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氨酸对笼养育雏期蛋鸭生产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013-02-20 06:06:44姜丽丽李珍珍袁艺森
饲料工业 2013年12期
关键词:精氨酸饲粮机体

■姜丽丽 王 安 李珍珍 袁艺森 张 婷

(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精氨酸(Arginine)是家禽的必需氨基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Tamir H等,1963)。精氨酸是一种含有两个碱性基团及氨基和胍基的氨基酸,在生理pH值条件下属于碱性氨基酸(pH值10.5~12.0),精氨酸在自然界中有两种异构体存在:D-精氨酸(DArg)和L-精氨酸(L-Arg),在体内起生理作用的主要是L-Arg。精氨酸是幼年家畜和家禽的必需氨基酸,具有重要的营养、代谢和免疫功能(石现瑞等,2003;刘兆金等,2005;袁中彪等,2003;金其贯等,2005)。Cuca等(1990)以1~3 周龄雄性雏鸡为研究动物,研究不同饲粮蛋白质水平下精氨酸的需要量。试验结果发现,当饲粮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1%、22%、23%时,饲粮中精氨酸的需要量分别为1.24%、1.26%、1.28%时,可获得最大生产效益。但前人试验对象多为猪、鸡、小鼠和肉鸭,对蛋鸭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精氨酸对0~4周龄蛋鸭生产性能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以探讨笼养育雏期蛋鸭适宜的精氨酸水平,为蛋鸭饲粮的配制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1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金定蛋雏鸭18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6只试验鸭,初始体重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P>0.05)。

1.2 试验饲粮

试验参照NRC(1994)和台湾省畜牧学会(1993)建议的饲养标准配制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精氨酸含量为0.95%),其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Ⅱ、Ⅲ、Ⅳ、Ⅴ组为试验组,饲喂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精氨酸0.10%、0.20%、0.30%、0.40%试验日粮。试验鸭饲养在3层重叠式蛋鸭笼中,每笼饲养6只鸭,鸭舍通风良好,试验期为4周,自由采食与饮水。按正常免疫程序对试验鸭进行免疫,及时记录日期、室温和死亡数。

表1 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试验开始前称鸭的初始重量,试验期间每周称1次体重,记录料重。待试验结束,空腹12 h后从每个重复中选取2只体重接近平均重量的试验鸭称重,之后采取颈静脉采血15 ml,37℃水浴30 min,离心15 min(3 000 r/min),分离血清,保存在-20 ℃冰柜中待测。采血后对试验鸭进行解剖,取出肝脏。

1.4 指标测定

生长性能包括平均日采食量(average daily feed intake,ADFI)、平均日增重(average daily gain,ADG)、料重比(feed to gain,F/G)。

抗氧化指标包括血清和肝脏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丙二醛(MDA)含量,以上指标在UV-2401紫外分光光度计上进行测定,方法参照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5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中单因子方差分析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差异显著时用Duncan's法进行多重比较,以P<0.05为显著标准,结果用“平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对相应的指标用二次曲线进行回归分析,以确定精氨酸的适宜添加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氨酸水平对笼养蛋雏鸭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饲粮精氨酸水平对笼养蛋雏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见,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精氨酸可不同程度地提高蛋雏鸭的ADG,其中Ⅲ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Ⅱ、Ⅳ、Ⅴ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同时Ⅱ、Ⅳ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ADFI以Ⅰ组最高,但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F/G以Ⅲ组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Ⅱ、Ⅳ、Ⅴ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同时,Ⅱ、Ⅳ、Ⅴ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不同精氨酸水平对笼养蛋雏鸭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2.2.1 不同精氨酸水平对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见,Ⅲ组的T-AOC显著高于Ⅰ、Ⅴ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Ⅳ组的SOD与Ⅰ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组GSH-Px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Ⅳ、Ⅴ组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2 不同精氨酸水平对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见表4)

表3 饲粮精氨酸水平对笼养蛋雏鸭血清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表4 饲粮精氨酸水平对笼养蛋雏鸭肝脏中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由表4可见,Ⅲ组T-AOC显著高于Ⅰ组和Ⅴ组(P<0.05),分别提高了27.79%、29.72%。Ⅳ组的SOD显著高于Ⅰ组(P<0.05),提高了24.14%,其他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Ⅱ、Ⅲ、Ⅳ组的MDA含量显著低于Ⅰ组(P<0.05),分别降低了10.53%、15.79%和9.47%。Ⅲ组GSH-Px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Ⅱ组显著高于Ⅴ组(P<0.05)。

2.2.3 用拟合曲线模式来估测饲粮精氨酸适宜添加水平

本试验中有效评价精氨酸营养需要量的抗氧化指标为血清和肝脏T-AOC、肝脏MDA及血清GSH-Px,所有曲线拟合方程见表5。根据精氨酸的适宜添加水平应为满足其全部代谢需要的水平这一定义,得出笼养蛋雏鸭的实用饲粮中适宜的精氨酸添加水平是0.093%~0.208%,可使蛋雏鸭的抗氧化功能达到最佳。

表5 拟合曲线模式估测笼养蛋雏鸭饲粮精氨酸适宜添加水平

3 讨论

3.1 饲粮添加精氨酸对笼养蛋雏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从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添加精氨酸的试验组ADG均高于对照组,而且添加0.10%、0.20%、0.30%精氨酸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添加过高有降低的趋势,并且添加0.20%精氨酸组效果最好。添加精氨酸的试验组的F/G都低于对照组,且添加精氨酸的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宜水平的精氨酸能够提高笼养蛋雏鸭的生产性能,过高或过低都不能显著提高笼养蛋雏鸭的生产性能。机体缺乏精氨酸可导致:①小肠吸收功能下降,营养不良,新生动物生长较慢;②免疫力下降,心血管和肺功能异常;③组织再生能力破坏,伤口愈合速度下降;④机体氨解毒功能下降,导致高血氨症状发生,甚至死亡。Kim等(2004)用人工奶饲喂7 d仔猪的研究表明,添加 0.2%和0.4%的精氨酸仔猪平均日增重分别增加了28%和66%,体重分别增加了15%和 32%(P<0.05)。Michael等(1987)在半合成饲粮中添加精氨酸(0.3%)后,仔猪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上述试验结果与本试验结果基本一致。

3.2 饲粮添加精氨酸对笼养蛋雏鸭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近年来,精氨酸的抗氧化功能报道较少,陈亚军等(2008)报道,精氨酸可以提高创伤大鼠机体SOD的活力。Arg的抗氧化作用需要通过NO来发挥,适量的NO可以清除氧自由基,过量的NO则可抑制抗氧化系统使机体的过氧化损伤作用增加。Wink等(1998)研究表明,动物体内有SOD、GSH-Px、T-AOC等活性氧清除因子,它们能共同清除体内的过氧化产物,维持机体氧化和抗氧化的动态平衡。MDA作为脂质过氧化产物的分解产物,测试其含量可反映细胞受损伤的程度。所以,同时使用SOD和MDA检测可以更好地说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和氧化损伤情况(Kir等,2005)。本试验结果可以看出,血清和肝脏中的T-AOC、SOD、GSH-Px随精氨酸添加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MDA含量则先降低后升高。由此说明,添加适宜水平的精氨酸可提高蛋雏鸭抗氧化功能,进而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

4 结论

饲粮中添加0.093%~0.208%的精氨酸可显著改善笼养蛋雏鸭的生产性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功能。

猜你喜欢
精氨酸饲粮机体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鸡消化酶活性及能量、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中老年保健(2021年7期)2021-08-22 07:40:46
某柴油机机体的设计开发及验证
不同物理有效纤维水平饲粮制粒对山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硫酸钠在蛋鸡饲粮中的安全性评价
精氨酸联合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对烧伤患者的支持作用
中外医疗(2015年11期)2016-01-04 03:58:50
精氨酸、可乐定、精氨酸联合左旋多巴不同激发试验对GH分泌的影响
体内诱导多能干细胞与机体的损伤修复及再生
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能、氮利用及血液激素的影响