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视域下中职语文教育的新思考

2013-03-18 21:22:50赖玲玲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4期
关键词:纲要专业课中职

赖玲玲

2010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职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的复合型、职能型实用人才,这一培养目标决定了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近年来,随着中职学校的扩招和国家实行助学金制度,中职教育迎来了发展的良机,但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文素质却有降低的趋势。笔者认为,要提高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就必须要重视中职语文教育。中职语文作为文化课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既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实用性的工具学科。中职生的语文素养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试图对当前中职语文教育存在的学科定位模糊、教学方法落后、学生素养缺乏、教学评价缺失等突出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并在《纲要》视域下提出解决的对策,以进一步促使中职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建设向纵深发展。

1 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

当前,中职语文教育现状令人堪忧:一是一些学校不重视中职语文,轻易缩减学时或者降低评价标准。二是中职语文与其他文化课一样,不断努力与专业课建立自然的对接关系,但始终效果不佳。三是中职语文虽然竭力进行着改革的尝试,但不少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使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学得也吃力。四是中职语文在努力追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难以赢得学生的好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1]。

2 中职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2.1 课程重视不足,学科定位模糊

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这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但一些中职学校往往凸显专业课而弱化基础课,造成“专业技能”与“文化基础”之间权重失衡。究其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一些中职学校为短期内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高度重视专业课教学和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提出“文化基础课要为专业课让好路”,将专业课与文化课的授课次序、授课比例进行调整,甚至大量削减语文课时来加强专业课,任意删减语文课教学内容[2],严重影响了中职语文的正常教学秩序。第二,在市场经济导向下,一些中职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时比例等方面极力迎合社会的短期需求,致使实用性不强、盈利目的不明显的文化基础课屡遭冷遇。第三,对中职语文的学科定位模糊,许多中职学校缺乏人才培养的发展眼光,片面地认为职业教育仅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忽视了中等职业教育与一般职业培训的区别,忽视了素质教育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职业教育日益转变成谋生教育。

2.2 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近年来,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全面改革,但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依然存在重知识、轻能力,对职业教育理解不够,对学生人文需求、职业需求理解不深,体现不出职业学校语文学习的特色等问题。加之不断被压缩的中职语文课时使部分中职语文教师为完成教学计划,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基础的参差不齐现状,忽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上课“满堂灌”[3]。如此一来,语文的“教”与“学”就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之中:学生学不动、跟不上、不愿学,教师教学自然是举步维艰,没有成就感、不愿教、教不动,从而致使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师上课没有热情,课堂教学没有活力,授课效率低下,最终使语文教学处境尴尬。加之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教师的业务学习与钻研劲头不足,业务水平停滞不前,从而无法满足时代与社会的发展需求。

2.3 学习兴趣不高,学生缺乏基本语文素养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处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夹缝”位置的中职教育生源几乎全部来自农村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学生是无望升入高中才选择中等职业学校的。他们普遍存在着文化素养偏低、学习习惯不良、学习兴趣和信心不足等问题[4]。据笔者对我校2011级新生5个班295名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调查发现,在学习兴趣方面,33.2%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枯燥无味,高达52.9%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一般,8.1%的学生对语文学习完全没有兴趣;在学习目的方面,42.7%的学生认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基于未来职业的需要,40.7%的学生想通过学习语文锻炼自己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在学习能力方面,38.3%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38.6%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语言表达能力,27.1%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写作能力;在学习方法方面,45.1%的学生很少主动提问,21.0%的学生不知道怎么提问题,9.5%的学生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事,学生没有必要提问题;在自主学习方面,60.3%的学生每天自主学习时间较少,32.2%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很少,50.8%的学生在课外用于复习语文的时间占所有复习时间比例的10.0%以下。

2.4 缺乏教学评价机制,中职语文教学缺乏“分量”

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的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得多,并且由于中职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而中职语文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这便导致了中职语文课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3 中职语文教育的发展对策

3.1 转变课程观念,重视文化素养

《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专业技能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抓手”,也是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所在。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因为文化素养是培养学生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3.1.1 加强中职语文学科的价值认识 语文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有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还关系到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关系到学生成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更关系到学生潜能开发、终身发展的问题。学校要将语文的教学安排放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和整体课程结构中,使语文学科真正体现其学科价值。

3.1.2 摆正“专业课”与“文化课”之间的关系 中等学校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中,还必须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实现“文化高移、基础宽厚、技能复合、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学校应转变重专业课、轻文化课,重专业技术培养、轻文化基础培养,重眼前谋职、轻终身发展的观念,处理好专业课与文化基础课的关系;根据学生的兴趣、个性和实际需要,加强对学生文化基础素质的教育;通过课程整合、弹性学制和必修、选修结合等多种方式组织中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1.3 准确定位中职语文的学科地位 一是重新确定中职语文的定位。首先应该将中职语文定位在它是一门“为专业课服务”的基础课程,其次它还是一门“培养中职学生基本文化素养”的课程。中职语文教师要强化服务职教的意识,要和专业课教师多沟通,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对语文的要求,从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力求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与专业综合素质有关的内容。二是重新确定教师的教学理念定位。首先,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和智能型的操作人员,应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对语文教师来说,主要就是培养其听、说、读、写、评等方面的能力。其次,变学校教育为终身教育。中职语文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但要使学生获得书本上的知识,而且更关键的是要使其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并能在实际中应用,在实践中加以提高。再次,变“好生差生观”为“因材施教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学生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在某种能力、某些方面有所差别。语文教师应因材施教,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贴心教育,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喜欢上语文课。教师要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给予适当鼓励表扬,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

3.2 教学方法多样化,提升教师整体素质水平

《纲要》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设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位学生的优势潜能。”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教学,不搞“一刀切”,可以试行分层教学,对基础好的学生鼓励其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善于激发其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勤奋学习,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提倡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突出“学以致用”的原则。中职语文教师要多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专业特长,在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渗透专业因素,增加与专业相关的语文知识和训练,体现“语文为职业服务”的思想。如笔者在讲授《匆匆》一课时,让学生回顾过去初中3年自己所走过的日子,感受时光逝去的无情,体会作者的无奈之情;在讲授《小溪的行程》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自己曾遭受的挫折和打击以及自己的选择和结果,体会人生哲理;在讲授《致橡树》一课时,笔者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并组织班级辩论赛,让学生分别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探讨爱的真谛;在讲授《模拟应聘活动》一课时,笔者运用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分别扮演求职者和面试考官,模拟求职面试,并让台下的学生参与点评。

除了上好每一堂课之外,每一位中职语文教师在平时也应该加强学习,通过点滴积累,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同时还应积极、主动地参加校内外的专业培训与业务交流,向优秀者学习,向名师学习,以此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3.3 重视语文素养,奠定学生职业发展基础

中职语文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对听、说、读、写、评五大能力的培养。一是重视听话能力的培养,通过语文课堂上的听话训练和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交际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话能力。二要强化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阅读量,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组织开展阅读心得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三是要加强口语能力的培养,教师要通过营造语言交际情境,倡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要给学生多一些训练的自由权和自由度,使学生无所顾虑,从而敢于说话,乐于说话。四是要注重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除一般写作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充分重视应用文的写作教学,明确写作的作用,强调训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扭转学生把写作仅仅当成作业、考试题的观念。五是要注重对学生点评能力的培养,点评能力是一种综合实践能力,即综合了听、说、读、写四大能力。“评”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的能力体现,学校应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中职语文要注重对学生人格、自信心、思维品质、个性、生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4 建立评价体系,注重育人功能

《纲要》提出:“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教学评价机制的有效建立对于提高文化基础课学科教学质量、提高学科品位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重新设置教育主体评价体系、教育活动评价指标和教育效果评价指标,借鉴专业课教学评价方法,不断探索新的教学评价方法,强化评价功能,如可以引进和采用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发的ZHC,即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4]。ZHC是我国目前唯一的、具有权威性的、能有效考查一个人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汉语能力的国家级测试。ZHC是一项能力测试,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考试,主要考查应试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考查语文知识和语法概念,这对中职语文教育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

在学校内部评价方面,要建立起语文职业能力本位的评价机制。一是在评价标准上,要使“知识、能力、态度”综合评价三位一体。中职语文要对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情况、能力素质水平、学习的态度、主题活动参与度以及进步程度等进行全方面评价。二是在评价方式上,要将“过程评价”、“量化评价”和“多元主体评价”相结合。中职语文不但应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重视其学习的过程,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等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评价中应注意将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有利于促进每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身心的健康发展[5]。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教育是中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中职学校应及时、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从源头上解决,以引导中职教育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从而为我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

[1]李菊.关于改变中职语文现状的几点设想 [EB/OL].2012-08-21.http.//www.xmaes.cn/zjjy/whk/200908/t20090830-14778.htm.

[2]岑英敢.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EB/OL].2010-06-07.http://www.cvett.cn/zzgp/view.php?tid=5216&cid=100.

[3]柏步芳.中职语文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中旬,2009(11):54-55.

[4]百度百科.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EB/OL].2011-11-13.http://baike.baidu.com/view1957251.htm.

[5]那淼.职业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课程改革[EB/OL].2012-08-21.http://wenku.baidu.com/view/f914e591daef5ef7baod3cec.html.■

猜你喜欢
纲要专业课中职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 01:35:16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学习月刊(2015年8期)2015-07-09 03:55:36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7:08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