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艳 余学农
(1.昆明学院 云南昆明 650214; 2.昆明理工大学 云南昆明 650031)
在大多数人的感性认识中,中国武术门派众多,各个门派的套路风格各异,有的门派在套路(拳架)上注重飘逸洒脱;有的注重沉稳扎实;有的则注重模仿动物,林林总总不胜枚举。而国外的武术在人们的感性认识上似乎不那么重视套路,美国拳击不外乎直钩摆三拳配合一定的步法,没有华丽的套路;日本空手道也比较干净利落,虽然在技术上要比美国拳击多了些技术,如掌法、踢法及肘膝之法,但在套路上大都短小精悍,有些日本空手道流派甚至也没有套路;如今风靡世界的泰拳拥有的更多的也是刚猛的肘膝而没有华丽的套路。
通过上面描述的现象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比较感性的结论:中国武术在整体上比较注重套路,而非中国武术则注重技术的简单实用多余注重套路。正是这种感性认识让很多人(包括国内国外的)认为中国功夫形式大于内容,是只能用于表演的花架子;也有人认为中国武术本来就是健身修身的,不是用来格斗的;还有人认为中国武术失传了,影视及文艺作品中的绝世武功是存在的,只是现在失传了。总之,每个人对中国武术都有一个自己的认识。相比之下,国外的武技似乎很容易就可以自学,由于拳击没有腿法,暂时先拿空手道和泰拳做个较为感性的比较(如表1)。
受人类肢体动作幅度的限制,人的打击动作超越不了表1所描述的范围。至于新兴的格雷西斯柔术这样的地面技巧更是中国功夫所不具备的。
还是从感性上去分析来得出结论:国外武技总是用最直接的方式给对手造成伤害,练与用的目前就是用自己的肢体对对方造成伤害;而中国武术练的动作似乎花哨的架子多些,而直接给对手造成伤害的技术似乎很少,看上去直接攻击的感觉伤害值不高,而且容忍被对手躲避掉,而看上去有力的有感觉不是用来直接进攻的。
那么在这里我就要提出我的观点,中外武技的区别在于中国武术是改造人的一门学问,而国外武技是一门格斗技巧。
表1
所追求的结果决定了在追求过程中采用的手段。因此,中国武术与外国武技由于所追求终极的东西不同,自然就会在追求的方式上产生差异。
其它国家或地域的武者习练武术的目的大多都是追求在格斗中能够战胜对方,因此所习练的技术讲究简单、直接和实用,往往对技法的研究上倾注了很多精力,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比如在训练拳击手的时候时刻提醒拳手要将手的位置端到头部。总之,保护好自己,在损失最小的情况下能战胜对手才是武者应该追求的。
而中国的武技生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的背景之下,而国人将儒家、道家及佛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道家文化对武术的影响可谓是源远流长,其中属于道家领域有三大拳学:形意拳、太极拳及八卦掌,其中形意拳被我国民国时期最伟大的武术家孙禄堂先生视为国术的代表,认为形意能够代表中国武术,在这里由于篇幅对此话题不进行深入探讨。道家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是得“道”,这个“道”我们可以理解为世界的本源,所谓“道自虚无而生一气”、“养灵根而静心谓之修道,养灵根而动心谓之武艺”。灵根指的就是“一气”,道家认为习武与修道可以并行不悖,都是这“一气”的运用,那么培育这“一气”既是习武者所要追求的。这里的“一气”又称之为“先天真一之气”,为了方便后面理解,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先天与后天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练习太极、形意或八卦的目的在于假后天之形返先天。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然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道家逆运先天,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孙武录288)为了能够更好的理解,我们举个事例,我们都知道刚出生的婴儿的各个器官是强健而充满活力的,而易筋经或五禽戏通过特定的外形来引导内在的气血运行,进而强化五脏六腑进而向婴儿的方向去努力,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通过后天运动达到返先天的目的。在生理方面返先天的同时,在心里层面也会有返先天的效果,物质决定意识,一个人的身体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这个人的意识及观念。
国外武术一般不存在修炼层次的概念,一般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逐渐下降,有些拳手为了参加比赛,在训练上往往不根据自己承受能力而超负荷运作,在不经意中导致一些疾病的积累,缺少练与养的和谐配比。
而修炼中国内家拳法则需要日积月累的培育内劲,该过程可以概括为三大层级:第一次炼精化气,第二次炼气化神,第三次炼神还虚。“炼精化气”即为易骨的过程,在各家拳法中通过站桩,如形意拳的三体式,通过长时间的站此形式可将体内的能量逐步的敛入骨髓,使得骨骼强韧充实。肌肉发达的人骨骼未必坚韧,而内家高手看似瘦小,但由于骨密度非常大,两者的体重却相差不大,这就是壮骨与长肉的区别。想要达到形意拳所描述的“硬打硬撞无遮拦”境界,没有易骨的过程等于没有物质基础,是不可能实现的。至于炼气化神,这一步的功夫是在易骨有了一定基础后再深一层次的修炼,易筋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改善脏腑功能,使得人的进一步的拥有过人的力量与灵敏。由于当下没有看到这个层次的人,不做过多描述,至于练气还神更是让人望尘莫及,在此也不做介绍。
拳劲有先后天之别,后天拳法依赖我们神经传导控制肌肉骨骼进行打击动作,其劲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肌肉的力量。可以说多数的国外武技都属于后天拳法,我们可以看到欧美拳手拥有发达的肌肉,但也可以看到,肌肉较为发达的人多数不是十分敏捷。在格斗中使用肌肉发力容易在用力过猛的情况下导致肌肉酸痛,由于力过猛会使肌体产生乳酸,对身体健康不利。中国武术修为讲究的是从内在去改变一个人,由于人先天生下来有很多功能是不完善的,无论是心理层面还是生理层面,导致这些的可能是基因或母亲身体的状况,总之,人在后天发育的过程中会由于先天的因素导致更容易的出现一些疾病,这些都是由于先天的不完善造成的。而中国的内家武术其目的在于通过人们的修炼使这些不完善变得完善,引用童旭东一句话,当然这句话也是孙禄堂先生的观点,形意拳虽取名为拳术,但实乃改造人体生理之密钥。
国外武技如引言部分所描述的注重实效,没有很多很复杂的套路,有些甚至没有套路,在训练上通过打沙袋练拳脚的攻击,通过各种负重练习力量,通过长跑练习耐力。上述这些训练在中国武术中也有,但比他们多了站桩及套路。
站桩的目的在上个话题中涉及到了,中国传统武术任何一个流派在入门时都会要求站桩,站桩的目的之一就是易骨,通过长时间的站一个姿势,可以调整内在的气血运行,最大限度的提取食物中的精华入于肾脏,肾脏会将多余的精华化为髓质,此过程也成为敛气入骨;长时间的站桩可使骨架形成合理的支撑,产生“球劲”。球的第一特质是力量传导无损耗,在拳中表现为能将身体遇到的外力通过腰胯直接传导至大地。球的第二特质是整,气压给球上各个点的压力都是一致的,在拳中则体现身体各处用力是整齐一致的,能够产生做大作用的合力。如果球劲练成自然可以莫知而达,无为而成。
中国传统武术的套路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用于娱乐表演的;第二类是用于将技击技法串连起来方便记忆的;第三类则是用于培育武术内劲的。只有第三类套路中的动作是通过内壮脏腑来启发人体潜能,进而开发源自我们本性的先天劲力,也可以说,第三类套路是桩法在运动中实现静止时的功能,因此套路是运动的桩法,桩法是静止的套路。
[1]程大力.论武术文化的内涵和外延[J].搏击·武术科学,2011,1.
[2]王荣泽.以心行气,以气运身[J].中华武术,2008,9.
[3]孙禄堂.拳意述真[M].功夫资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