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宾,袁水斌,蔡敏,李琳,王勋松
(江西省肿瘤医院1、院感科;2、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29)
270株来自肿瘤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分析
张宾1,袁水斌1,蔡敏1,李琳1,王勋松2
(江西省肿瘤医院1、院感科;2、检验科,江西南昌33002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情况和特征。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270株分离于恶性肿瘤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情况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70株来自恶性肿瘤患者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全年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的89.7%(270/301)。221株(81.9%)来源于痰液标本,呼吸内科感染占23.7%(64/270)居多,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肺癌患者占50.4%(136/270)。药敏试验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最敏感(96.5%),耐药率仅为1.1%,其次亚胺培南耐药率为11.5%。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96.7%、93.0%,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未高于20%。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应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播散,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恶性肿瘤;鲍曼不动杆菌;耐药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ii,Ab)在外界环境中广泛存在,是人类皮肤、呼吸道、胃肠道、生殖道的正常菌群,是医院感染最主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1];随着免疫制剂和大量广谱抗菌药物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以及介入性医疗手段的采用,多重耐药菌株感染病例有所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在不动杆菌属中分离率最高[1],现对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情况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标本来源选择我院270例恶性肿瘤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细菌培养结果中均有鲍曼不动杆菌存在,所有菌株系患者的痰液、咽拭子、耳试子、分泌物、血液、胸水,均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
1.2 细菌培养与鉴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分离培养[2],细菌鉴定采用德国西门子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
1.3 药敏试验MIC稀释法,根据CLSI(2012年版)标准判读结果。所用试剂盒均购自西门子公司,质量符合有关标准。
1.4 分析方法采用细菌药敏分析软件Whonet5.5对资料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2.1 一般情况在270例被查对象中,男性210例,女性60例,年龄范围13岁~85岁,平均年龄60.9岁。有39.3%接受过放疗、49.6%接受过化疗、43.3%接受手术、18.1%的患者使用了呼吸机,43.3%留置导尿,92.9%PICC置管;其中>60岁老年患者占55.9%,40.7%伴有其他慢性疾病;所有患者均使用了抗菌药物治疗,48.5%的患者使用了二联及以上抗菌药物治疗。
2.2 标本的分布所有标本类型中痰液比例最高,占81.9%(221/270),其次咽试子9.6%(26/270)和分泌物5.6%(15/270)。临床科室在呼吸内科检出率最高,占23.7%(64/270)、其次胸外科和放疗一科,分别为17.2%(48/270)、11.5%(31/270)。肿瘤患者分布以肺癌患者居多,占50.4%(136/270),鼻咽癌、食管癌及淋巴瘤占构成比分别为14.8%(40/270)、8.2% (22/270)、7.8%(21/270)。
2.3 药敏试验结果270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最为敏感,耐药率仅为1.1%,其次亚胺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为11.5%和13.7%;对头孢西丁、头孢唑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分别为93.0%、96.7%。其中多重耐药的有32株,占11.9%。药敏结果见表1。
本次调查结果:感染科室分布中呼吸内科占23.7%,胸外科占17.2%,放疗一科占11.5%。分离菌株均来自肿瘤患者的痰、咽试子、分泌物等,其中从痰及支气管吸出鲍曼不动杆菌标本占总数的81.9%。34例感染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恶性肿瘤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占64.7%(22/34),说明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感染以下呼吸道为主。有资料表明下呼吸道感染肺癌患者中43%发生医院感染[3]。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肺癌、鼻咽癌、食管癌和淋巴瘤四种疾病的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人数占81.1%(219/270),其中肺癌(50.4%)所占比例最大,与文献相符[3]。说明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晚期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高,这主要由于恶性肿瘤患者本身免疫功能异常,化疗造成骨髓抑制、外周血白细胞减少,以及肾上腺素、免疫抑制剂、化疗药物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机体的免疫功能、细胞吞噬功能及生理性防御屏障作用。其次由于恶性肿瘤患者住院时间长,大量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增多,破坏了机体的防御屏障,使呼吸道分泌功能减弱。第三,老年肿瘤患者(占55.9%)作为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监控的重点人群,由于自身抵抗力弱,呼吸防御能力退化,极易造成痰淤积,且老年患者常伴有基础疾病(占40.7%),加之放、化疗和各种侵袭性操作,引起呼吸道反复感染而发生医院感染,这就导致肺部肿瘤科室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率明显高于其他科室。
表1 270株肿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的药敏结果[n(%)]
耐药统计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西丁耐药率分别为96.7%、93.0%,这是因为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一、二代天然耐药[4],对三、四代头孢菌素以及对青霉素类抗生素的耐药率也达80%[5]以上。其耐药机制包括诱导产生β-内酰胺酶、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的改变及外膜蛋白的通透性的降低而导致耐药,而β-内酰胺酶的产生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中最为重要有关[6]。本调查肺部肿瘤科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中,大多数患者使的用过3代头孢类抗生素,并且2~3种抗生素同时使用,使之产生大量耐药菌株,而成为感染的高发科室。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呈高敏感(96.5%),其耐药率最低(1.1%),其次亚胺培南耐药率仅为(11.5%),这可能与舒巴坦是较强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抑制包括超光谱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酶,与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联合使用,也能降低药物对多种菌的MIC值,从而增强其抗菌活性。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往往是医院感染的首选药物,但随着亚胺培南的广泛使用,其耐药率亦有上升趋势。
对氨基糖苷类(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分别为20.0%、13.7%,其耐药机制主要是外膜蛋白通透性降低及修饰酶的产生[7]。对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9.3%和17.8%,其耐药主要是病原菌通过DNA螺旋酶A和B亚单位变异或细胞外膜蛋白转运蛋白减少产生的[8]。
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应重视该菌感染及耐药性监测,防止多重耐药菌株的播散,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马序竹,吕媛,张佳,等.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用性及OXA碳氢霉烯酶检测[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4):268-271.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827-830.
[3]王绍奎,熊红梅,邱钦红,等.肺癌合并感染252例临床分析[J].肿瘤防治杂志,2005,12(2):155.
[4]Zhou H,Yan CQ,Yu YS.Clonal spread of imi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among different cities of China[J].JClin Microboil,2007,45(12):4054-4057.
[5]刘秀梅.2010年至2012年204株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J].实验与检验学,2013,31(1):95-96.
[6]候盼飞,应春妹,汪雅萍,等.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产β-内酰胺酶研究[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4):285-287.
[7]金海勇,钱小毛.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株耐药性分析[J].医学研究杂志,2008,37(4):94-96.
[8]周华,皮博睿,俞云松.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挑战[J].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4-5.
R738,R631,R446.5,Q939.92
A
1674-1129(2013)05-0440-02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5.012
江西省卫生厅科技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3179)
张宾,女,1963年生,副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主要从事医院感染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