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铭
(湖北省黄石市二医院骨外科,黄石 435000)
患者,男性,50岁,因外伤导致左胫骨下段开放性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9 d入院,入院。查体:神清,生命体征稳定,左胫前面积约3 cm×10 cm皮肤发黑,坏死。切除坏死皮肤,可见痂下感染,胫前肌腱外露,少许淡黄色分泌物,切口边缘略红肿内翻。入院后行创面分泌物细菌培养,0.5%碘伏消毒创面,凡士林纱布覆盖创面,多层敷料包扎,消毒更换敷料1次/d, 3 d后细菌培养未见生长,换药一周后,伤口分泌物明显减少,切口边缘红肿稍有好转,创面红润干燥。完善术前检查后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一步清创,切除裂口边缘皮肤约0.1 cm,剪除胫前肌腱表面坏死失活纤维至创面渗血为止,在距离创面腓侧约5 cm处,做一平行于长轴10 cm切口,深至深筋膜,向内侧行皮下游离形成双蒂皮瓣,转移覆盖肌腱裸露区,术中张力较大,同法于裂口胫侧做切口, 形成双侧双蒂皮瓣, 将双侧双蒂皮瓣转移至肌腱裸露区,此时无明显张力,予以缝合。供皮区取大腿内侧全厚皮片移植,观察皮瓣血运良好,凡士林纱布加网眼纱布加压包扎供皮区,大腿内侧供皮区予以缝合常规包扎。术后20%甘露醇250 ml静滴, 1次/d。山莨菪碱10 mg肌注,1次/d。常规抗炎,3 d后停甘露醇及山莨菪碱。术后一周小心拆除纱布,观察皮瓣成活良好,无红肿无分泌物。2周后拆线痊愈出院。
小腿局部纤细,肌肉相对较少,尤以下段为甚,胫骨前内侧及胫前肌腱紧贴皮下,胫腓骨下段骨折后局部张力较大,术后容易出现骨骼及肌腱外露,临床上较常见且处理较为棘手[1,2]。皮瓣转移及游离植皮是修复合并骨骼、肌腱、神经等外露的皮肤缺损创面的一种重要方法,本例成功关键有以下几点:①,创面彻底消毒清创,防止术后再次感染;②有效控制创面出血,加压包扎受皮区,防止皮片下积血坏死,但不可对皮瓣加压;③皮瓣采用双侧双蒂皮瓣,成活率较高,尤其适用于皮肤缺损面积较大的小腿、前臂处,双侧双蒂可大大降低普通单侧双蒂的皮瓣张力,减小术后皮瓣坏死可能性。皮瓣的皮蒂于皮瓣长宽比例以1∶2为适度,最大不超过1∶3;④术中游离皮瓣操作宜轻柔,以免损伤皮瓣血运,不利成活;⑤术后常规使用抗炎及血管解痉药物,防止感染及血管痉挛;⑥术前应对患者伤口愈合能力的评估,例如肝肾功能、血糖及全身情况等,并给予相应处理。
[参考文献]
[1] 杨利仙, 登沁, 曾可培. 双带筋腆皮并转位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26 例. 中华医学会第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一届国际COA学术大会[C]. 2006-11. 北京. 643.
[2] 刘子祯, 林雪林, 张静, 等. 密闭负压吸引联合小腿双侧双蒂滑行筋膜皮瓣修复胫前软组织缺损[J]. 临床骨科杂志,201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