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思考

2013-03-19 16:13俸俊馨
文山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价值观道德德育

俸俊馨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云南 临沧 677000)

总人数约3000 万的在校大学生群体是我国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储备,更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与希望。在不同的时代,大学生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大学生担负了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使命,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为了实现这一重大历史使命,大学生不但需要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同时也需要学习与遵守基本的道德规范,培养健全的人格,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1](P28)。只有当大学生都学会主动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并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之后,他们才能将自己的才学充分地发挥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去。相反,如果大学生的道德失范,价值观、人生观扭曲,非但不能为我国社会的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甚至有可能对社会造成巨大的危害。由此可见,对大学生的德育是一件关乎我国社会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令人担忧的是,近年来我国大学生道德失范的问题愈加凸显,表现在大学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学术研究中诚信的缺失,与人交往情感冷漠,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横行,缺乏责任感,不懂得尊师重道等。这些现象,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来社会经济与精神文明发展失衡的突出体现,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身为高校教师,笔者对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状感到忧心忡忡,同时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研究我国大学生道德失范原因及如何改进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一、造成大学生道德失范问题的原因

古代中国,道德处于政治、生活的中心位置,道德可以用来规范日常生活,同时也是治国、立国之根本。随着古代王权的彻底崩溃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政治支撑的道德体系逐渐被瓦解,加之文化大革命的摧残,使得中国的文化出现了断层,道德不再是衡量人才成就的重要标准[2](P17)。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的转型,整个社会包括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拥有金钱的多少成为评价个人成就的主要标准,而个人的品行与道德方面则逐渐被淡化,进而导致大学生道德的失范,而造成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学校教育的缺失

对于大学生道德失范的问题,我们通常认为其自身的原因是一切原因之首,然而笔者认为,大学生也是经历了婴孩到儿童到少年再到青年的转变,在这个成长过程中,影响其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是家长、家庭、老师、学校和社会。“学生”是一个人在踏入社会以前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因此学校对被教育者的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文字富含哲理,比如教育的“教”字,左“孝”右“文”。先懂得做人的道理,再来学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所以,教的目的就是使人“孝”[3](P102)。

纵观现在的学校教育,应试的压力使得学校和老师必须以成绩为前提,成绩甚至成为衡量一个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德育被忽视了,因此变得空泛化、程式化。身为教育者,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是被教育者通过规范的道德表现影响其对道德的态度,从而达到真正的对道德的信奉,而不是一堂简单的流于形式的德育课。

教师,作为教育者曾经也是被教育者,并不代表所有的教育者都是道德高尚、品行端正的,有部分教育者的说教与其自身行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对学生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教师队伍的道德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二)家庭教育的偏颇

尽管学校作为德育最重要的主体之一,要完成真正的德育却不能仅依靠学校一方之力,家庭教育同样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

如今,家庭教育的理念早已偏颇。有一些家长由于观念和意识的落后,或者教育方式的不得当,而不能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则走入了一种误区,他们不再用传统道德准则来约束孩子的行为,而是一味地追求个性的张扬,标榜孩子的与众不同,摒弃传统、摒弃旧习俗。诚然,我们所探讨的道德应该是人格层面的善与恶,而不是一种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但是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社会准则都不知道,那他根本不可能从人格层面来探讨道德。

应试教育的压力,同样逼着每一个家长更加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了培养孩子适应高度竞争的现代社会,教育者还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有意识且有经济条件的家长对孩子的要求除了学习成绩之外还包括各式各样的才艺,然而很少有家长会把对孩子的德育作为教育的重心。传统社会中所推崇的真善美的教育现在也鲜有提及,甚至有的家长认为这样的理念不符合现代社会的游戏规则。

(三)当今社会教育的无力

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社会有责任也有义务对每一个人进行德育。在古代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三纲八目在社会教育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当今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优胜劣汰的机制以及不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加剧了社会矛盾,造成人们心里失衡,使得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滥。社会上弥漫着一种对金钱的极端崇拜,对财富获取的不择手段的气息,这不仅破坏了人类道德生活的秩序,更是消解了人们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4]。

媒体作为连接学生与社会的中介,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社会教育责任。如今,新媒体的不断崛起,大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终端进行媒体接触,以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上充斥着各种“自由”的信息,媒体传递的不健康的内容和消极的文化都对大学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社会对于大学生的德育更多的是一种整体社会道德环境耳濡目染式的教育,而大学生道德失范也正印证了目前我国社会道德失范的现状以及社会德育方面的无力。

二、对改进大学生德育现状的建议

针对目前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现状,大学教师、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应当反思目前我国德育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改进我国大学生德育的现状,进而提升大学生整体的道德修养水平。

(一)“德育”与“才育”并重,从观念上重视大学生德育

在提到目前大学生德育的现状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目前社会各界,包括众多的大学教师和家长,没有从观念上对大学生德育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在“德”与“才”的教育中,老师和家长都更注重“才”的教育,而忽略了“德”的培养。当然,这也受到目前较为浮躁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大学注重就业率,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更侧重于学业与工作技能,至于德育,由于其并不能带来更“直接”与“实际”的回报而不被人们所重视。

因此,要想提升大学生德育的水准,首先就是要从观念上重视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性。大学教师、家长需要改变过去的唯“才育”观,不能注重对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理念,而应把学生的道德修养、价值观的塑造放到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等重要的水准,甚至道德修养及价值观的培养要优先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5]。要想转变唯“才育”的教育理念,不但需要老师及家长改变认知,同时也需要整个社会改变对人才评判的标准。由此可见,作为家长和老师,在期待学生学有所成的时候,更应当注意对学生的道德及人格方面的培养,摒弃过往只注重“才”的培养的教育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德”的塑造。

(二)身教胜于言传,教师与家长应以身作则

对于大学生的德育,目前的大学大多采用的是传统课堂讲授的形式,且多数学校都是以公选课的形式开展,往往一堂课的学生有上百人甚至更多。课堂一般都是灌输式教育,比较死板而欠缺生动,学生对于这类公选课的参与热情也很低,很难形成良好的教育效果。实际上,对于大学生道德的教育培养并不是简单的几十个课时就能够完成的。大学生德育不应仅是通过考试的手段让其记忆那些社会道德规范,更重要的应该是让学生真正地将社会道德规范实践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要达到上述德育效果,不仅仅是德育课的老师,包括所有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学老师们,都要在与学生的每一次接触,每一次授课中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示范作用,带动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大学生的德育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价值观与人生观教育等多个方面。一名优秀的大学老师,不但应该为学生传授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应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以通过高尚的言行举止来感染学生。与此同时,在社会公德及家庭美德方面,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故以身作则显得非常重要。

(三)化认知为行动,加强与鼓励大学生德育实践

大学生德育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其在思想德育课程的答卷中取得高分,而是要将高尚的品德转化为大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一名德育课满分的学生并不能证明其以后的各种行为就一定能够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因此,在大学生的德育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强调学生对于道德行为的参与实践,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有更为切身的实践体会,且相对于单纯的灌输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也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此外,应该大胆改革德育课程的考核方式,应改变单纯的考试或者写论文的考核方式,加入实践考核的元素,以学生的德育实践成果作为最后成绩的评定标准,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改变对思想道德课程所固有的反感抵制偏见,同时也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的将优秀的道德品质融进自己的人格与灵魂。尤其是在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方面,应该鼓励学生在不给社会和他人造成危害的前提下自主地去发掘、培养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大学生德育工作是影响到未来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的重大课题,强化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这需要教育界、学生家庭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也需要积极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以塑造良好的社会道德氛围为前提,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的多种教育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参与道德行为实践。只有将“德育”真正放到与“才育”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对大学生德育方式进行深入的改革创新,我国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1]高兆明.社会失范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傅进军.和谐校园建设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3]乐锋.理性与躁动—关于青年价值观的思考[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4]马军.浅析当代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J].现代企业教育,2007(20):132-133.

[5]吴云.促进大学生道德失范行为转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高教研究,2006(2):91.

猜你喜欢
价值观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我的价值观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