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凤华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无痛护理干预在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程凤华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31)
目的:探讨无痛护理干预在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痛护理干预,评估患者入院时、术前及术后6、12、24h时的疼痛评分。结果:110例患者入院时均为重度疼痛,术前经过无痛护理后疼痛程度减轻,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2、24h时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入院时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无痛护理;骨折;围术期;疼痛
骨折围术期疼痛是骨折患者最常见的主诉。随着社会的发展,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对围术期疼痛的要求越来越高,临床医护人员也越来越多的关注骨折患者围术期疼痛的问题[1],无痛化护理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临床患者的护理中,无痛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还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为此我们对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痛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在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所选研究对象为本院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10例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为(46.5±8.2)岁,骨折部位:脊柱骨折28例,四肢骨折62例(其中,上肢骨折35例,下肢骨折27例),髋部骨折20例;骨折原因:车祸伤58例,摔伤37例,重物砸伤15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CT及MRI等检查证实确诊。
1.2 护理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无痛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 无痛护理管理小组的组成
成立无痛护理管理小组,每个护理小组均由2名护士和1名责任护士组成,护士长担任护理管理小组组长,责任明确分工。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护理的实施、对患者具体状况进行具体的评估和各项指标的记录,然后与主治医生共同制定针对每一例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
1.2.2 实施方法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护士长进行监督。疼痛评估记录主要内容包括:时间、骨折部位、疼痛的性质以及评分、疼痛持续时间、对睡眠的影响情况、术后不良反应等。于患者入院后8小时之内完成第一次评估,此后每天上午进行定时的疼痛情况评估。
1.2.3 无痛护理的宣教
患者入院后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无痛护理的健康宣教。(1)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骨折后疼痛的发病机制[2],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疾病的治疗过程,减少其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的反应,积极配合手术治疗。(2)对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给患者听音乐,使患者分散注意力,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状况。(3)进行各种操作前,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使患者了解所实行的操作对其疾病的治疗益处,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
1.2.4 一般护理
保持患者的病房舒适、安静、整洁,保持室温恒定[3],空气清新,以减轻外界环境对患者疼痛的刺激。合理安排患者的访视时间,避免打扰患者的休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让患者保持在一个合适的体位,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1.2.5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后,多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及时解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存在的疑虑及时进行讲解,以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以及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多关心、爱护患者,指导患者的家属关心患者,使患者感受到温暖,从而减轻心理负担,以最佳的状态配合治疗。
1.2.6 功能锻炼
患者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者自身的血液、淋巴等回流,避免关节僵硬及肌肉萎缩,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根据患者骨折的具体部位,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每天指导患者按照训练计划表进行训练,并观察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修改训练计划表中的内容。
1.2.7 镇痛
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疼痛情况采取多模式镇痛、自控镇痛以及超前镇痛等方法缓解患者的疼痛。如实行置换手术的患者,给予患者的镇痛药物、冷敷以及心理护理等。于手术前晚10:00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给予患者口服镇静药物,以保证患者充分睡眠、缓解患者的焦虑等,手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镇痛药物口服或者静脉注射。及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定时对患者进行疼痛的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药物的用量和用法。
1.3 疼痛的评估方法
疼痛的评估为一个动态、持续以及系统的过程,包括时间、疼痛的部位、疼痛的程度等。采用WHO疼痛分级方法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定[4],共10分,分为4级,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疼痛程度越重,其中,7-10分为重度疼痛(Ⅲ级);4-6分为中度疼痛(Ⅱ级);1-3分为轻度疼痛(Ⅰ级);0分为无痛(0级)。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两组间量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10例患者入院时均为重度疼痛,术前经过无痛护理后疼痛程度减轻,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2、24h时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入院时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情况(分,x±s)
围术期疼痛是骨科医护人员最常面对的问题,许多患者疼痛难以忍受,严重的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致使术后并发症增多。及时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对提高治疗效果有显著的临床意义,也是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护士在围术期患者疼痛的治疗工作中承担重要的作用[5]。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越来越向人性化方向发展,治疗不单纯的是治疗患者的疾病,对改善患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这就要求治疗过程中护理的配合。骨折患者术后的疼痛可对患者的心理和治疗产生重大影响[6],因此有效的无痛护理干预对缓解患者的疼痛有重要作用[7]。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110例患者给予无痛护理干预后,疼痛明显减轻,入院时均为重度疼痛,术前经过无痛护理后疼痛程度减轻,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12、24 h时的疼痛程度明显减轻,与入院时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骨折围术期疼痛患者采取有效的无痛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继军,疼痛护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9. [2]赵雪桃,李秀梅.创伤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4):22.
[3]韩洁,刘欣梅.老年人疼痛的评估与处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210.
[4]朱建英,叶文琴.现代创伤骨科护理学[J].人民军医,2006,1 (2):127.
[5]王萍,杨庆玲.现代化医院护理文化建设的思考[J].护理管理杂志,2008,3(3):2.
[6]班宝兰,金雅菲.骨科患者心理护理的重要性[J].中国当代医学,2007,76(14):52.
[7]赵继军,崔静.护士在疼痛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4):383-384.
(责任编辑:夏万夫)
R473.6
A
1671-752X(2013)03-0032-03
2013-05-20
程凤华(1977-),女,安徽怀宁人,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住院部骨科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