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笔记开启奇妙的自然探索之旅
到户外走走,大自然老师总会教给我许多新的知识,这次我和朋友旋开公园里的那扇神奇转门,又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生命现象:原来,小种子的传播也有大学问呢!
最富动感的传播方式——蹦蹦跳跳的种子
11月初的一天,我和朋友到闸北公园做自然笔记。虽然前一天刚下过雨,空气潮湿得连鱼儿也可以在空中畅游,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到黄花酢(cù)浆草种子的传播。我的朋友是个对植物不太了解的人,于是,我准备给她来个恶作剧。我让朋友用手指去捏一枚成熟的酢浆草的果实,朋友心想,不就是捏一捏吗,有什么了不起,并没有太在意。有趣的事情很快就发生了,朋友捏住果实后大叫起来:“唉呀!弹得还挺疼的呢。”原来,酢浆草的种子在受到外力的挤压后从果皮里迸射出来,弹在了朋友的手指肚上。一般情况下,酢浆草的种子可以弹射出十几厘米远,实在是个喜爱蹦跳的淘气鬼。而正是通过这种蹦蹦跳跳,酢浆草把种子传播到了周边的地方。
和酢浆草一样,紫苏种子的传播也极富动感。紫苏的花萼里有细密的柔毛,平时,种子就夹在这些柔毛之间。当花萼受到外力作用时,柔毛极速收缩并伸展,种子就像炮弹一样被弹了出去。我家阳台上的一盆紫苏种子成熟了,当我们给它浇水时,一不小心触碰到它的花萼,就会被它的炮弹击中,真的十分有趣。瞧吧,甚至都不必去公园,也许在你家里就有这样一扇神奇的转门呢!
最偷懒的传播方式——爱搭便车的种子
今年国庆期间,我去昆明探望父母。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全家一起爬山游玩。谁知刚爬到一半,我们就不得不停下脚步,去收拾裤腿上和袜子上那些恼人的小家伙。原来,不知什么时候,衣袜上已经粘满了“偷渡客”!鬼针草的果实前端像一柄钢叉,当我们从它身边走过的时候,它就用叉子叉进我们的衣袜,扎得皮肤痒痒的。这个小家伙处理起来还算容易,可是,一种叫倒提壶的小草的果实却让我们吃尽了苦头。别看它小,粘起人来可毫不含糊,每枚果实的外表皮都长满细小的倒钩,钩挂在袜子和鞋上怎么也扯不下去,最后,失去耐心的我们只好任由它们粘附在身上了,有一些最后居然跟着我回到了上海。
回到闸北公园,我也遇到了这类爱搭便车的种子,它们就躲在那些长有小钩刺的果实里。粗毛牛膝的果实总是沿着花轴倒生,而果实外的苞片就像钢针一样坚挺,这样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很容易地挂在动物和人的身上,传播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谁说这种偷懒的传播方法不好呢?
最有耐力的传播方式——在肠胃里旅行的种子
去年冬天,公园里的乌桕树吸引了成群的黑尾蜡嘴雀,蜡嘴雀的嘴又大又厚,这样的嘴吃起乌桕坚硬的果实来真是再合适不过了。有的蜡嘴雀偏爱乌桕果实上的那层白蜡层,于是一口一个囫囵吞下;而有的蜡嘴雀却是个“挑食鬼”,用坚实的上下喙挤压覆盖白蜡层的外种皮,剥掉种皮后只吃里面香甜的种子(乌桕的种子虽然味道香甜,但有毒,人不可食用)。我拾起掉在地上的果实细看,那些从“挑食鬼”嘴里掉下的果实,白蜡层上都留下了刀刻一般的啄痕。被囫囵吞进鸟肚子里的果实接下来开始了一段有趣的旅行,这个时候,白蜡层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乌桕果实到了鸟儿们的肠胃里,有了白蜡层和厚实外种皮的保护,种子就可以避免被消化掉。当鸟儿带着果实飞行了很远的距离后,果实里的种子也在鸟儿的肠胃里完成了旅行,这些没有被消化掉的种子随着鸟儿的粪便一起被排出,它们就可以在新的地方生根发芽了。
有趣的是,在公园里的一片棕榈树叶上,我还找到了一团含着两枚完好种子的鸟粪。仔细观察后我发现,这两粒种子之所以没有被消化,是因为它们有着非常坚实的外种皮。看来,不是所有的种子都可以轻易地在鸟儿或动物的肠胃里作旅行而安然无恙的,只有那些具有坚实外种皮的种子才具有这样的超强耐消化能力。公园里的金银木结出了红红的果实,它们是鸟儿们的美食。我剥开一个果实细看,里面的种子都长着厚厚的种皮,我猜,鸟儿们在饱餐之后,也一定把种子带到了很远的地方播种。
最浪漫的传播方式——会飞的种子
只要有风,撑一把小伞,它们就能把自己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这是许多菊科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11月初的这天,朋友跟我说,嗨,天气这么潮湿,蒲公英的果实也早被风吹光了,哪里还能找到会飞的种子呀?我乐了,指着脚边那些极不起眼的开着小黄花的植物说:“黄鹌菜呀!它的果实和蒲公英一样会飞呢。”果然,朋友蹲下身子很快找到了那些撑着小伞的、被风一吹就将飘散的果实,而种子就藏在这些长着冠毛的果皮里面,它们同样也热爱飞翔。黄鹌菜果实的个头比蒲公英的小多了,长度不足2 毫米,冠毛也更加短小,但是,这一点儿也不影响它们的飞翔,虽然空气潮湿,我轻轻一吹,撑开小伞的“飞行家”们便起航了。
“不只是撑伞的果实会飞喔,那些长翅膀的也很会飞呢!”朋友很诧异,还有长翅膀的果实吗?于是,我找来了鸡爪槭的果实,每一枚都长有又薄又宽的翅状果皮,这就是它们的“翅膀”。虽然这些长翅膀的果实并不如撑伞的旅行家们身体轻盈,但有风的时候,它们一样可以飞得很远。我扬手把鸡爪槭的果实高高抛起,它们乘着空气,在空中翻转向前,朋友高兴地大叫:好浪漫呀!
说实话,之所以能有这么多的新发现,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自然笔记”,如果我和朋友不是拿起笔来仔细观察和记录,我们可能也会像许许多多逛公园的人一样,根本不去理睬那些看上去毫不起眼的植物果实和种子,也就打不开那扇神奇的公园转门了。
常听人说:公园里除了树啊草啊的,再没有什么了。哈哈,每次听到这样的谈话我就知道,又有粗心的游客被公园里的“隐者”们蒙骗了。不论去公园还是到野外,我都会和那里的居民们玩“捉迷藏”的游戏,虽然我的对手足够狡猾,它们用各种各样的障眼法企图从我的眼皮底下溜过去,但最终还是有不少被我一眼识破。如果你也想在“捉迷藏”的游戏里取胜,那就来了解一下小动物们隐身的“秘技”吧。
秘技之一:挑选隐避的藏身之所
如果体形足够小,公园里繁茂的草丛树林就足以用来逃避天敌或人类的视线,然而即使是这样,小动物们也从来不肯马马虎虎,它们总会精挑细选更为隐避的场所进行躲藏。
春天里,二月蓝为公园的地面铺上了一块蓝紫色的花毯,各种馋嘴的小昆虫从早到晚萦绕在花丛中舔食花蜜。不过,二月蓝吸引来的可不只是爱吃花蜜的小昆虫,还有一个家伙喜欢的可是二月蓝叶片中鲜嫩可口的营养物质,这就是潜叶蝇幼虫。如果你足够仔细,一定会注意到二月蓝叶片上的一道道白色带状痕迹,那就是潜叶蝇幼虫用嘴巴挖掘出来的隧道。可是在叶子的表面根本找不到这家伙,难道它已经逃跑了吗?瞧,你已经被它的隐身伎俩蒙骗了。把叶子翻到来看看,你看到了什么?在叶子背面隧道的尽头,一个灰绿色的身影正躺在那儿大吃大嚼呢,这就是那位神秘的隐者。潜叶蝇妈妈也许会把粪便排在叶子的任意部位,但是它却绝不会马马虎虎把卵产在叶面上,可能在它看来,叶子的表面实在是太暴露了,一点儿也不安全。当叶子背面的潜叶蝇卵孵化出幼虫后,幼虫就顺着妈妈用产卵器刺破的叶下表皮,钻进膜质层躲藏起来,吃吃睡睡安全地度过幼年期。
自然笔记
芮东莉 著/绘
中信出版社
2013-05 39.80
秘技之二:巧用天然保护色
高明的隐者根本不必躲躲闪闪,只要趴着不动,单靠身上的色彩就足以让它从你的眼皮底下消失。四月春回大地,我和永林挑了个艳阳天去上海植物园踏青。公园里的花朵千姿百态,吸引了无数游人。我也抵挡不住诱惑,把永林丢在草坪上,一头扎进人堆,去瞧瞧今年公园里引进的花卉新品种。挤进人群,满眼绚烂色彩,然而就在我一低头的工夫,突然发现离我最近的那段花枝似乎格外绚丽,定睛一看,原来花朵间隐藏着一个艳丽而怪异的身影。它的色彩如春花般明丽,亮黄色的腹部一眼看上去仿佛就是一朵鲜花,或者是花朵黄色的花蕊部分,而碧绿色的头完全和周围的叶色融为了一体,最绝的是,甚至连它的八条脚都是碧绿的。耳边全是游人对鲜花的赞叹声,我打量了一下四周,天哪,除了我,根本没人意识到眼皮底下这位隐者的存在。我用手轻轻碰了它一下,这家伙知道已经被人识破,立刻撒丫子飞奔,一路橫行,像螃蟹一样,嘿,原来是位蟹蛛隐者!
秘技之三:妙用雷人的化装术
有的动物没有天生的保护色,而身体又十分娇嫩容易受到伤害,它们会怎样隐身呢?可别小瞧它们,这些小动物会巧妙地使用化装术,就地取材,既把自己变成周围环境的一部分,又为身体增加一件有效的防护外套。
在南京的明孝陵景区游玩时,婆婆、永林和我正靠在石栏杆上休息,忽然,石栏上的一截小“木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起初,我们根本不以为那是一个活物,一眼看上去它不过就是一小截枯朽的植物茎干,底下粗一点儿,上头细一点儿,直到它突然开始缓慢地向前移动。我凑近仔细观察,只见“木棍”的底端探出一个极小的头部和几条细脚,“木棍”也并不是真正的木棍,而是用一些类似植物残屑的东西混合了虫子的丝卷成的。回家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这种小虫名叫蓑蛾,雄蛾的成虫像其他飞蛾一样有两对翅膀可以飞翔,而雌蓑蛾到了成年期长得仍和幼虫一样,把自己化装成干树棍一样的东西,缩在里面度过一生。也许,雌蓑蛾的一生因为不能羽化而不够精彩,但是它们却因为有了绝好的伪装而得以成功生存和繁衍,直到现在,人类的农业专家也经常对它们头疼,把它们列入害虫的行列而进行剿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