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完善

2013-03-21 09:35姚岳军叶赛楠
商业经济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扶持政策动态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姚岳军 叶赛楠

内容摘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对现有的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及相应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从动态能力理论视角完善了扶持政策,并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动态能力是重要且关键的能力,只有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使战略性新兴产业获得持续优势,为我国政府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 扶持政策 动态能力

日前,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经被明文列入“十二五”规划,从而成为我国下一阶段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在国务院和发改委的推动下,我国政府选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一大批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产业予以重点支持,以此帮助我国消除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培育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带动技术创新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重构,从而保证我国经济更为健康、稳定地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由来和必要性

(一)汉密尔顿的奠基理论

美国汉密尔顿新兴战略产业扶持政策,不仅成为现代产业政策理论的奠基理论,也确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理论的基本框架。时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敏锐地洞察了古典经济理论在发展落后国家经济方面的不足,而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制造业的报告》,提出了在美国运用政府的保护性政策,对于一些重点产业实施支持,通过发展工商业来引导美国的经济发展。然而当时的美国经济理论学界,古典经济理论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完全市场机制理论和汉密尔顿的扶持新兴制造业思想之间维持了长时期的争斗,最终引发了美国内战(1861-1865年)。战后,扶持新兴产业思想主导了此后美国政府的政策选择,也给美国经济带来了活力。

(二)德国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

扶持新兴制造业的思想指导下的美国经济的活力和发展态势,引起了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的注意和思考,并在其名著《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中系统地梳理和提出了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构建出一个落后国家保护本国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制造业,利用保护性政策,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理论体系。其后德国也正籍其提出的保护幼稚产业理论的指导,才得以逐渐壮大,进而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三)战后日本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巨大成功

日本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巨大成功带来了现代新兴战略产业扶持政策的新一轮关注。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思想贯彻最为成功,在理论与实践上取得的最大成果应该属于战后日本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的构建。正是得益于战后日本政府有计划地选择一些对于未来经济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推行一系列的扶持政策,日本很快从战争的废墟中成长为世界经济强国,日本经验的成功主要是日本政府选择一些创新密集型产业推行有效的扶持政策,而这些日本政府政策扶持的重点产业往往是对当时的日本经济发展具有较为明显外部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日本通过政府的战略性政策选择,针对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引导社会资源向这些产业流动,把这些产业发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引擎,从而获得了巨大成功。

历史证明了在现代经济中对于一些关键部门的扶持与干预,对于维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和引导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现存问题分析

(一)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认知程度有待提高

据孟祺2010年对近500个企业调查资料表明,被调查者认知度较低的政策有 5项,依次为:基础设施、公共科研平台、专利保护、政府采购和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资金,被调研者认知度比较高的政策主要涉及到企业产业化中的资金和科技支持,这些政策短平快,能够很快见到效益,政府的政策具有短期性的特点,而对于对企业具有长期影响的专利保护和公共科研平台等认知度非常低,超过 50% 的被调研者没有听说过。这说明产业扶持政策的宣传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战略性及相对的长期性没有得到应有重视

现阶段政府扶持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虽然内容较完备,已经有包括财政政策(研发补贴、产业化补贴)、金融政策(贷款贴息、融资担保、创业投资风险补偿资金和风险投资支持)、税收优惠(税收减免、费用减免)、公共政策(政府采购、人才吸引政策、公共科研平台、基础设施和专利保护)等13种方式,但是侧重点不尽科学合理,政府太过注重立竿见影的政策,国家科技部门对创新企业提供了大量的税费减免和财政补助,而对于产业发展最基础的人才和公共平台的建设重视程度不够。政府扶持政策显然缺乏对各项政策的重要性、战略性方面的科学评价和选择。

(三)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实施及控制不完善

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明显外部性,因为这些产业存在明显的利益外溢,却无法单纯依赖市场机制的运营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对这些产业进行补助无可厚非也尤为必要。扶持政策甚至可以在决定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方面充当战略性的角色。如果政府能够针对那些在进入市场初期可能会产生由于市场不足,或者无法达到规模经济而造成的运营成本飙升的产业产品提供一定的产业政策支持的话,那么就可以分担相关企业的成本,削弱其自身的后发劣势,甚至创造出其拥有的国际竞争能力,而把原有的企业赶出市场,从而帮助本国企业抢占全球市场。然而这只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理想目标,目标的实现与否还要取决于对政策实施的评价和控制。企业能否真正突出重围,做大做强,具有长期竞争力是扶持政策的最终目标。现阶段的扶持政策没有充分认识到扶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使企业最后不需要扶持,即增强企业自身的长期持续竞争力是扶持政策的最终战略目标。政府应对企业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引起重视,要“授人以渔”。而现阶段对企业的扶持政策没有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也就难以确保政策的实施效果。

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建议

(一)充分确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重要性和长远性

政府应大力宣传政策的重要性和长远性,使政策的执行者和受益者都对政策的认知程度提高,使政策的透明性和熟悉性有大的提高;另外要重视政策的必要性和长远性,使政策的执行者充分认识到政策的战略性、长期性,而非功利性、短期性。要加大新兴产业的基础性的人才和研发政策的完善和执行。同时企业也要对政策的长远性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减少投机行为。

(二)构建以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能力为重心的扶持政策体系

1.从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构建相应的扶持政策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如何开发和保持竞争优势一直是所有企业关心的问题。自从普拉哈拉德提出核心能力理论后,核心能力一度被认为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可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改变,那些一度被人们认为拥有核心能力的企业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纷纷倒闭,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核心能力存在核心刚性问题,它使企业的核心能力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企业适应动态变化的阻力。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动态能力理论应运而生,由于其强调组织的学习以及对环境的适应,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核心刚性问题,所以它一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被人们视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新源泉。

动态能力这个概念首先是由Teece等提出来的。Teece等将动态能力定义为“整合、构建和重置公司内外部能力,以适应快速的环境变化的能力”,其中,“动态”指的是与环境变化保持一致而更新企业的能力;“能力”强调的是整合和配置内部和外部资源的能力,以此来使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由于Teece等的定义未能解决动态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问题,兹奥罗和温特从学习和组织知识的演化角度将企业的动态能力定义为:“动态能力是一种通过学习获得的稳定的集体活动模式,通过动态能力,企业能够系统地产生和调整其运营惯例,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该定义目前被普遍认可。

目前对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和培育方面的研究也已取得了大量可观的成果。研究证实了动态能力的培育、发展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密不可分,从而也说明了企业主动增强动态能力的可行性。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也得到了证实。动态能力的界定,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在动态变化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就必须相对应地具备根据环境变化动态的更新企业资源的能力、动态收集、分析和利用环境变化的信息的能力、动态的内部组织和整合的能力以及动态的协调其外部关系和进行资源释放的能力。而且这几个方面的维度是动态能力贯穿于企业战略管理过程的微观层面的具体体现,对企业在超竞争环境下获取竞争优势和组织绩效有积极的正向影响作用。此外对动态能力的培育机制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进展,组织学习机制和组织创新机制,企业文化、知识联盟都被认为是企业培育动态能力的可行方法和活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政策可以从以上方面的研究中进行提高企业动态能力方面的尝试和探索。

2.基于动态能力观的新兴战略产业扶持政策体系构建流程。首先对企业动态能力进行调查及测度。按照动态能力构成维度:企业的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动态的内部组织和整合的能力以及动态的协调其外部关系和进行资源释放的能力等方面进行测度,从而为制定相应扶持政策提供依据;其次,对企业的管理活动和过程即有无促进动态能力的培育方面进行评估并进行相应的激励措施;最后结合企业的动态能力水平及相应的企业绩效进行综合考评,制定相应的奖励措施,同时对不合适的政策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使扶持政策也具有一定的动态性。

总之,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产业扶持政策,能形成一个较为科学的系统政策体系,克服以往政策的无系统性和部分政策执行者的急功近利和企业的投机行为,并使企业朝着真正具有持续竞争力方面发展,最终实现产业扶持政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Zollo,M.,winter,S.G..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3)

2.曹红军,赵剑波.动态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基于中国企业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8(11)

3.肖兴志.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1

4.姜达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溯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双月刊),2011(3)

5.孟祺.新兴产业扶持政策认知和评价的实证分析[J].中州学刊,2011(1)

作者简介:

姚岳军,河海大学技术经济管理博士生,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战略管理研究。

叶赛楠,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研究。

猜你喜欢
扶持政策动态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大学生创业亟需哪些政策“红包”
韩国软件出口扶持政策对软件出口额增长的影响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间接融资支持研究
新常态下的动态能力战略理论的价值和企业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