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分析

2013-03-17 02:28:14谭诤
关键词:入学率在校生大众化

谭诤

(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近十年来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分析

谭诤

(赣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江西赣州 341000)

从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视角,考察近十年来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规模变化轨迹和特点。研究表明: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研究生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贡献率都呈上升趋势,普通高等教育承担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主体角色。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从举办者角度,地方所属院校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民办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呈下降态势;从层次性质的角度,近十年来对毛入学率的主要贡献者是本科院校,但本科院校的贡献率增长波动性较大,专科院校的贡献率增长较平稳。

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贡献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GER)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能力和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从一个侧面表明国家或地区为高等教育阶段的适龄人口提供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比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载体是不同类型高等教育,不管是马丁·特罗的大众化理论,还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践,都要求高等教育类型的多元化,那么,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分别是多少?对此问题进行研究的现实意义就是明晰各类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从而调整、改革或重新设计高等教育资源的配置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概念界定及计算公式

某类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是指某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中所占份额。因此,贡献率仅仅是相对于毛入学率的相对贡献,要计算出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对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率,首先需要计算出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这就需要对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公式进行剥离。我国教育部于1998年底制定了我国的高等教育统计口径和毛入学率的计算方法,其中规定高等教育的在校生包括普通高等本专科及研究生教育、成人高教、军事院校、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电视大学、高教自考等6种形式。规定适龄人口为18-22岁。[1](P26-28)参考杨晓青(2003)对毛入学率的计算公式的研究,[2]毛入学率的计算用公式表示为:

(某年)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某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某年全国18-22岁人口数× 100%

某年全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在学人数+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学人数+成人高等学校本专科在学人数+军事院校本专科在学人数+学历文凭考试在学人数+电大注册视听生学生人数×折算系数(0.3)+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人数×折算系数(5)。

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概念界定和计算公式作为本研究的起点。GER所涉及的各项指标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选取大众化以来2002—2010年9年的数据作为统计样本,分别剥离计算出各项指标对应的数据。由于军事院校学生数缺失,故计算中均是去除该项数据的相对值。其中,学历文凭考试数据止于2007年,电子注册视听生在校生数据止于2008年。18-22岁适龄人口数来自对历年《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的相应数据的整理。

根据上述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分开计算各类型高等教育某年的毛入学率,用公式表示为:

(某年)某类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某年某类型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某年全国18-22岁人口数×100%

根据对某类型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的定义,某类型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计算公式为:

(某年)某类型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某年)某类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全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100%

二、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分析

1.各类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贡献率的整体分析

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进入大众化阶段,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6.30%,9年间提高了11个多百分点。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毛入学率呈上升趋势的高等教育类型为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以及普通高等教育,相对应的是这两种类型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同样呈上升趋势。2010年,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贡献率相比2002年增加了2.17个百分点,普通高等教育的贡献率2010年比2002年增加了11.51个百分点。其他类型高等教育的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从图1可以看出,2004年成为一个界点,之前各类型高等教育的贡献率变化幅度较大,之后变化幅度明显减弱,上升和下降的趋势都比较平缓。

近十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获得了快速发展,2002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数为50万人,2010年达到154万,9年间增长了208%。其中,硕士在校生数增长了226.28%,博士研究生在校生数增长了138.14%。从图2看出,硕士研究生在校生数与整个研究生在校生数的变化曲线几乎平行,很明显,这期间硕士研究生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远远大于博士研究生。以2010年为例,经过计算,硕士研究生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为4.23%,博士研究生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仅为0.87%。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2010年,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达到73.92%,9年间增加了21.05个百分点。2002年,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数为903万人,2010年达到2233万人,9年间增加了147.29%。2002年,本科在校生数为527万人,专科在校生为376万人;2010年,本科在校生数为1266万人,专科在校生数为966万人。经过计算,本科在校生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要大于专科在校生。9年间,本科在校生数增加了140.29%,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增加了11.03%;专科在校生数增加了156.91%,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增加了10.02%。

大众化以来,成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变化不大,但是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相比2002年,2010年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下降了14.98个百分点。从学生数看,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在9年内变化幅度不大,基本维持在500万人左右。造成成人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下降的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数逐年攀升,普通高等教育的贡献率上升对成人高等教育造成挤压;二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以“学历补充”的形式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而发展,社会、受教育者以及少数办学主体将成人教育视为学历教育的“速成班”。[3](P25-31)经过多年的发展,其“学历补充”的任务逐渐将退出历史舞台,但其功能并没有及时改变和拓展,因而生源数量难以上升。

总之,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主要贡献者是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两类,贡献率呈上升趋势的是研究生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的是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退出贡献率历史舞台的是学历文凭考试和电大注册视听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入学率和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是近几年下降缓慢,还将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组成部分。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占据着主体地位,其比例还在继续上升。因此,注重对普通高等教育的贡献率的分析更加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

表1 2002-2010年不同类型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表2 2002-2010年不同类型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

图1 2002-2010年各类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

图2 2002-2010年我国研究生在校生数变化情况(人)

2.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分析

为了深入分析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普通高等教育可以从分举办者和分性质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分举办者角度,普通高等教育可以划分为中央部委属院校(含教育部直属院校)、地方所属院校和民办院校三大类;从分性质角度,普通高等教育可以分为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含高职院校)两大类,专科院校主要为高职院校。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分类分析如下。

(1)从分举办者角度

分举办者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和贡献率如表3和表4所示,三大类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均呈上升的态势,地方所属院校和民办院校毛入学率上升比例较大,相比2002年,2010年地方所属院校毛入学率上升了7.79个百分点,民办院校上升了3.78个百分点。

从贡献率看,中央部委属院校(含教育部直属院校)的贡献率呈下降态势,与毛入学率的发展趋势刚好相反。这说明,近十年来,该类类院校规模虽然有所增加,但相对于其他类型普通高等教育的规模增加速度而言就显得微不足道了。2002年,教育部直属院校在校生数为110万人,2010年在校生数为134万人,2010年与2002年相比,仅增加了24万人左右。

地方所属院校贡献率最大,从2005年开始,其贡献率就已经超过了50%,9年间其贡献率增加了12.26个百分点。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举办高等教育的积极性。2002年,地方所属院校在校生数为690万人,2010年达到1590万人,9年间增加了900万人左右。

我国民办院校发展历史较短,但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民办院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2002年民办院校在校生数为32万人,2010年在校生数达到466万人,9年间增加了430万人左右。2002年民办院校的贡献率仅为1.87%,2002年达到15.44%,9年间增加了13.57个百分点,民办院校贡献率的增加超过了地方所属院校。如图3所示,从二者贡献率的曲线变化态势可以看出,地方所属院校贡献率的曲线变化在2006年达到一个高峰,此后下扬再缓慢上升,说明地方所属院校贡献率的增量有限。而民办院校贡献率的曲线变化没有下降的波动,一直呈上扬的态势。可见,民办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表3 2002-2010年分举办者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表4 2002-2010年分举办者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

图3 2002-2010年分举办者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变化曲线(%)

(2)从分性质角度

普通高等教育从学历层次角度可以划分为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专科院校主要是高职院校。通过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计算,不同学历层次普通院校毛入学率和贡献率如表5和表6所示。

2002年,本科院校629所,专科院校767所,其中高职院校548所;2010年,本科院校1112所,专科院校1246所,其中高职院校1113所。从学校数看,专科院校数目前已经多于本科院校数,专科教育占据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但从在校生数看,本科院校在校生数远大于专科院校在校生数。这从两类院校历年的毛入学率就可以看出,2010年,专科院校的毛入学率仅为本科院校毛入学率的一半。到目前为止,大众化进程中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主要还是依靠本科院校。

从图4可以看出,本科院校的贡献率波动较大,2004年达到第一个高峰点,2007年降到与2002年差不多的低点,从2007年开始缓慢上升。专科院校以及高职院校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从2004年开始平稳上升,反映出我国专科教育发展的稳定性。因此,从贡献率的历史曲线和发展趋势看,专科院校贡献率比较稳定,本科院校的贡献率曲线波动性较大。

表5 2002-2010年分层次性质普通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表6 2002-2010年分层次性质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

图3 2002-2010年分举办者普通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变化曲线(%)

三、结论与讨论

经过前面的实证分析,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角色。进一步分析产生这种格局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由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的顺利过渡,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普高等教育承担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主体角色。潘懋元教授指出:“普通高等教育是一国高等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主要标志,是一国高等教育宏观体系的骨干,在一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3]但无论如何,普通高等教育的主体角色还是有限度的,因为大众化高等教育进程的推进需要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排在第二位的成人高等教育仍将是而且理应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一条重要途径。为此,在大众化和终身学习背景下,改变和重新定位成人高等教育的功能,将单纯的学历教育向多功能拓展,融入终身学习体系,是保持或重新抬高成人高等教育对毛入学率贡献率的途径。类似的问题同样摆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面前,自学考试的生命力源于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公平性特征。如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要想保留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队伍行列,关键在于如何重新定位和拓展它的教育功能。

2.从高等教育举办者角度,在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地方所属院校承担着大众化进程中的主体角色,其次是民办院校。对于普通高等教育系统来说,如何处理好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公平和效率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关键,这源于高等教育结构和体系的科学架构。学术界已达成的基本共识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应是多样化的质量观,是一个多层次、多样化的概念。有学者认为,美国的公立大学解决了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公平问题,而私立大学解决了高等教育中的效率问题。[4](84-89)循此思路是否可以这样认为,在我国,教育部直属院校承担着精英教育的任务,地方所属院校应着重解决教育公平问题,而民办院校应着重解决效率问题。与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相联系,教育部直属院校近十年来贡献率一直呈下降态势,其在校生数2010年比2002年仅提高了17.9%,这种情形使得该类院校恰好承担了我国大众化以来的精英教育任务。因此,其贡献率的下降,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精英教育的一种保护。

地方所属院校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在2005年就已经超过了50%,但此后对毛入学率的贡献率的升降波动性表明地方所属院校规模扩张的有限性,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政府财政投入的能力有限。潘懋元教授认为,“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严重的财政压力面前,高等教育财政政策的模式应是限制公立高校的规模扩张,维持公立高校现有消费水平,通过发展收费的民办高校扩大规模,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这种模式既能保持适度的教育公平,又能在政府投入较少的情况下扩张高等教育,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普及化。”[3](P26-31)由此可以推测,我国民办院校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贡献率还会继续上升,民办院校将是我国今后高校扩招增量部分的一个主要投放点。这种观点也为目前正在实施的民办教育公共财政资助政策做了一个有力的注脚。

3.从高校层次性质的角度,普通高等教育系统中近十年来对毛入学率的主要贡献者是本科院校。但从贡献率的增长幅度看,高职高专院校贡献率增长幅度要大于本科院校。同时,本科院校的贡献率在大众化过程中的升降波动性较大,高职高专院校的贡献率增长曲线比较平稳,说明高职高专院校发展平稳,在大众化向普及化阶段过渡时期,高职高专院校还将是普通高等教育增量的一个主体部分。日本学者天野郁夫指出,美国的“赠地学院”与日本的“(私立)专门学校”构成了两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平民”部分,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只有通过拥有这种平民的但又是开放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来作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有可能实现。[5](P61-67)而我国的高职高专院校就是类似美日两国上述两类院校的高等教育机构。无疑,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过渡的阶段,高职高专院校将是这一时期的核心力量之一。

[1]赵庆年.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计算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2]杨晓青.如何计算高等教育毛入学率[J].中国高等教育(半月刊),2003(10).

[3]潘懋元,肖海涛.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结构与体系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8(5).

[4]马立武.二战后美国私立大学的发展及其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J].大学教育科学,2004(1).

[5][日]天野郁夫.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学说与制度类型论[J].教育研究,2003(8).

An Analysis Different H igh EducationsˊContribution Ratio to GER Rate

TAN Zheng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Ganzhou 341000,China)

In perspective of their contribution ratio to Gross Enrollment Rate(GER),high educations of different types are investigated in terms of their size-change curves and features through Chinaˊs education population process.The study has following findings:First,both post-graduate education an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witness increasing GER and their contribution ratio to total GER,but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ys major role in Chinaˊs high-education population process;Second,in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local-official-sponsored colleges/universities contributes most to GER,civil-sponsored colleges/universities second most,while MOE-sponsored colleges/universities are undergoing decreasing contribution to GER;Third,universities at bachelor-level make up main part of GER in the last decade,but their contribution ratio is fluctuating,while colleges at associate-level make steadily increasing contribution.

high edu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GER;contribution ratio

G40-051

A

10.3969/j.issn.1674-8107.2013.06.013

1674-8107(2013)06-0087-06

(责任编辑:曾琼芳)

2013-09-23

谭诤(1972-),男,湖南洞口人,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入学率在校生大众化
数说高教
2020年我国在校生2.89亿人
在线学习(2021年3期)2021-09-10 07:22:44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广东蚕业(2019年3期)2019-05-14 05:36:44
从小学入学率和师生比看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特点
科教导刊(2018年16期)2018-09-18 10:02:44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全世界都在扩招
大学生(2016年7期)2016-04-29 10:23:09
总编数据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学习月刊(2015年21期)2015-07-11 01:51:44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人间(2015年21期)2015-03-11 15:23:37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