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源浩 季舒鸿
摘要:专业特色是建设特色学校的主要内容。我院从创新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打造专业特色,并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特色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8.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054-03
一、基本情况
1.内涵解读
专业特色是指某一专业在共性基础上经过长期办学实践逐步形成的、相对稳定持久的专业个性。专业特色至少具备三个条件:第一,经过长期积淀提炼出来的稳定的特点;第二,能够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发挥重要作用;第三,被社会及专业同行认可,成为专业的独特品牌[1]。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
高职特色专业的专业特色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专业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风格。其二,学生的培养质量优于其他院校该专业的学生,并得到广泛认可,具有较高的社会声誉[2]。
专业特色反映了专业与众不同的个性特征和独特的竞争力,特色专业是一所学校办学实力的构成要素之一。强化特色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在生源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求得生存和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手段。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的指标体系就是从建设目标、培养模式、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师资队伍、社会服务等七个方面来对专业特色进行考量的,这也为高职特色专业内涵建设指明了方向。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特色的内涵应体现在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先进优质的课程资源和融通中外的教学方法等方面。
2.案例描述
为更好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探索适合本省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化需求的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引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资源,依托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外向型商务管理人才,是安徽省首家政府间签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它始于1998年。澳方合作学校是澳大利亚西澳洲中央TAFE学院(自2010年开始变更为布里斯班北TAFE学院),专业为商务管理。学生完成双方所有课程学习并经考核合格,毕业时就能同时获得澳方颁发的商务管理高级文凭和中方颁发的商务英语大专文凭,简称“双文凭”。其宗旨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功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国际贸易和涉外商务管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涉外服务性企业、外向型生产企业、外贸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等工作领域,能初步胜任外贸业务操作、营销与客服、行政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翻译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商务英语(中澳合作)专业的开办一方面可以满足国内企业对外向型商务管理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出国深造的大门,为他们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条件。从2001年秋季开始,已经连续招生11年,培养毕业生400余人,毕业生中有1/3选择到国外继续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通过国内专升本获得新的学习机会,其他多就职于国内的外向型企业,基本实现了高层次就业的办学目标。
澳洲TAFE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习惯、学术探究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团队建设、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三大关键,三者是一个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依托中澳合作办学,以团队建设为重点、以教学改革为突破、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三位一体、融通中澳”的专业特色。2010年12月,该专业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建设措施
1.创新培养模式,彰显专业特色
构建“以商务(Business)为背景、以英语(English)为基础、以能力(Competence)为核心、以实践(Practice)为主线”的BECP人才培养模式,以澳洲TAFE课程为重点,搭建“面向岗位的行业专用能力和面向社会的职业通用能力”的能力课程体系框架,课程体系融中方商务英语专业和澳方商务管理专业课程为一体,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及TAFE课程,完全体现了“课证融合”的原则,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增强了职业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贴近未来岗位需求,注重实用,学用一致;专业课尽量选用原版教材,力求毕业生知识能力与国际人才需求接轨,建立具有“中澳”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中国国际商务英语证书、澳大利亚TAFE证书等)“双证书”制度,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突出培养“语言能力+国际商务管理知识+综合实践技能”。
2.深化教学改革,奠定质量基础
TAFE教育的核心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商务英语(中澳合作)专业着力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核心语言技能和参与、运作涉外商务活动的职业技能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通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本着“国际化”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原则,兼顾学生的不同需求,该专业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讲授(lecture)、分组研讨(seminar)和实践体验(internship)等多环节叠加的方式,并选用贴近真实生活的实例来形象地介绍基本概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同时,辅之以分组活动(paneljob)、案例教学(casestudy)、角色扮演(roleplay)、归纳报告(presentation)和企业调研(surveyandresearch)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全程参与和融入教学活动之中。
(2)完善评价手段,强化质量监控
我们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元化、全程化的评价体系。一方面,TAFE课程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突出形成性评价,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课堂及作业情况、课外自主学习、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的全程监控。另一方面,完善终结性评价,实现考核手段多样化。考试采用撰写论文或书面报告、团队练习与评估、案例分析、模拟面试与访谈、调研、商务实战等多种方式,并将这些逐步替代以试卷形式集中进行期终考试的传统评价方式,考核结果分为CO(具备能力)或NYC(不具备能力),所有课程要考核的内容都以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能力要求为指导。
3.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综合素质
本专业以职业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为核心来设计实践教学计划,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大胆改革,使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例超过60%。实践教学由校内课程实训、校外顶岗实习和拓展实践活动组成。校内课程实训主要针对语言技能(听、说、读、写、译)和商务技能(外贸、营销、财务、客服、团队合作、会议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核心能力)进行培养。第五学期特设商务技能实训周,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实习前强化训练。从2009年暑期开始,还特地引进了美国海外实习项目,每年选派部分优秀学生去美国工作实习3个月。第六学期,没有升学需求的同学全部参加校外顶岗实习。拓展实践是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如外语文化节、外文K歌大赛、英语角、圣诞晚会、口语技能大赛、外国文化讲座和企业文化进校园等。
4.打造一流师资,铸就人才优势
引进一批具有海外背景和“双师素质”的教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业务精湛、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化”教学团队,是我们的一贯目标。
根据双方签订的合作办学协议,澳方合作学院每年选派3到4名教师到我方承担部分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依托对方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办学资源,自2006年起,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每年选派部分英语基础好、业务能力强的青年教师去合作院校学习研究TAFE课程教学要求,观摩现场教学,并接受相关技能培训和考核。这一举措一方面充实了中澳合作办学项目的师资力量,使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有了符合澳方要求的师资保障;另一方面,出国学习不仅使经过培训的教师对TAFE模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有了清晰而准确的把握,而且还带动了其他教师树立新的职业教育理念,使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同时,为了突出职业教育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还聘用了部分来自企业一线、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主要担任实践教学和指导工作。
5.优化管理机制,健全运转体系
我们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及合作双方的教学管理规定,加强对教学环节的规范管理,和合作院校保持密切交流,定期开展教学检查和评估,认真落实安排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成立了由院领导、教务处和合作项目承办单位组成的中外合作办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制定管理章程和规则,充分发挥其在教学管理中的指导决策作用。推行教研例会制度,建立中外教师业务档案,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管理。较之其他专业,中外合作专业的学生管理难度更大,经过实践探索,面向国际班推行“导师制”(为每个学生配备学业导师)不失为一种提供个性化服务、提高管理效能的有效做法。
鉴于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为了提高运转效率,学院优化整合部门职能,建立了顺畅的二级管理机制。将外事办公室设在中外合作办学的主要承办单位国际商务系(原外语系),负责合作项目管理兼顾学校外事活动的安排以及外籍教师的招聘与服务等日常事务。这种机制有利于统筹安排全校的外事活动和国际合作项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学院还于2010年6月份成立了国际交流中心,由学院主要领导担任主任,负责协调指挥与资源调配。
三、建设成效
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通过中外合作办学,提高了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学改革,已形成了显著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才培养模式特色鲜明
在BECP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兼顾学生的学业发展,经过多年内化吸收,凝练成“融通中外、课证一体、双能并重”①的涉外商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在具体实施环节中,力争做到就业与升学兼顾、职业性与学术性统筹、英语能力和商务实操能力同步推进。在已有的职业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基础之上,拓展了与澳大利亚南澳大学、英国格拉摩根大学、美国西北理工大学等国外综合性大学之间的合作,使学生出国留学途径更加通达顺畅。学院还尝试建立海外实习和就业一体化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层次,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从而搭建了学生成长成才的立交桥。
2.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以2011届毕业生为例(共计115人),从英语水平来看,85%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41%的同学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多名同学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安徽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大赛以及“外研社”杯演讲比赛等省内外重大比赛中多次获奖;从学生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情况来看,近90%的同学获得澳大利亚TAFE学院商务管理高级证书,很多同学还同时取得了外贸单证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证书和国际商务英语证书;从就业质量来看,依靠良好的国际商务背景和熟练的英语听说能力,绝大部分同学都找到了满意的工作,部分优秀毕业生还成功实现了境外就业的梦想;此外,还有30多位学生顺利通过雅思考试,获得了宝贵的出国深造机会。
3.教学团队建设成绩显著
经过10多年的发展,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的商务英语(中澳合作)专业已建立了一支教学能力强、专业水准高、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国际化”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9人,外籍教师6人(5人具有“双师素质”);其中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80%以上,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80%,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培训经历。我院根据高职“双师结构”教学团建设队的要求,还聘请了4位涉外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参与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团队的教学和科研能力逐步增强,水平不断提高。
4.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是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中澳合作)专业的又一特色。依托学院作为安徽省唯一雅思考试中心和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考点的优势,本专业师生常年为广大考生热情提供雅思考试和留学咨询服务;面向全社会开展各种英语和国际商务培训,成为辐射全省的英语语言技能和国际商务培训中心;多次承担企业培训任务,为合肥ABB公司、中国教育留学服务公司合肥分公司等企业员工进行商务英语和招聘选拔等培训;利用完善的专业教学设施和优质的教师资源,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原外语系)于2004年开始承办安徽省高师培训中心的“高职高专英语骨干教师培训”项目,8年来共计培训来自全省50余所高职高专的300多位英语骨干教师,为学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四、问题与对策
1.管理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与其他二级教学
管理单位相比,承办机构要应对的管理事务和特殊情况可谓千头万绪,但运行还是要按照学校既定的管理程序,这无疑阻碍了合作办学的发展。另外,二级机构的人事权、利益分配权等都集中在学校层面,而中外合作办学事务繁多且责任重大,激励、考评等都沿用传统模式,导致责、权、利不匹配[3]。
鉴于此,我院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学校主要领导直接负责合作项目的运行,简化流程,理顺关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承担中外合作项目建设、管理和教学任务人员的待遇;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加强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国际交流意识,营造国际合作氛围。
2.生源问题
承担合作办学项目的学校在办学层次、地域和类别上存在明显差异,这导致了生源水平,尤其是英语水平的差异,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教师的授课进度、教法选择和讲授内容。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同一条件和环境下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会由于按部就班的课堂教学而影响学习进程,而起点较低的学生则会由于跟不上教学的节奏而倍感压力[4]。
鉴于此,我们调整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根据入学英语成绩把学生编入不同层次的教学班,尽可能实行小班教学(20人左右)。对于基础好的学生,英语教学要与雅思考试接轨,全方位强化其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低起点的学生,教师要设法重建其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还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他们迎头赶上。
3.发展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起步较晚,目前还处在从引进期到成长期的过渡阶段,建立品牌和提高质量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然而,近几年特别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以后,各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纷纷开展中外合作交流,申报合作办学项目,大有“一拥而上”之势。
鉴于此,我们认为,中外合作办学基本规律有两条:其一,必须既要适应和服务于国家改革和发展的大局,又要切合学校实际,不能盲目跟风。其二,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5]。对于中外合作项目的申报,主管部门要进行严格论证,稳步推进。同时要做好宏观调控,避免重复建设。此外,还要通过中外合作项目办学水平评估,加强质量监控,营造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威. 小学教育专业特色及建设策略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53.
[2]孔德兰. 高职院校专业特色化建设机制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69.
[3]彭田宝.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二级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12):39.
[4]王黎生.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教育与职业,2010(3):100.
[5]林金辉. 论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J].教育研究,2011 (6):65.
〔责任编辑:赵 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