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忠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商丘476000)
中医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出血63例
李国忠
(河南省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商丘476000)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09年02月到2010年08月收治的12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成两个组进行治疗,其中中医康复组患者63例,西医康复组患者66例,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和患者的康复依从性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方法都能够使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得到改善,但是中医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医康复组。结论 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使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了提高,值得被广泛使用和推广。
中医康复;急性脑出血;中医药疗法
急性脑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急症,应用中医治疗脑出血病症在临床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在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重视的是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忽视了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1]。目前中医综合康复方案缺少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的体系,阻碍了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治疗急性脑出血的规范化治疗。对我院收治的129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通过观察治疗效果,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出更加规范化的中医综合康复方案,更好地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在2009年02月至2010年08月收治的129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即分成两个组。其中中医康复组患者63例,男46例,女17例,年龄39~78岁;西医康复组患者66例,其中男50例,女16例,年龄39~7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差异。
1.2 治疗方法
1.2.1 中医康复组 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上中医治疗。主要的方法是对患者进行辨证治疗,使用中药汤剂,单味中药应该使用颗粒制剂;对患者进行中药制剂的静脉点滴用药,如果患者出现痰热腑实,每天滴注20mg醒脑静注射液加入250mg的生理盐水,1天1次;患者通过治疗,病情稳定后再施行针刺,1天1次;在患者进行调整阶段时对患者施行推拿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适合患者的康复方案,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中医护理主要注重对患者进行合理的调养以及相应的功能锻炼。
1.2.2 西药康复组 在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上以下方法进行治疗:为患者实施运动疗法、关节活动疗法,对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治疗选择康复训练的方案;如果患者出现肢体主动收缩现象,要用肌电生物来反馈电刺激;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结合西医的护理方式,帮助患者进行关节功能的训练等。
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都是28天,3个月后对患者进行1次回访。
2.1 两组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比较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比较
注:跟同组的治疗前比较:P<0.01,和中医康复组比较:P<0.05
个月中医康复组63 24.87±5.72 9.60±3.58 12.20±4.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28天治疗3 81西医康复组66 26.05±6.19 6.50±2.70 10.54±4.01
2.2 两组康复依从性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康复依从性比较(n)
通过表1、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28天之后,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差异,这说明两组方案都能对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进行改善。治疗3个月后,中医康复组患者的疗效明显要优于西医康复组;从患者的依从性比较,中医康复组患者的依从性比西医康复组患者要好。
急性脑出血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急症,应用中医治疗进行脑出血病症在临床中有较长的历史和有效的治疗效果[2-6]。因为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的机制和复杂性表现,使用单一常规的治疗方法很难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应用中医综合康复方案进行治疗,把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引进中医临床,使中医综合康复方案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使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残障水平得到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鲍文,陈和木,高晓平.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定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安徽医药,2011,82(04):82-83.
[2]黄川,朱永磊,沈小舒,等.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治疗偏瘫性肩痛疗效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34(01):34-35.
[3]冯雯,孙永宁.糖尿病阴虚证动物模型的复制[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9,37(02):37-38.
[4]于竹芹,徐卓玉.马来酸桂哌齐特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纤维蛋白原影响[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19(05):19-20.
[5]陶子荣.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9,53(03):53-54.
[6]高先凤.川芎嗪穴位注射对脑梗死肢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76(06):76-77.
10.3969/j.issn.1672-2779.2013.01.010
1672-2779(2013)-01-0017-02
王志华
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