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明 凌 平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安徽铜陵244000)
铜陵市女性人工流产、性行为及避孕情况调查
曹晓明 凌 平
(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安徽铜陵244000)
目的:了解铜陵市女性人工流产及避孕情况。方法:随机对500例要求进行人工流产的女性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人工流产女性平均年龄为26.3±5.4岁(16-44岁),其中已婚妇女328例,平均年龄29.5±4.8岁(21岁-44岁),未婚妇女172例,平均年龄21.6±3.1岁(15-8岁)。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占18.4%,偶尔采取避孕措施的占62.2%,从未采取避孕措施19.4%。人工流产的危害68.4%知道出血、感染,约15%的调查对象完全不知道人流的不良反应。结论:现代女性首次性生活及首次人流年龄提前,并呈年轻化趋势,与已婚人群相比,未婚青年对生殖健康、避孕知识及人工流产了解严重缺乏,加强生殖健康和避孕知识的教育刻不容缓。
人工流产;性行为;未婚;避孕;健康教育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工流产的数目一直居高不下,呈潜在增高趋势,并有着年轻化、重复率高、间隔时间短、未婚未育比例高等特点[1]。特别是“无痛人流”技术的广泛开展,使得部分女性忽视了人工流产对身体带来的影响,对各种避孕方法及措施更加淡漠。生殖健康知识及避孕知识的宣传不仅仅是医生及医疗部门的责任,更是行政部门及整个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对铜陵地区人工流产及避孕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探讨,愿与同行们共同商榷。
1.1 资料来源
通过对2012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在铜陵市妇幼保健医院计划生育门诊进行人工流产的妇女2032例,随机抽取其中的500例进行问卷调查,对象来自铜陵县乡镇及城区各个社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使用匿名填表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内容包括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性行为、生育史、避孕史、对避孕知识、认知的态度、避孕措施的使用,以及意外妊娠风险的认识等。
1.3 数据统计
数据回收检查符合条件后输入计算机,采用SPSS 18.0对数据经进检验,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1 调查对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
符合条件的入组妇女500例,平均年龄为26.3± 5.4岁(16-44岁),其中已婚妇女328例,平均年龄29.5±4.8岁(21岁-44岁),未婚妇女172例,平均年龄21.6±3.1岁(15-28岁)。对象的职业分布较中:公司职员、企事业单位及公务员、个体经商分布较为均匀;未婚与已婚相比,学生和餐饮娱乐行业所占的比例明显升高(19.2%及28.5%),说明学生等也渐渐成为非意愿妊娠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对象文化程度中大专以上为最多,说明受教育程度较高;未婚与已婚人群相比较,低学历比例显减少,与国家对教育的积极落实有关,但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有所降低,可能与部分年轻人在完成高中学业后选择出门打工有关,此外,本地区高等学校数目较少可能也是原因之一。在经济收入方面:已婚妇女收入明显高于未婚妇女。(见表1)
表1 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2.2 调查对象性行为及人流情况
表2 调查对象性行为及人流情况
根据年龄将对象分为四组,由表2可知:年轻组首次性行为及初次人流年龄均呈年轻化的趋势,人流次数方面,25~30岁年龄组明显高于之前,与其性生活活跃有关。30岁以后人流次数无明显增加,可能与其避孕知识的增加,人工节育器等有效避孕措施的普及有关。性伴侣数目方面在25岁之前较多,而25岁之后明显减少,可能与婚前情感丰富、夜生活频繁,婚后性伴侣相对单一有关。
2.3 调查对象避孕情况及本次妊娠原因
根据不同的避孕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统计(表3)。
表3 调查对象避孕情况及本次妊娠情况
本次调查中每次性行为都采取避孕措施的占18.4%(n=92),偶尔采取避孕措施的占62.2%(n=311),从未采取避孕措施19.4%(n=97)。表3可知,婚姻状况对避孕情况有着显著的影响,已婚妇女中,平时无避孕的明显高于未婚组,这与其试探生育能力、因服药或其他因素导致对本次妊娠胎儿情况不明要求终止妊娠、哺乳期或是被迫发生性关系等因素有关。
2.4 调查对象对人工流产的认识
对人工流产危害性认识方面,在列举的出血、感染、人工流产综合征、继发性不孕、子宫穿孔、月经失调、子宫内膜异位症等7种人流危害中,仅68.4%(342/500)的人知道出血、感染,约15%的调查对象完全不知道人流的不良反应。而80%以上对人流的认识为“疼痛”,70%以上的对人流顾忌为“不愿被人知道”。人流选择情况全部选择在正规医院。
2.5 避孕知识来源
在谈及避孕知识的来源方面,主要来源年于网络、对象、同学及朋友、杂志。一种途径的占9%(45/ 500),两种占23.4%(117/500),三种及以上占67.7%(338/500)。而对于希望避孕知识的来源途径方面,70.4%(352/500)选择医疗机构、医务人员,25.4%(127/500)选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2.8%(14/500)选择来源于亲戚朋友,1.4%(7/ 500)选择配偶。
3.1 婚前性行为开始时间提前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性观念日趋开放,性保护意识日趋淡薄,当今年轻人普遍比上一代早发育成熟[2],上海市2006年调查显示:69.34%的受访者有过性经历,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1.5岁[3],广州2003年一项研究表明,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首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9.32岁[4]。南宁市调查显示:对婚前性行为持认同态度的占83.2%,性行为由男女共同决定过多占66.37%[5],性观念日趋开放。本次调查中,未婚组中该数字为17.91±0.32岁,并且年纪越轻组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亦越小,存在着年轻化趋势。在性成熟年龄提前[6],性知识教育滞后的大环境下[7],在外界压力下,特别是受到男朋友的威逼利诱等,误把性行为作为检验爱情的方式,过早的开始了性行为,但是对人工流产的危害认识不足。本组调查中,从事服务性行业的女青年,经济收入少、社会地位低、受教育程度低、生活条件差,作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同居和发生婚前性行为,并且有约1/4与多名男性发生性关系,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的女性避孕知识以及避孕意识方面明显较高。
3.2 未婚女性避孕意识薄弱
调查显示,已婚女性避孕意识明显高于未婚女性。除去试探生育能力、原本打算妊娠因各种意外放弃妊娠等原因导致的未避孕外,能进行有效避孕的比例明显高于未婚组,考虑到我国大部分已婚女性选择宫内节育器避孕以及长效避孕药避孕,这个比例会进一步增加。未婚组虽有25%的选择避孕套避孕,但是选择体外排精、安全期避孕及不避孕的高达74.9%。安全期避孕、体外排精的比例高于安全套及不避孕,说明未婚青年有一定的避孕意识,或因避孕知识不足,或其他各种原因所致没有做到科学避孕。此外,未婚人群中紧急避孕药的使用也明显高于已婚组,这可能与其对该药了解不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未婚组中,有2例采用紧急避孕药作为常规避孕方式,这提示未婚人群中避孕知识的普及还任重道远。
3.3 避孕方式的选择
调查显示:已婚妇女中,避孕套、体外射精及安全期避孕分别为前三位,而宫内节育器及口服长效避孕药所占比例较低,这与本次调查样本有关,本次调查对象为人工流产妇女,而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避孕效果较好,但因避孕药服用麻烦,需坚持服用,如有漏服则有怀孕的可能,使用宫内节育器仍有带环妊娠的可能,但发生率较低,本组数据亦支持上述观点。而未婚女性中,安全期避孕比率明显高于避孕套及体外射精,可能与其避孕知识了解不够,或是因为年轻等其他因素不好意思购买避孕套、怕麻烦、怕副作用等有关。而女性排卵受到激素、环境、情绪等多方面影响,根据安全期计算排卵日期往往并不准确,本组数据亦显示安全期避孕失败率较高。其中,无论是已婚还是未婚女性,避孕套避孕所占比例都较高,说明在有效避孕措施中避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套引起,这与一方面部分对象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有关,另一方面安全套在安全性能方面存在隐患,如破裂、滑脱等[8]。选择合适的避孕方法固然重要,但是不正确合理的使用仍不能达到避孕的目的。
3.4 加强对人工流产的认识
尽管人工流产整体上安全性很高,但是毕竟属于有创性操作,在术中、术后仍有一定的、不可预计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会给妇女带来一定的伤害,甚至是继发不孕[9]。除了术中出血感染、子宫穿孔、羊水栓塞等甚至会威胁到生命。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特别是未婚女青年对人工流产认识不足,部分人甚至仅仅停留在“疼痛”上,而无痛人流的开展,使得部分女性认为人工流产手术无所谓,从而淡漠了避孕,从而导致非意愿妊娠、人工流产率的升高。甚至有一例受访者把人工流产作为避孕方式的一种,在半年的时间内进行了3次人流。已婚女性对人工流产的认识较未婚女性深入,能认识到人流仅仅是避孕失败的一种补救方法而不能作为避孕的方式。人工流产率的居高不下,不仅仅与女性避孕意识淡薄有关,对人工流产的错误认识也有一定的关系。而政府、社会、医院在对人工流产宣传教育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3.5 加强生殖健康教育
本研究显示,现代人首次性行为及首次人流的岁数存在年轻化的趋势,有33例是在校学生。虽然她们有性经历,但是对于生殖健康知识了解知之甚少,避孕知识的来源方面,传统的观念使得父母、老师“羞于谈性”,从而主要来源于网络、对象、同学及朋友、杂志,缺乏科学的生殖健康知识。虽然大多数学校开设了生殖健康课程,但是对涉及性和避孕方面的内容大多采取可回避的态度,怕让学生“误入歧途”。因此,学校和家庭在生殖健康教育方面大有可为。进一步加强在校青年的生殖健康教育,建立安全的性行为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医务人员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现代人首次性行为及人工流产存在着年轻化,这与生殖健康及避孕知识的缺乏、对人工流产认识不足,宣传计划生育知识、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落实正确避孕措施从而降低人工流产率需要包括医疗机构医疗人员、社区、学校、政府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1]王波,楼超华,沈燕,等.上海市郊未婚青年的性行为和避孕使用状况[J].生殖与避孕.2002,22(2):99.
[2]楼超华,彭猛业,徐晓霞,等.婚前避孕措施使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生殖与避孕,2002,22(4):226.
[3]郑红,何平.广州市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性行为和避孕行为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3):366-367.
[4]韦敏,粟燕,林晓琰,等.南宁市未婚人工流产女青年性行为和避孕情况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743-4744.
[5]胡玉坤.关于未婚避孕的思考[J].人口研究,1996,20(6):63.
[6]张志红,曹小明,张文浩,等.性教育对青少年性知识水平的影响[J].中国计划生育杂志,2003,11(10):599.
[7]杨永利,施学忠,段广才,等.某市未婚人工流产育龄女性避孕知识与行为现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5):823-825.
[8]程利南.中国人工流产的现况及思考[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9):641-642.
(责任编辑:夏万夫)
R169.4
A
1671-752X(2013)03-0028-04
2013-06-14
曹晓明(1973-),女,安徽怀宁人,铜陵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