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显香王 珂
1.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心内科,河南 南阳 473200;2.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南阳 473200
早期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曾显香1王 珂2
1.河南省南阳市中医院心内科,河南 南阳 473200;2.河南省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河南 南阳 473200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F)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按照心内科护理常规及整体护理要求进行宣教和早期康复指导;早期康复组接受由专科医生制定的2个阶段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方案。结果:早期康复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提高CHF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早期康复护理;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指心脏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出现组织灌注不足和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瘀血的表现,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的临床综合征[1]。是各种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局,具有很高的致残率及病死率,其病死率占同期心血管病患者的40%[2]。传统的治疗把休息作为处理心力衰竭的最基本措施之一[3],但体力活动的减少导致体力的适应,从而引起心力衰竭患者自理能力的下降。我院于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对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探讨,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在心内科住院治疗的均为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所致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1978分级法[1],心功能Ⅱ级28例,Ⅲ级32例。按入院顺序先后将病例随机分为早期康复组和治疗组。早期康复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1±10.0)岁;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4.1±9.0)岁。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史、生活质量测评、原发病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治疗方法相同。对照组按照心内科护理常规及整体护理要求进行宣教和早期康复指导;早期康复组接受由我院专科医生制定的2个阶段的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方案:1阶段,心功能Ⅲ级,早期康复内容:①床边座椅或床边站立2次/d,②室内或走廊步行训练1次/d,15~30min/次;③主动完成床上吃饭、如厕等;教育内容: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活动的重要性,消除紧张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活动的信心,介绍心衰的发病机理及恢复过程、危险因素、摆脱患者惧怕气促而不敢远动的心理。第2阶段,心功能Ⅱ~Ⅲ级,早期康复内容:①上下楼层(一层二段楼梯)2次/d;②室外步行50~100m,教育内容:介绍远动的好处、指导远动的注意事项。中止指标为:①非预期的疲劳和呼吸困难;②有意义的心率不齐;③心率>休息时心率+20次或>110次/min;④收缩压较休息水平上升10mmHg或下降20mmHg;⑤心电图ST段缺血下移>0.2mV或较安静时下移>0.1mV、ST上升>0.2mV[5]。两组均无符合中止指标退出病例。早期康复训练时间为5~7 d,平均(7.5±1.1)d,每阶段活动前后记录血压、心率及描记心电图,询问患者的主观感觉,观察其客观表现,每次运动强度以心率为准,以运动后预期的最大心率作为目标心率。
1.2.2 观察方法 观察两组生活质量。参考刘江生等提出的心脏生活质量评定内容,由专科医生自制CHF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表,分别与治疗前、后(1~3个月)进行评定,具体内容包括运动、自理能力、交流及家务活动4个方面,共10项指标,每项指标4个等级,总分100分。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华西医学统计软件PEMS 3.1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测评比较见表2。
R473.54
A
1007-8517(2013)06-01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