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麒麟,唐丽荣,林雯怡,黄 彪,陈学榕,欧 文,林占熺,林冬梅
(1.福建农林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2.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2)
纳米纤维素(Nano-crystal Cellulose,NCC),也称纤维素纳米晶体(Cellulose Nano-crystal),纤维素纳米纤丝(Cellulose Nano-fibril),纤维素须状物(Cellulose Whisker)等,其粒径大小一般在1~100 nm[1],具有特殊的流体力学特征,较高的杨氏模量,比表面积大,可长期稳定分散在溶剂体系形成准交替分散体系,在水中分散形成稳定的NCC胶体[2-3]。NCC作为增强相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领域,能明显改变材料的力学、光学、热学、电学等性能,且具生物可降解性和可持续再生性,这些特性是其他高分子材料所无法比拟的[4]。目前,NCC的制备有酸法、碱法、离子交换树脂法[5]等多种方法。
巨菌草(Pennisetumsinese)是由福建农林大学林占熺研究员于1983年引进中国,经过20多年培育出的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巨菌草对土壤要求不高,在沙地、荒地、盐碱地等均可种植,秆直高大、叶宽,不易倒伏,生物量大,一年可长高5~7 m,最高鲜草产量每年可达525 t·hm-2,是目前已知人工种植植物的最高产量[6]。巨菌草纤维素含量高,可达到25%~35%,纤维长度约为1.48 mm,宽度30 mm,可作为一种优良的纤维素原料[7]。若以巨菌草为原料,研发出各种具有优异性能、高附加值的生物质材料,则可实现其高效、高附加值的资源化利用。本研究以巨菌草为原料,采用硫酸水解法制备NCC,考察硫酸质量分数、温度、时间等因素对纤维素分离过程的影响,并对其形貌、分散体系的稳定性、谱学性能以及晶体结构进行研究。
1.1试验材料与仪器 巨菌草(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供)、硫酸(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氢氧化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次氯酸钠(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试验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
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生产)、高速冷冻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生产)、真空冷冻干燥机(北京博医康实验仪器厂生产)、Hitachi-H7650透射电子显微镜(日本日立公司生产)、Nicolet 380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美国Thermo electron公司生产)、X’Pert Pro MPD X-射线粉末衍射仪(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和SZP-06 Zeta电位测定仪(瑞典BTG公司生产)。
1.2巨菌草中提取α-纤维素 采用烧碱法制浆对巨菌草进行蒸煮,蒸煮条件为料液比1∶5,用碱量20%,最高温度160 ℃,保温2 h,以除去大部分木质素。得到的巨菌草化学浆用次氯酸钠进行漂白处理,以获得纯净的α-纤维素。
1.3巨菌草纳米纤维素的制备 取巨菌草α-纤维素,置于硫酸溶液中,超声处理一定时间后,加入大量去离子水终止反应,多次离心洗涤至中性。收集上层乳白色悬浮液,即为NCC胶体,冷冻干燥得到NCC粉末。本研究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硫酸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各选取6个试验参数以确定各因素的试验参数范围,然后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对硫酸浓度(45%、50%、55%)、反应时间(120、150、180 min)和反应温度(55、60、65 ℃)3个影响NCC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从而确定最优的制备方案。
1.4纳米纤维素得率的测定 测量离心收集到的NCC悬浮液的总体积,取25 mL NCC悬浮液于称量瓶中,冷冻干燥48 h,称量。
式中,m1为干燥后样品与称量瓶的总质量(g),m2为称量瓶的质量(g),m为纤维素原料的质量(g),v1为NCC悬浮液的总体积(mL),v2为量取的纳米纤维素的体积(mL)。
1.5结构表征 采用日本Hitachi-H7650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形貌进行观察:将1%的NCC超声分散30 min,磷钨酸染色,滴到涂有碳膜的铜网上观察;采用Nicolet 38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样品的化学基团进行表征:将2 mg样品和200 mg KBr混合,采用压片法来测试,扫描范围为4 000~200 cm-1;采用X’Pert Pro MPD X-射线粉末衍射仪对样品的结晶结构进行观察:特征射线Co Ka,Ni片滤波,电压80 kV,测量范围2θ为6°~90°,结晶度(CrI)的计算采用结晶峰面积与峰总面积之比的相对方法[8],晶粒尺寸(L,nm)采用Scherrer公式计算[9];将NCC超声分散60 min,采用SZP-06 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样品电位值。
CrI=(I002-Iam)/I002;
L=K·λ/β·cos·θ.
式中,I002为结晶区的衍射强度,Iam为无定形区的衍射强度;K为Scherrer常数,其值为0.89,λ为X射线波长(nm),β为积分半高宽度(rad),θ为衍射角(°)。
2.1单因素试验
2.1.1硫酸对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20 min时,考察硫酸质量分数对NCC得率的影响。随着硫酸质量分数的增大,得率也随之上升,质量分数为50%时,得率达到最大值(67.5%),而后得率下降(图1)。这是因为纤维素在浓酸溶液中过度水解为葡萄糖,导致NCC得率降低。因此,硫酸浓度以50%左右为宜。
图1 硫酸质量分数对巨菌草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sulfuric acid on yield of NCC
2.1.2反应时间对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60 ℃、硫酸质量分数50%时,考察反应时间对NCC得率的影响。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得率上升,反应时间150 min时,达到最大(75.5%),而后随着时间增加,得率呈下降趋势(图2)。这是因为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大,部分纤维素进一步水解为葡萄糖,导致NCC得率下降。因此,反应时间以150 min左右为宜。
图2 反应时间对巨菌草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影响Fig.2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 on yield of NCC
2.1.3反应温度对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影响 在硫酸质量分数50%、反应时间150 min时,考察反应温度对NCC得率的影响。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得率增大,反应温度60 ℃时,得率达到最大(75%),之后得率下降(图3)。纤维素分子内的糖苷键在较高温度下发生断裂,发生进一步的水解反应,生成葡萄糖,导致NCC得率下降。因此,反应温度以60 ℃左右为宜。
图3 反应温度对巨菌草纳米纤维素得率的影响Fig.3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on yield of NCC
2.2正交试验结果 比较极差值可以发现,反应温度对NCC得率影响最显著,其次是硫酸质量分数,反应时间对NCC得率影响较小(表1)。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50 ℃、硫酸质量分数60%、时间150 min,NCC得率最高达到75%。由此可见,正交试验与单因素试验结果相符。
2.3纳米纤维素的微观形貌 巨菌草纤维素经硫酸水解得到的NCC呈棒状,直径约20 nm,长度100~200 nm,同时可观察到NCC之间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图4)。
2.4纳米纤维素的红外光谱表征 由图谱可观察到(图5),3 450 cm-1附近有一很强的吸收峰,对应为羟基的O-H伸缩振动吸收峰。2 900 cm-1附近的峰对应为-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另外一个主要的吸收峰1 070 cm-1,对应于纤维素醇的C-O伸缩振动,1 168 cm-1对应于C-C骨架的伸缩振动吸收峰。1 635 cm-1附近较弱的吸收峰,对应于C=C双键的伸缩振动吸收,在1 380 cm-1附近对应于C-H的弯曲振动吸收。895 cm-1附近的吸收峰,代表糖苷键O-H伸缩振动,是纤维素脱水葡萄糖单元间β-糖苷键的特征峰[10-11]。对比天然的巨菌草纤维素与由其所制备的NCC的红外图谱(图5),特征吸收峰并未发生明显改变,说明硫酸水解制备出的NCC化学结构并未被破坏或改变,仍然保持着巨菌草纤维的基本化学结构。
2.5纳米纤维素的Zeta电位 Zeta电位代表分散在液相介质中带电颗粒的有效电荷。Zeta电位绝对值越大,粒子间的相互排斥越强,分散体系越稳定。纤维素本身含有糖醛酸基、极性羟基等基团,其表面总是带负电荷。采用Zeta电位测定仪测定纤维素的Zeta电位发现(表2),最佳制备条件下获得的NCC的Zeta电位绝对值达到最大,为28.8 mv,较巨菌草α-纤维素提高很多,表明制备的NCC在水介质中显示出良好的分散性。
2.6纳米纤维素的结晶结构 14°处有较强峰,对应于纤维素晶体的{101}面,23°附近出现2个强峰,对应纤维素晶体的{002}面(图6),因此认为制备的NCC中纤维素Ⅰ型和纤维素Ⅱ型共存[12]。根据计算,NCC的结晶度为58.9%,巨菌草纤维为52.7%,NCC的结晶度较巨菌草纤维显著增大。这是因为硫酸水解过程中,氢离子可以进入到纤维素的无定形区,促进糖苷键的断裂,最终形成独立的晶体。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制备的NCC的结晶度为77.29%[13],以纤维素浆粕为原料制备的NCC的结晶度为70%[14],本研究以巨菌草为原料所制备的NCC的结晶度较微晶纤维素、纤维素浆粕等原料制备的NCC的结晶度低,这主要原因可能是原料不同。微晶纤维素、纤维素浆粕等纤维原料中纤维素含量较高,结晶度较巨菌草高,制备NCC过程中没有经过纤维素提取的过程,故制备的NCC结晶度较高[15-16]。而以巨菌草为原料制备NCC的过程中,需要从巨菌草中提取出纤维素。纤维素提取过程中,由于NaOH、NaClO等的作用,纤维素的结晶区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环,导致制备的NCC的结晶度偏低,但NaOH等也会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较为疏松,使得酸水解过程易于进行,无定形区更容易去除,故NCC的得率较高。NCC的晶粒尺寸约为10 nm,这与电镜观察到的尺寸有所不同,这是因为按Scherrer公式算出来的是晶粒度,而电镜观察到的是颗粒度,颗粒尺寸大于晶粒尺寸。
表1 正交试验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orthogonal test
图4 纳米纤维素透射电镜图Fig.4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 of NCC
图5 巨菌草(a)和纳米纤维素(b)的红外图谱Fig.5 FTIR spectra of Pennisetum sinese (a) and NCC(b)
表2 纤维素悬浮液的Zeta电位Table 2 Zeta potential values of aqueous suspensions of cellulose
图6 巨菌草纤维(a)和纳米纤维素(b)的X射线衍射图谱Fig.6 XRD patterns of Pennisetum sinese (a) and NCC(b)
以巨菌草为原料可制备得率较高、性能较好的纳米纤维素,硫酸水解法制备过程中,反应温度对得率的影响最大,反应时间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硫酸浓度60%、反应温度60 ℃、反应时间150 min;巨菌草纳米纤维素呈棒状,直径20 nm,长度100~200 nm,在水介质中具有良好的分散性,结晶度较巨菌草纤维素有显著提高,纤维素Ⅰ型和纤维素Ⅱ型共存,且仍保持纤维素的基本结构。
[1] Klemm D,Heublein B,Fink H P,etal.Cellulose:Fascinating biopolymer and sustainable raw material[J].Angewandte Chemie,2005,44(22):2-37.
[2] Dufresne A.Comparing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 nanocomposites from biological sources[J].Journal of Nanoscience and Nanotechnology,2006,6(2):322-330.
[3] Han J S,Rowell J S.Chemical Composition of Fibers,in Paper and Composites from Agro-Based Resources[M].London:CRC Press,1996:83-134.
[4] Moran J I,Alvarez V A,Cyras V P,etal.Extraction of cellulose and preparation of nanocellulose from sisal fibers[J].Cellulose,2008,15(1):149-159.
[5] Tang L,Huang B,Ou W,etal.Manufacture of cellulose nanocrystals by cation exchange resin-catalyzed hydrolysis of cellulose[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1,102:10973-10977.
[6] 林占熺.菌草学[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5.
[7] 林占熺.菌草技术现状及其应用前景[J].福建论坛(经济社科版),1996 (Z1):80-83.
[8] 唐丽荣,黄彪,戴达松,等.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制备纳米纤维素晶体的谱学性能与流变行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1,27(6):45-48.
[9] Bondeson D,Mathew A,Oksman K.Optimization of the isolation of nanocrystals from 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by acid hydrolysis[J].Cellulose,2006,13(2):171-180.
[10] 吴建慧,崔艳桃,赵倩竹.干旱胁迫下4种委陵菜属植物叶片的超微结构[J].草业科学,2012,29(11):1724-1730.
[11] Siró I,Plackett D.Microfibrillated cellulose and new nanocomposite materials:A review[J].Cellulose,2010,17(3):459-494.
[12] Mandal A,Chakrabarty D.Isolation of nanocellulose from waste sugarcane bagasse (SCB)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1,86:1291-1299.
[13] 唐丽荣,欧文,黄彪,等.酸水解制备纳米纤维素的响应面优化[J].林产化学与工业,2011,31(6):61-65.
[14] 张力平,唐焕威,曲萍,等.一维棒状纳米纤维素及光谱性质[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4):1097-1100.
[15] 芦光新,陈秀荣,杨德成,等.纤维素分解功能菌及其在草业系统界面中的利用潜势[J].草业科学,2011,28(6):1156-1161.
[16] 候新村,武菊英,左海涛,等.纤维素类能源草在京郊地区的经济效益与生态价值评价[J].草业学报,2011,20(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