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视野下的医患认知教育内容探析

2013-03-19 05:11
卫生软科学 2013年10期
关键词:医患医学生人文

杨 扬

(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来,医患关系已经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在传统的医患关系中,医者以为患者解除痛苦、为患者谋利益为己任,而被施救的患者往往怀着感恩的心态对待治疗自己的医生。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科技的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医患关系日益受到挑战,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矛盾层出不穷。因此,在医学院校中提早对学生进行医患认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医患认知教育有效地弥补了医学专业教育所不能完成的医学人文教育的缺乏。其目的是使医学生能够准确把握当前医患关系的现状,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医患关系的性质,进一步提高处理医患关系的意识和能力。

1 医患认知教育的人文诉求

医患认知教育是基于对医患关系的本质和规律的认知。所谓医患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医学技术关系或经济关系,医生在运用医学知识和技术为另一方服务时,接受服务者也有一个了解、理解和接受服务内容的过程,彼此间产生了关于疾病和健康知识的文化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医患之间需要互相信任、尊重、理解和帮助,医患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文化关系和道德关系。理想的医患关系是一种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然而近年来医患关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出现严重的利益和观念冲突。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政策体制、法律法规、医方和患方以及媒体介入等诸多因素,但其中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重要因素是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没有构建起良好的人文文化环境。追本溯源,医患关系最初是以伦理关系出现的。《灵枢·师传》中提到“使百姓无病,上下亲和,德泽下流,子孙无忧,传之后世,无有忧时。”这是对和谐医患关系的高度概括,中国古代的医学教育始终贯穿着这种“仁爱”的伦理色彩。随着医疗服务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的转变,在医患关系认知中渗透人道主义和“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日益成为社会的共识[1]。目前各医学院校纷纷开展了医患认知教育,目的是为了弥补医学生人文知识的缺失,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推动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主要作法是通过开设医学伦理学、法学、心理学、行为医学、人际关系学、医学社会学、医患沟通学等多门课程,使学生掌握处理医患关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但这种医患认知教育仍处于浅尝辄止的短期教育阶段,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还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层面。因此,增加医学生的人文底蕴,促进医患关系知识的转化和渗透,使学生不断增强认同、接受、悦纳医患认知教育的自觉性显得尤为重要。

2 中医文化的人文内涵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在2005年8月召开的全国第八届中医药文化研讨会,首次给“中医药文化”下的定义是: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体现中医药本质与特色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2]。中医文化包括两部分:一是关于人体、生命、健康、疾病及其治疗的本质、联系和规律的知识系统,属于自然文化的范畴;二是在运用中医学知识和技术为民众进行医疗中,所形成的中医的思维方式、道德信念、传统习俗、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其中大量涉及医德、医风和医务活动礼节,以及民众如何尊重医学知识和技术,如何尊重医家,积极主动配合医疗活动等丰富内容,属于人文文化范畴。这种文化虽然还不系统,但对医患认知教育却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正是这些优秀的中医文化规范着历代医家从事医疗和健康服务的行为,鼓舞着医家的精神信念,形成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氛围。在当今人文精神日益稀缺的现实状况下,挖掘中医人文文化内涵,寻找合理的人文资源,可以丰富医患认知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医患认知教育发挥其最大效用。

3 中医文化视野下的医患认知教育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可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三个层面。精神文化主要是中医学的价值观念,包括对生命、健康、疾病的认知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是中医文化在个体和表层上的折射,包括中医传统的行为方式、名老中医医德医风等。这些高尚的医德、医风、传统医患关系的思想内涵、行为规范与民众尊重知识、尊重医生的良好社会风气等,形成了独特的医患人文文化。这对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意识和能力,改进医患关系起着重要作用。

3.1 文化理念:仁、和

“医乃仁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云: “医之,为道,若子用之以卫生,而推之以济世,故称仁术”[3]“仁”指的是爱人,重视人的生命和价值。《黄帝内经》中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以人为本、尊重生命是中医医德最突出的人文特征。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反复强调了医生要对生命予以高度尊重,人命关天,决不可草率从事和等闲视之。要视病人如亲人,予以关爱和尊重,“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老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近年来医患关系之所以紧张,很大程度上源于医生对患者生命的冷漠,为患者诊疗时诚信不足、耐心不够,而造成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生怀有戒备甚至敌对心理。在患者面临着疾病困扰或者生命危机的时刻,他们把贵于千金的生命托付给医生,医生担当着拯救者的使命。因此,在医患认知教育中首先应该培养医学生以人为本的人文情怀。

“和”是中医追求的最高境界。中医主张“天人合一”,《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互为一体的大生命观。中医认为人的健康标准就是和谐,即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及人体脏腑之间的和谐。在医患认知教育中,贯彻“和”的思想可以让医学生认识到个体与个体之间除了差异外,还有共通的东西存在。因此,不同的个体之间应该互相尊重与和谐交往。作为一名医务人员要有耐心,多聆听患者的询问,多向患者介绍病情、治疗效果、用药和检查目的,关心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不便,体恤患者的痛苦,同情患者的困难,尊重患者的想法,及时互动沟通,征求意见,疏通患者的心结。

3.2 文化实践:精、礼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中指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作为一名医生,肩负的是生命的重量,责任重大,非一般职业可比。著名医家吴鞠通也在其《温病条辨》自序中说:“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医,是有医不若无医也,学医不精,不若不学医也。”精求医术、专心敬业是医者必须遵循的职业操守,在医患认知教育中必须不断强化这一点,要求医学生要不断学习,精益求精,掌握良好的职业技能。这对于转变医疗行业作风和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古代医学家多是文人雅士,他们不仅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礼仪风貌方面更是垂范后世。谦和,即谦虚恭敬,温和文雅,这是古代医学家极其重视的礼仪风貌,也是处理医患关系的重要环节。这方面内容孙思邈的《大医精诚》一文有较详细的论述。如在病人面前“不得多语调笑,谈謔喧哗”,到病人家要做到“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丝竹凑耳,无得似有所娱,珍馐迭荐,食如无味,醽醁兼陈,看有若无”;同道之间不能“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明,訾毁诸医,自矜己德”。通过这些内容可以教育医学生学习古代医家礼遇患者的学者风貌,在提供服务过程中,言语、举止、衣着服饰、服务态度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要言谈温和,举止文雅,仪表端庄,神态大方;要待患若亲,动须礼节、举乃和柔,勿自妄尊、不可矫饰,诚信笃实,普同一等。

3.3 文化环境:诚、廉

医患认知教育应该注重环境熏陶,弘扬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医德医风,创造一个具有良好伦理秩序和道德氛围的环境,这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大医精诚》强调医者要“诚”,要求医者要诚心救人。“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只有怀着感同身受的心,才能策发“大慈恻隐之心”,进而发愿“普救含灵之苦”。抛开美丑、贵贱、亲恶皆不看,心中时刻关切病人的疾苦,生命的续存。中医强调以医济世而非以医谋利,秉持的是重义轻利、廉洁行医的价值观。晋代杨泉在《物理论·论医》中指出: “夫医者,非廉洁淳良不可信也”。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对当时企盼权势、一心一意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抨击。他说:“怪当今居世之士, 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他认为这是一种舍本逐末的行为,要求医者要不为名利所惑,不贪权势,专心医业,救人生命。在医药发展史上像张仲景、孙思邈、李东垣、朱丹溪、李时珍等医家,他们流传下来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救死扶伤的感人事迹,是开展医患认知教育的宝贵资源。这些医学家追求的人格目标是博施济众,而个人生活则崇尚简朴,因而就不会挟技以邀财,啬术以自贵。其少私寡欲、淡泊名利、忠信笃诚的为人之道是医患认知教育重点挖掘的内容。当今一些医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针对这种错误倾向,以古代医学家高尚的人格教育学生,可以使他们正确认识利与义的关系、奉献与索取的关系,必将有利于医学生提高个人的品格与修养,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今天具有巨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文化教育是一种启迪思想和智慧的教育。中医文化承载了丰富的传统人文因子,与医患认知教育的人文精神诉求相得益彰,对医学生理解医患认知教育课程内容,深刻把握医患关系实质有着重要的启蒙意义。因此,从中医文化出发,对医学生进行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营造良好的医患人文文化环境,是医患认知教育思考的新方向。

[1]陈 莉,黄庆琳,黄 刚.论医患关系认知与医学实习生伦理道德教育[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2,10(5):49.

[2]张其成,刘理想,李海英.近十年来中医药文化发展回顾[J].中医药文化,2009,(1):32-37.

[3]潘华峰.从中医学的传统文化特点论中医发展[J].山西中医,2007,23(5):72-74.

猜你喜欢
医患医学生人文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
分级诊疗 医患各自怎么看?
医患矛盾再会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