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亦峻
辨证施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80例
张亦峻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人民医院骨科,镇江212100)
目的 探讨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同时服用钙剂,治疗组另按照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滞血瘀型的症状特点对患者进行分型,对应用左归丸、归脾丸、参苓白术散、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180天后对比疗效。结果 观察组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滞血瘀型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90%、90%、90%,总有效率达到91.2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辨证施治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独特的疗效,值得应用和推广。
中医;辨证施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退化性骨骼疾病,属西医范畴,其病症特点与中医学的“骨痿”相同[1],骨痿与肾关系密切,辨证论治分为肝肾亏损型、脾肾阳虚型、脾气虚弱型、气滞血瘀型等多种证型,其发生与肾、肝、脾等脏器均有关系,本研究从中医辨证施治入手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20例,男69例,女51例;年龄50~75岁,平均(64.3±1.6)岁;病程4~37个月,平均(13.5±2.6)个月;均有明显的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史;24例经常性骨折,31例驼背、身体短缩,12例呼吸功能受影响;经X线和骨矿含量测定检查[2],全部确诊为本病。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同时服用钙剂(钙尔奇D,600mg/次/日),治疗组另按照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滞血瘀型的症状特点对患者进行分型,对应用左归丸、归脾丸、参苓白术散、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3],治疗180天后,重新进行西医X线和骨矿含量
测定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3 统计学方法 用专业统计学软件SPSS11.4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疼痛等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患者疼痛等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患者全身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2 疗效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治疗组各型的有效率分别是95%、90%、90%、90%,总有效率达到91.25%,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是骨结构被破坏,骨弹性减少,脆性增加,易骨折的一类代谢性骨骼疾病,女性多发生在绝经5年后,男性多发生在65岁后,临床特点以腰背四肢疼痛无力等症状为主,X线和骨矿含量测定检查,可见骨小梁密度减低,骨矿含量降低,与中医的“骨痿”相同,可以参照骨痿进行治疗。中医讲肾主骨,治骨病必先考虑肾的调理,而脾之化生水谷精微、肝藏精藏血,又是肾精源泉,所以骨痿根据证候可分为肾阴虚证、肾阳虚证、肾气虚证、肾精不足证、肾阴阳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等多种,治疗从肾、脾、肝入手,补肾为主,配合后天脾胃肝的调理。
本组按照症状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脾肾气虚型、气滞血瘀型四个常见证型进行辨证治疗。肝肾阴虚型用左归丸治疗,脾肾阳虚型应用归脾丸治疗,脾肾气虚型应用参苓白术散治疗,气滞血瘀型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前三方中重用熟地黄、山药,取其增强成骨细胞活性作用,配合其他益气健脾类中药,通过调节肾之精气,增强脾化生水谷精微的能力和肝生血藏血能力,多摄取微量元素,促进矿物质在机体的吸收和在骨中沉积,恢复骨骼正常结构和功能[4]。身痛逐瘀汤重用桃仁、红花、香附等活血化瘀类中药,疏通气血,达到通则不痛的治疗目的。本组治疗结果较文献有效率高,与分型准确,药物配伍合理,加用补钙药物有关,缓解疼痛同时加强改善微循环,改变成骨细胞的成活期,改善骨质疏松症状。
[1]安启升,邱建文,刘学东.中医辨证施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疗效分析[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8):148-149.
[2]王和群.中医辨证治疗骨质疏松症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07,10(3):2-3.
[3]胡志俊,王世伟,刘文波,等.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2,20(1):23-25.
[4]李晴晴,潘智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病变机制的研究进展[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2):147-149.
10.3969/j.issn.1672-2779.2013.21.023
1672-2779(2013)-21-0033-02
苏 玲
2013-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