伴和师生关系可能超过家庭关系对于他们的影响。因此,在促进小学生心理韧性水平的干预工作中,应该更加强调学校及地教师方面的指导。包括:教师正确对待学生寻求帮助的事实,并且给予积极的帮助与关心;学校和老师加强同伴间的互动和协作机制,展开相关团体活动,增强班级融合性和凝聚力,通过建立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纽带,使学生获得关系支持与心理支持。

2.家庭干预措施

大量研究表明了亲子关系在心理韧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家庭主要是通过依恋风格、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氛围等对心理韧性施加影响。

因此,为提高小学生心理韧性水平,培养其掌握应对压力事件的技能,家庭应该做出以下方面的努力:第一,提供良好的教养环境,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第二,增加与孩子的沟通,使孩子在遇到问题时能够获得父母的支持;第三,正确引导孩子面对分离问题,这对留守儿童尤其重要。

其次,亲戚的支持在留守儿童及家庭关怀缺失儿童中具有重要作用。民族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寄宿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周末只能回爷爷奶奶家或其他亲戚家,亲戚关系在家庭功能缺位的情况下能够为孩子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环境,可以减少其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骆鹏程.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人格、社会支持的研究.河南:河南大学,2007.

[2] 李志凯.留守儿童心理弹性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2009(4).

[3] 王坚杰,张洪波,许娟,等.合肥市小学生心理复原力与社会支持的关系.2007.

[4] 王玉花.从心理弹性理论视角看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教育学术月刊,2010(10).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韧性变量民族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我们的民族
抓住不变量解题
也谈分离变量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多元民族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
分离变量法:常见的通性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