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味大酱

2013-03-08 00:45陈延禄
吉林农业 2013年1期
关键词:大酱苞米调味品

陈延禄

步入城市生活许多年了,往往在吃饭口中无味时,心里就要不禁想起家乡的东北大酱,那散发着醇正的清香,别有一番风味,让我立马条件反射的唾液溢满口腔和心房。

冬去春来的季节,也正是东北人家下大酱的最好时候。我见过母亲做过大酱,首先是做酱块子,就是用酱杵子把烀熟的黄豆捣碎,做成或方形或圆形或半球形,放在阴凉处发酵。底下要铺上干净的纸张或苞米叶子,上面用报纸盖严,防止藏污纳垢,搁置一段时间后就变成了古铜色,就可以下酱了。母亲把这些发酵好的酱块子刷去绿毛和不洁物,用菜刀剁成无数细小的碎块。然后放到一口大缸里,往里倒水放盐,再放到温度适宜的庭院里。为了促其再发酵,每天早晚还得用酱耙子上下翻动,俗称“打耙”。一切就绪后,就把一顶苇席编制的尖形缸帽倒罩在缸口上,用来防雨挡尘,过了月余就可以食用了。大多农家在酱缸沿处系上红布条,以示吉利、避邪。就这样,千百年来大酱的酿造工艺一直在乡下民间延续与传承着。

记得小时候,每当用盘子或碗去舀大酱时,一打开酱帽子,一股清新芳香的气味袭入鼻孔,那浓稠的闪着油汪汪的光泽映入眼帘。

母亲会用大酱做出香喷喷的鸡蛋酱、鲜美的泥鳅酱、爽口的辣椒酱……在做菜的时候,炖炒烹炸,都要用大酱做调味品,也就衍生出许多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特别是炖鱼的时候,放入一定量的大酱,立时锅里香气四溢,闻几下,馋虫就会在胃里搅动得你直想流口水。

大酱不仅是熟菜的调味品,大多也是餐桌上的主角,在农村,春天又是是蔬菜的淡季,大人的活儿计又很忙,吃饭少菜是常有的事,往往这时母亲就要做碗鸡蛋酱放在桌上,我们这帮孩子们用手拈着水灵灵的小葱,用筷子夹着翠绿欲滴的小白菜、小生菜、小香菜,蘸着鸡蛋酱,咬上一口金黄色的苞米面大饼子,那可真是狼吞虎咽,口香肚饱,忘记“姥姥家的姓”了。

年关又近了,乡下的哥哥嫂子多次催我们去吃猪肉,虽然母亲已经不健在,老亲少友也好聚聚。这不,我和妻子女儿驱车来到乡下。

当嫂子笑吟吟的把这热腾腾的猪肉端上餐桌来,我不禁喊道:“嫂子,还没上大酱哩!”

我太想要品下故乡的味道。

猜你喜欢
大酱苞米调味品
《中国调味品》(月刊)
我是“调味品”
《中国调味品》
十月
乡下“啃青”
难忘当年的大饼子
大酱情怀
在伦敦唱歌,在墨尔本听
调味品的营养化技术
大酱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