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灿 丁大见 侍爱邦 张国兵 葛汶汶 郭早兄
(1.盐都区大冈镇人民政府,江苏盐城224043;2.盐都区大冈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43)
两系杂交水稻组合宁两优1号制种栽培技术
张文灿1丁大见2侍爱邦2张国兵2葛汶汶2郭早兄2
(1.盐都区大冈镇人民政府,江苏盐城224043;2.盐都区大冈镇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中心,江苏盐城224043)
总结了宁两优1号亲本特征、特性和大面积制种225 kg/667 m2的产量构成,提出了制种高产栽培技术。
宁两优1号;制种;栽培技术
“宁两优1号”是江苏神农大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用168S(苏审稻201215)与R185配制而成的强优势两系杂交稻新组合,于2012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稻201202。该组合经过几年来的大面积推广应用,表现为米质优、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尤其是产量增幅明显,平均产量650 kg/667 m2,高产田块可达800 kg/667 m2,比对照II优084增产8.13%,比其它两系杂交稻增产4.6%,达极显著水平。为适应宁两优1号种植面积迅速扩大,提供充足的种源,我们用了三年时间进行了大面积制种高产栽培试验,摸索出了亲本的特征、特性,使制种产量稳定在200 kg/667 m2以上,高产田块可达到275 kg/667 m2。总结了制种单产225 kg/667 m2的产量结构特点和高产栽培技术。
1.1 播种期对抽穗期的影响
2010至2012年,3年试验,父本R185播始期(播种至抽穗期的天数)为112~115 d,平均113 d±2 d,变异系数为2.64%,母本168S为72~74 d,平均73 d±1 d,变异系数为1.88%,以播期为自变量,播始历期为依变量,父本4月21日落谷,母本5月30日播种,播期为1,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得父本R185直线回归方程Y= 114.87-0.55X,母本168S直线回归方程为Y= 82.14-0.22X,表明父本播始期与播种期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即生育期随播期推迟而缩短,母本每推迟1 d,播始历期缩短0.22 d。
1.2 播种至始穗期积温
据近几年的试验,导致不育的临界起点温度为日平均气温23.5℃。通常杂交稻的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2℃,以大于12℃日平均温度为准,从播种第二天到始穗期的逐累加有效积温,父本为1 196.8~1 240.6℃,平均1 218.6℃,母本为1 049~1 051℃,平均1 050℃。
1.3 主茎叶数
主茎叶数在环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较为稳定,一般父本总叶片数位16~18叶,母本总叶片数位13~14叶。
1.4 开花习性
父本属迟熟中籼,分蘖中等、穗大粒多、花粉量大,正常每天开花时间为9~13时,相对稳定,见穗后3~5 d进入盛花期;母本属光温互作核不育类型水稻品种,株高106 cm,外露率较高,柱头外露率比培矮64S高10%,见穗后5~7 d进入盛花期,每天开花时间为9~14时,花时相遇良好。
从制种实践来看,宁两优1号制种225 kg的群体结构是:父本成穗6万~7万/667 m2,总花颖量1 150万朵/667 m2以上,母本发足25万苗/667 m2,成穗18万~20万/667 m2,每穗总粒数140粒以上,结实率50%左右,千粒重21~22 g,走穗、粒并重夺高产的路子。
3.1 选好田块、严格隔离
为了保证种子纯度和制种高产,应确保空间隔离500 m以上,时间隔离20 d以上,如果用粳稻作时间隔离,应选用淮稻5号等生育期较长的晚粳品种。同时选择排灌方便、土壤肥沃、集中连片的田块制种。
3.2 合理安排播期,确保育性转换敏感期和抽穗扬花期更安全
168S育性转换敏感期要求在幼穗分化Ⅳ-Ⅵ期日平均气温不得连续3 d低于24℃,最低气温不得低于20℃,以满足育性转换期对温度的需求。抽穗扬花期要避开以下不利天气条件:连续3 d日平均气温≤23℃或≥30℃,连续3 d日平均湿度≤70%或≥90%或连续3 d整日阴雨。根据宁两优1号制种的生态要求,结合盐城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一降水几率较小的时段作为育性转换敏感期,8月中旬作为抽穗扬花期。母本168S在5月底播种,第1期父本在4月中、下旬播种,第2期与第1期父本间隔10 d。父本肥床旱育秧,父母本叶差7.2~7.5叶,时差38 d左右,父本两段育秧,父母本叶差为7.8~8.2叶,时差为40 d左右。以确保相遇,实现花粉两头包。
3.3 科学管理,培育高产群体
3.3.1 培育壮秧,合理密植。培育壮秧是建立合理群体、保证制种产量和质量的基础。母本采用肥床旱育,父本采用两段秧于1叶1心时寄栽,根据寄栽秧龄的长短确定株行距,一般35~40 d秧龄,寄插规格为8 cm×10 cm。旱育苗床土要培肥,均匀稀落谷,保湿齐苗,齐苗后间苗,一般留父本苗220株/m2,母本苗450株/m2。1叶1心时施断奶肥,3叶期施长粗肥,移栽前3~4 d施送嫁肥,促进分蘖发生,同时抓好控水促根和病虫防治等工作。保证移栽时父本单株带蘖7~8个,母本单株带蘖2~3个。及早腾空前茬抢时移栽,争取在父本8~10叶、母本6叶前移栽结束。栽单行父本,父母本行比1:12,厢宽2 m,父本第1、2期4∶4相间栽插,株距13 cm,单株栽插,栽插3万穴/hm2,父本与一侧母本行距21 cm,与另一侧母本行距24 cm(操作行)。母本株行距均为13.3 cm,栽插42~45万穴/hm2,插足基本苗90万/hm2以上。
3.3.2 抓好前期管理,搭好丰产苗架。要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基、蘖肥用氮量的80%左右。一般施用农家肥15 t/hm2,含量25%的复合肥600 kg/hm2,于耕肥前施入,达到全层施肥的目的。父本移栽前1~2 d,放干田水后开沟深施复合肥225 kg/hm2,栽后7 d再用尿素和过磷酸钙各75 kg/hm2,沿父本行撒施。母本栽后4~6 d,施用尿素300 kg/hm2,在栽后15 d内发足预定的苗数。中期要严格控制氮肥的使用量,防止群体过大,导致荫蔽严重,加重病虫害和倒伏。抓好水浆管理,做到薄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总茎蘖数达300万/hm2时,及时搁田,使叶片有明显的褪淡过程,控制最高茎蘖数不超过420万/hm2,防止搁田偏迟偏轻。幼穗分化初期开始复水,孕穗至扬花阶段保持田间浅水层,灌浆期以湿润为主,做到前水不干,后水不上,以保持根系活力。切忌断水过早,导致千粒重下降,影响制种产量。
3.4 采取综合措施,提高结实率
3.4.1 及时预测和调节花期。搁田后每隔3~4 d预测1次花期,正常情况下幼穗分化Ⅰ-Ⅳ期父早母0.5~1.0期,Ⅴ-Ⅷ期父母本同期或父早母0.5期。当预测花期相遇不良时及时采取调节措施。花期调节以促为主,对偏迟亲本可用磷酸二氢钾溶液连续喷2~3次,父本偏快的田块放干田水后顺行撒施尿素,但母本偏快不宜使用氮肥调节。花期差距小的用“九二O”进行调节[1]。
3.4.2 巧施穗粒肥。在幼穗分化初期叶色褪淡的基础上,视稻苗长势长相巧施穗粒肥。一般情况下追施75 kg/hm2尿素或150 kg/hm2复合肥,对叶色较浓不缺氮的田块单施氯化钾225 kg/hm2,始穗前可结合防治病虫害添加硼肥和磷酸二氢钾等进行叶面喷施,以提高柱头外露率,促进籽粒灌浆[2]。
3.4.3 适时割叶。适量喷施“九二O”母本剑叶较长,包颈程度轻,对“九二O”敏感,必须重割叶。一般在见穗10%~15%时,割去剑叶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保留剑叶20 cm左右。割叶当天喷“九二O”500~600 g/hm2,隔日再喷300 g/hm2,以后根据抽穗整齐度和天气情况决定喷施次数和用量,低温阴雨天气且群体大、叶色深的田块重喷,反之轻喷。
3.4.4 防治稻粒黑粉病。母本柱头外露率较高,极易感染稻粒黑粉病,即使在气温高、雨水少的年份也应注意防治。一般在破口盛花期各用爱苗300 g/hm2,在扬花末期用粉绣宁1 500 g/hm2对水300 kg喷施。粉绣宁还有延长叶片功能期、改善谷色、提高千粒重的作用。
3.4.5 加强人工辅助授粉。采用塑料绳拉花赶粉,面积小的农户提倡用竹竿赶粉。晴天于母本大量开花时赶粉,每30 min赶1次,直到父本闭颖,保证父本开花期授粉3~4次,提高花粉的利用率。
3.5 加强病虫草害防治,严格去杂,确保种子质量
由于制种田用肥量多,群体大,易发生病虫害,在防治策略上应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苗期重点防治稻蓟马和苗瘟,栽插后5~7 d结合施肥使用除草剂除草防治螟虫,分蘖末期以后重点防治纹枯病和螟虫、稻飞虱,破口及抽穗扬花期重点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纵卷叶螟。在生长期间发现杂株、变异株要立即拔除,重点在割叶前后3d组织专业人员逐田去杂,见1穗拔1株,扬花结束后再清查2~3次。收获前组织验收,使杂株率控制在0.1%以下。在收、脱、运、贮各环节要来防机械混杂。
[1]程式华,曹立芳,占小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
[2]孙年玉,周钧,周伯龙,等.两系杂交中籼e福丰优11高产制种技术[J].杂交水稻2006(6):19-20
2013-05-14
张文灿,(1971-)男,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