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怀东 赵红
(空军〈航空大学〉创新理论研究中心,长春130022)
“水金融”离我们还有多远
贾怀东 赵红
(空军〈航空大学〉创新理论研究中心,长春130022)
长久以来,水被认为是大自然的恩赐,可以任意取用和挥霍。然而,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口的不断膨胀,曾经充足、近乎免费、简单易取的水资源正在变得稀缺而又昂贵。由于水的多数用途(特别是种植粮食)没有可替代品,特别是在农业这一基础性经济领域,水短缺已引发了一系列潜在的矛盾,不仅给世界经济结构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为了有效应对水资源不足,继碳交易之后,水权交易及水的大宗商品化也应运而生。
水是生命之源,是生态环境赖以维系的根本,人类几乎所有活动都离不开对水资源的获取。然而,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的淡水资源仅占总水量的2.5%,在如此小比例的淡水中,70%以上被冻结在南极和北极厚厚的冰盖之下,剩下的人类能使用的淡水中99%是地下水,其中相当部分是不可再生的,少部分可再生的地下水,其补充速度远远赶不上迅速上升的人口增速。国际著名的非盈利机构“水资源小组”预计,到2030年,全世界对水的需求量将超过可持续供应量40%。届时一半人口会生活在持续严重的“水压”之下。按照世界经合组织的解释,所谓“水压”是指可靠的淡水供应量被消耗的速度大于自然恢复的速度,而这种压力已经出现在世界很多地方,在未来几年还会变得更严重,尤其是在非洲北部、中东地区和亚洲。
非洲目前1/3人口缺乏饮用水,近半数的非洲人因饮用不洁净水而染病。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很多乡下妇女和女孩每天必须走数公里才能找到水源。因为这种体力劳动,这些妇女和孩子根本没有机会接受教育,整日为家庭和生计奔忙。目前全球约有8.84亿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非洲;每年约有150万5岁以下儿童由于饮用不安全的水染病死亡;全球半数以上住院患者染病与污水相关,每年致死致病数以百万计,这个数字高于全球每年死于战争等各种暴力冲突的人数总和。
欧美发达国家也面临着饮用水挑战。欧洲约4100万人无法获得足够的饮用水,还有8500万人享受不到基本的排水、污水处理和卫生设施。由于干旱,美国佐治亚州北部和美国西南大片地区的许多城镇陷入了用水恐慌。
更为严重的是,水资源问题往往成为纷争或冲突的导火索,使一些国家陷入战争状态。在中东地区,水资源分配是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历史上,五次中东战争几乎都与水有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阿拉伯国家进行约旦河改道计划,以色列于1965年派突击队破坏工程,成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前奏。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大举入侵黎巴嫩南部,表面的理由是打击巴勒斯坦游击队,而实际上却是觊觎那里丰富的水资源。尽管以色列对外拼命抢夺有限的水资源,但还是难以抵消内部快速上升的水需求以及因环境污染造成的可用水源的急剧下降。
水的供应量和人类需求之间的微妙平衡历来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然而,日益膨胀的人口和不断萎缩的水资源,让很多缺水国家的预计需水量已经远远超过了今后数十年内可供水量的总和。显然,在如此脆弱的生态条件下,要维持人类需求与水资源供应之间的平衡已经越来越难。即使从现在起所有缺水的国家都学会节约用水和高效利用,恐怕再也不会迎得淡水丰沛的未来。
是什么让水资源变得如此严峻?气象学家认为,影响水供的最新因素是全球气温变暖。虽然全球总的年降水量并未减少,但季节性降水和极端性降水的频率却在增加。如果不进行大规模的改造,对现有水坝、水库、水处理系统和输水管将造成巨大冲击和破坏。
除了全球变暖导致供水量减少和干旱地区增多以外,日益增长的人口是造成全球水危机最为重要的原因。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口展望》报告表明,全球人口数量在2011年跨越70亿关口之后,将在2050年达到93亿。人口的增长必然引发粮食需求的上升,增加粮食生产必然带来用水量的增加。最新研究表明,生产1吨小麦需要耗费1000吨的水资源,1吨玉米需要耗费接近1200吨的水资源,1吨稻米需要耗费2000吨的水资源。联合国资料显示,农业灌溉占当前全球淡水使用量的70%以上。由于人口膨胀和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到2030年,全球粮食需求预计将比现在提高55%,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淡水资源用于灌溉,农业用水供需矛盾将更加紧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目前地球上淡水资源总体充足,但由于分布不均、管理不善、水资源污染、基础设施薄弱和政府腐败等原因,全球约有20%的人无法获得安全的饮用水,40%的人缺乏基本卫生设施。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00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每年约有310万人死于腹泻和疟疾,其中近90%的死者是不满5岁的儿童。按照联合国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在2015年以前,要把全球得不到安全饮用水的人数减少一半。 但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水资源开发能力不足。欧洲开发利用了75%的水力资源,然而在非洲,水力资源开发利用率很低,60%的人连电供应都没有,30%~40%的水因管道和渠沟泄漏及非法连接而白白浪费。有些国家的政府人员,通过伪造用水数据、在购买水资源设备时寻租,或在签订水资源开发合同上任人唯亲等,导致30%的水资源开发和节约款项被腐败官员侵吞,严重干扰了水资源的公平分配。
水是人类的朋友,也是人类的天敌。不论是水短缺还是泛滥成灾,在不久的将来,一场因水而引发的全球性社会危机将不可避免。而人类现有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在洪水、短缺、农业、能源、健康和水生态系统保障等面前却显得力不从心。回顾金融发展的历史,人类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创造了不同的满足资本需求的方式。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平衡日益重要的今天,人类也许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金融的介入。有人说,下一轮的金融浪潮是“环境金融”,即环境融资不可阻挡。那么,利用金融市场配置水资源的“水金融”,将成为水资源配置制度的重要发展方向。
所谓“水金融”是指与水事活动有关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水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污水处理项目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简言之,就是把可交易的水资源以及与其有关的物品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以现货、期货等方式买卖。“水金融”本质上是一种调节机制,通过经济杠杆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用水总量与供给量之间的大体均衡。
英国是较早利用“水金融”制度规避水权交易价格波动风险的国家之一,在农业领域,英国通过天气指数及相关的保险产品,转移水害(包括旱灾与水灾)等风险。在干旱缺水的澳大利亚,也有值得借鉴的经验。莫累河与达令河流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流域,提供全国75%的灌溉。随着两河的日益枯竭,澳大利亚成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管理联合体——莫累河与达令河流域管理委员会,对全流域120亿立方米的水实行农业用水许可证制度,每年使用量不得超过100亿立方米。农民只有申请到用水许可证,才能“量水种地”,极大地提高了水的利用率。以色列是一个极度缺水的中东国家,为了获得更多的水资源,以色列利用高科技开发各种非常规水源,通过节水、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改善地下水的提纯水平与净化质量、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降低海水淡化成本,实现国家“水独立”。目前,以色列85%的废水经过新技术处理之后可以实现循环再利用,而美国在这方面的比例仅为5%。预计从明年开始,以色列可以向海外出口水,同时还会出口水技术,用来改善世界各个地区的水利、水务和环保质量。
我国大小江河的总流量居世界第六位,但可利用的水资源却只占世界的7%。全国人均淡水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居第88位。由于水资源分布不均以及利用不合理,中国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危机。为缓解环境压力,早在2007年,国家环保总局、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认真落实环保政策法规确保金融信贷安全的意见》。受此影响,金融机构对污水处理、综合资源利用等绿色环保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下一步,在法律制度层面,应该尽快在绿色信贷政策基础上完善我国环境立法和水金融法律制度,明确界定水权交易范围,完善水风险评价标准,适时推出水权交易衍生工具。在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应充分发挥货币政策调控作用,引导商业银行信贷投向,加大对节水项目、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资源保护与开发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的支持力度。最后,站在全球处理水危机的角度,应抓紧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水金融”标准,坚持以开放、积极、建设性姿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全球均衡的水权交易与“水金融”体系框架。尤其在人民币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背景下,应着力发展以人民币为计价和结算货币的水权交易产品,建立健全人民币在全球水权交易中的贸易、投融资和资本市场循环流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