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

2013-02-22 03:16冉茂成朱世清叶少鸿刘沧燕秦婧琦陈若玄叶媛媛陈小彬钟晓雪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级临床专业四川南充637007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弓形胸椎管径

冉茂成,朱世清,郭 旺,叶少鸿,刘沧燕,程 欢,秦婧琦,赵 奎,陈若玄,叶媛媛,李 佳,陈小彬,钟晓雪 (川北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0 级临床专业,四川 南充637007)

解剖实验教学中发现,从教学标本中观察到的奇静脉与教材[1-2]中的描述存在较多差异。因此,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和实验观察内容时存在困惑。查阅有关文献发现有多种不同结果[3-5]。为此,在教师指导下,组织学生对奇静脉的形态学内容作了多例解剖观测和总结,既充实了奇静脉的形态学数据,为奇静脉的临床应用提供更多参考,又帮助学生树立密切结合实际“不唯书”的观念、正确的变异观念,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1 材料与方法

本组研究选取经甲醛固定无畸形的成人标本30 具,其中男性28例,女性2例。解剖暴露奇静脉,原位观测奇静脉主干的长度;在第4 胸椎(T4)、第8 胸锥(T8)及起始平面测量奇静脉管外径,分别作为奇静脉末端、中段、起端管径;以胸椎体前正中线为基线,测量奇静脉左右凸出处与正中线的距离;观测奇静脉的起始、主干走行;半奇静脉与副半奇静脉汇入与缺如情况;奇静脉与胸导管的位置关系等。

2 结果

2.1 奇静脉起始

奇静脉主干在第12 胸椎平面(T12)起自右腰升静脉,28 例(93.33%);在第 11 ~12 胸椎平面(T11~ T12)由左右腰升静脉汇合而成,2 例(6.67%)。

2.2 奇静脉的位置与走行

根据奇静脉主干与脊柱胸段前正中线的位置关系,我们将奇静脉主干位置与走行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型(右侧型),奇静脉主干起自右腰升静脉,全程均沿脊柱胸段前正中线右侧上行,约T4平面呈弓形绕右肺根后上方注入上腔静脉,6 例(20.00%),见图1a。

Ⅱ型(左侧型),奇静脉主干起自右腰升静脉,并于该平面跨越脊柱前方至脊柱胸段前正中线左侧几乎呈直线上行,约平T4平面呈弓形绕右肺根后上方注入上腔静脉,7 例(23.33%),见图1b。起自右腰升静脉,逐渐呈弓形凸向脊柱左侧,大致呈“)”形,8 例(26.67%),见图1c。起自左右腰升静脉,整体呈弓形凸向脊柱左侧,1例(3.33%),见图1d。共16例,占53.33%。

Ⅲ型(正中型),奇静脉主干沿脊柱正前方上行,约在T4平面呈弓形绕右肺根后上方注入上腔静脉。7 例起自右腰升静脉(图1e),1 例起自左右腰升静脉(图1f)。共8 例,占26.67%。

2.3 奇静脉主干长度与管径

以奇静脉起始处至T4平面的距离作为奇静脉长度,结果为13.73 ~25.33cm,平均(18.45 ±2.95)cm。将其压扁后分别测得起端管径(0.46 ±0.12)cm、中段管径(0.90 ±0.20)cm、末端管径(1.24 ±0.30)cm。

2.4 奇静脉主干中段左右凸出度

以脊柱胸段正中线为参考,测量奇静脉中段凸向左右的距离。向左凸出度均值0.53 cm;向右凸出度均值1.06 cm。

2.5 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

据观察,奇静脉的两大主要属支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存在以下四种类型: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均有,分别于T7~T10、T5~T6平面汇入奇静脉3 例(10.00%);副半奇静脉缺如,半奇静脉于T8~T10平面汇入奇静脉13 例(43.33%);半奇静脉缺如,副半奇静脉分别于T4、T5、T7平面汇入奇静脉3例(10.00%);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均无11 例(36.67%)。

2.6 奇静脉与胸导管的位置关系

奇静脉的位置与走行复杂,与胸导管位置关系可以分为:奇静脉整体伴行于胸导管右侧或左侧;奇静脉行于胸导管后方;两者交叉成X 形;奇静脉部分沿胸导管右侧伴行,部分行于其后方。

图1 奇静脉的位置与走行分型

3 讨论

教材中对奇静脉位置与走行的描述多为:自右膈脚处起于右腰升静脉,沿胸椎体右侧行于右肋间后动脉的前方,食管后方,胸导管和胸主动脉右侧,上行至第4 胸椎高度,呈弓形绕右肺根后上方注入上腔静脉[1]。本文所列的Ⅰ型即是教材内容中描述类型,但仅占20%。主干位居脊柱正前方及左侧者超过50%,与文献报道结果相似[3-8]。临床相关应用如全门静脉奇静脉断流术、肺癌切除术、食管癌手术等胸腔手术中,也发现有奇静脉的诸多变异情况。鉴于此,建议教材再版时将该部分内容做更新修订和补充完善,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

本文对奇静脉的位置分型更加简明,参照脊柱胸段前正中线,分为左侧型、右侧型和正中型,其中左侧型相对复杂,是因为中段向左凸出度不同所致。

肝硬化门脉高压、布-卡氏综合征等会导致奇静脉增粗。奇静脉管径可为CT、MRI 诊断相关疾病提供参考。CT 发现奇静脉在 T4平面的管径为 0.8 ~1.2 cm,若该段奇静脉直径大于1.2 cm 者可视为异常增粗。本研究测量所得的末端管径(1.24 ±0.30)cm,系压扁后的值,故偏大。

半奇静脉起自左膈脚处的左腰升静脉,沿胸椎左侧上行,约平T8椎体高度经胸主动脉和食管后方向右越过脊柱,注入奇静脉,而副半奇静脉沿胸椎左侧下行,注入半奇静脉或向右越过脊柱前面注入奇静脉。将缺如情况分为四型[8],我们发现副半奇静脉缺如者比例最高,半奇静脉和副半奇静脉皆缺如者其次,半奇静脉及副半奇静脉皆有与半奇静脉缺如者的比例最低。

奇静脉与胸导管的位置关系复杂,常出现奇静脉横跨、缠绕,或于其后方伴行等。另外,胸导管乳糜池起始处及食管下段后方均有呈网状或多支情况,这与文献报道一致[9]。病变累及食管后间隙时,容易侵及胸导管。食管癌患者,由于肿瘤外侵与胸导管粘连,手术时易损伤胸导管,导致乳糜胸。因此,术中常将胸导管与奇静脉共同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10-12]。

鉴于奇静脉的位置、走行、形态、属支以及与胸导管位置关系极为复杂,临床胸腔疾病诊断,手术治疗等应充分考虑各种变异。

[1]柏树令.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康 健.系统解剖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丁兆习,毕玉顺,吴 琦.奇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观察[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6(1):23 -25.

[4]杜 颋,史二栓,侯慧英.奇静脉系的应用解剖[J].解剖学杂志,1996,19(3):280.

[5]张大训.奇静脉系统的解剖学观察[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1989,24(3):165 -168.

[6]张开华,唐建华,阎伟伟,等.CT 观察奇静脉的临床应用[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7):577 -580.

[7]Krakowiak-Sarnowska E,Wisniewski M,Szpinda M,et al.Variability of the azygos vein system in human foetuses[J].Folia Morphol (Warsz),2003,62(4):427 -430.

[8]潘 力,马廉亭,余 泽,等.腰静脉、腰升静脉及奇静脉系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7,12(11):660 -661.

[9]杨春林,徐世杰,贺业春,等.胸导管的类型[J].解剖学报,1981,12(4):360 -366.

[10]赵亚春,司晋善.胸导管、奇静脉共同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3,7(7):640.

[11]张安庆,董 正,刘正光,等.胸导管结扎预防食管癌术后乳糜胸[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5,11(3):167.

[12]Dougenis D,Walker WS,Cameron EW,et al.Management of chylothorax complicating extensive esophageal resection[J].Surg Gynecol Obstet,1992,174(6):501 -506.

猜你喜欢
弓形胸椎管径
健康成人胸椎棘突偏歪的X线研究
大管径水平定向钻在沿海滩涂施工难点及措施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大管径大折角热水供热管道设计方案
降低弓形换位线圈换位尺寸偏差研究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潜在食源性致病菌弓形菌在食品中的分布及检测研究进展
拓扑缺陷对Armchair型小管径多壁碳纳米管输运性质的影响
商周弓形器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