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慧 刘雄彪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北 天门 421700
盐酸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刘 慧 刘雄彪
湖北省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湖北 天门 421700
目的:探讨盐酸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的病人6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盐酸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33例,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复发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药联合应用,其疗效相互增强,提高疗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荨麻疹;盐酸依匹斯汀;复方甘草酸苷;疗效
慢性荨麻疹(chronic urticaria)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各种因素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属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的过敏性皮肤疾病。因机体所产生自身抗体引发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和皮肤病变,患者常不定时地在身上、脸上或四肢发出一块块红肿且很痒的皮疹块,常常越抓越痒,越抓越肿,发作次数从每天数次到数天一次不等,有的病人在一日之内可发生数次皮疹,经过几天或一两周至数周后停止发作,可称为急性荨麻疹。但不少病人天天发生皮疹,或是断断续续地屡次出现或加重、缓解或消失,可达数月或若干年之久,可称为慢性荨麻疹及特殊类型荨麻疹[1]。现将我院2012-01/12我院门诊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65例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1 对象 选取我院门诊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的病人65例,其中男30例,女35例,年龄12~65岁。诊断标准:(1)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边界清楚; (2)皮损此起彼伏,发无定处,剧烈瘙痒,退后不留瘢痕,;(3)皮肤划痕实验阳性;(4)病程在3个月以上。排除标准:(1)有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并合并感染; (2)两周内服用治疗本病药物者;(3)妊娠或者哺乳期妇女;(4)不按医嘱方法治疗者[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盐酸依匹斯汀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33例,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治疗前测量血压、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均无异常。
1.2 方法 治疗组 复方甘草酸苷75mg/次,口服。3次/d。盐酸依匹斯汀20mg/次,1次/d.两组均连用4周。嘱患者每周复诊1次,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于第4周疗效判断,愈痊者随访3个月,观察复发率。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复发率 治疗结束3月后随访观察,治疗组治愈26例中复发6例(23%),对照组治愈20例中复发9例(4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中出现轻度口干、乏力5例,轻度头晕4例;对照组中出现轻度口干、乏力3例,轻度头晕5例;以上反应均能耐受,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及治疗,停药后症状消失。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其主要为免疫性和炎性机制所致,也可是特发性的。其皮肤水肿风团或是发生在IgE依赖的抑或是补体系统介导的免疫过程中,而非免疫性荨麻疹常被认为是直接由肥大细胞释放剂引起的,抑或是由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障碍所致。但在临床工作中,多数荨麻疹为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荨麻疹。在国外,有学者认为,至少70%的荨麻疹和 (或)血管性水肿其慢性发作的原因不明。他们通过排除法诊断特发性荨麻疹,并认为特发性荨麻疹乃是各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3]。慢性荨麻疹的患病率及发病率较高。Parish用食物过敏试验证明:荨麻疹易感者并非是对食物过敏引起的。部分有食物过敏史或有急性荨麻疹患者都有血清IgE水平明显增高,而慢性荨麻疹无此现象,很少有对RAST 8种食物测试抗原的特异性IgE抗体存在,但发现来自血液嗜碱性粒细胞中组胺的自发性释放量增加。体外试验也表明组胺及白细胞趋化因子自发释放亦增加,而T淋巴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内。慢性荨麻疹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慢性荨麻疹可能是因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对释放介质特别易感,内源性刺激持续或反复诱导介质释放,慢性荨麻疹不是从急性荨麻疹反复发作而来,这是一种原发性缺陷的表现,而不是进行性疾病的一个阶段。由物理刺激诱导的急性荨麻疹仍为急性和短暂性的,即使对刺激的重复应答亦是如此。2.在异位性疾病或异位性皮炎时,有明显的家族易感性。有异位疾患的人常患荨麻疹,然而并没发现异位性与慢性荨麻疹间有什么明显的联系,也未发现对慢性荨麻疹的家族易感性的证据。对照组的7%有荨麻疹家族史,荨麻疹患者中12%有荨麻疹家族史。因此说,荨麻疹有个体易感性问题。3.正如从急性荨麻疹到慢性荨麻疹没有进行性变化一样,普通荨麻疹可以是独立性疾病,所以一般没有普通荨麻疹可进展到伴血管炎的荨麻疹。对荨麻疹及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血管炎的易感性而言,疾病的表现可能代表了两种独立但又共生的疾病,但一种可以加重另一种[4]。复方甘草酸苷片每片含甘草酸苷25mg(相当于甘草酸单铵盐25.52mg)、甘氨酸25mg、甲硫氨酸25mg,具有 (1)抗过敏作用:甘草酸苷可抑制兔局部过敏反应(Arthus Phenomenon)及抑制施瓦茨曼(Shwartsman Phenomenon)等抗过敏作用。对皮质激素,有增强激素的抑制应激反应作用,拮抗激素的抗肉芽形成和胸腺萎缩作用。对激素的渗出作用无影响。(2)对花生四烯酸代谢酶的阻碍作用甘草酸苷可以直接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的启动酶-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结合以及与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使其产生炎性介质2.免疫调节作用:甘草酸苷在体外实验具有以下免疫调节作用:1)对T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2)对γ干扰素的诱导作用;3)活化NK细胞作用;4)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作用[5]。盐酸依匹斯汀:本品对组织胺、白三烯C4、PAF、5-羟色胺有抑制作用,并能抑制组胺、慢反应物质A(SRS-A)化学介质的释放。由于本品化学结构的特点,本品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对中枢神经系统的H1受体拮抗作用弱[6-7]。
总之,两药联合应用,其疗效相互增强,提高疗效,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1]张学军.皮肤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5-97.
[2]张凤娇,马红卫.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左西替利嗪及雷尼替丁治疗慢性荨麻疹[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0):17-18.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2-15.
[4]靳培英.皮肤病药物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3-94.
[5]郝飞.甘草酸苷国外研究的进展[M].中国医学论坛报,2001,27(1):13.
[6]李麟.三种药物联合使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115-116.
[7]贾大成.三种抗组胺药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荨麻疹54例疗效分析[J].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2006,13(3):21-22.
R275.9
A
1007-8517(2013)12-0092-02
2013.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