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2013-03-19 15:55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军训国防素质

林 阳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国防教育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属于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不仅具有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全民国防意识的功能,而且可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国防教育是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多方位提升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学校站在育人高度,统一思想认识,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加强组织领导,重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努力营造国防教育氛围,确保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得到落实。

一、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明确指出: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普及和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是中央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战略问题,对于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国防教育是现代国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国防建设和斗争的基础,是国防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出发,按照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世界和平的目的与要求,对公民的品德、智力和体质等方面进行有计划、有组织地施以影响的教育。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的国防教育作为一项相对独立的教育活动,涉及到国防思想教育、国防理论教育、国防历史教育、国防科技教育、国防法规教育、军事技能教育和国防动员教育等内容,已纳入学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方案,在课程建设和具体实施等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

高职院校由于学程时间限制,办学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两者之间在国防教育的开展时间和实施形式上有一些差别,部分省区在军训的学时要求上已有所体现。如《江苏省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苏教体艺[2009]19号)明确指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军事技能训练时间安排3周,实际训练时间不得少于14个训练日(8课时为1个训练日),本科院校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课时,专科院校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不得低于24课时。

目前,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主要是以新生入校后必修的军事课程来体现,包括集中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以在校期间结合国防教育内容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和高校征兵等内容来充实。随着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部分高职院校已开始涉及学生预备役队伍的建设。

二、国防教育是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规定:国防教育是巩固和建设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其内容和目的与学校办学的根本任务完全一致。

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概括起来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能力素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涉及高职学生在校期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个体综合能力教育等方面。国防教育充分融合这些教育内容,对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作用十分明显。

(一)国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国防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明确规定: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深入、持久、有效地开展学校国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防军事课程中结合国际国内形势所涉及到的战争和其它军事活动,与国家的安危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的大事,最能在广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从而增强忧患意识,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通过国防军事科学教育,可以使学生接受人民解放军严格的训练和组织纪律教育,接受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教育和熏陶。[2]这些都将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忠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献身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无疑是一个显而易见的素质培养。

(二)国防教育是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工作的重要载体

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教思政[2012]1号)明确指出,学生是实践育人的对象,也是开展实践教学、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培养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作风。

高职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包括组织协调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以及协作精神、吃苦精神和挫折教育等内容。国防教育对培养高职学生这些能力的效果毋庸质疑。军训可以使学生学会吃苦,学会忍耐,可以得到一次战胜自我的体验,获得超越自我的成功感。

学校国防教育中的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与其它教育活动的最大不同点是对受教育者的培养过程,这一过程强调的是自觉性和强制性的辩证统一。它既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性,启发自觉性,使学生能自觉接受教育、搞好训练;又靠强制的力量达到教育训练的标准,实现教育训练的目标。这种强制性有利于学生在艰苦条件下磨练自己,树立正确的苦乐观,从而有效地培养百折不挠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吃苦精神。[3]

(三)国防教育为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指出: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是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高职教育的办学和培养定位,应该是一方面要重视相关工作岗位的操作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又要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重创新、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素质教育强调的是不同于普通本科教育的专业技能、实用技巧和社交礼仪等内容的教育。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为高职学生职业技能素质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较为系统地介绍现代高科技在军事上的应用和国防科技的发展前景,让学生了解未来战争是高科技的较量,培养全球视野。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与发达国家在军事科技方面的差距,可以激发他们刻苦钻研、奋发进取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把爱国热情变为努力掌握专业技能的动力,从“要我学习”转化到“我要学习”,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应用能力,为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军训期间,学校按部队条令要求对学生进行常规军事训练,可以使学生树立强烈的军人意识,在潜移默化中自觉塑造军人端庄、严肃、快速、利落的良好形象。军训中各种行之有效的纪律措施和内务管理规定,军训教官的身传言教和严格管理,强化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高尚品德,可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令行禁止,使学生平时的纪律观念和处世方式受到冲击,从不适应的忍耐到较为自觉地服从和遵守。这种强化教育无疑将对受教育者的职业素质培养和未来的人生历程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国防教育是强化高职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身体心理素质是指健康的体魄、积极的心态,以及面对挫折的调适能力和胜不骄、败不馁的气度。高职院校所进行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身体锻炼,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保持一个适应职业需要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国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方面所具有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紧张而有规律的军训生活,艰苦而又严格的技能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的意志得到磨炼,又培养了良好的个性与坚强的毅力,增强吃苦耐劳的心理承受力,促进了心理健康。这对于学生毕业后适应艰苦紧张的工作环境、提高竞争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军训不能等同于体育课。军训生活条令化,从作息时间、内务卫生、军容风纪、操练上课等都有合理而严格的规章制度,站、坐、立、走都得按要求的姿势去做,一扫平时稀松、自由散漫的习气,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控自理能力,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无疑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4]为完成今后的学业任务打下坚实基础。

三、多方位提升高职院校国防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思考

近年来,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稳步发展,但与本科院校相比,有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如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力量欠缺、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有待改进等。多方位提升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学校站在育人的高度,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国防教育氛围,确保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工作落实。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当前,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国防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重视不够,投入也不够,认为国防教育就是国家、军队的事,将有限的教育资源向国防教育工作倾斜会浪费教育资源,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要想真正做好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工作,领导是关键,组织是保证。高职院校要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学校实际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将国防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列入学校重要工作的议事日程,落实专人负责,使国防教育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同时,要将国防教育上升到育人的高度、上升到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和实践育人的高度来认识,确保国防教育各项经费的正常落实,真正融入学校经常性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条件限制,军事理论课教学往往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等现象。实践证明,高水平师资力量是保证学校国防教育高质量的基本条件。因此,高职院校要采取多种形式,高度重视并加强本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类交流与培训,提升教师的施教水平。要及时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关注热点更新教学内容,结合新媒体运用创新教学形式,提高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度。

同时,学校要规范国防教育教研室的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鼓励本校教师积极参与国防教育课题的研究工作,从“理论型”向“实践型”转变,使教学、工作、研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同步提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充分发挥军队派遣教官的作用,通过相互结对帮助的形式,加快自身师资队伍建设的步伐。[5]

(三)巩固军训成果,培养行为规范

军训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提升综合素质的最佳时机。各学校要结合学生行为规范的有关规定,严抓校内制度落实和日常行为管理,如统一作息时间、严格操练考勤、规范宿舍内务、规范校园行为等,促使学生文明习惯和行为规范的养成。

军训结束后,学校应通过多种形式,注重保持和巩固军训期间所取得的成效,通过如组织“军训回头看”活动、规范“国旗队”建设、进行“一日生活半军事化管理”等形式,不断强化和巩固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军事技能,固化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养成,从而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发挥第二课堂作用,营造环境熏陶氛围

氛围的熏陶在高职院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高职院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组织和国防教育基地的作用,通过宣传报道、主题活动、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立足校园,面向社会,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努力营造国防教育的氛围。结合高校征兵工作,学校还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强化学生的国防观念,为国防后备力量的储备奠定基础。

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目前,有越来越多的退役士兵走进了高职校园,为学校学生预备役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支撑,更为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职院校一定要重视这支队伍的教育和管理,不断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国防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对于贯彻国防教育法、培养高职学生的国防意识、奠定国防根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要结合现代国防发展的新形势,全面贯彻国家的职业教育方针,积极完善国防教育的教学体系和队伍建设,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培养具有现代国防意识的合格人才作出贡献。

[1]张保国,廖斯宏.国防教育理论创新与实践专题研究[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1:44-61.

[2]李莉.浅谈高职高专院校国防意识教育[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4):14-17.

[3]李建伟,王明明,罗善华.论学校国防教育在人才素质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0):157.

[4]单云丽.论国防教育对现代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1,(8):206-207.

[5]肖静.新时期创新发展高校国防教育的思考[J].江汉大学学报,2011,(12):103-105.

猜你喜欢
军训国防素质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军训这件事
特殊的军训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军训
春日里的军训体验课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素质是一场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