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茹婷
企业战略的制定应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出发,使自身的竞争力和环境经济相适应,使企业的优势资源和核心能力发挥出最大潜能。宏观经济的波动对企业最直接的影响表现在价格波动上,比如产品价格和原材料价格的涨跌,企业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去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其盈利能力很可能受挫;在经济波动中,国家会出台相应的金融政策影响企业的融资渠道,如紧缩货币政策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增加了企业贷款难度,融资方式主要是银行贷款的企业可能会遭到资金瓶颈,需要及时调整融资结构或者采取措施加强原有融资渠道的有效性;此外,伴随着经济体制转型,产业转型也如火如荼进行着,在产品结构转型的大潮流中,企业的主流产品必然走向高附加值,战略方向逐渐从过去的低成本逐渐转型成精品化和规模化,如果反其道而行之,企业必然被这个时代淘汰。
如今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资源的制约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企业走向“绿色低能高效”是必然趋势;随着能源资源价格的高位运行,中国工业企业面对高成本的压力,对成本进行控制,进一步提高盈利空间将是企业战略制定的主题;金融危机来袭后,政府对银行紧缩银根,企业贷款的难度加大,融资渠道的改变也将影响企业的战略制定。总而言之,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显著影响企业的发展战略的制定。
钢铁行业受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是显著的。十年内,我国钢铁的需求大幅上升,钢产量从1亿多吨上升至6亿多吨,并推动了全球钢铁产量的大幅上升——从8亿吨上升至14亿吨。钢铁产量的大幅上升打破了原材料的供需平衡,拉动了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近年来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钢铁的需求遇冷,影响了钢铁行业的营业收入,不仅表现在钢铁产品的出口减少,也表现在下游行业的需求降低——下游造船业、汽车业等行业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产销量降低,对钢铁的需求减少。受原材料价格上涨、钢铁产能过剩等因素的影响,我国钢铁行业进入了高成本、低效益的时代,2011年上半年被纳入钢铁协会的会员企业的销售利润仅为3.14%,同比下降0.40个百分点。如何应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在经济波动和激烈竞争中屹立不倒,是钢铁企业家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以重庆钢铁为例,分析其亏损的原因,评价其战略的选择,预测重庆钢铁未来的发展,阐述企业面对宏观经济波动应如何采取战略。
金融危机过后,国际经济形势开始进入低速回升的阶段,钢铁市场也逐渐走出周期性萧条。随着经济刺激政策效果的逐步体现,下游行业外部需求开始增长,钢铁需求也随之增强;随着行业结构性调整,落后产能的淘汰,去存货化过程将持续进行,长期的盈利情况有望提升。但是从短期来看,钢铁行业的整体亏损现状不会改变,在2010年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背景下,铁矿石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上涨加大了国内钢铁市场输入性通胀压力,钢厂不得不面对高生产成本的现实,另外,由于存货基数过大,短期内大量积压的存货阻碍钢材市场价格回升,行业的收入受到严重影响。
在中国290家钢企中,我国目前只有8家企业产量在300万吨以上(其中重庆钢铁仅排名34名),仅达到世界最低经济规模。前十名钢企的产业集中度不超过钢产量的40%,前五名不超过25%,从我国钢铁的产品结构上看,一方面,线材、螺纹钢、中小型材、普通中板、焊管等严重供过于求;另一方面,钢板类、石油管、不锈钢、工具钢等13类品种钢材每年又需进口700万吨以上。在我国出口的产品中高附加值产量比重仅为为13.4%,而日本、德国、美国均达到了50%。
在如此的背景下,钢铁行业的重组并购如火如荼进行着,如宝钢集团收购宝钢、韶钢、八一钢铁的股份并购东北特钢厂和攀钢系。钢铁公司除了通过重组并购提高竞争力外,对产业结构升级,产品生产高端化也是目前趋势,宝钢为形成差异化优势进行着精品化战略,至2010年末,宝钢冷轧汽车板、家电板、管线钢、油井管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0%、31%、30%和21%。
本案例研究的对象——重庆钢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8月11日,并在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难免整个行业的萧条,在2011年巨亏14.71亿元。为响应国家节号召,该公司于2007年5月启动环保搬迁项目,在2010年完成搬迁并形成新的生产线,面对宏观经济的波动,重庆钢铁采用资源扩张、产业链集合,以及产能升级战略,来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长高于产品价格上升的幅度,导致了在2011年内重庆钢铁净利润比上年度减少13153%;下游行业的不景气带来的需求减少,使得重庆钢铁产生了大量的存货积压使得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升高;借债难度的加大给主要依靠债务融资的重庆钢铁带来了高的利息费用。但是,重庆钢铁内部产业结构的问题也是其无法成功规避经济波动风险,这是其在财务上表现亏损的重要原因。从2009年开始,重庆钢铁开启对新产品热轧板卷的开发,由于投产期短,短期内盈利为负,同时受市场需求降低的影响传统产品的利润减少也影响了重钢当期利润。在提升产能过程中淘汰落后生产设备,使得当期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大幅上升也对当期利润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重庆钢铁盈利能力分析。在2011年度,重庆钢铁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人民币2,344,944.5万元,较上年增加41.22%;净利润为人民币-147,107.5万元,较上年减少13153%。通过2011年重庆钢铁的财务利润表及注释,我们可以发现产品的利润总额仅为93,342.5万元,营业外净收入为52,042.6万元,主要费用项目在2011年的发生总额为281,462.9万元,考虑这三个方面就给企业带来了-136,077.8万元的净利润。
表1 2011重庆钢铁主要产品业务财务状况 单位:万元
表2 2011年重庆钢铁产品的销量和售价
由表1可知,总体来看,重庆钢铁收入的增长低于成本增长,相比2010年,重庆钢铁在2011年的板材、热轧卷板以及线材的利润下降,其中热轧卷板的利润为负。主要产品中,除型材、线材以及副产品的收入增长大于成本增长外,都是成本增长大于收入增长。
重庆钢铁作为西部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主要产品中,中厚板对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约在44%以上,对主营业务利润的贡献则超过70%,2011年重庆钢铁板材平均售价为4419元低于市场均价 (2011年20mm中厚板均价4809元),可见收益受限。冷热轧板项目投产后将进一步拓宽公司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的附加值,进而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重庆钢铁热轧板卷的生产于2010年长寿区新生产线建成后启动,由于投产期不长,成本控制不足,2010和2011两年的盈利为负值,从表2可知,热卷和冷卷的售价均低于成本。但这只是暂时的状态,在2012年上半年重庆钢铁的热卷实现了3.38%的利润率。虽然目前来看热轧板卷的生产对公司利润的贡献不大,但是对于公司产品结构的转型是极为重要的。热卷继板材之后成为重庆钢铁第二大营业收入贡献产品(2011年34.71%,2012年上半年39%),这是跟随我国钢铁行业产品将向高附加值转型大潮的必然选择。
热轧板是生产冷轧薄板的原料,而冷轧薄板主要用于生产汽车和摩托车外壳。由于此前重钢无热轧生产线,90%的原料需从宝钢、武钢外购,外运热轧板入渝运费为60元至80元/吨,导致冷轧板生产近年连续亏损。热轧板带生产线投产后,重钢不仅每年可节约2000多万元运输成本,而且可扭转冷轧板生产亏损局面。
由表2所示,重庆钢铁2011年收入的增长主要是来自产品价格上涨,以及冷卷和热卷这两类高附加值产品的销量上升。从行业水平来看3.0mm热轧的平均制造成本(不含三项费用和增值税)为3922元/吨(从4月1日起成本按二季度协议矿价格来测算),3.0mm热轧的平均盈利空间为155元/吨,故钢厂仍有较大的盈利空间。虽然冷轧和热卷销量的增加和售价的增长提高了当年的收入,但是由于成本过高使得入不敷出,就这两类产品而言利润为负(利润为-10,524.6万元,比上年减少4632万元)。
2011年前三个季度,铁矿石比2010年同期上涨了289元/吨,该年度重庆钢铁耗用的原材料发生额为53,890.99万元,比2010年上升了35.2%。在同一年度,同样面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宝钢的产品基本保持成本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处于盈利的状态,其2011年产品盈利情况如表3所示。
表3 2011宝钢产品收入与成本
重庆钢铁2011年的利润率仅为4%,而宝钢为7.33%,通过与宝钢的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产品获利能力和产品结构整体不及宝钢,宝钢从2004年起就开始进行精品化战略,提升高附加值的产品比重,热轧和冷轧已经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主要产品为冷轧、热轧、宽厚板、钢管、特殊钢产品。其中冷轧的利润率最高为12.33%,而重庆钢铁热轧冷轧工艺的产品产能近两年才开发生产,获利能力弱。在低附加值产品供过于求的市场里,重庆钢铁产品的竞争力不高,低附加值的产品获利能力削弱,高附加值的产品无法盈利,故难以抵抗市场的大萧条。
(二)重庆钢铁费用分析。在2011年度重庆钢铁的期间费用合计为194,678.4万元,资产减值损失为86,784.5万元,比上年度增长2333.4%。主要费用具体数据如表4所示。
表4 2011年重庆钢铁的主要费用情况
从表4可知,除了销售费用略有降低外(降低9.3%),其他主要的费用都有大幅上升,其中资产减值损失增长额为83,218.1万元,成为对当期营业利润影响最大的一项。为了提高产能,2011年度内重庆钢铁通过与母公司的资产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升级工艺设备,并与北京世纪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订立收购协议,收购两座预热电站。提高产能的代价也是巨大的,重庆钢铁除了产生大量的资金流出外,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修理费用的增高严重影响了当期的利润。
2011年,受四季度钢铁价格大跌影响,矿石等存货价格大幅下跌,另外连续两年的产能过剩,销售量的减少,使得产成品等存货也大量积压,在这样的情况下重庆钢铁不得不大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在该年度内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862,118千元)。从整个钢铁行业来看,资产减值损失的提高是必然的趋势。以宝钢股份为例,三季度,公司对资产减值损失上升560.4%,金额上升9.3亿元,其中不锈钢产品价格出现大幅下滑导致的跌价准备增加额为9.7亿元。鞍钢股份三季度对原料、在成品和产成品资产减值共计提8.79亿元。
重庆钢铁主要通过举债为实现资源、产能扩张和产业链集合融资,这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财务负担。2011年重庆钢铁的净利息支出为75,847.4万元,比2010年增长31,141.9万元,是财务费用中最大的一项,虽然部分由汇兑收益和存款及应收款项利息收入弥补,但是依然造成了65,820.6万元的支出。除此以外重庆钢铁的资产负债率过高为84.3%(同期的鞍钢为49.2%,首钢为52.0%),流动比率为0.76,负债过高给重庆钢铁带来了极大的利息负担。伴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不仅是利息费用的上升还有管理费用的增长,2011年的修理费用为45,942.7万元,比上年增长18,897.2万元,占该项目总增长额的80%。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公司的利润表,我们可以发现产品的利润总额为93,342.5万元,主要费用项目在2011年的发生总额为281,462.9万元,这样就带来了-272.129万元的利润。故除了原材料价格上涨过高影响重庆钢铁的盈利情况外,在行业整体萧条的情况下,主要利润来源的低附加值的产品受挫,新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无法盈利使得产品利润低下。另外产能过剩导致的存货积压引起的本期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大幅上升,由负债过重引致的本期利息支出过高,以及当期修理费用的增高都是导致14.71亿亏损的因素。
通过对重庆钢铁20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可以发现重庆钢铁规避宏观经济波动导致的风险能力不足,在原材料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无法控制由价格上涨导致的成本增高;产品高端化在起步阶段,传统产品随着市场需求不足带来的盈利有限,高附加值产品的成本过高,出现负盈利的情况。
面对2011年的14.71亿元的巨亏和开源节流的压力,以及亟须进行的产能扩张,重庆钢铁决定将大渡口关停后的主体存量资产,包括线棒材生产线、型材生产线及相应的冶炼产能等设施搬迁至长寿区本公司新区预留场地上,并通过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发展循环经济,在长寿新区形成板带材及建筑用长材的钢铁生产精品基地。此外,重庆钢铁下游需求的问题将随着2011年重庆“418”战略中建设船舶建造基地的过程中得到改善。
笔者认为重庆钢铁需要以国家政策以及地方性战略为契机,进行新一步的战略部署,可以概括为降低生产和物流成本,进行产品结构转型,有针对性的增大产能以实现扩大市场份额和盈利。具体则可细分为资源扩张战略、产业链集合战略和产能升级战略。
(一)资源扩张战略。在2010年重庆钢铁向银行贷款12亿元用于联合重庆对外经贸集团收购宬隆集团全资子公司亚洲钢铁控股有限公司的60%股权。其中亚洲钢铁控股有限公司拥有澳大利亚伊斯坦鑫铁矿山,由于此次收购的澳矿项目需3-5年的建设期,项目完成投产后如果达到给长寿新区的铁矿供给率达到50%的目标,有望大幅降低公司的原材料成本,避免公司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
随着一系列铁矿项目的启动,在2012年,集团将形成普通铁精矿450万吨/年、钒钛磁铁精矿220万吨/年的生产能力。铁精矿产量经估计能达到370万吨,并以优惠价配给公司,这样保守估计能帮助公司节约成本2.17亿。
(二)产业链集合战略。重庆钢铁目前主要是在进行价值链上的纵向收购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比如控股三峰靖江港务物流有限责任公司、靖江三峰钢材加工配送有限公司,以及重庆钢铁集团运输有限责任公司(2011年受让并带来了210.7万元的净利润),但向下游行业延伸扩张则不多,仅仅控股重庆钢铁集团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所以对于产业集合战略方面不算彻底,只是停留在成本控制,而不是多样化、差异化的阶段。
(三)产能升级,产品结构改善战略。钢铁行业竞争激烈,地方对于准入的限制不严,使得无法形成产业集中化,甚至出现逆集中化的现象,在这种竞争条件下,钢铁公司只有通过产能扩张保证市场份额。2012年重庆钢铁新区一期650万吨基本顺产,随着二期和三期工程的完工,2013年公司的产能将达到1200万吨。届时公司在重庆地区的产量集中度将由目前的56%提至80%,区域垄断优势显著提高。
从长期来看,重庆钢铁如果能实现资源扩张,原材料价格成本将大为减少,此外,伴随着产业链的集合,重庆钢铁盈利能力在成本控制上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目前来看,重庆钢铁不足的方面为产业链的集合只是停留在物流方面的产业集合,没有形成完全一体化的竞争优势,故重庆钢铁需要继续深化产业链一体化战略。重庆钢铁在现阶段行业不景气的条件下,进行大幅扩张给自身带来的是风险和未来的盈利。故本人认为重庆钢铁需要借助重庆地区的设计、研发能力和重庆钢铁较强的产品开发队伍,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产品,调整重钢的产品结构;深化产业链一体化,彻底实现上下游的扩张和重组,增强在原材料方面的议价能力;重进行产能升级,使其尽快达到规模经济水平,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面对宏观经济波动,中国企业需要采用适当的发展战略在经济转型大潮中找到自己的方向,需要站在具体的层面上,对是否进行产业转型、是否通过兼并收购实现价值链的前后一体化进行分析,所做的选择应重视长期绩效。如今为增强国际竞争力,企业仅仅追求低成本是不够的,更需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为增强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缓解出口困境,企业可以进行产业重组,实现上下一体化。虽然宏观环境的波动必然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影响,企业依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将外部冲击降到最低。当今中国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原材料行业存在产能结构性过剩的问题,在该行业中,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跟随科技创新的脚步实时调整产品结构。企业应判断宏观经济波动带来的影响,知晓行业的发展趋势,响应国家对环保的号召,然后结合自身的竞争力制定适当的战略以应对经济波动引致的风险。这场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宏观经济波动对于企业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如何在外部变化和行业内激烈竞争中生存发展,对于任何企业都是难题。■
1.刘海潮、李桓.2006.转型经济背景下竞争压力变化对企业战略变化的影响[J].管理工程学报,1。
2.江勇、修国义.2007.企业战略转型的本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管理,2。
3.王胜奎、吴峰.2011.钢铁企业战略转型分析[J].经济视角,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