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军,王美蓉
(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工程教育界和工业界的桥梁,是注册工程师制度建立的基础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也是促进我国工程技术人才参与国际流动的重要保证。[1]为了推进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做好加入《华盛顿协议》的准备,同时为了探索建立我国的注册工程师制度,促进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2006年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正式启动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试点工作。[2]此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得到了稳步推进。
原有的交通运输“专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要求,而厚基础、宽口径为新时期交通运输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模式。[1]国内众多学者都结合本校交通运输专业的特色,对其专业建设与实践改革进行了一定的研究[3-5],如西南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专业主要以铁路运输为主,长安大学、吉林大学等以公路运输为主。
随着航运业的飞速发展,要求专业建设在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以适应新形势下航运发展的要求。交通运输专业的工科性质决定了其对实践性要求较强,实践教学环节尤其关键。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外贸运输方向)建设应立足于大交通的教学理念,突出航运特色。本文结合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及“交通运输课程体系改革”校教改项目,以本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探讨外贸运输方向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长期以来,外贸运输方向重管理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本科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所占比重偏低,严重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提升,导致学生对专业整体认识、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存在很大不足。目前,实践教学环节形式单一,模式简单,主要以认识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论文的题目虽有很多源于航运企业的课题,但多年来内容缺乏灵活变通,已无法适应交通运输经营理念与运营方式的变化。由于缺乏一套系统的、衔接有序并与理论课程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亟须建立一套分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交通运输作为工科专业,要突出国家对工程专业的要求,立足于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专业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目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工程专业认证为标准,明确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思路:以注重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综合应用能力强的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实践环节与理论教学、知识体系与能力结构协调为主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优化实践教学模块,突出航运特色,建立具有系统性、层次衔接性、业务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达到为国内外航运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输送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的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既要考虑到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有机结合和能力培养的时序性,还要遵循学科知识体系和专业课程特点,注重环节之间的内在衔接。近年来,在对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按照从简单操作到综合设计、从认识理解到综合运用等实践教学特有的规律,构建了以专业知识体系为主线,以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设计为内涵的多层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框架体系,其中基础技能包括基础实践环节、计算机技能基础、工程实践、数学实践基础及社会实践;专业技能包括专业实践环节、专业课程实践、课程设计及认识实习;综合设计包括综合实践环节、综合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
(1)基础实践环节:面向低年级学生,着重培养掌握专业基础工具的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思想。
(2)专业实践环节:中高年级学生已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或部分专业知识,具有较好的实验技能和基础实践知识储备,着重培养运用理论知识,把握课程实践内容,提高专业技能。
(3)综合实践环节:面向高年级学生,旨在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的课程全面、系统地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生逐步由学习者向实践者转化。
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培养计划中实践环节的学分由25.5 增加到41,学时由696 增加到了964,综合实践环节是实践教学的关键环节,该环节学时由510 增加到636,从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条件。实践环节中各个层次的学分及学时变化情况如图1、图2 所示。学校专业培养计划改革实行四年一次改革,经改革后2012 级学生实践环节学分所占比重由14% 增加到23%,学时比重由16%增加到21%,尤其大幅增加了综合实践环节的学分,旨在提升学生综合设计能力,运用大学所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见表1)。
图1 实践环节中各个层次学分情况
图2 实践环节中各个层次学时情况
表1 培养计划中实践课程的学时学分情况
为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对航运人才培养的要求,从2008年起,首次对交通运输专业(外贸运输方向、港口经营与管理方向)培养计划进行了修订,经过四年的不断探索总结,2011年开始针对存在的问题对2012 级培养计划进行大幅度调整。改革立足于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进一步凝练、扩充理论实践体系,改善能力培养结构,针对实践环节,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实践教学三个层次内容与理论课程体系有机结合,形成相对独立、有序衔接、并与理论教学相互支撑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对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课的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明确课程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对实践环节内容重新设置。通过在教学大纲及教学日历中规定相应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名称、内容及要求,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检查和考核,从而从根本上推动实验教学的不断改革。
高水平实验室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基础与依托。目前,学院拥有交通运输管理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物流航运管理系统工程重点实验室、交通运输部“十二五”一期学科实验室建设项目。2011年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将不断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促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的开放共享,从而为学生实践实验教学改革的进一步贯彻深化提供资源保障。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平台,也是实践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根据教高[2003]1号文件中对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精品课程建设要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鼓励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及研究型课程,鼓励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加大精品课程建设,通过设置相对独立、完整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从基础、专业、综合三个层面,将认识实习、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有机结合起来。
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可以积极与相关企业等联合建立实践基地。此外,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远洋实习船“育鲲”轮,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船舶结构、外轮理货业务、船舶配积载业务、集装箱企业运营管理等相关专业知识能有深入的理解,为以后毕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是综合训练学生专业知识应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提高课程设计质量,要对课程设计内容、学时、考核方式等进行相应规定并严格实施。
毕业论文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在论文选题、指导教师遴选、论文写作、毕业答辩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具体规定并严格执行与考核。毕业论文环节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工程类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是涉及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工程实践、社会实践等环节的系统工程。交通运输专业(外贸运输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立足于航运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及专业培养目标,改变了原有实践环节内容单一分散的状况,更加突出专业的工科性质,针对性地设计、完善了实践(实验)环节,建立起与理论体系有机结合、内部有序衔接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强了实践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达到为国内外航运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输出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航运业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专业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也将会作出进一步地完善与更新。
[1]王 娜.中国大陆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64-67.
[2]吴爱华,郑秀英.稳步推进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8(18) : 14-15,21.
[3]刘玉梅,李 辉,等.交通运输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 :42-44.
[4]黄金鹏,邵千钧.关于交通运输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研究[J].高教论坛.2009(6) :72-74.
[5]马 驷,彭其渊,王 琳,等.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9(6) :9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