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喜爱收藏的人,都渴望着“捡漏”,渴望着一不小心,捡到个金娃娃。这样的心情,倒不完全是为了获利,而是一种奇遇的愉悦。
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全民收藏热的升温,乃至发烧,捡漏的奇遇恐怕是越来越少了,而一不小心花大价钱捡了个大赝品,还当宝贝珍藏着,这样的笑话和故事,则比比皆是。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一不小心,捡到了自己喜欢的,也有价值的收藏品,这样的收获,哪怕只是海滩上的一枚小小的贝壳,对于收藏者来说,也算是一种小小的“捡漏”呢。
不久前,我到浙江诸暨讲课,就在不经意间,捡到一个小小的“漏”。
诸暨是西施的故乡,曾是越国古都,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地灵人杰,文化灿烂。除了西施,卧薪尝胆的勾践,雄才大略的范蠡,创立佛教曹洞宗的唐高僧良价,古代画家王冕、陈洪绶等,都出自诸暨。因此,我一到诸暨,就赶快打听有无“两老”:老街与老书。新华书店的钟经理告诉我,老街恐怕都拆光了;老书也很少看到了,不过,人民广场附近有两家旧书店,可以去看看。
于是,吃罢晚饭,不顾旅途劳顿,我马上要求去看旧书店。钟经理带我穿过舞曲震天的人民广场,来到旧书店。我进去一看,满屋都是崭新的盗版书,偶有几本过期的旧杂志,让我大失所望。
然后,就是一天两场的讲课。钟经理看我辛苦,便安排了一个下午,带我去西施故里参观。我带的相机终于派上了用场,拍夕阳西下的垂钓者,浣纱江畔的洗衣妇,幸存下来的老房子,老房子旁手工制作年糕的老艺人。然后,在“饭淘箩”吃罢晚饭,走进空寂的文化街,听见格窗内寂寞的箫声,看到一家书画店内满墙的书法,便忍不住进去观赏。不经意间,看到柜台内,有一大摞破破烂烂的旧书。
就像狼看见了羊群,我的手立刻就痒了。征得主家同意,我到柜台内开始翻阅。这批书,大部分是线装书。均是残本。有医书,也有典籍,字帖,但都残破的厉害。我挑了一部分字帖与教科书,正问价,女主人却说,要等先生回来。
于是又等到第二天傍晚,讲完课,专程赶到书画店。店主已经将我挑的书分了类,分别开了价。我早就知道,在浙江,书画类的书籍,绝对比人文类的书籍要贵。那些字帖,芥子园画谱,果然开价奇高。无奈,只好挑了几本作文和民国教科书类的书籍,一起打包开价,最后,500元,成交。
回到宾馆,急忙翻阅欣赏,眼睛顿时就亮了。
一本《作文讲话》,衣萍著,刘复题写书名,北新书局一九三0年十二月初版。品相极佳。衣萍者,章衣萍也;刘复者,刘半农也。这个章衣萍,当年可是个人物。他是胡适的老乡,有才气,年轻时狷狂自傲,经人介绍认识了胡适。胡适在北大执教,同情这个穷学生,让他帮自己抄抄文稿,算是打工。于是,他便以胡适“秘书”自居,常常在言谈之中,开口闭口以“我的朋友胡适之”而引为自豪。后来,又认识了鲁迅,成为《语丝》的撰稿人。当年,他曾创作了一本畅销书,叫《情书一束》。这部短篇小说集,是章衣萍的成名之作。据说,是章衣萍和画家叶天底、女作家吴曙天三角恋的产物。《情书一束》几年间发行近两万册,成为畅销书,还被译成俄文。章衣萍也和吴曙天结为伉俪。他写小说,写散文,但是,还不知道他还写过中小学生的作文专著。《作文讲话》是他1930年在莫干山养病期间写就的。在书中,他强调观察与想象是作文的基础,许多观点是很有见地的。这次淘到,应该算是捡到一个小小的漏。
更大的惊喜,应该是邵伯棠所著《高等小学论说文范》。这样一套小小的高等小学的作文教科书,当年居然引起了中日之间的外交风波,《高等小学论说文范》被袁世凯查禁,成为禁书,存世不多。许多收藏家苦苦寻觅而不得,却被我在不经意间而得之,真乃皇天厚我也。
邵伯棠,清末山阴人,字希雍,号芾圃,曾任崇仁县训导,四川巴山学署,是一位有爱国情怀的饱学之士,长期在上海会文堂书局做编辑。清朝末年,清政府将各级书院改为高、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术”,编写新式教材成了教育界的当务之急。邵伯棠便着手编著了《高等论说文范1--4册》,在其书的扉页上,明确宣告:“发爱国之思想,播良善之种子,愿全国高等小学学校作国文读本可也”。
该书出版于清宣统三年,也就是1911年。一经问世,洛阳纸贵。1914年9月13日,东京《日日新闻》发文抗议,称该书之内容“充斥排日之激烈文字,辱日之痛切言辞,欲使支那小国民(小学生)与其父兄同样,培养以日本为敌国之精神……”。随后,日本驻华公使又发来公文,声称该书“内载有种种诡激文字,挑发恶感,鼓吹排日思想”。当时的教育总长汤化龙接此公文,不敢怠慢,翌日便复函日本公使,欲息事宁人。10月2日,袁世凯又以总统名义,颁布禁令:“严行查禁,毋得稍涉疏忽,是为至要,此令。”禁书之后,日方罢休,此事就此平息。
那么,这“挑发恶感”的“诡激文字”到底是什么呢?我收藏的正好是引起外交纠纷的“卷一”中的一篇文章:《拟日记》。其中,以一个小学生口吻记叙一天的学习经过:“上国文课,先生为讲《史记·游侠传》……心怦怦然。次地理,愤日人并吞朝鲜之野心勃勃,思有以创之”。又模仿老师的眉批曰:“今又欲垄断满蒙矣,此段亦非闲笔”。
此书遭禁后,导致今天的许多研究者由于没有文本,只能从旁人的引述中去推测。现在,此书就在我手,冬夜翻阅这本一百年前的教科书,真个是“心怦怦然”也。按下其中有关中国命运之论述不表,单看对日本之论述,真乃一针见血,真知灼见:“异时为中国之祸首者,日本也。为亡中国之导线者,东三省也。”难怪日本人看了,立刻气急败坏,欲禁之而后快了。
我淘到的《高等》,是民国六年二月十日的修正十五版。看来,袁世凯死了以后,该书又开始修正出版了。当年接手邵伯棠修订该书的,是他的同乡蔡东藩。他写的《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可谓是文字长城。一百年过去了。中国人的恶梦还没有做完。小小的钓鱼岛,还要将中日之间的恶梦再持续一百年。看来,这本“禁书”真的具有历史之镜的价值。也就是说,我真的捡了一个“大漏”,一个令国人警醒的“大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