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桂芬(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浅析十八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以往表述之异同*
杨桂芬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这一表述与十八大之前的表述有所变化。本文通过比较十八大与之前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阐述它们的异同点。
党的十八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国特色
(一)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因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高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原因可从国内和国外两方面予以思考。一方面,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在经济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了深刻变化,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性、自主性、差异性随着时间的变化呈现多变性。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复杂性和深刻变化,国外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使人们的精神思想受到冲击,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国际敌对势力仍旧不断加大西方意识形态渗透,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年轻人的影响不可低估。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研究与宣贯,使之促进我国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是引导全社会思想道德共同进步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先进文化的需要,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思想前提。
(二)十八大之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有一个长期过程,它是中外优秀文明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作为一种理论概括,其基本内容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其中,马克思主义处于指导地位,是灵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共同理想则是核心,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则是它的精髓,荣辱观是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在所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它既是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探索思想道德建设规律的重大进展,也是新时期社会主义价值理论建设的重要成果。
十七大以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了一个深入发展阶段,我党进一步明确了它的内容,其研究和宣贯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并把研究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了明确、系统的新要求,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3]。党的十七大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被确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要内容的基础上,强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进一步巩固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十七大报告强调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在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内容的基础上更近了一步。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被确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用它鼓舞斗志。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十七大及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体系的科学涵义,指出了它的本质、地位、作用,并做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根本要求,号召广大党员和干部带头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这些内容写进了十七大《党章修正案》。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制定一个原则性纲领,这就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写进党章总纲,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它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上精神上更加成熟,成为我们党永保先进性的重要标志。
(三)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表述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这里提出了十二个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赋予了新的内容,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富强”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中基础性的观念,并在国家层面就民主、文明、和谐提出了要求,体现了发展目标上的完善;我国正处于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过程中,“法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没有良好的法治条件,市场经济就会处于无序状态,因此,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价值导向上的规定,是立足社会、人与市场的关系这一层面提出的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体现了道德准则上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社会基点是个人,是从公民个人层面提出的要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十二个观念不但各自熠熠生辉,又相互映衬、相互联系,实现了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兼顾了国家、社会、个人三者的价值愿望和追求。
(一)相同之处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始终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6]。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强调“老祖宗不能丢”。与此同时,他深刻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7]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内容,“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2.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对理想问题作了科学阐述,把理想问题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内在地联系起来,使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更为科学的把握和自觉的认识[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和中国人民选择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产物。除了社会主义道路以外,没有任何一条道路能够使中国人民走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道路,能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大的贡献。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倡导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当代,民族精神主要体现在爱国主义上,时代精神则主要体现在改革创新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9]。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要“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十八大则强调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十八大报告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就是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为终极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跨越式发展。这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来保持昂扬振奋的精神状态,鼓励人民推动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历经多少沧桑巨变,我们的民族总是坚守着一份对于真善美的崇高而纯粹的迫求。正是这些深刻体现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的知荣明耻荣辱观,成为中华民族绵延不衰、自强不息、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必须倍加珍重,认真继承,大力弘扬。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发扬了我们党和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道德,汲取了我国传统荣辱观精华。
(二)不同之处
1.形式更为简洁。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0]。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形式更为简洁。
2.内涵更加丰富。具体阐述如下:(1)三个倡导各自内涵。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了新的阐述,第一组“倡导”是从国家层面提出的,体现了国家意志和个人价值的统一,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主导价值观,在核心价值观中居于统领地位,也早已写入党章和国家宪法,反映了中国人民寻求民族复兴的心声和愿景。第二组“倡导”是立足于社会层面提出的,体现了我们党对思想道德建设发展规律的又一次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成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第三组“倡导”是立足个人层面提出的,体现了道德准则上的规定,也是我国每个公民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规范,它具有基础性和广泛性的特点。(2)三个“倡导”之间的内在逻辑。三个“倡导”是相互联系和相互映衬的。第一组“倡导”体现政党目标和国家意志,在核心价值中居于统领地位;第二组“倡导”应是主流价值观,是核心价值的重要支柱;第三组“倡导”则是着眼于社会“细胞”就社会公民个人而言的,它是其他两个“倡导”的基础。三个“倡导”是国家、集体、个人在价值目标上的统一,它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本质要求,又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和时代特色;既有人类优秀价值观的共性部分,又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精髓;既具有在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特点。
(一)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的创新之处
1.表述简练。十八大报告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3个层面,用12个关键词24字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基础。十八大运用这24字代替了原来的4句话,避免了原来的冗长复杂,变得通俗简练,而且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也更加令人信服。
2.理论有创新。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阐发,不仅形式上有创新,而且蕴含着一系列理论上的创新,其主要之点在于:一是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文化整体中的核心地位;二是坚持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性质,其表述坚持了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就有的关于社会主义的一系列理想和追求;三是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主体的相对完备性,行为的规范和目标的制定,彰显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四是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类价值观中的根本性和原则性,更加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则
(二)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的意义
1.理论意义。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十八大报告把核心价值体系上升到“兴国之魂”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中国共产党有史以来第一次以“三个倡导”24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做出的完整表述,是党重要的思想、理论成果之一,也是重要的文化贡献和价值贡献。它是对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和公共价值的反映和建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和道德理论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开拓了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认识的新境界,极大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2.实践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和长足的进步,在思想道德领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也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健康、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是社会主流。但是,由于旧的习惯势力的影响,国外各种思潮的涌入,人们的精神思想了受到冲击,出现了理想信念危机、道德危机等,如在高校学生中,有生活目标但没有政治理想的大有人在,有的不知荣辱,有的缺乏诚信、缺乏友善,失德失范的行为常有发生。这些腐蚀着人们的心灵,败坏了社会风气。十八大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时地进行新的表述,集中回答了用什么样的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从而帮助人们在思想道德上不断进步的问题。也告诉人们哪些是我们应该坚守的,哪些是我们应该反对的,哪些是我们应该提倡的,哪些是我们应该摒弃的。而且“三个倡导”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准确、通俗简明、易懂易记、合乎实践、贴近民情、顺乎民意,为人民所认同、所传承、所践行,形成了巨大的价值共识和思想共鸣,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1][4][10]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12-11-19).http://www.xj.xinhuanet.com/ 2012-11/19/c_113722546.htm.
[2][3][5]孙宏原.伟大的政治宣言科学的行动纲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精神心得体会[J].山西政报,2012,(S2):80-81.
[6][7]邓红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其认同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
[8][9]鸾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EB/OL].(2007 -06-03).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c 2296010008re.html.
D610
A
1672-9846(2013)02-0035-04
2013-04-13
杨桂芬(1962-),女,湖北武汉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