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贵富
摘要:自2011年1月1日起,按照规定的时间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分阶段分别在上市公司及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同时鼓励小型企业参照执行。小型企业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建立实施内部控制有较大的特殊性。本文在对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小型企业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建议和思考。
关键词:小型企业内部控制 重点路径
据小型企业的经营管理特点,因地制宜地建立实施与自身经营管理和外部环境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对于实现内部控制在“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规合法、资产安全、账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控制目标上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创新小型企业内部管理,规范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小型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般来说,小型企业具有资产规模不大,从业人员较少,经营收入不多等特点。从目前小型企业的创立渊源看,可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中小型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创立的小型公司制企业;另一类是以私人投资为主体创立的小型民营企业。这两类企业由于投资主体、创立历史、人员构成不同,其经营管理基础和水平存在一定差异。第一类小型企业,由于历史较长,继承原国有、集体企业的一些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经营管理制度较为健全,管理较为规范。但由于人员老化,企业缺乏创新活力和竞争实力,经营业务不断萎缩,经营业务处于稳定或收缩状态。第二类小型民营企业,由于创立时间不长,新人较多,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活力较强,但行业经验和企业管理经验有待积累,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从业人员的流动导致了经营管理的波动。
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从目前小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看,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公司治理不够规范
目前多数小型企业属于公司制企业。它们虽然都按照《公司法》建立了相应的治理机构,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内部董事兼任经理层职务较为普遍,部分企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权限不清晰,没有形成有效的决策、执行、监督制衡机制,一定程度存在公司最高权力机构股东会的职责发挥不够,股东诉求没有得到很好体现;董事会职权无形扩大,决策程序、议事规则不规范,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督不到位;经理层权力过大,职务消费过高,偏离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时有发生的情况。
(二)内控基础不够牢固
完善的内部控制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制度基础,更需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在制度基础上,一些小型企业没有建立与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口头规定”多,文字性的规定少,特别是缺乏规范的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内部控制体系不稳定,控制的有效性令人质疑;在队伍素质上,国有、集体企业改制组建的小型企业,由于人员老化,人员知识更新不够,难以适应形势要求。小型民营企业,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岗前培训、在职教育不到位,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也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有效实施。
(三)控制措施不够完善
由于小型企业规模小,人员少,在内部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权责分工不可能像大中型企业那样细化,没有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负责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一些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彻底,内部报告体系不健全,信息传递、沟通不畅,一些重要风险点的控制措施不到位,导致一些关键控制环节和领域缺乏必要控制,影响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二、小型企业内部控制重点
考虑到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小型企业必须把控制资源用在刀刃上,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和控制目标,突出自身内部控制的重点,针对薄弱环节,有的放失,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一)关注政治法律风险,确保遵守法律法规
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体系的不断健全,宏观政策的不断调整,在给企业创造公平市场竞争的同时,也使企业面临许多政治律法风险。企业只有在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才会受到保护,否则会受到惩罚。依法经营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为此,小型企业必须把遵守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内容,配置专兼职人员时刻关注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评估其影响,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充分利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规避其风险,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二)强化资金资产管控,确保资金资产安全
企业的资金和资产是经营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保证企业资金资产的安全运行,防止资金资产流失,提高其使用效率,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目标之一。企业的货币资金,流动性最强,最容易受到侵蚀。各种形态的实物资产,分布于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和领域,管控的范围较大,涉及的人员较多,也较容易受到舞弊侵蚀、被盗、损毁和流失。为此,小型企业必须根据资金资产的管理属性和自身特点,重点建立和完善以下管控措施:一是授权接触控制。未经授权的人员,不得办理资金收付以及使用、占用和保管各项资产。二是内部牵制控制。对于会计与出纳、审批与执行(付款)、执行与复核、记账与保管、会计与审计等不相容岗位,不得由一个人兼任。严禁一个人办理付款全过程的所有手续。三是授权审批控制。资产的购置、资金的支付未经受权审批,不得办理。对于大额资金支付,必须经集体讨论同意。四是会计系统控制。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做好各项资金资产的账目登记、核对、保管,保证账证、账账和账表相符。五是盘点清查控制。建立落实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和实物资产的管理责任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发现问题按程度及时处理,保证账实相符。六是资产安全控制。建立完善资产的防火、防洪、防盗、防湿等管理制度,预防资产损毁灭失。
(三)完善信息系统建设,确保信息安全完整
信息是企业的重要资源,也是企业决策基础。有效的信息搜集、整理和传递,有利于下情上报,有利于企业的各项政策和规定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提供真实可靠、内容完整的信息资料。确保信息安全完整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方面。为此,一要健全内部报告系统。明确内部报告的种类、内容、频率、流程,形成完善的内部报告体系。二要畅通内部沟通渠道。通过正式和非正式渠道,确保企业内外部信息及时、安全传递,满足经营管理需要。三要重视信息技术建设。利用现代先进技术,改进信息的搜集、整理、传输及存储,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四要强化反舞弊机制。多种形式畅通舞弊举报渠道,鼓励员工、个人、外部人士举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舞弊行为。
(四)规范业务管理流程,确保经营效率效果
业务管理流程是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路径。流程的繁简,不仅要考虑业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也要考虑运行效率和控制成本的高低。科学合理的业务管理流程,能够保证企业内控有效的同时,提高经营的效率和效果,降低控制成本,实现控制目标。目前,多数小型企业从事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企业应主要关注常规业务和流程。在采购业务上,重点关注采购计划、请购、审批、确定供应商、签订合同、购买、验收和付款等流程和管控措施;在销售业务上,重点关注销售计划、客户信用、销售定价、销售合同、货物发运和货款收取等流程和管控措施;在资金支付上,重点关注预算、申请、审批、复核、付款、记账、对账、票据和印章管理等流程和管控措施;在投资融资上,重点关注可行性研究、方案制定、方案审批、方案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流程和管控措施;在合同管理上,重点关注合同调查、合同谈判、文本拟定、合同审批、合同签订、合同执行、合同结算、合同登记等流程和管控措施。企业对不经常发生的业务,可以通过特别授权、审批、集体决策和复核检查等补救措施予以规避,减少流程导致的风险。
三、小型企业内部控制路径
为全面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小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明确目标,健全制度,完善措施,强化监督,确保实现既定控制目标。
(一)高层率先垂范,创造良好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根基。它涉及治理结构、组织机构、职权划分、人力资源、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只有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各项控制政策和措施在企业全方位贯彻实施。为此,一要规范公司治理。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进一步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职责权限,完善议事规程、决策程序和表决方式,树立股东意识,维护股东权益,使公司经营决策充分体现大多数股东意愿,切实做到公司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确保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二要营造诚信环境。诚信体系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诚实守信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决定企业的信誉,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有高层带头重视和加强诚信教育,在执行法律法规和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上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才能在企业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三要履行社会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企业只有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出发点,明确自己的使命和目标,把企业和股东利益与社会和公众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重视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并力所能及地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才能使企业在社会上有所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二)重视员工培训,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员工素质的高低决定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好坏,企业必须把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强化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一要通过召开全员动员大会,向员工广泛宣传建立实施内部控制的意义、目标和总体要求,使每个管理人员、一线员工明确自己在建立实施内部控制中所充当的角色、任务和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工作合力。二要通过组织员工结合自身岗位开展讨论,明确自身工作特点、业务流程、主要风险、控制措施,使每个员工都参与控制措施制定,增强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三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练兵,使每个员工熟练掌握控制流程和规定,确保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
(三)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行为
制度建设是一些小型企业管理的短板,也是导致内部控制不能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原因。要逐步改变“领导控制”、“口头控制”现状,建立健全“制度控制”、“全员控制”机制,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一要评估企业风险点。企业主要针对各种风险设计内部控制,为了使内部控制有的放失,必须全面识别存在风险,评估风险对经营管理的影响程度及发生可能性,通过分析排序,确定主要风险,并针对主要风险采取应对策略,制定控制措施,使风险控制在企业容忍限度内。二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该对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面分析内部控制现状,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明确改进内部控制的思路和措施,对现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补充、修订和完善,把一些好的控制措施方法,通过制度固定下来,增强内部控制的可操作性和稳定性,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四)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内控有效执行
监督检查是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必须强化内部监督体系建设,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明确责任。董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有最终责任,监事会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负有监督责任,经理层对全面落实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负有直接责任。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只有三位一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才能推动企业内部控制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二是严格考核。要通过建立健全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考核的目标任务,既将绩效考核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也将内部控制措施的落实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把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每个部门和个人,促进内部控制的全面有效执行。三是定期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必须根据经营业务和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补充和修订,使其不断完善,更加有效。要通过定期讨论、分析和总结,全面评估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执行的有效性,及时发现内部控制设计缺陷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推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