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前启后 积极过渡 建国初期的小学地理教科书评介(非人教版)1
——以1949年《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整理为例

2013-03-15 08:16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李家清赵金凤姚泽阳
地理教学 2013年9期
关键词:教科书课本课文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李家清 赵金凤 姚泽阳

承前启后 积极过渡 建国初期的小学地理教科书评介(非人教版)1
——以1949年《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整理为例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李家清 赵金凤 姚泽阳

编者按 地理教科书既是一种由编写者创造的文化产品,又是地理课程的具体化并成为教学的基本依据。地理课程在中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中国百年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变迁研究”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的子课题,该项研究对地理教育继往开来有重大意义。为了配合这项具有历史意义的研究工作,本刊特开设“地理教科书百年变迁研究”专栏,刊登相关研究文章,希望广大读者和作者予以关注与支持,积极参与。

地理教科书是学生进行地理学习的基本资源,是开展地理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地理教科书的编写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地理学习效果,影响地理教学质量。

编写高质量的地理教科书是发展地理教育的重要基础。中国学校地理教育已走过百年路程,“新中国建国初期,地理学科全国没有统一教材,只是从解放前出版的地理课本中选几种,经教育部批准,临时代用”2课程教材研究所编,教材制度沿革篇(上册)∶中小学教材建设史略,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77。进行非人教版百年地理学科教科书变迁整理与评述,对于认识我国地理教科书编写发展的历史,总结我国地理教科书编写经验、厘清影响地理教材编写的因素、探寻地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规律,形成地理教科书编写理论,指导地理教科书编写,推进和深化地理课程改革,既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1949年《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整理为例,通过分析该套教材的编写背景、编写依据、体系结构,概括其主要特点,进行评价与借鉴的思考,以期能增进对建国初期的地理教科书的深度认识。

一、《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出版与使用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

1949年4月,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教科书编审委员会,着手审定老解放区和国民党统治区的中小学课本。“审定”以“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为指导,对老解放区和国统区教材进行修订、改编是当时出版急需教材的基本方式。由原编者悳悳頫頫、刘松涛、黃雁星、项若愚编写,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修订,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发行的《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全四册)就是其中的组成部分。据资料记述,建国初期“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的小学地理教材,多采用1949年8月新华书店出版的《高小地理》课本”3课程教材研究所.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地理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1,10:11。“195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小学高年级地理课程暂行标准初稿》,但未编成课本。1950年10月,由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编审局对此套教材进行了修订(第二次修订),并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1954年4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对教材进行了修订(第三次修订)”4课程教材研究所.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地理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11。

研究表明《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全四册)在当时小学地理教材中具有重要影响,对小学地理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图1 《新编高小地理课本》封面、封底,地图与课文节选

二、《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编写思想和依据

建国初期,学界对教材的编写或修订还没有系统的理论,修订的《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全四册)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社会政治:培养新中国建设需要的人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于世界的东方,从此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长期统治。从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晚期。革命的对象是摧毁地主阶级,改革封建土地制度;同时完成恢复国民经济建设起步的任务。刚刚成立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培养新中国建设需要的人才问题,成为了教育事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也是修订《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全四册)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2. 社会文化:创造新中国需要的文化教育

建国前夕,1949年9月下旬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5《共同纲领》全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政党、集团之间,在一定时期内,为统一行动,经过协商而制定的共同遵守的奋斗目标和方针政策。它是这些政党或集团统一行动的政治基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前,《共同纲领》起着根本大法的作用,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教育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6杨尧.中国近现代中小学地理教育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0:360.。

3. 社会教育:肃清陈腐和吸纳借鉴的教育

1949年1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成立。同年12月下旬,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藉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教育改革方针。在这一改革思想的指导下,有关教育部门对当时已经出版的地理教科书进行整顿、改造,力求体现“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7当时东北、华东等大行政区都设有人民政府教育部。此处只提教育部即指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

1949年华北联合出版社出版的《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后经多次修订,在全国普遍采用。修订后的教材既保留了老解放区的有用部分,也借鉴了苏联十年制学校小学地理教材相关内容。

4. 沿用原课程体系和遵循《共同纲领》为编写(修订)依据

1949~1952年这一时期,我国沿用了解放前的地理课程体系。“小学地理课程设置,继续了华北解放区的安排,小学低年级有少量的地理常识内容,附于语文课本中常识性的课文里讲述。中年级把地理常识同政治常识和历史常识合并在一起,开设社会常识课”8杨尧.中国近现代中小学地理教育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0:362。高小两个年级均开设地理课,每周两课时。小学地理课本主要遵照《共同纲领》的文化教育方针和教育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的“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藉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教育改革方针进行整顿、改造。力求体现“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

三、《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体系结构

1. 区域取向的内容组成

《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教科书的内容分为“本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大部分,按由近及远的原则,先本国后世界。第一、二册和第三册前半部分讲本国地理,第三册后半部分和第四册讲世界地理。

本国地理内容总体上采用“分论—总论”的体系结构。分论为各省的地理情况,总论为全国总体的地理情况。

世界地理内容总体上采用“地球—大洲—国家”的体系结构。国家地理主要选择了我国周边的国家及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

作业∶画一幅山西省略图,把阜平、兴县和辽县都注上。

注释∶平型关在繁峙县境内,八路军在这里歼灭了几千日军,是抗战史上第一次大胜利。

2. 空间等级的单元结构

(1)本国地理分论部分以省级行政单位划分课文单元,一般一个省级单位为一个单元,单元下面不设小节。

(2)本国地理总论部分以地理要素为单元,分单元介绍我国的地形和山脉、河流、气候、矿业、农业、森林畜牧和渔业、工业、交通。

(3)世界地理部分按“地球—大洲—国家”的顺序分单元介绍地球、各大洲、主要国家的地理概况和国家、居民、经济。

3. 课文为主结构简单的栏目设置

《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栏目设置比较简单,课本以陈述性的正文为主,按照传统竖式自上而下从右至左编排,根据需要结合相关内容插入数量较少的黑白地图。每个单元后设置有练习系统。

4. 复述课文和画图为主的作业系统

本套教科书每章节后面一般都有问题、作业及注释。

问题:一般是就本单元内容提出一些知识型问题。比如该地区有何重要地理事物,有何重要物产等。

作业:一般是要求学生学完本单元后,画出本单元所学省份的简图,并在图中标示本省主要的城市名。

注释:是对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概念、名称、地名等的解释或介绍。

比如,第一册第四单元山西省,单元后设置如下的问题、作业、注释:

问题∶

一、山西省的地形怎样?有哪些大山和大河?

二、山西省有什么出产?

三、抗日战争中共八路军在山西省建立了哪些抗日根据地?

四、山西省有哪几个重要都市?9原编者∶悳頫、刘松涛、黃雁星、项若愚; 修订者∶华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书编审委员会《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第一册 第四单元山西省(晋)∶出版者∶新华书店,1949,11.

四、《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编写特点

1. 内容全面, “地方志”式的编写方法

第一、二册教科书先讲中国的基本区划和民族组成。接着分35个省、12个直辖市和西藏地方介绍各省的地理情况,以面积、地形、交通、物产等内容进行概述,一掠而过,基本上都是用一两句话概括。

第三册教材先简要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地理情况,包括地形、山脉、河流、气候、矿产、农业、工业和交通等情况,并且对我国各民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之后,从地球的形成、运动、地理坐标、光照以及海陆分布等方面论述了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再以亚洲、大洋洲、欧洲、非洲和美洲为顺序,对各洲的具体地理特征进行描述,包括位置、面积、地形、气候和国家等内容。

第四册教材以世界地理为主,讲述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和地区,简要介绍了各国的位置、面积、人口、气候、主要城市和工农业等自然和人文情况。这种“蜻蜓点水”式的内容设计,虽然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但是由于内容太多,而且面面俱到,不利于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了解和掌握。10课程教材研究所.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地理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13

课文摘录∶教材“地方志”式课文摘录湖南省(湘)(节选)

湖南在湖北的南面,面积约二十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二千五百万。全境多山。东部有武功山,南部有五岭山脉横亘在本省和两广之间,西部有武陵山脉。北部洞庭湖四周一带是两湖平原的一部,中部湘水流域地势也低平,都是本省产米的中心区域。长江流经本省东北角。支流有湘、资、沅、澧等水。湘江最大,发源广西北部,从前是两广和长江流域水运的要道,自从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通车以后,它的重要性就减小了。各河流都汇集洞庭湖转入长江。洞庭湖在本省北部,面积五千二百多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有调节长江水量的功用∶夏秋长江水大时,江水流到湖里来,使长江减少泛滥的危险;冬春水小时,湖水流到长江里去,使江水不致太浅,妨碍航道。本省航运便利。铁路有粤汉、湘桂、浙赣三线。

本省农产丰盛,稻米一年可收获两次,向来有“两湖熟,天下足”的说法。其次是茶、棉、麻、桐油等。山区出产松、杉等木材。矿产有新化的锑,湘潭的锰,常宁水口山的铅、锌,产量都占我国第一位。长沙、常德有纺织、碾米、玻璃等工厂。手工业有刺绣、夏布等。本省工业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足,将来发展新工业,很有希望。

长沙是本省的省会,商业兴盛。衡阳是湘桂铁路和粤汉铁路的连接点,地位很重要。常德在洞庭湖西,是湘西的大商业都市。湘潭在长沙南面,是我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的故乡。

2. 政治气息浓厚,热情讴歌民族精神

本套教科书编写于解放战争时期,受到当时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影响,涉及较多的政治内容,特别是关于解放战争的情况。强化对民族精神和民族解放事业的讴歌,例如在中国地理部分,教科书第一册第一课“中华民国”中提到:“我国人民是热爱劳动,勇于反抗的。几千年来,他们一直和压迫者、剥削者斗争。抗日战争中他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开辟了广大的解放区,建立了新民主政权。抗战以后,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现在人民解放军的力量已经深入长江以南,距离全国解放的时间已经不远了”。

在世界地理部分,把大量关于世界政治局势的内容和国防教育内容夹杂其中,例如:在教材第四册第二课“朝鲜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内容中提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朝鲜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受着日本血腥的统治和残酷的剥削。但是,朝鲜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始终和日本统治者作顽强的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日本投降以后,朝鲜暂由美、苏分区占领。以北纬三十八度为分界线,美军占南部,苏军占北部,并允许它以后独立。现在苏联已帮助北部成立了人民的民主政府,驻军已经撤退。美国却扶持国内反动分子,在南部进行独裁统治。因此朝鲜南北两部成了两个世界”。

3. 陈述性课文是教科书内容的主体

教科书在内容和功能上由课文、问题、作业、地图和注解五大部分组成,但陈述性课文是教科书比重上的绝对主体,使用繁体字编写,采用从上向下从右到左的老式排版,内容涉及位置、地形、面积、人口、河流、物产、交通等,较少的黑白地图,如图2,北平和天津单元北平市区附近图。

图2 北平市区附近图

问题是直接对课文的回顾11课程教材研究所.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地理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0:13,可以在课文中找到答案。

作业一般是画出内容的简图,如区域简图、分布简图,或者是判断区域位置,形式比较单一。

地图以行政区划图为主,类型单一。注解部分是对课文中生涩的内容或者学生缺乏的背景知识的内容进行解释。

五、《新编高级小学地理课本》的评鉴

1.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承前启后,发挥了积极过渡的作用

“建国之初,这套教材被全国大部分地区使用。1950年7月,教育部虽印发了《小学高年级地理课程暂行标准初稿》,但未编成课本”12杨尧.中国近现代中小学地理教育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0:380。这套教材在承前启后,积极过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小学地理教材编写之前,对弥补建国初期小学地理教材的空白发挥了重要作用。

(2)突出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

新中国建立之初,地理教科书每篇课文都结合时事,介绍该区域革命历史和现状,突出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对于帮助学生认识新中国,认同和拥护新政权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例如在教材第一册“东北的交通工商业和大城市”中提到:“旅顺在辽东半岛尖端上,是我国北部最优良的军港,依据民国三十四年《中苏友好条约》,在三十年内,由中苏两国共同使用”。又例如在教材第二册“湖北省”中提到:“抗日战争期间,新四军在本省大别山、大洪山和长江汉水之间等地建立根据地,坚持斗争,消耗了敌人很多力量”。

(3)为新中国中、小学地理教材编写积累了经验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没有统一的小学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编辑田世英在“谈谈中小学地理教科书”一文中说道:“编好中小学地理教材的两个主要环节:一是学习苏联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少走漫长的迂回道路;一是走群众路线,可以使我们得到集思广益的效果”13田世英,谈谈中小学地理教科书.地理知识[J],1953,10。 正是在这样

(4)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地理事实材料的描述与实际相符

一个教材匮乏时期,这套教材为新中国的中小学地理教材编写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 具有总结借鉴的价值

(1)增进对祖国的了解,开阔学生视野

教科书从中国地理开始,介绍各省区的地理概况,能帮助儿童认清自己家乡和祖国的地理概况;叙述了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和各大洲以及世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征,开阔儿童的视野,有利于儿童认清当前国际局势,培养正确的国际观念。在中国地理部分,教材介绍了全国三十五个省、十二个直辖市和西藏地方;在世界地理部分中,教材介绍十六个国家、三个地区,基本涵盖了世界的主要国家和地区。

(2)重视绘制简图作业,帮助学生建立地理概念

教科书的每个单元都设计有绘制简图作业,一般是画出内容的简图,有区域简图、分布简图,或者是判断区域位置等内容。如第三单元北平和天津,作业是画一幅北平和天津市区和近郊图。总体看,尽管作业形式比较单一,但对于帮助学生习得地理绘图技能,认识地理分布,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具有重要作用。

(3)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新中国的精神

教科书在叙述地理知识时,注意与政治和历史方面联系,用地理事实材料说明旧中国的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热爱乡土、热爱新中国的精神,增加学生的自豪感,坚定学生建设新中国的决心。教材中几乎每一篇课文都包含了政治和历史的内容,特别是关于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内容。

这套教科书编写于革命战争年代,但并没有因为意识形态的差异而妖魔化资本主义国家。例如,在教材第四册分两篇课文描述了美国的地理特征,客观讲述美国的面积、人口、资源、位置、交通等内容,评价美国为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程度到最高的国家。

3. 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教科书的知识性错误较多

“1952年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编审部地理组对第四次修订本做了检查,并发表了《高小地理课本的初步检查》”14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部地理组,高小地理课本的初步检查.地理知识[J],1952,3。该文统计了检查第一、二册的结果,总计显著错误97处,包括语法错误、地图错误、政治错误、科学知识错误和字体不一致等。

该文最后指出造成错误和缺点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缜密的考虑”和“周详的计划”15杨尧.中国近现代中小学地理教育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10:388。当时,并没有

一个系统编写提纲和标准,无论是编写还是修订,大多按照个人的喜爱。其次,编者之间、编者和绘图者之间缺乏沟通,而且没有建立一个常规性的检查制度。

(2)教科书内容过于简略

由于教科书采用“地方志”式陈述性的写法,中国地理部分,分35个省(市)来介绍各省(市)的地理状况;世界地理部分,分为地球、大洲、国家三个层次,内容涉及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河流、物产、交通,这种面面俱到的编写模式导致对陈述的内容几乎都是“一掠而过”,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区域地理特征的学习、了解和掌握。

(3)教材图像和作业的类型单一,可读性较弱

教科书的图像基本为行政区划图,且数量较少。以教材第一册为例,共15单元,仅13幅图像,全是行政区划图;作业的类型单一,以教科书第四册为例,18个单元后面的作业类型几乎全是(除了少数没有作业)画出所学区域的简图,要求单一。教科书以陈述和说明性语言为主,可读性不强。

此外,教科书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学习和思维,多样性、实践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百年教科书整理与研究》(课题批准号∶10ZD095)子课题中国百年中小学地理教科书的变迁研究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科书课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背课文的小偷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背课文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