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琴雯
(昭通学院,云南 昭通 657000)
李岚清同志在《教育访谈录》里有这样一段话,“每见到一份事故报告,都要引起我一阵阵心痛。尽管许多事故最终都能依法查处并追究责任,但人死不能复生,亡羊补牢,毕竟为时已晚。人死了,还谈什么教书育人呢?生命不保,谈何教育”,他更指出:“要不断加深‘人命关天,安全第一’的观念和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在这方面来不得半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否则悔之晚矣!”这一段话,道出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关键——防范。
所谓校园安全管理,即通过对校园环境的整治、对师生员工的教育,对宿舍、食堂、图书馆等校内设施的有效监控,对各类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等措施,来实现防范危险、稳定局面、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目的的活动。安全管理的时机是校园安全事故尚未发生或尚未造成严重后果之时;安全管理的要求是多方面、全方位的,涉及校园之内甚至校园周边的诸多因素;安全管理的目标,是防范危险、稳定局面、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综上所述,决定了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必须因地制宜地综合考虑校园内外诸多的影响因素,具有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多种途径和手段,并且是校园多方力量整体联动的,体系化的措施。下面结合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的实际来谈谈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构建。
通过对省内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的调研、走访及后期数据分析,可以将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现状概括为以下方面:
从调查结果看,云南省内高职高专院校的校园安全状况良好,学生安全感较强,有58%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的学校只是“有时不安全”,36%认为一直“安全”,而认为“经常觉得不安全”的仅占5%。但是在走访中也发现,尽管各高校都有安全检查的制度,但是例行检查排除安全隐患的效果并不理想。各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电路老化、校园交通管制不严、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疏漏、生活设施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学生宿舍使用违禁电器问题,几乎所有学校都禁止在宿舍使用大功率电器,但是每个学校都大量存在学生偷用违禁电器的情况,有的学校甚至已经多次发生过因使用违禁电器而发生失火。被调查学生反映,学校检查搜走违禁电器后,大家一般都会选择重新购买后继续使用。很明显没有达到隐患排除效果。
各院校都遵循“防患于未然”的原则,通过设立门岗、例行检查、防灾教育等方式,防范安全事件的发生,也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制度的建立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还应该积极探索制度实效性的发挥。调查中近76%的学生认为学校安全防范制度的实际效果只是“还可以”。
师生安全教育是学校安全工作中的重点,各校都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调查中,近61%的学生肯定了学校进行的紧急救护知识教育,认为“非常有用”;超过36%的学生表示所获得的安全知识主要来自学校的宣传教育。但是同样存在的一个现象是,师生安全知识践行能力差,很多学生知道宿舍防盗的重要性,但是却没有进出宿舍随手关门、银行卡密码严格保密等行为习惯。此外,校园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不够,导致如性侵害防范等特殊安全知识教育缺乏。
据调查,省内高职高专院校都具有相应的危机管理制度,预案、方案基本齐全,但是实际执行效果堪忧。如紧急疏散、安全撤离、灾害演练等危机防范机制,各校往往重讲授教育而少实践操作,重活动开展而轻教育实效,难以保证学生在真正遭遇危险的时候可以有效应对。调查还发现,大多数的学校不能够坚持疏散撤离演习经常化、常规化开展,仅仅一两次针对部分学生开展的疏散撤离演习,是不可能达到应对突发状况需求的。
就云南省实际来看,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基本上都是由保卫部门来承担,而保卫干部的主要来源是校内职工、退伍军人或者身体素质较好的青年,并且基本上都是男性。然而随着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复杂化,对保卫干部的专业化、高素质、高科技能力要求必然提高,才能够满足新形势下校园安防物防、技防、人防协同配合的要求,适当数量的女性保卫干部也必不可少。
现状往往反映着实质,从对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校园安全的状况调查之深入思考中不难看出,制约校园安全管理机制建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无论从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来看,还是从各学校建章立制的成绩来看,校园安全都是被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走访过程中,各校最乐于展示和提供的也正是这一类的材料。然而,校园安全机制的建设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各种规章制度的健全仅仅只是第一步,每一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可能千校通用。要想构建能够真正防范风险、应对危机的机制,必须下大力气对本校环境、设施、人员进行研究和分析,切实抓细节,抓长远效果,使各种制度能够不受岗位人员变动的影响而能有序实施。从某些方面来看,不少学校没能摆正对校园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仅将其看作评估评价的一个指标来应对甚至应付,难免出现做“表面工作”的情况。对校园安全建设的真正重视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员工,从校园管理的细节做起,充分尊重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例如上文提到的宿舍违禁电器问题,被访学生表示之所以“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因为学校热水供应不合理,使用不方便所致。要想杜绝该情况,就应该从这个本质出发,而不是简单履行“检查”交差了事。
被访的所有学校都安排了安全教育,涉及灾害防范、紧急救护、班会警示等多种方式,主要针对新生开展。但是,在安全教育中曾涉及的众多防范知识却没有发挥实效。校园内盗窃、斗殴、自杀、酗酒滋事甚至故意伤害等等安全事件并没有因教育而减少,可谓“年年讲、年年犯”。深入分析其原因,恐怕就在于不少学校往往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而没有当做学校发展的“需求”来对待。教育开展了,任务也就完成了,没有下功夫来保障安全教育的实效性。调查中,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安全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一,到大二、大三阶段明显减少甚至不再有安排。像灾害逃生演练等大型安全教育活动,在绝大多数的学校中都没有成为常规性的活动,仅仅在部分学生、部分校园设施内实施,根本起不到对大灾大难减害防损的效果,往往是热热闹闹地搞个活动之后就偃旗息鼓,甚少反思和总结,也难以给安全保卫部门提供应对经验。
此外,校园安全教育针对性不够。调查发现,在高职高专院校中,男女生之间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需求是存在差异的:对于校园中安全隐患最严重的时间,男生认为是“毕业生离校的时候”,选此项的男生占36%,女生则有33%选择“每学期放假的时候”;对于亲历安全事件的比例,男生为超过54%,女生仅为32%;在校园安全问题导因的认识上,女生比例更高的是:“心理疾病”(男38%,女55%)、“恋爱关系处理不当”(男65%,女77%)、“金钱诱惑”(男38%,女51%),“嫉妒心理”(男50%,女63%),而男生选择比例明显高于女生的原因是:“争面子”(男59%,女56%)、“哥们义气”(男59%,女53%),男女生安全意识的差异现象应该引起重视,针对这种差异性,应该在安全教育中区别教育内容。如,对男生应当加强自律教育,强调哥们义气、打架斗殴的危害,教育学生饮酒要适度,而对女生,则应当加强心理调节能力教育、人际交往能力教育、自卫能力教育、尤其是性侵害防范教育等,除了理论教授外,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实践操练,这样才能保证实效。
校园安全建设是一个需要全校联动的系统工程,保卫部门、学生处、办公室、系部等必须通力合作,全校师生应当积极参与。从调研中掌握的情况来看,大家对这一问题还是具有较好认识的,尤其是受访教师和管理人员都赞同各部门应该共同协作才能更好地构建校园安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多部门的相互协作并不顺畅,反映较多的原因是:职责范围不清导致相互推脱;联络方式单一,导致有时无法及时联系;事件处理程序认知度不高,仅相关管理部门领导和专职工作人员熟悉,多数师生知之甚少,遇到紧急情况无法采取有效措施等。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向校园的渗透,各种突发事件甚至群体性事件的威胁进一步加大。各高职高专院校应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意识应当加强。在我国,高校领导以及教师学生,在危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上还普遍存在偏差,认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搞好教学、科研等日常管理工作,进行危机管理的研究和制定有关措施是“杞人忧天”,缺乏现实意义。认为在危机管理上投入人力、财力、精力是一种浪费[1]。各院校在学生日常管理的实践中都普遍重视学生的安全稳定工作,但与从危机管理的角度认识学生安全稳定工作之重要性还有很大差距,缺乏公共管理理论的把握和指导,学生与教师相比,更缺乏危机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意识。学校对一些安全项目有一定的预案管理,例如:火灾防治、地震演练等,但是从危机管理体系的角度看,各高校普遍缺少危机预防机制,对危机缺乏预测性,往往危机一爆发就措手不及,采用经验主义思想,凭经验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在危机处理中处于被动地位,危机处理的成本加大。
从行政主管部门到高校管理部门似乎都存在着这样一个认识:评价安全管理工作的指标,就是看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数量。通过调查实践发现,这一认识不仅是错误的,而且是有害的。安全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人的多样性就决定了管理的效果不可能是统一的标准。各校基础不同、环境不同、生源不同、资源也不同,进而安全管理的难度和条件是不一样的,即使投入同样的努力和工作量,成效也往往千差万别。以安全事件数量作为主要指标来评价安全管理工作的成效,并不能够客观地看待各院校构建校园安全的努力,也不利于鼓励高职高专院校校园安全建设工作的开展,甚至有可能导向一个危险的反面:隐瞒事件真实情况。我们在调查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各校对校园安全事故讳莫如深,令我们难以掌握近年校园中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的真实情况。大家都担心,万一“事件暴露”,会对学校声誉和各类评估评价带来负面影响。而长此以往,必然导致上级主管部门无法掌握实际情况,无法正确评估和应对校园安全建设形势。
1.明确目标项
基于高职高专院校校园规模相对较小,安全管理目标进行细致划分具有可操作性。可探讨将校园安全管理目标项进行明确划分:(1)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以幢为单位,拟写清楚本单位安全管理任务和要求,明确责任人和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并将该流程在相应范围内公布,在全校范围确立总的协调领导机构(目前各校基本都具备);(2)公共区域以用途分类,根据用途和使用主体特征,拟定安全管理目标项,并明确责任人;(3)人员目标项划分。教师以系为单位,拟定各自安全管理任务项,实行系部领导负责制;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拟定安全管理目标项,实行班主任负责制;(4)各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应各自确定安全管理目标,明确各自在校园安全建设中的责任,并将任务目标细化,确定责任人;(5)食堂作为校园安全的重点,安全管理目标更应当细化。经过目标项的梳理,可以动员校内所有力量参与到校园安全建设工作中来,抱着主动负责的态度去完成校园安全建设工作;通过目标项的日常检查和汇报,有利于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采取应对措施;目标任务责任明确后,可以提高安全管理效率。
2.完善目标体系的实施
目标体系的核心在于任务明确、责任到人,这是目标任务管理的优势。但是也存在着缺陷,就是容易教条化,忽视新问题、新隐患的出现,所以目标体系实施过程中必须注重实施过程的管理和对目标体系进行更新修善。总之,目标体系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而不是一套静态的管理制度。
1.总原则的确立
校园安全联动机制,就好比人体各组成部分的协调运动,最关键的在于要有一个清醒有力的大脑。所以,要建立有效率的安全管理联动机制,必须首先明确对各项任务进行统一指挥的领导机构及其直接负责人。在出现紧急事态时,各职能部门严格听从指挥,服从安排,这是联动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原则,否则很可能成为“联而不动”。
2.各自任务的实施
在通常情况下,各部门只需根据各自的安全管理目标任务进行日常的管理和监控,发生紧急情况时,也首先是从各自的管理任务出发采取行动,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协作或备勤。
3.任务交叉情况的处理
在目标任务划分不明或者划分出现空白带的时候,应当明确每一个相关部门都具有管理职责,都应当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并上报。出现任务交叉是比较复杂,也最容易出现纰漏的情况,首要的危险是很可能在该种情况下,各部门并不能迅速明确判断该目标任务是否属于空白带,预防这个危险的方法是:在进行管理任务划分时,必须简单明了、科学易懂,具有易于接受的规律性,并且全校所有的安全管理目标任务应当做汇总分析,至少要求每一目标责任人明确其内容。其次,任务交叉可能带来推诿和延迟。防止这一危险出现的可行方法是保持管理责任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畅通,并保证各责任人与校园安全管理总负责人之间的消息畅通,任务不明时,由上级做出指示。为防患于未然,这种消息和指挥渠道应当预备两个方案。
4.校园110建设
2006年3月,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公安部发布的《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高校建立并不断完善以校园110指挥中心为枢纽,集人防、物防和技防于一体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校园安全保卫工作与110报警台的对接,不仅是校园安全管理的需要,也是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开展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的要求。目前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校园110建设成效显著,但是也遭遇了困境,最大的困境是技术和设备不能满足需求,校园内监控设施普遍不足,治安巡查效率低;报警点和报警设备少,不利及时发现和处置事件。作为没有执法权的校内保卫部门,校园110的工作如何有效开展而又不致违反法律规定,这是很多学校都面临的难题,目前能够努力的方向仅在于提高事件反应速度,迅速判断事件性质以采取相应措施,并在必要时及时与公安部门联系。
危机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危机防范能力和危机处置能力。在危机防范阶段,院校首先应当建立危机知识的教育机制,树立危机意识,组织相应的教师团队,收集整理各高校应对危机的相关知识,并将之融入日常教学和管理中,最好能制成危机知识手册分发给众人。其次,高校应该在危机发生之前就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科学的危机预防计划,评估可能发生的危机,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应当包括学校管理者、保安人员、专业教师、各系教师代表、校医和学生代表等,最好还有法律、管理、心理咨询、宣传等专业人员。危机管理小组应当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具体的危机事件采取恰当的应对行动,其职责包括处理校园内外危急或突发事件;制定不同危机的处理程序及方案;评估校园内外可能发生的危机;安排危机预防演习[2]。第三,各院校应当制定科学的危机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情况,准备多套成文的应急处理预案,还要做到思想上、技术上、物质上的准备,并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演练、完善。[3]在危机处置阶段,学校首先要做的是识别危机类型,了解危机的来龙去脉,并做出危机分析并启动危机处理预案,迅速进入应对状态。如果初期反应过慢,就会造成危机的蔓延和扩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学校应当立即进行危机信息传播的管理。信息管理不当导致谣言散播,不仅影响危机的应对,还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调查中,在回答“在出现恶性暴力事件的时候,您认为校园中多数同学的态度会如何”这一问题时,竟然有近39%的学生选择“会传播各种传言,气氛紧张”,是比例最高的选项。危机信息管理要求校方在第一时间披露事件真实信息,通过权威渠道与学生、家长、社会各界沟通,减少谣言的传播,调查显示,针对学校对于安全事故或者安全隐患的信息披露,有近65%的学生认为“有披露,但觉得有所隐瞒”,只有20%的学生认为披露很充分。这一状况反映了学校危机信息传播管理成效不高。最后,应做好危机的评估。先总结危机带来的损失,接着对危机的性质、诱因、演变过程、管理过程、善后处理过程、善后处理措施及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完善高校的危机管理体系。建立危机管理档案。
校园安全教育对象不仅是学生,首先还应当是教师和管理者。对教师的校园安全教育主要在于意识的培养,树立对校园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和“校园安全人人有责”的意识,自觉担当起对学生的安全教育责任,尤其是班主任及思想政治课教师,更应当积极在日常班级管理和相关课程中加强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的教育;学校管理者则必须树立安全问题“人命关天”的意识,树立安全问题无小事的思想,重视建设,狠抓防范。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应当突出针对性,从实效性要求出发来安排教育内容,设计教育方式。对男女生、新老生、城市生源生和农村生源生进行区分,有区别地进行安全教育和心理疏导,满足学生实际需求的教育内容自然能够引起学生接受的积极性。各类教育课程和演练等教育活动,要有相应的长效检查措施,考核学生的实际接受程度。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院校管理制度应当改变以“事件多少论英雄”的单一评价方式,建立以管理过程评估为主的评价模式,多关注各高职高专院校校园安全管理的动态过程,避免仅仅从结果出发的片面评价。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发布,云南省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又迎来了新的契机,在这个百舸争流的时代,总是那些勇于探索和坚持奋斗的人们能够赢得竞争。而校园安全的管理,是这竞争之舟乘风破浪的保障,是高职高专教育长足发展的基础,校园安全管理的对策及其实施,是当前所有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探索的紧迫问题。
[1]周立新.高校危机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2):83-87.
[2]杨见奎,欧飞兵,李正明.论我国高校危机的管理问题[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0-12.
[3]黄频,高校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8(12):146-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